秦桧究竟是不是金人后来打入宋朝的奸细?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桧还真是金国派到南宋的联络员,但是派他到南宋的不是金国皇帝,而是权臣完颜昌,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因为对于南宋来说这是明谋,而不是阴谋,所以,秦桧应该算不上奸细。

金国上层进入权力斗争,已经无暇南顾,这时候一心想独霸朝纲的完颜昌就想结束与南宋的战争,打算废掉伪齐刘豫后,把中原土地还给南宋,并承认南宋的合法帝位。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宋金合议,史称第一次绍兴议和。

而要议和,就需要双方配合,特别是南宋要配合,于是,完颜昌便做了一个局,故意把自己的手下秦桧放归南宋,而对外宣称,秦桧是自己逃走的。目的就是让秦桧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南宋皇帝赵构,并尽可能地主持这次和谈。

其实这不是后人乱猜的,当时就有人怀疑秦桧是故意放回来的,因为那个时候想要顺利偷渡,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是一个人昼伏夜出,在化化妆,或许还可以逃回来。可是秦桧是怎么回来的?不但带着自己的老婆,连家人仆妇等下人都跟着一起组队逃回来了。就算他们可以逃出金营,就这一群人,怎么可能躲过金国人的追杀?很明显,这是完颜昌故意放走秦桧的。

完颜昌的这一行为,属于典型的卖国行为,在金国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赵构苦心经营十年,连伪齐刘豫都没有灭掉,更谈不上直捣黄龙了。这时候突然听说金国要废掉刘豫,把伪齐刘豫占领的中原土地给南宋,承认南宋政权,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赵构当然高兴了。

完颜昌这么做的理由是,我们把土地送给南宋,南宋必然会对我们感恩戴德,这样就不会出现边境战争了,原来立伪齐刘豫,不就是想在宋金之间设置缓冲带,让大金国不再受战争侵扰吗?可是刘豫根本扛不住南宋的攻击,还要我大金国不停的军事援助,根本没有解决战争困扰。如果我们把刘豫占领的土地直接还给大宋,大宋对我们心怀感激,就可以避免没完没了的战争,岂不是两全其美?

完颜昌的想法很好,理论上也符合金国的利益,所以大部分人认为可行,于是宋金第一次绍兴议和达成。刘豫被废后,北宋开始陆续接手刘豫的山西河南等中原土地。但是南宋的吴玠和岳飞并不认为这次谈判能够成功。因为这个合议金国太吃亏,不能长久,而主战派代表岳飞,直接开始向边境调兵,随时放手金兵再次南下。

这下可把金国的金兀术气坏了,把土地还给南宋了,南宋不但不感激,还拿金国当贼一样防,一旦宋朝强大,金国将会受害,于是开始破坏和谈,在原有的和谈条件上不断加码。完颜昌的卖国行为也被揪出,完颜昌见事情败露,连夜逃往南宋,但是被金兀术追上杀死,第一次绍兴合议彻底失败了。

秦桧就是完颜昌故意放回南宋,配合他完成第一次绍兴议和的,如果第一次绍兴议和成功,秦桧算是立了一功,但是和谈失败了,秦桧等于没有完成完颜昌交给的任务。但是议和的策略并没有变,秦桧还是主和派。

秦桧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奸细,他绝对不会真的给金国人卖命的,因为金国人不可能给他的多于南宋赵构。不管是钱财还是地位,只有在南宋秦桧才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金国他无论怎么卖命,也不可能挤进高层,永远是人家的奴才。说他讨好金国,损害南宋的利益,是诛心之论,秦桧要想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正确的做法是保全南宋政权可以延续。秦桧只不过是对南宋与金国战争的结果不看好,所以主张委曲求全。

其实类似秦桧的人很多,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汪津卫,汪津卫并不是在主观上想要卖国求荣,而是他认为与日本硬拼,没有胜算,很可能亡国,而委曲求全,还能保障基本国体,不至于亡族灭种。汪津卫当时走这条路,已经预料到会很难,在临走时对老蒋说:“君为其易,我为其难。”

最终结果是抗日战争胜利了,汪津卫成了千古罪人。但是没人想过,如果抗日战争失败会有什么结果。而秦桧的遭遇恰恰给出了标准答案。秦桧的议和政策成功了,所以秦桧在南宋地位很高,秦桧死后,封申王,谥号忠献。这是非常高的一种褒奖谥号。宋宁宗当了皇帝以后,觉得被金人欺负,太窝囊,在韩侂胄的撺掇下,发动了开禧北伐。这样宋金关系就破裂了,秦桧的议和政策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于是秦桧被消了封号,谥号也改成了谬丑。

但是开禧北伐失败了,宋金双方又重新回到了谈判桌,秦桧的议和政策被证明是对的,于是宋宁宗又给秦桧回复了封号和谥号。而且这个申王的封号和忠献的谥号,整整保持了近百年,直到南宋联盟灭金,议和政策再次变得不合时宜,秦桧才被再次拉下神坛,彻底打入十八层地狱。

从秦桧死后的沉沉浮浮,我们就可以看到,主和算不算卖国,并不一定,完全看时局的发展,如果抗日战争没有胜利,那汪精卫就会和秦桧一样,即便是死后,也可以保持很高的声誉。抗日胜利了,那汪精卫毕竟就会成为千古罪人。这个汪精卫早有预料,自己走的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但是他依然走了下去,而且是怀着一颗悲壮的救国之心走下去的,汪精卫给中国带来了伤害,被骂不冤,若他多活几年,被送上法庭判枪决也不冤枉,但是一口咬定他就是为了自己荣华富贵卖国求荣,那就有点杀人诛心了。因为汪精卫在成立伪政府前,已经是名利双收,既有政治地位,也拥有财富,完全没有必要向日本人摇尾乞怜,吃日本人扔下的那点骨头。

秦桧究竟是不是金人后来打入宋朝的奸细?

