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说出来的话叫做什么?
上谕、口谕、谕旨、敕令、制、召、圣谕、圣旨、口召、君命、密旨、面命、圣言、圣训、斜封墨敕·········。先说这么多,想起来再补充。
这里我不多解释这些皇帝之言的区别,大概就是正式的、非正式的,命令式的和训导式的,口头上的和书面上的这些区别而已,今天说点题外话,皇帝是否真的金口玉言。
其实这是误解,皇帝也是人,也会犯错,所以在大多数朝代,皇帝都是和大臣们商量着来,最后皇帝拍板,但是很多时候皇帝的想法并不是都能够得到执行,朝中有谏臣,会反驳皇帝,甚至有些朝代直接就规定,皇帝的圣旨没有通过三省和宰相签字无效,这个朝代就是宋朝,在宋朝,皇帝被怼很正常,下发的圣旨被送回来拒不执行也不是什么大事。
在宋朝,圣旨是由门下省起草,中书省审核,宰相签字,尚书省执行,中间缺一不可,即便是过了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三道关,如果台鉴官提出意见,圣旨还是会被怼回去,如果皇帝想越过三省,直接下旨,叫做斜封墨敕,也称斜封官,在宋代,这样的官员是不被认可的,宋朝的皇帝经常收到被怼回来拒不执行的圣旨。想想,一个宰相进来,啪的一声,扔给皇帝一打圣旨,这些不合规矩,你收回去吧,是不是违和感十足呀?而这在宋代还真不是新鲜事。
宋朝是中央高度集权但谁也无法专权的制度,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收到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台鉴官的监视之下,他们之间相互制衡,使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都无法专权,因此宋朝很少出现真正权倾朝野的权臣,王安石和宋神宗联手都不能使新法顺利执行,宋徽宗为了能够顺利推行新法,一反祖宗三相制衡的规矩,让蔡京一个人任宰相,权力不可谓不大,但是蔡京也曾在压力下四次被罢相,金口玉言,在宋代是不存在的。从宋真宗朝开始,宋代出现了君权象征化的趋势,并渐渐形成了君主“统而不治”的惯例。金口玉言,不存在。
古代皇帝说出来的话叫做什么?
古代皇帝说的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言出必行,掌握着每个人的生死大权。伴虎如伴君就是这个道理吧
古代皇帝说出来的话叫做什么?
圣旨
古代皇帝说出来的话叫做什么?
书面为圣旨,口头为金口玉言
古代皇帝说出来的话叫做什么?
古代皇帝说出来的话叫做什么?这得分什么场合,一般皇帝特发的指示性的命令称为上谕,清代雍正以前,上谕一般是皇帝下令命令后由内阁大学士或南书房的侍臣撰拟,通过内阁颁发,或由宫中发放到相关部门或大臣,雍正七年(1729)军机处设立后,上谕统由军机处撰拟。经皇帝同意后,通过两种途径发出:一种是明发上谕,通过内阁公布,称作"内阁奉上谕",是属于有关国家重大政令需要中外臣民共知的。如宣战、议和、大赦、巡幸、谒陵、经筵、蠲免及高级官员的除授降革、重大案件的处理结果等;另一种是"寄信谕旨",是以军机大臣奉旨的名义,由军机处交兵部捷报处寄给外省督、抚、提镇大员或钦差大臣等高级官员的。
圣旨也是用来下达文书命令和赏罚封赠此赐爵用,和上谕的作用非常类似,但又有细微的差别,圣旨有的是皇帝本人写,有的是皇帝说再由他人代笔。圣旨、上谕一般都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或颁发正式的命令封赐的时候。
另外一种,皇帝平时说的,一般对大臣、子孙、嫔妃说的叫做圣训,圣训并不完全代表教训的意思,有的时候是只教育、教导的意思,而且很多时候大臣能得到皇上的亲口圣训,是身份的象征,想想你的领导在你做错的时候还愿意教你,这代表你的领导对你还有期望,要是直接给你一份解雇圣旨,那直接完了。当然也有的时候是皇帝真的在发怒,但又没到拟旨下命令的时候,这时候大臣们就要赶紧跪下,高呼“皇上息怒”。另外有的是皇帝生前说的话,后世子孙抄录下来当做家教教材来用的,也叫圣训。
皇帝也是人,虽然金口玉言,但嘴巴也有吃五谷杂粮的时候,所以并不是句句话都要拟成圣旨发布下去的,所以分场合分情况一般称为上谕、圣训。
古代皇帝说出来的话叫做什么?
吃饭用“用膳” 。
睡觉用“就寝” 。
发怒“龙彦大怒” (是别人这么说的,他自己一定不会说) 高兴“龙颜大曰”(是“龙颜大悦”,和上面一样)
给东西用“赏赐” 。
说话用“圣旨” 补: 洗澡叫“沐员。
上厕所叫“更-衣” 。
出门叫“微服”。
睡觉叫“宠幸xx”(~~~~)
要走的路叫“圣驾”
叫男的称:“爱卿”
叫女的称:“爱妃”
叫不男不女的称:“小x子”
大型出门叫“御驾亲征”
做作业叫:“批阅奏章”
叫自己的爸:“太上皇”
叫自己的妈:“皇太后”
叫自己大老婆:“太后” ……
死了叫“驾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