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清时期没搞闭关锁国,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封建势力强大,自古盛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明朝中国经济达到一个高峰,然后接下来就闭关锁国,成为一个不再进步、超级稳定的社会,而刚好在明清时代的西方,确实世界大航海、大发现的时代和工业革命的时代,直至中国清朝覆灭,可以说时间上中国落后了西方200年,在发展上其实是落后了好几个时代。那么,如果中国没有闭关锁国,中国与世界一同进步,现在会是什么样?(当然了,历史不容假设,就充分发挥想象,作纯推演吧)

悟空小秘书约请,不敢怠慢,说说我的看法。

先不说假设的结果,我们看看实际的结果,明朝后期并没有完全闭关锁国,隆庆开关就开了一道小口子,但这个小口子所显现的威力,足以使人惊叹。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隆庆开关并不是全面对外开放,而是只开了月港一个小港口,等于是对外只是开了一条小缝。而且为出入的商船设置了近似苛刻的 条件,即便如此,也足以对大明江山产生巨大影响。那如果是全面开放呢?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这个你也无需脑补,因为在宋代就全面开放过,当然那个距离隆庆开关有点远,但也可以管中窥豹。宋朝成为我国古代经济最发达的朝代,实际上就和大量开展海上贸易有关,宋朝的经济总量几乎占了世界总量的80%,宋朝的科技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去查一查。

中国在工业革命前,在科技和手工业制造行业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出口贸易中陶瓷、丝绸、茶叶、以及一些精细手工业产品为主,属于以技术产品出口为主的输出型贸易,可以简单的理解,我们是靠技术赚钱的,利润相当的丰厚。而进入中国的商品都是以原料型资源为主,特别是金银,这其中形成的贸易反差是非常之大的。如果明朝能够全面开放,大明王朝很快就会成为天下财富的集聚之地。开放状态下,工业革命的脚步不但不会落后于西方,而且很可能成为工业革命的领跑者。

明清之所以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西方自由开放的思想对中国的 帝制集权是很大的挑战,他们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无外乎就是在乎自己是否能够保持绝对的集权。而这也是我国思想被禁锢的主要原因,把决定权交给无数不多的几个人,绝对不可能进步的,全面的开发不仅指贸易的开放,还有思想的解放,按照明清时期的世界局势,全面的开放中国最终可能会走向君主立宪制,朱元璋的后代到现在还住在紫禁城里,但皇权绝对是没有了,皇帝也只能做精神领袖了。

那样的话,现在的中国不但可以取代现在美国的位置,甚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回看全世界所有国家,哪个国家在工业革命前有 中国这样的发展基础?在这场竞争中,我们等于是站在别人起跑线前一大截,但我们没有把他当成优势,坐在那里打瞌睡,结果睁开眼再看,人家早跑的没影了。

如果明清时期没搞闭关锁国,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清朝政府为什么要闭关守国,然后找出不闭关锁国的条件,最后以沙俄作为参照来预测不闭关锁国后的中国是怎样的情况。

我们先来看清朝闭关锁国三大重要的原因:一是害怕怕占人口多数的汉族会联合外部势力颠覆清王朝的统治;二是中国自古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文化束缚;三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市场赖非常小。我们来具体分析。

一、清朝统治者的恐惧

第一点原因很好理解,因为大清帝国是少数民族趁中原内乱入主中原。当时的满洲人只有百万人口,而汉族经过战乱却仍然还有几千万人口,满清政府要控制这么庞大的民族难度是非常大的,必须想尽办法削弱汉族的力量。

而汉族在“隆庆开关”之后对外交流频繁,和外部世界联系密切。加上海上力量强大的郑氏集团,使得满清政府非常害怕沿海的汉人、郑氏集团以及外部势力三方会联合起来颠覆清王朝统治。因此一度下达禁海令和海迁令,企图以此打击这三方势力。后来攻占台湾统一全国后郑氏集团的威胁解除,清朝的统治也更加稳固了,因此康熙在群臣建议下解除了海禁。康熙皇帝

