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在古代叫什么?
金石,研究古代文物的叫金石学家,最早人们会把文字刻在铜器或石头上,特别是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而古代研究大多史料也从这些文物中搜寻。金石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铭器等一般文物。因此,金石学家一般兼通文字学、历史、书法、文学、图书学等多方面。
中国古代系统研究前朝文物是从宋朝开始的,宋代金石三大家为欧阳修、赵明诚、洪适,但据我所知,考古界好像对吕大临推崇备至,因为他的《考古图》比较系统地著录了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铜器、玉器。卷一至卷六为鼎、鬲、簋、爵等商周器,共列出二百三十多种古代器物。是我国最早而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在著录古器物的体例上具有开创性的功绩。
欧阳修 《集古录》收录了上千件金石器物,是学术史上第一部金石考古学专著。
赵明诚这个名字大家或许不是特别熟悉,但是说到他老婆,那可是人尽皆知的才女,他就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实际上李清照也是一个金石学爱好者,这两口子为了自己的爱好几乎是倾尽家产,赵明诚和李清照合作的《金石录》,是考古学上最著名的一部专著,收辑金石刻词二千卷,包括所见夏、商、周到隋、唐、五代的钟鼎彝器铭文款识,以及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
金石学的另一个高峰出现在清代,阮元、崇恩、罗振玉、叶昌炽等,也有不少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学者是金石学家,如斯坦因、伯希和。
文物在古代叫什么?
文物一词现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的遗迹和遗物。《左传》是最早记录“文物”一词的书籍,《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然而这里的“文物”代表的是关乎礼乐典章的礼器、祭器,是一种专指,与现在对文物的定义有一定差异。
直至宋前叶,文物始终没有统一的概念,专指和泛指的情况都有。宋代中叶金石学逐渐形成,金石学搜集古代的青铜礼器、石刻石碑等记载古史的古物。随着金石学的发展,其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扩大,除钟鼎彝器外,兵器、度量衡、铜镜等也在“金”的范围之内,“石”也包含了摩崖、造像、经幢、石阙等。上述种种皆被称为古器物或者古物。
到了清代,特别是康乾之际,收藏古物之风愈盛,古物的鉴赏、买卖等行业也逐渐兴起。这一时期的文物被称作“古董”或是“骨董”,清乾隆年间开始叫做“古玩”。到这一时期古物的定义基本与现在相同,其中涵盖了各种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
民国时期《古物保存法》颁布,第一条就对古物作了明确的定义:“本法所称古物指与考古学、历史学、古生物学及其他文化有关之一切古物而言。”新中国成立后,法律、法规将“文物”赋予了明确的概念,此后陆续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一系列保护我国文物的法案条例。
(北京民俗版权作品)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专注民俗文化
投稿,认识,闲扯,请加民俗君微信:beijingminsu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