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娱乐杂志刊登的历史性文章就肯定是野史”,这种观点正确吗?
这个观点是绝对错误的,我也是历史爱好者,在自媒体上写过一百多篇与历史相关的文章。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大多数文章其实都来自正史资料,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认知受到了挑战?感觉这些都像不靠谱的野史,那是因为中国历史记载的特点所决定。二十四史,全套289册
第一;中国历史典籍众多,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即便是倾尽一生研究历史的人也不可能遍读。只要你能沉下心,总会有新发现。只要是以前很少提及的内容,不是被大众广泛认可的,就会被说成是野史。
第二;中国的史官也是很矛盾的,它们既要尊重事实,又必须有所隐晦,在权衡两者关系时,往往会使用模糊的处理办法,也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用比较含蓄或者故意淡化的办法处理某些确实存在,又不易大肆宣扬的东西。这就给后世研究留下很多可挖掘的线索,一旦被人发现,就会对传统认识产生冲击,被骂是野史,甚至直接说你编造历史。
第三;历史知识普及的局限性很大,都是文言文,晦涩难懂,而且卷叠浩繁。除了个别爱好者,很少有人去读这些正史资料。现代人基本都靠教科书、小说戏剧或者零星的历史研究文章片面了解历史,对一些不了解的东西,难免产生不信任。
第四;历史宣传的片面性,在历史普及宣传时,并不是怀着还原事实的目的进行的,而是完全为了教化而去宣传的,宣传的目的性很强,宣传的内容都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编辑。缺乏了解正史渠道的普通人长期受到这样的历史观熏陶,产生了带有偏激的历史认知。这个一点都不奇怪。
比如对某一个历史人物的认知,宣传时无非就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宣传英雄积极的一面,激励民众;一个是宣传奸臣暗黑一面以警醒世人。这个不能说是错误。但它是带有明显局限性的。历史上的人物是非常复杂的,非黑即白是不可能存在的。奸臣自有他可曾的一面,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本身一无是处,有些人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而很多被奉为神的人物身上也存在众多缺点。研究历史的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理解,实施教化的则会按目的需要去取舍,这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
第四;被众人充分了解的内容不会有人看,所以现在写与历史有关的文章基本是靠挖掘史料中被忽视的细节和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这个是必然,并不是观点特立独行。而是需要,你写文章是给别人看的,这是需要所决定的。这些内容只要是出处明确,不是自己编造,可以使大众了解历史更加理性化,全面化。对历史知识的普及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应该给与支持和肯定。写这些东西的人欢迎研究历史的人反驳,对持不同观点的人是认可的。但是对那些从没看过一眼正史资料,被教化文章固化思想的谩骂攻击者,只能是鄙视,连解释的心情都没有。
很多文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不乏个别自媒体人,为了使自己的观点吸引眼球,曾加流量,刻意曲解历史,故意引发争论,对于这些文章,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是很难见别的。但这样的文章并不占主流,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否定大部分内容充实,观点明确的好文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