但是仍然对中外交往做出种种限制,妄图以此来达到限制汉族通过和外部世界交往来壮大实力目的,同时抵御列强入侵也是十分重要的目的。此后为了实现这次目的又经过几次反反复复的折腾最终乾隆制定出“一口通商”的政策彻底进行了闭关锁国。可惜事与愿违,闭关锁国在后来不仅没能抵御列强的入侵,反而把中国推入了灾难的深渊害了整个中华民族。

二、清朝统治者的保守

第二点是中国长期以来长期重农抑商思想的毒害,导致工商业的发展经常收到打压。应为工商业的发展会促进人口的流动。这在许多统治者看来人口大量流动一方面不方便管理,另一方面很容易聚众闹事,同时大量人口脱离农业生产也会威胁粮食生产的稳定,有可能会造成国家饥荒引起社会动荡。这些都不利于统治的稳定性,因此许多统治者都大力打击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希望把百姓牢牢的束缚在一个地方,只有宋朝是个例外。

所以接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中华正统自居的清王朝自然也比较重农抑商,希望把百姓都束缚在土地上方便自己统治。而对外贸易的发展会使许多人脱离农业生产和造成人口的大量流动。本来清王朝统治人口占多数的汉族就有点吃力,这样又会加大统治的难度。所以清政府基于这一点也会大力限制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了。

三、清朝统治者的狂妄

至于第三点是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几乎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导致中国的物产十分丰富,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不需要跟外界进行过多的贸易交换,这也让清王朝有底气进行闭关锁国。

因此乾隆在英国人请求他开放更多口岸通商时才会说出中国什么东西都有,不需要和外界进行交换,和他们贸易只是可怜他们这样狂妄无知的言论。乾隆皇帝

四、使清王朝不闭关锁国的办法

要想让清王朝不闭关锁国,就得让满洲人和汉族融合,形成像现在这样真正的满汉一家。虽然清王朝统治者一直宣扬满汉一家,一方面以中国正统自居,一方面又进行满汉隔离,对汉人处处提防,这种自相矛盾的心理造成双方的隔阂很难形成合力,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凌辱各民族不团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民族的团结真的很重要。

所以清王朝需要放弃满洲人高高在上的思想大力促成满汉融合这样还需要提防汉人吗?而不需要提防汉人就不用怕对外交流后汉人会和外人联合起来对付满清政府了。同时康熙雍正的眼光其实是不错的,如果他们不过于提防汉人应当不会对对外交流限制这么多,清王朝就可以从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多好处这样 清王朝也许就会学宋朝不会最后进行闭关锁国了。

五、不闭关锁国后的中国

那么不闭关锁国后的中国会怎样呢?这里我们可以参考沙俄帝国。沙俄帝国和清王朝一开始是非常像的,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可是又是封建色彩非常浓厚的君主专制国家。但是因为沙俄因为没有进行闭关锁国,反而不断的进行改革使得沙俄始终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而清王朝的各项条件都远优于沙俄,人口是沙俄帝国的数倍,物产远比沙俄丰富,港口远多于缺乏不冻港的沙俄,中国人也比俄罗斯人更有商业头脑。这些先天的优势将使得中国的国力怎么都比沙俄帝国要强。中国不说成为列强之一,至少不会遭受近代以来的各种耻辱。这样现在的中国国土面积将会大很多,不会丢失那么多领土。至于其它方面不好说因为变数太大了不好判断,当时以中国人高智商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料想今天的中国也不会差。清朝全盛时期版图