我想大多数人认为秦桧是奸臣,主要是和岳飞之死有关,认为是秦桧害死了岳飞。

岳飞被南宋朝廷处死以后,明清以后的作品大多为岳飞叫屈,矛盾直接指向当朝宰相秦桧。特别是评书《岳飞传》的流传,使很多不了解历史的百姓认为,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元凶,以后,岳飞成了民族英雄,而秦桧却被人指为奸臣、汉奸之类。

其实整个岳飞案形成过程是这样的:

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削去兵权,从宣抚使升为枢密副使(相当于军区司令员升为国防部副部长);

绍兴十一年五月岳飞被弹劾降职,即从枢密副使降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万寿观使;

绍兴十一年九月岳飞谋反案被岳飞部将王贵等告发,

十月岳飞被捕,

十二月岳飞、张宪、岳云被处死。

秦桧在岳飞案中直接参与是以庆拓皋之胜大办宴会之名义,召集张俊、韩世忠、岳飞三人,并乘机把张俊、韩世忠、岳飞的军权削去了。

右谏议大夫万俟卨的上疏,导致了岳飞直接削官。不过谏议大夫是监督的,万俟卨的上疏是他的职责。没有证据能证明万俟卨的上疏是秦桧指使的。

岳飞部将王俊、王贵等告发岳飞谋反,这是岳飞被捕判死刑的原因。这阶段是岳飞部将揭发所致,历史上也无证据指向秦桧指使岳飞部将告发的。

秦桧收买指使王俊告发岳飞是评书中的内容,历史并无记载,即使南宋后期开禧北伐时,韩侂胄极力崇岳飞、贬秦桧,也只是指责秦桧的议和国策,并没有提秦桧谋害岳飞。

此事离岳飞削去兵权已经五个月了。

从中看出,秦桧仅参与了岳飞案削兵权的事情。但削兵权和岳飞的死没有必然的联系,韩世忠、张俊也被削兵权,都可以颐养天年。

岳飞因为不愿放弃军权,从而引起赵构猜忌被杀在当时并没有争议,岳飞因谋反罪被捕,岳飞的怨只是没有谋反的事实,而是因为其他罪名被杀。

削兵权是南宋的基本国策,没有这次削兵权,也就没有南宋一百多年朝廷内部的基本稳定,可能就会出现武将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现象,秦桧应该为南宋的建造具有杰出之功,不应指为奸臣,而是在南宋朝廷中立有大功的勋臣。

秦桧究竟是不是金人后来打入宋朝的奸细?

从《学而识习》的文章中 ,我们就能知道秦桧是在被金国俘走后,因贪生怕死,又迷恋荣华富贵的权势生活,以至在金钱权势的诱惑下变节投敌,做了金国的汉奸走狗并效忠金国。我们只要从秦桧被金国放回来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害岳飞一家,怂恿赵构割地赔款,与金国签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和约”的所做所为中,就能证明秦桧就是金国派来打入宋朝内部的奸细!

秦桧究竟是不是金人后来打入宋朝的奸细?

秦桧己经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给金当奸细图什么?金难道会让他当皇帝?稍有点思考能力的人都不会相信。但岳飞后人却一口咬定秦桧是奸细,由此可见岳氏一族的人品,《说岳》有多少可信度。

秦桧究竟是不是金人后来打入宋朝的奸细?

不是奸细,是南宋一代名相,国之柱石!

秦桧究竟是不是金人后来打入宋朝的奸细?

这个问题实际上应该引起史学家们的重视,秦桧如果说是金国派来的奸细似乎不妥。如果说秦桧是双面人我想更为恰当。

奸细与双面人的不同是,奸细是被派遣,有明确的任务。而双面人,是政治上的两面派。没有明确立场,回南宋秦桧是宋人,回金国,秦桧是金国人。

秦桧在政治上真正的作为,是两面摇摆,利益占尽,处处为自己留有余地。所谓的留一手。

在秦桧自己的心里是不希望金国胜,也不希望南宋胜。维持当前的状态是对自己最有利。秦桧的那点才华都用在为自己谋利上,秦桧与宋金两方面的上层都有很深的交往。秦桧在当时是真正的春风得意。无限风光。甚至应该有主沉浮的快感。

而宋高宗赵构也是希望维持平衡,既不想打败金国,也不想亡国。这样他才能利益最大化。在这一点上他与秦桧不谋而和。两个人可以说是狼狈为奸。共同误国。

在杀岳飞的问题上,就是两个人共同谋划的最大的政治行动。

在史学界认为岳飞被杀,是因为岳飞主张迎二圣,其实岳飞主张不主张迎二圣都是会被杀的。因为岳家军的胜利会打破当时的平衡。高宗与秦桧他们害怕南宋真正的胜利。

岳飞之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岳飞太了不起,岳家军太强大。岳飞是真的能打败金国。恢复江山。这样也就动了高宗与秦桧的“小奶酪”。

高宗与秦桧两个人为了一己之私,使国家覆灭,百姓受百年涂炭,其罪可以说是罄竹难书。

现在还有人为秦桧翻案,真不知是何居心!高宗与秦桧的所作所为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他们把爱国,民族大义践踏在脚下,仅仅是为了他们的一己之私。想想这两个败类,任何有点正义感的人都会感到愤慨。感到恶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