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假如当时在1127年励精图治,能不能打退金国?

或许可以,但是赵构需要承担极大风险。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风险一;

金兀术在汴梁城立宋钦宗为伪皇帝,这个不是可能,而是肯定,只要金国抵挡不住南宋的反击,宋军靠近开封,金兀术一定会这么干。因为这个计划史书记录在案,金兀术早有这个打算,只是宋军一直没有威胁到东京汴梁。后来就合议了,两国罢兵,这事不了了之。但金兀术临死前还不忘嘱托后人,如果以后南宋败盟,出兵镇不住,就用这一招。所以,不用说打退金兵,宋高宗被人捏住了了七寸,连励精图治的想法都没有了。

金兀术

风险二;

大宋江山怎么来的?宋高宗比谁都清楚,苗刘兵变可以说是商鉴不远。他深知连年战争意味着什么,不给武将军权和自由裁量权,不可能打胜仗,给多了,自己就得随时准备成为柴宗训第二。高宗书可没少读,中国历史朝代更迭,有几个是农民起义成功的?还不都是权臣或武将势力过大取而代之?宋太祖那招,是别人用烂了的,早就不新鲜了,而且宋太祖也不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事,条件一具备,随时都可能发生,到第二次绍兴议和的时候,岳飞就有了这样的实力,关键是在宋高宗眼里已经看到了苗头,他想把岳飞的大军区司令提拔为军委副主席,实际上就是让岳飞离开军队。岳飞坚辞不受,非要回部队,不让我回部队我就回家,岳飞之中态度,你说高宗怕不怕?

风险三;

以南宋的军力,顶多是防守有余,进攻尚不足,就算高宗再努一把力,把军事力量再提高点,在自己的中原故地,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对付金兵或许还有优势,过了黄河那是一点底都没有。金兀术伐宋的时候,金国内部是非常厌战的,此前完颜昌甚至以白送给南宋中原土地,承认赵构的地位为代价换取两国罢兵,而且得到了金国朝中很多大臣的支持,可惜最后被金兀术给破坏了,但是金兀术伐宋,金国内部已经出现装死逃避兵役的现象。金兀术的主力大部分是归附的辽国军队和淮西军变南宋的降兵组成。郦琼这样在北宋并不出众的将领投降后都成了金兀术第一得力助手。所以这时候金兀术的军队战斗力并不是很强。不过要是南宋军队过了黄河,形式就变了,金国人就成了危急关头保家卫国,与进攻南宋的那些人心态完全不同了。在想战胜为保家玩命的女真人,难度可想而知。

风险四;

长期的战争状态,经济已经不堪重负,老百姓厌战的情绪已经很高了,南宋的那些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依恋故土,完颜昌废掉伪齐刘豫,把中原土地还给南宋,竟然绝大多数中原的移民不愿意重返家园。如果赵构把战争拖得再久一些,内部矛盾必将凸显,维持内部稳定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搞不好盗贼四起,起义不断,赵构就更是得不偿失了。到时候内外交困,赵构的结局可能比杨广还惨。

总结;

赵构可以算得上是白手起家,在北宋灭亡的混乱局面下,顶着外部巨大压力,一步步稳扎稳打,终于站稳江南半壁江山,他非常清楚这个成绩来的有多么的不容易,他绝不肯冒着这么多风险拿自己的半壁江山去赌未知的结果。后世的人只不过图个嘴痛快,反正亡了也不是自己的国家,一幅正义凛然的样子去慷他人之慨。又有谁真的站在高宗的角度,认真思考过这里边的风险和得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