如果明清时期没搞闭关锁国,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真正使得大清帝国,使得我们中国民族落后的压根就不是什么闭关锁国,所谓闭关锁国不过是西方人强加给清政府,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和理由罢了,如果我们真的闭关锁国不与外界交流,那西方人为什么发动鸦片战争?还不就是跟我们中国做生意做亏了,狗急跳墙使出的下作手段。真正使得中国落后的还是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要知道,所谓的闭关锁国或者海禁是从明朝就开始的,但是他也是有自己的闭海期和开海期一说的,其实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与西方还是有不少交流的,如果真的说我们是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那其实明朝就已经落后了,但是明朝的科技水平其实并不差,而清朝真正的闭海期其实只占到了其统治时间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远低于明朝的百分之七十五,所以说落后不是所谓的闭关锁国,而是人的封闭,这才是本质。

就好比你有最先进的科技,武器,但是你就非不用,就觉得我自己这一身拳脚才是最厉害的,你那连珠统,子母炮,火箭什么的都没用,在我确实跟别人打战的时候打不过别人了,拿来用一用,之后就闲置了,国内有牛人搞发明,搞科技,搞出来了非但不能光宗耀祖,反而招来杀身之祸,说你意图谋反,文化上,限制死你的思想,让你只能禁锢在这个范围内,这种环境下,谁还会,谁又敢搞发明,搞进步,你不落后谁落后。

后世把这多归咎于闭关锁国,其实还是那句话,这不过是西方人对我们发动贸易战争的借口,我们真正落后的还是锁民,束缚住了人的思想和创造力,毕竟凭借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即便我们完全封闭自己,不与外界交流,安心发展创造,那谁落后谁,那真说不准呢。

如果明清时期没搞闭关锁国,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闭关锁国是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

1757年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又称洋禁、海禁,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政策彻底妨碍了中国人与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机会。 同时也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清朝闭关政策还严重地阻碍及其他主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在明朝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此也彻底的被卡死,政府限制对外贸易,限制造船出海,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国内工商业的发展由此停步不前。

有一部分人说,闭关锁国的好处是防范了西方殖民者,一定程度上对外采侵略有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但其实却阻断了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往来,使原本的稀疏的资本生产不复存在,这种办法是狭隘的、落后的。闭关国门只能使自己在经济上不断萎缩。没有起到抵挡外国“滋扰生事”的作用。这种闭关锁国的国策只茧自缚,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扼杀了中国的生机和进取精神。

如果清政府没有闭关锁国会怎样?

首先我认为,作为清朝政府来说,是不会改变这一国策的,尽管闭关锁国之下有着一些官方的和经过官方审批的对外交流,但对清朝来说,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除了为防范西方殖民者歪。更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其蚁族式封建统治。防范长期受到政府压迫的汉族平民,对清朝产生了反抗情绪。清廷也担心西方殖民者支持汉人反清,因此阻绝西方人进入国内。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虽然对中国有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所以开锁的可能性不大。

但如果开锁,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陆国家,清朝的向海外的外扩张性是极其有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国人的商业将会极度繁荣,繁荣的经济交往将直接刺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通过对外交流中,中国的文化,科学,武备,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参考沙俄的做法,作为一个封建的国家,即使开放引入资本主义的一些特征体质,但其国家的基本特性是不曾改变的,所以满清很大可能会成为沙俄,日本之类的半资本半封建的国家,农民和基层民众的被压迫被剥削的态势不会发生改变,八旗贵族依然是国家的主人。根据此时中国的地缘态势,北有沙俄,东有日本,大家一样的半斤八两,再度扩张的可能性不大,而海上基本是被一些更为资本化彻底的英法控制,所以中国在世界上不会成为一等强国,但最少不会再被世界轮殴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和海外的交流骤然增多,基层民众必会接受更多的新思潮,如民族,国家的更多概念,可能那些喊着光复的革命党们会早诞生许多年把,这也是满清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很多人更热衷于想象,如果在大清时,不闭关锁国就可以拳打英法,脚踢德俄,最后成为一个富强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国家,但我认为,即使是不闭关锁国,这些也是不可能的,满清政府统治阶层的特性决定了他们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利,就如后来所谓的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一样,因为他们担心一旦放权,八旗贵族将会被人民从头上彻底扯下来,所以即使不闭关锁国,中国也不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强国,充其量就是和沙俄日本对等的二等列强吧,然而,革命的旗帜也会更早的飘扬在大清的土地上。

