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张衡地动仪”被删出教材,历史上真的有吗?

删除的是照片,因为这个东西早就找不到踪迹了,只是在历史资料中有记载,具体长什么样,早已不得而知。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后人根据并不详细的记载臆造的。教科书是非常严谨的,不能传递不确定的信息,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如实的把史料记载拿出来,但是不要再配臆造的图片了。

很多人怀疑到底有没有地动仪,这个是不应该的。关于地动仪的记载,史料还是很充足的,范华《后汉书·张衡列传》,袁弘《后汉纪·顺帝纪》、司马彪《续汉书》中都有比较可信的史料记载。但非常遗憾的是,并没有实物流传下来,所以有关地动仪的记载都只是文字。科学是严谨的,不可以有臆造的成分在里边,所以后人根据记载大致模样臆造的,可能与历史上真正的地动仪有很大出入,这个是不能作为实物证据的。

再有就是教科书这个较为特殊的体裁,不容有任何差错,因为其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必须要求严谨。所以保存古代的记载没问题,但是臆造的实物作为教科书内容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删除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否则哪一天真的考古发现实物,而且与图片差距太大,会对教科书的权威性产生影响。

网传“张衡地动仪”被删出教材,历史上真的有吗?

复制品不能工作,所以史料就是假的……神逻辑。

看过一些相关文章,对于都柱会被震倒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多认为p波会先到,上下一动都柱就倒了,没有定向性,所以认为其定向原理不成立。

但是以上论点没有考虑到,p波弱于s波,而s波可能是定向的要点。

纵波传播距离近,横波传播距离远,所以震源远处只有横向摇动,没有上下抖动。一个倒立的都柱,底部用充分小的球轴支撑,在没有上下振动的影响情况下,在横波作用下底部发生位移倒向震源方向不是很正常的事情?自己用啤酒瓶子加滑轮拖车就可以验证的事实。

偏偏史料上说的就是离震源很远! 随便在地图上估算了一下,陇西到洛阳,至少800公里。

顺便补充一下,地震波的频率约15赫兹,也就是说,只要都柱在1/30秒内重心移动超过地震波引起的最大位移,就一定会向震源方向倒。如果做不到,那么有可能逆向震源方向倒。因此都柱不是越高越好,因为会减慢倒地速度,这一点复制品上的都柱感觉有点高。

而为了放大地震波引起的位移,应该在坚固地基上加装高杆,越高越好,类似中国的木柱支撑二层楼。这样整体类似二阶倒立摆的结构,玩过的都知道,底下向右摆,上边向左倒,从无例外。

汶川大地震,千公里之外的北京上海的高层建筑都有震感。大可调研一下,其振动方向与震源方向是否相关。

网传“张衡地动仪”被删出教材,历史上真的有吗?

90后应该都对“地动仪”这个名字印象深刻。因为在我们上初中时,七年级的历史教科书上册中,就有专门的章节来讲述关于张恒的候风地动仪内容,他可以说是在教材上影响了数代的中国人。但在2017年,他却被移除了教科书。

地动仪在教科书中一直都是我国古代辉煌文化的经典代表作,为何在教科书中会被删掉呢?实际上,更具体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地动仪的技术早就已经在公元200年前,就因战乱失传了。课本上那个地动仪的照片,只不过是后来人在1951年的仿制品。

这个仿制品文化局博物馆处的处长王振铎先生根据《后汉书》中有关地动仪的文字记载仿制,但事实上这个地动仪,在原理上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中国地震学的奠基人——傅承义院士在见过这个地动仪之后,当面对王振铎先生表示了不满:“在房梁下吊块肉都比你那模型要强。”

更尴尬的是,这个地动仪的模型还在联合国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进行了展览。与美国自月球上才回来岩石摆在了一起,无数的科学家们都对这地动仪的技术进行了勘探。但这个仿制地动仪的灵敏度,却一直都引人怀疑。

甚至有人根据这个地动仪的原理,怀疑张衡只不过是一个骗子而已。这“地动仪”根本就预测不了地震。但实际上,也许是宣传的表述有问题,地动仪根本就不是用来预测地震的。在史书中关于地动仪是这样记载的: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在古代,信息传递的速度与物流的速度是一致的。并不像现代一样万里之外的信息一秒钟就可以收到,一般来说国家某一个地方发生了灾害,中央朝廷必须要等到灾区的使者到了京城才能知道消息。

而准备救灾物资,调遣救灾人员,再运到在去,这一来一回个把月就过去了,什么事情都晚了。而地动仪的存在,实际上就是一种地震预警机制。令其在灾区到来之前,让中央朝廷提前知道有地震这回事儿,可以早点做救灾准备。

只不过因着战乱的原因,这个地动仪的技术已经失传。王振铎只不过是根据史书中的描述,将其大致的复原了。只不过这一次复原,大概率是不成功的。而等到时间就进入了21世纪,一个叫做冯锐的又根据后汉书中的“中有都柱”用悬摆锤原理新仿制了一个地动仪。

而冯锐仿制的这个地动仪,终于通过了连续7天共168小时的地动干扰试验,并且其无一次是误触的。这个版本的地动仪,终于是得到了考古界以及科学界的广泛认证,而这也是一个真正可以动的地动仪。

那么为何历史书上还要将地动仪这一知识点删去呢?因为除了文献,我们找不到任何可以证明地动仪存在过的痕迹,即使是现在仿制出来了,我们也不能认定它就是曾经的“地动仪”。而中国的历史学一向注重“以史证史”,即是用文物,实物等应证史书上的真假。

而历史教科书上将这部分内容删除掉,实际上就是教育部本着为教育负责的表现。既然存疑,为何要将其当做史实去交给学生呢?但人教社也没有完全将张衡的等人的贡献抹除。

而是将张衡的地动仪,以及张仲景,华佗,祖冲之,蔡伦等科技巨人以及其科技成就等一起统编到了五年级的德育课教材之中。就在专门的“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这一课内,借用这些先贤伟人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追求真理,要做像张衡一样的人。

网传“张衡地动仪”被删出教材,历史上真的有吗?

真有,只是那个仿制的造假。

网传“张衡地动仪”被删出教材,历史上真的有吗?

很多传说最终都将移出教材!

网传“张衡地动仪”被删出教材,历史上真的有吗?

是真的,不过不是删除地动仪,是删除地动仪的照片,因为那是后人根据文字描述仿造的模型而且现在已经被证实错误的了,为避免错误引导学生,所以先把图片撤了。地动仪当然是张衡发明的……史书上写着又不是吴承恩还是罗贯中写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