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说秦桧是奸臣,就有人跳出来说宋高宗赵构?

秦桧是奸臣只是因为杀了岳飞吗?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只从小说戏剧和民间故事里了解历史,很多人还是会去查史书,而小说戏剧民间传说与真实的历史记载出入太大,所以会引起认知上的巨大区别。不过岳飞这件事上,明显评书小说和民间故事干倒了正史。因为太过深入民心,小说成了历史,而历史被认为是歪理邪说。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岳飞被处死的罪名就有两个版本,小说戏剧说是【莫须有】而实际上中国两千多年的古代史上从没有这个罪名。小说评书过分强调这个词只不过是让岳飞的死显得更冤枉,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岳飞被处死有清楚的判决书,只有两项罪名,没有莫须有,也没有投递叛国。《宋史》上明确记载【法寺称:“《律》:‘临军征讨,稽期三日者,斩。及指斥乘舆,情理相切要害者,斩,系重罪。其岳飞,合依斩刑私罪上定断:合决重杖处死。”】

临军征讨,晚三天就是死罪,那岳飞玩了几天呢?有人去关心过这个问题吗?口口声声替岳飞含冤,最起码搞清楚他冤枉在哪里才行呀?岳飞晚了几天没统计过,但历史记载岳飞十五次不听调令,其中还有九次是皇帝派特使前去催促。

指斥乘舆又是怎么回事呢,乘舆就是皇帝的马车,就是指桑骂槐,指着皇帝的马车骂皇帝。《唐律疏议》“诸指斥乘舆,情理切害者斩”。在古代有十恶不赦之说,就是说有十种大罪即便大赦天下也不可以赦免,其中第六条;大不敬中就包括“指斥乘舆,情理切害”

小说评书之类的为什么会回避这些史书写明了的东西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岳飞这两项罪名其时都是皇帝嘴上会气的事,他不当回子事,就什么事也没有,但如果想要治你的罪,把这个平时并不当回子事的事上纲上线,岳飞还真是百口莫辩。戏剧小说为了人物塑造,必须让岳飞死的特别冤枉,所以磨掉了实际罪名,把秦桧和别人谈话里的一句莫须有单独拿出来过度渲染。作为文学作品,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你要拿他当历史,我只能呵呵了。

至于说为什么说到岳飞的死,马上有人说宋高宗,我实在没有心情解释了,在以前的回答里说了N遍了,但我发现你解释的再清楚人家根本不去看,更不会用脑子去想,去分析,所以你就是史料再充足也没什么卵用,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古代没有莫须有这个罪名 岳飞最后以什么罪名被害死的?

https://www.toutiao.com/i6475565905366483469/

苗刘兵变在岳飞之死中的作用分析

https://www.toutiao.com/i6512808926998692366/

岳飞墓前跪着的铜像没有赵构 这不公平

https://www.toutiao.com/i6517606678727229966/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