如果明清时期没搞闭关锁国,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要说闭关锁国,明朝海禁从1370-1573一共海禁了203年。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就连东南亚都不能我国进行贸易。同时,明朝还撤销了从唐朝开始就存在的对外贸易三大港口的市舶司。

其实,清朝海禁比明朝范围和时间都少得多。从1655-1683年,清朝就是在福建对郑氏台湾进行了20多年海禁。郑家在台湾失败以后,清朝立刻成立了粤,江,浙,闽四大海关,补给贸易东西两洋,就连明朝一直禁止的日本也包括在内。

从1758年至1838年鸦片战争前夕,80年间,到达广州海关贸易的商船共5107艘。与明朝不准商船携带武器不同,清朝允许商船携带8杆鸟枪,10副弓箭和2门火炮自卫。当然力度远不如西方武装商船。

乾隆拒绝英国使团马格尔尼,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主要原因是马格尔尼提出,清朝向英国开放天津,舟山,宁波,同时给予土地,英国人可以自由出入,同时减免税收,允许传教。这肯定是清朝所不能允许的。

如果不计算与边疆地区,东南亚等国的贸易,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朝在广东与欧洲贸易,一年的关税就有160万两白银,货物超过1000万两白银。到道光后期广东海关的关税收入已经达到400万两白银。清朝200多年从外国赚回来几亿两白银。

光是在1700-1753年间,英属东印度公司就有178艘船前往中国贸易,携带白银1940万两。荷兰商船到我国贸易,平均1艘船携带30万荷兰盾白银。1720-1795年荷船从中国购买商品货值价值6300万两白银。

清朝对外贸易额是我国古代最高的,让洋商不满的是清朝只要白银,棉花和铅,其他货物都不要。导致贸易逆差越来越严重,英国等国亏本严重。因此,英国开始携带鸦片进入我国,也就爆发了鸦片战争。

就是在第1次鸦片战争,到了1840年,参战清军的火炮,有至少600门进口的西洋大炮,还有600门在1840-1842年仿造的英国火炮。清朝打不过英军,是清军军事制度落后。

如果明清时期没搞闭关锁国,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闭关锁国不是从清朝开始的,而是从明朝就有“海禁”了(当然后来有“隆庆开关”);而如果说到对外封闭,重农抑商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估计历史还要往前追溯。

为什么中国要搞这种政策,这个原因就很复杂了,到现在都没有学者能完全说清楚,只能说生产方式上的小农经济;文化思潮上的傲慢自大;还有殖民者的骚扰什么的都是原因之一。

那如果中国不闭关锁国会怎么样呢?个人感觉这肯定会对整个世界的局势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中国真正融入世界体系绝对不会等到1840年,而会更早,那么西方的技术,思想等也会更早地传播到中国,中国也会更加主动的接受。

东南沿海可能会出现一定动荡,但动荡之后,已经出现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会迅速发展,紧接着中国的“新兴城市资产阶级”便会进行有利于自己的“思想文化改革”,属于中国的“文艺复兴”(批判保守的程朱理学,借着先秦先贤的思想对这个社会进行文化重塑.....)可能会来到。

蒙古人很可能成为清帝国的“哥萨克”,沿着西伯利亚,中亚一带西进,为帝国开疆拓土。

东南沿海著名的中国“海盗”,也很可能成为中国的探险家,就像英,葡等国的探险家一样,四处扩张。

.......

只不过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全面开放是不可能的,这是定数,毕竟保守思潮的影响力太大,而过得已经很舒服的统治者也没有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