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年来的史学研究或考古发现,有哪些历史人物被洗白或变黑?

历史上的白和黑本身就是根据环境在不断变化的,从现实环境可以定白或者黑,但从整个历史进程中,不同时代会有不同解读。很多历史人物的命运都会出现起伏不定的现象,一会黑,一会白,随着社会环境和价值观产生变化。

当年宋高宗面对金人来犯和手下大将难以控制的双面难题,根据形势力主和议,秦桧作为最有力的执行者,力排众议附和皇帝,并主持议和一事,被高宗认为是忠臣,给了极高的赞誉,秦桧死后加封申王,追赠忠献谥号,为他立牌坊,并亲自题写匾额。但是合议本身就是委屈求全,投降示弱,在任何人心里都是耻辱,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权宜之计。没有人从心里认为这是什么光荣的事。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南宋国力大大恢复,到了宁宗朝,早已不甘受金国窝囊气的宋宁宗力主抗金,于是秦桧这种甘愿受辱的软弱行为被诟病。宋宁宗夺了他的封号,彻底贬黜否定了秦桧的投向政策。秦桧变成了误国奸臣。可事实比想象中艰难得多,韩侂胄抗金失败,大宋耗尽国力迎来更加屈辱的议和条件,宋宁宗后悔不迭,连续罢黜了朝中几位主战的大臣,从新恢复了秦桧所有的封号和谥号,从此大宋的国策又恢复到对金谈和的政策,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蒙古崛起,南宋联合蒙古灭掉了金国,对金采取忍耐示弱的政策变得不合时宜,于是秦桧再次被贬黜。沦为万人恨的卖国奸臣。

短短一百多年里,秦桧先是被捧到云端,抗金需要鼓舞士气,又被踩在脚下,局势有变,朝廷恢复和谈,实行韬光养晦政策,秦桧又被奉为至忠之臣,等彻底及解决了金人的问题,秦桧的思想没用了,为了显示自己本不想受辱,又把他踩在脚下。秦桧是什么?它只不过是用来衬托形势的一个工具而已,是忠臣是奸臣,完全由统治者的需要来决定。什么洗白、什么抹黑,与你做过什么关系真的不大,完全看需要,秦桧的委屈求和最终将被众人厌恶,是真正的黑,成为奸臣的结果从他支持议和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注定的。但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委屈求和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像秦桧这样的人还是需要的,所以会把他洗白,做为韬光养晦,识大局肯忍辱的典型。当然,局势扭转,该扬眉吐气的时候,一脚把他蹬开是必定结果。

宋朝对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得不委屈求和,所以秦桧在岳飞死后能够能够享受很高的待遇将近一百年,直到南宋灭亡前夕的1254年才被彻底打倒。明朝强大,不可能向西北的瓦剌鞑靼委屈求和,所以秦桧这样的人是必须彻底打倒,并且在踏上几脚,使他永世不得翻身。

历史上很多人都在不断沉浮中经历冰火两重天,北宋改革家章惇推行熙宁变法,富国强兵,出兵西夏、吐蕃,收复失地,开疆拓土,驱逐西夏人并以沙漠为界,为北宋取得对西夏战争的优势奠定了一定基础。可以说是个划时代的人物,但是最终被《宋史》列入奸臣传。但他的功绩并未因此抹杀,现代人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通过近年来的史学研究或考古发现,有哪些历史人物被洗白或变黑?

很典型的案例就是北洋水师将领刘步蟾。

1962年,电影《甲午风云》轰动一时,其中邓世昌:“撞沉吉野!”的呐喊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电影中对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描述为贪生怕死的反派形象也深入人心。

但是到了1977年,有学者为刘步蟾翻案,1982年,刘步蟾终于被官方确认为民族英雄。

那么刘步蟾是如何从英雄被黑,而又翻案的呢?

一,被黑

刘步蟾被黑最早来源于一个英国人。

当年北洋水师创建时找了个德国人当总教习,这个德国人找了个英国人当顾问兼秘书。

这两人瞧不起不懂海军的海军提督丁汝昌,经常以统帅自居,但是刘步蟾可是和严复、萨镇冰一起留过洋的高材生,是海军行家。刘步蟾经常阻止这俩人一些逾矩的举动,因此深受猜忌。

甲午海战的时候,这俩人都在现场,清朝战败后,英国顾问也回到欧洲,根据自己见闻写了一本叫做《在中国前线》的书,纪录了部分甲午海战的事情。

在这本书里,由于和刘步蟾的私怨,他多次污蔑刘步蟾战时“擅改队形、贪生怕死,故意发错命令,造成了北洋水师队形混乱。”

