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粮食价格低,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也许我说了大家都不会相信,土地分配不合理是现在限制农业发展的关键,包产到户是时代的产物,当时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的,但是现在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我国是粮食进口大国,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物价非常高,但是粮食价格却低于中国,原因就是在美国可以实现集约化生产,上万亩土地可能只有几个人在种植。自动化程度相当高,标准化生产大大降低了成本,有优质的低价粮食可以进口,我们国内的粮价能高到哪里去?

包产到户是土地零散化,一般家庭土地只有两三亩,而且为了合理分配高产田和低产田,这两三亩土地被分在不同地块,不用说大型机械,有些地方连小型农业机械都难以展开。全人工种植采收,成本太高不说,土地太少,真正的劳动力在家种地收入远不如打工,土地荒废,多茬种植改为单季作物的现象非常普遍。

当年国家工业化程度不够,经济不发达,能够给农民提供的劳动岗位很少,农民还不能脱离土地实现经济自由,包产到户提高了人们种植的积极性,对土地保护也大大加强,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政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正在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科技的发展以及世界贸易的繁荣,中国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国情,土地集约化、种植机械化将成为发展的必然。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过渡期,很多地方开始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土地承包专业户,他们通过土地流转,从农民手中转包土地,将农民手中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只要具备了一定规模,他们就可以与种子公司、化肥厂、粮储机构或用粮单位建立直接联系,并且购置大型农机,实现集约化生产,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即便在现有粮价基础上仍然实现盈利。

但是彻底实现土地集约化生产还需要时间,随着国家工业化的不断加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低,人口城镇化的比例将越来越高,等农业人口比例下降到一定程度,真正的土地集约化必将到来。农民的最终出路是部分转型成为农场主和农场专业种植工人,大部分成为城镇户口,成为私营企业家、企业工人、自由职业者,彻底脱离土地束缚,靠稳定的职业和技能实现财富自由。这也是国家努力的方向,很多人已经发现,农民想转成城镇户口非常容易,但是城镇户口转为农业户口难如拿美国绿卡,因为非转农是反潮流而动,不符合国家发展的方向。

很多人吐槽粮价,岂不知粮价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我们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粮食种植成本,这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提高粮价的结果是大大增加生活成本,造成的结果就不用多说了。

目前的主要矛盾是农民收入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这是目前处在转型期所面临最大的问题,但是通过提高粮价来弥补肯定最不现实,国家宁愿通过粮种补贴反哺农民,也不提高粮价是正确的,农民的出路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关键问题是这个转型期所需要的时间,加速转型,让农民从土地上脱离出来,尽快实现土地集约化才是出路。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将福利向农村人口倾斜才是关键,比如加大农村人口的教育程度,将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通过教育使更多的年轻人脱离农村。另外政府在农村务工人员中开展免费的技能培训,对农民私人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创业,都可以加速转型,最终解决粮食生产成本过高,农民收入太低的问题。

除了粮食价格低,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粮食价格低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且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家政策好,农民可选择性多,比种田更划算的门路也多。

有人计算过,打工三个月的收入,等于种田一年的收入。

回想六七十年代,农民除了种田种地外,啥都不能干,那个时候没有荒田荒地,全都种满了庄稼。

除了粮食价格低,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除了粮食价格低,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粮食价格对农民种地确实有一定影响,但就目前农村的情况来看,粮食价格问题并不是影响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依我看,农村现在的矛盾是:土地匹配不尽合理,想种地的农民土地不够种,外岀打工的农民有地又顾及不过来。如果能把土地真正集中在愿意种地的人手里,两个积极性都可以充分发挥岀来。

按照现在的粮食价格,再加上国家的补贴,如果每个农村劳动力能满足种植的需求,收益还是可观的。现在的问题是农村的土地过于零散,平均分配在个人手里,一些靠长年外岀打工的农民根本就成顾及不过来,有的干脆撂荒,有的依靠留守在家里的老年人来维持。还有些想要种地的农民,因为土地少,满足不了实际生活的需要,也只有放弃土地,另谋职业。

正是因为土地满足不了实际生活的需求,农民才对土地失去了依赖。探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倒不如探讨如何解决土地的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这是大政方针,土地重新调整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这就要研究如何权利分置的问题,在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如何转移上作文章,最后也只有走土地流转这条路子。如何做好做牢土地流转,让种地的人有足够的土地可种,让打工的人安心打工,这样农民各得其利,也许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相信我国的粮食肯定不会有问题。

除了粮食价格低,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现在很多农民种粮食只是为了自给自足而己。现在种粮食的成本实在是太高,搞不好还要培钱,种得好的也只能解决一年的基本生活。要想靠种粮食发家致富,那是在做梦

除了粮食价格低,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要使中国农业有好的发展我个人看法有以下几点想法。第一,中国不能分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统一为中国户口,愿意种地的人都可以种地,种地的为农民。农村的住房可以自由买卖,主要为种地的人自由留动,不能说种地的农民老了还不能离开,农民的孩子还当农民,城里人的孩子想当农民种地没有住房,农业人才没法流动,不想种地的人走不掉,想种地的进不来,从事农业的人才无法流动,现有制度是一潭心死水。第二,改变现有农民的社保问题。在山区种植和养殖的农民,以例一个农民种十亩以上菜果等等戓养猪羊一百头为基本养老金国家补跌伍仟元为第一档,种植50亩以上,养殖千头以上,国家给农民养老金一万五仟元,为第二档。种植1OO亩以上或养五仟头以,国家就补跌他二万五仟元养老金,这为最高种植在多和养殖在不补了,种地农民必须强制交养老保险,不交不让种地。平原一个农民要种丨OO亩地为第一档,50O亩为二档,一千亩为最档,句体要当地政府来决定。第三,农民种植作物国家补跌保险,农民不用交。第四,国家必须建立全国农业信息网,让每一位农民在种什么作物时,在网上查一下自己种的作物是紧缺或个剩的自己好决定,政府只能指导不能强迫。第五,农民必须加入当地政府主办农协,农民种什么作物必须报告农协,农协必须为农民消售农产品农协收农民的农产品的售价百分之五费为农协管理费,农民有选择协的权利。第六,当地政府不能乱收费,乱安排,农业要发展村,乡二级政府最重要。他们是直行者。第七,为农民种的农产品保险,政府给各种农产品定价,农民想种什么自己着办,高于政府定的价政府不补贴,低于政府定的价,政府兜低补齐定的价。其它国家不用补贴。我以我为例,我在新疆种了二百亩棉花。亩产籽棉450公斤国家兜底价是丨8000皮棉,450XO、4二180公斤皮棉每亩二324O十棉子320元共计二3460元去成本租地700十成本1300=1460X200=292O00元,机械化比较高,我一个人管有点累,收入也可以,就是水费年年涨,我也不想子女来种地,当农民低溅。

除了粮食价格低,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粮食价格低不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目前的粮价再翻两至三翻,也抵不过进厂打工挣的钱多,起码还不会日晒雨淋,谁还愿意下地干农活。假如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幅,牵一发而动全身,随之而来的是与食物有关物价普遍上涨,那时手中的钱贬得更不值钱了。为了生计而忙碌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要知道吃亏的还是低收入人群——普通老百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