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衙门门口都有鸣冤鼓,为什么上到皇帝,下到百官,能做到听鼓升堂?
你说的这个叫登闻鼓,古代所谓击鼓鸣寃就是击的这个鼓。各衙门门口都有这个鼓,但皇帝的皇宫门前就不是常备了,只有不多几个朝代皇帝设有登闻鼓。下面我会介绍到。
登闻鼓制度就是一种直诉方法,可以让人们可以直接向上诉寃或提建议,有些朝代在朝堂外也设置了登闻鼓,但不是谁都敢随便敲的,而且一般也不是皇帝直接办理。能够让皇帝立刻升堂是宋代和明代。
宋代以儒家思想治国,亲民,与民同乐,为民作者的思想意识很强。皇宫外设有登闻鼓,任何人有事都可以敲响登闻鼓,据记载,宋太宗时有人家里丢了一头猪,就到皇宫门前敲登闻鼓,要求皇帝惩罚他们家看猪圈的奴仆,并帮他找猪。宋太宗碰到这样的主也是哭笑不得,最后给了那人一贯钱赔了猪钱,打发他走了。明朝朱元璋是因为推行大力反腐,肃清吏治,怕地方官员隐瞒压制含冤者,于是设置了登闻鼓,如果谁有冤枉,被地方官压制,可以直接到京城敲登闻鼓找皇帝揭发。不过到了清代就不行了,越级上告,以民告官,先打三十板子。目的是防止刁民有事没事的上高,这时的登闻鼓基本上形同虚设了,没有特大冤案是不敢随便去敲得。杨乃武案中,杨乃武的姐姐杨菊珍上告为弟弟伸冤,就必须要先接受惩罚才可以。影视剧中要上滚钉板。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代统治者还是很重视安民的,历代官逼民反的事太多了,统治者不得不注重安民的问题,登闻鼓的设置就是一种避免民怨集聚的有效办法之一,历来受到统治者重视,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话虽糙理不糙,为民伸冤,为民请愿,这就是当官的本分,登闻鼓一响,不得怠慢,立刻就得升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