还说刘步蟾一心想着保命,根本无心战斗。

1931年,中国人张荫麟在斯坦福大学偶然读到了这本书,就把它作为甲午战争时期重要亲历者的史料,以《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为名,在中国发表。

1931年正是民国时期,对清朝纪录的不信任和对外国人的盲目信任,一下子就让刘步蟾从民族英雄变成了贪生怕死的典型。甚至在新中国拍摄《甲午风云》时期,刘步蟾都是反面角色。

二,平反

1977年《中国近代军事史》书稿讨论会 ,著名学者戚其章认为应该重评刘步蟾。并引用李锡亭的《清末海军见闻录》手稿资料,查到英国人泰莱(戴乐尔)和刘步蟾的私人恩怨:   

定远管带刘子香,早年去英国习海军,成绩冠诸生,提前归国。北洋水师创建之初,一切规划多出其手。他在大东沟一战(黄海海战)中指挥努力,丁汝昌负伤后,表现尤为出色。有诬其怯战者,特受洋员之蒙蔽耳。……洋员泰莱(戴乐尔),尝倡议购置智利巡洋快船,交其本人指挥。刘子香闻之,从中梗阻,泰莱愤然,每寻机诋毁之。此后,泰莱又欲谋总教习一职,亦受阻于刘子香。初,汉纳根建议提督,以泰莱为其继任,汝昌未决。刘子香闻此议,力陈泰莱之为人,野心难羁,终将偾事,汝昌韪之。泰莱乃大愤,益迁怒刘子香。

黄海海战中,刘步蟾一开始就冲锋猛进,击伤日舰多艘(比睿号,赤城号,西京丸号等),并重创敌旗舰松岛,完全不是英国人书中贪生怕死的人。

而且定远舰管轮陈兆锵在回忆录中提到:当初丁汝昌不懂海军,凡是操练和整顿事宜,全部委任给留洋海归派军官刘步蟾。

刘步蟾在最后北洋水师战败后,最后为了不资敌,选择沉船。在复兴无望的绝望之下,不愿意苟活于世,吞食鸦片自杀,可以说其忠勇不在邓世昌之下。

如今虽然刘步蟾民族英雄的称号已经被平反,没什么值得怀疑。但是我相信以刘步蟾为代表的英烈们在九泉之下更愿意看见的是中国国富民强!

致敬当年的先烈们。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通过近年来的史学研究或考古发现,有哪些历史人物被洗白或变黑?

康有为可能是近现代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变数,在普通人的眼中,康有为一直是被当做激进改革的先进典型被宣扬的,但是,通过近年来的史学研究发现,康有为本人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洁身自好!(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康有为做为正面典型,是和其发动的戊戌变法密不可分的,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康有为做为一个政治小白,可以说即无资历也无阅历,更没有背景可言。

因此,能够发动影响全国的戊戌变法,的确有其值得骄傲的一面,但如果这种骄傲是建立在欺骗甚至投机取巧的基础上,那么,就不得不好好审视一下康有为这个人了。

首先说康有为鼓吹变法的两大“本”――《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就这书粗编滥造出来的理论,其中春秋笔法连篇,把孔子按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历史事实随意打扮一番,就成了自己变法的理论来源。

当时真正有学问的人为什么鄙视康有为?一是他没有那么高深的学问(科举都搞不定),写不出多么高明的学问;再一个是其中曲笔、谎话连篇,折射出康有为这个人的浮躁和狂妄无知,简直到了无知者无畏的地步。

从这些地方还看不出来康有为在人格上大的瑕疵,但从变法经费的来源上,以及康有为的花销上,则能更见康有为“小人”的一面。

康有为变法,可不是穷棒子闹革·命,他是有自己的筹款渠道,有人真金白银的供养着他们的。戊戌变法前,南洋富商邱菽园,被康有为的改革理论吸引。

认为只要慈禧太后还政光绪帝就可以实现戊戌变法的成功,为此不惜花重金资助康有为,彼时的康有为过着最惬意的生活,拿着白花花的银子买房置地干事业。

邱菽园做为金主,眼见投进去的钱不见效果,国内政局丝毫没有要改朝换代的迹象,因此屡次电催康有为快点变法。

康有为则屡次推脱说时机未成熟,组织义军需要时间,更需要钱财为由推脱,邱菽园信以为真,甚至变卖房产资助康有为,据中山大学教授桑兵考证,邱菽园的家产当在200万元左右。

资助康有为的钱款当在半数以上,也就是100万元还要多,基本上把邱菽园的活动钱款掏空。

康有为发动戊戌变法,也不是在后来看起来那么大义凛然,而是在邱菽园的催促下,贸然为之,因为拿人钱财,最后都找不出什么借口了,能干不能干都得干,要不然信用都要破产了。

康有为戊戌变法看似行的端,坐的正,深究历史的细节,其实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康有为不是圣人,他也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当然,这种行为方式是不值得被提倡被宣扬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成功从来没有什么捷径,走捷径的人基本上都掉到深渊里,摔死了。康有为这个人还是比较神奇的,虽然在政治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在逃跑方面,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

不管是戊戌政变时逃跑的技巧,还是后来被清政府通缉暗杀一次次逃脱,充分说明了康有为康跑跑的本色!

通过近年来的史学研究或考古发现,有哪些历史人物被洗白或变黑?

1、崇祯

崇祯(公元1628年—1644年)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历史书上是亡国之君,临死还杀死自己闺女,逼死自己媳妇,坏透了,现在的观点却是一个非常有节操的人,抗日时还在追捧崇祯的气节,杀死闺女逼死媳妇,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蓬头赤足,自尽于寿皇宫外煤山的一棵树上。太监王承恩从死殉主,是为了气节;

2、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1]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历史书很是推崇,现在有声音提出他是民族罪人,嗜血分子。

3、

商纣王

一说起纣王,立刻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封神演义中的暴君。几千年来,在中国人心中,商纣王不仅是中国古往今来昏君、暴君的“代言人”,而且已经成为邪恶势力和罪恶人性的象征。纣王是商朝的亡国之君,他的名字并不叫纣,他的正式名字叫子辛,也叫帝辛。“纣”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丑恶谥号,“残义损善曰纣”,也就是指凶恶不义的意思。其实帝辛也做过功在千秋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开拓了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当时这些地区生产力低下,小部落还处在原始社会,正向中原地区伸展,纣王的祖父、父亲都在步步退让。

4、法海

《白蛇传》扭曲了法海高僧的形象,他成为了封建的、黑恶势力的代表。但据史料记载,法海原为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后在金山寺出家,一生潜心于佛学研究,成就颇高,可谓一代禅宗大师。而且在冯梦龙的原著《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的故事中,法海也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以慈悲为怀。

通过近年来的史学研究或考古发现,有哪些历史人物被洗白或变黑?

八旗制度与数百年之久的″大清″共存亡,恰恰印証滿州的统治者未曾完全汉化。

自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建立″大金國1616年《明万历44年》算起,到1644年入关占领北京,短短的28年這个女真部落就完成{含蒙古,西藏山海关外的白山黑水}并将新彊牢牢的管控,一统中华,建立大清朝,放眼望过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实在令人震惊。

金代女真不仅有《完颜阿骨打》还有″猛安謀克″制,后起的努尔哈赤靠的不仅是骑射,更重要是完善的八旗制度的组织。

八旗之始,起於牛录额真{滿語}″大箭,努尔哈赤数次对其改造,参照女真的猛安谋克制《三百人立一牛录额直统管,牛录被分别隶厲于黄白,红蓝四旗,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合为八旗,亦为滿州八旗源起。

皇太极即位又增设″汉八旗″蒙八旗″其時{八旗才有滿,汉,蒙}軍之分、在全國各大省会,水陆要冲,边彊海防,派遗八旗长期驻军,以控扼所有最重要的军事地点,常有战事陝甘地区归划一起,设″陝甘总督″统领,府邸設在凉州,甘肃大营呼应新彊的天山大营,。

制度化的武装力量为历朝历代所没有的。

浩渺云河万里連{,倬彼云汉,}},′灿烂明亮布滿天{,为章於天,}},|陌生的山河迎面而来,又一一退去好的是,变成文字存之於世。

謝謝悟空,,,,,啊啊终于

通过近年来的史学研究或考古发现,有哪些历史人物被洗白或变黑?

近些年的历史人物大洗白中,尤其以李鸿章和张学良为甚!

李鸿章,本来是大清王朝晚期的一个腐朽封建的官僚,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代言人。李鸿章身为汉人,不知民族大义,一心一意替满清鞑子卖命。李鸿章一生签署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虽然创办了北洋舰队,但是由于贪污腐败,中饱私囊。结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李鸿章一生非常之贪婪,曾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说。他捞的钱够后世子孙用几代。而近些年李鸿章却被吹成什么“东方俾斯麦”,网上还说什么“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真是滑天之大稽!

张学良,本来是一个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大军阀,他老爹辛辛苦苦在东北打下的大好河山,却被他不放一枪一弹,拱手送给日本人了。而后他为了保存自东北军的实力,不惜以下犯上,绑架自己的首长。(抛开国共两党之争和名族大义,仅讨论张学良个人)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竟然还有人给他洗白,真是可笑!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大家觉得有哪些被洗白的人物,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我是莫子军,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