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太监?
谢邀,正好我以前有一篇头条图文,就是专门介绍历史上著名太监的,《中国历史上十大太监李莲英排不上号》http://toutiao.com/item/6489500031874236941/ 我在此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再做一点补充。应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一;童贯;做太监做到长胡子,封王,掌枢密院(军委主席军事一把手)他是北宋末期打胜仗最多,功劳最大的军事将领。后被宋钦宗所杀。
二;七宝太监郑和,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他七次下西洋的事迹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废话了。
三;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大家都熟悉,赵高的名气也足够大,懂历史不懂历史的都知道这个人物,杀了秦二世,后被子婴所杀。
四;魏忠贤,能够号称九千岁,其在朝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他是中国历史上被黑的最厉害的一个,虽然他大权独揽,排除异己,残害忠良,专断国政。但他确实也办了几件可以值得称赞的好事,比如积极支持对后金的武力抵抗,支持袁崇焕抗击后金计划,这也是袁崇焕与人合伙上书,要给魏忠贤修生词的原因之一。他的被杀,促使明朝加快灭亡。
五;曹吉祥;河北滦县人,明代太监,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敢把皇帝拉下马,明英宗土木堡之变被俘,代宗在于谦等人的拥护下登位,瓦剌看人质英宗已经没什么用放了回来,这才演出了一幕惊魂动魄的【夺门之变】主角就是这位曹吉祥,后来他又想干掉英宗,事败被凌迟处死。
六;中行说,汉文帝时的一个太监,也许很多人对这个为人很陌生,但这个人可实在不简单,他在汉文帝面前并不出名,也没什么作为,不过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汉奸,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细菌战的人,据说霍去病就是用他的细菌战搞死的,不过他是死在霍去病之前,是别人用了他的细菌战。他在与匈奴和亲时被送到匈奴伺候和亲的公主。中行说不愿意去,求情没有被获准,于是怀恨在心,扬言报复大汉朝。到了匈奴,他被单于重用,给单于出了不少坏主意,对大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发现一些死马死羊泡在水里,那些水就会有毒,人畜喝了之后会得病,于是他教匈奴人在汉军进军的路线上找水源放毒。据说霍去病就是喝了有毒的水得病死了。
七;张让,东汉末年太监,十常侍之首,汉灵帝尊信张让,甚至说过张常侍是我父的话。十常侍把持朝政,为非作歹,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十常侍推动了汉朝的灭亡,是引发了汉末时局大动荡的主要原因。后在董卓的追击下走投无路,投河自尽。
八;蔡伦,对,就是造纸的那位,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其时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技术,使以前昂贵的纸张成为便宜实用的文化传播载体。很多人认识蔡伦都是因为他改进了造纸术,其时他也是宫斗中重要的一员。曾经帮助窦太后害死宋贵人,后来才步步高升,甚至被封为龙亭侯,他造的纸也被称为蔡侯纸。后来安帝亲政,蔡伦害死了安帝的祖母宋贵人,使得刘庆失去帝位继承权,自知难逃一死的蔡伦沐浴后穿戴整齐衣服、帽子,喝毒药而死。
九;粱师成,这位和童贯差不多,也是一位很牛的太监,同样做到了开府仪同三司,官至检校太傅。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并找人仿照帝字笔迹伪造圣旨,因之权势日盛,贪污受贿,卖官鬻职等无恶不作,甚至连蔡京父子也谄附,故时人称之为“隐相”。宋钦宗即位后处死了他,
十;刘瑾,明朝太监,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当时的世界首富。
十一;高力士,与戏剧小说不同,高力士可是个好人。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十二;唐代太监;鱼朝恩、李辅国、程元振、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专权控制皇帝,
十三;清朝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实际上他们主要是得到了主子的赏识,其权利受到制度所限,与前边的根本无法相比,但因为年代较近,知名度较高而已。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太监?
既然是名垂千史,那么到现在必须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我感觉历史上能算得上名垂千史的太监有两个人,一是郑和,二是蔡伦。下面我就简单说一下他们的先进事迹:
郑和小时候不幸在战乱当中成为了太监,后来机缘巧合成了朱棣的侍从,又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立有大功,朱棣称帝后甚为器重。后人多有猜测朱棣让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失踪的朱允炆,但不管朱棣的出发点怎样,郑和七下西洋取得的功绩是实实在在的。后来咱们国家根据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间,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航海日。
蔡伦小时候就非常有才华,后因家庭原因进宫做了太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进宫后蔡伦个人才能突出,宦官之路也是平步青云,但本性正直的他并不投机取巧,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后来蔡伦改良的造纸术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更是让我们沿用至今,所以蔡伦绝对算得上名垂千史。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太监?
谢谢题主邀约,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专家考证,太监是从夏商周开始有的,最初称之为宦官,《诗经》《周礼》均有记载。宦官最初是不用阉割的,他们只是负责宫廷中的后勤与内务,后来有宦官利用职务之便,与后宫佳丽时常发生淫乱之事,才被动刀。皇室为了维护血统的纯正,又怎能容得头上有一片绿叶。
360行,行行出状元。太监里也是人才辈出,如秦朝赵高,东汉张让,大唐高力士,明朝魏忠贤,清朝李莲英等等。
题主所问评价不错的太监,我认为评价最高的太监有俩人有此殊荣。东汉蔡伦和大明郑和在历史上的贡献应该配得上“伟大”两个字。因为他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淹没。
蔡伦,汉代造纸术发明家。他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布,破渔网等普通的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纤维纸。因为这些原料的广泛,纸的产量也迅速增加,为后来纸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
郑和,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次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为解决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杰出的人物如群星璀璨,其中有两颗闪耀光芒的星定是蔡伦和郑和。
我是墉上闲人,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批评指正。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太监?
谢谢邀请。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太监那些事儿(约400字,阅读需2分)
一说到中国古代的太监,大多数人对这一类特殊人群嗤之以鼻。确实,这些围绕在皇帝身边的“身体残缺”之人,不乏有作恶多端,遗臭万年之辈。
如“指鹿为马”,策动沙丘之变,逼死秦二世,葬送大秦帝国的赵高。北宋六贼之一,作恶多端的太监童贯。明代把皇帝坑成俘虏的太监王振。清代的太监安德海、李莲英等。其实历史上也有不少做好事,留名青史的太监。一、郑和
三保太监郑和,在永乐年前,奉朱棣之命七下西洋,造巨舰,破海波,前后到达东南亚、南亚、中亚,甚至到了非洲海岸。这也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二、蔡伦
东汉太监蔡伦,在其家乡人制作树皮纸衣的启发下,改进了造纸术的工艺,用树皮、渔网等物制成品相不错的纸张,史称“蔡侯纸”。被列为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三、司马迁
司马迁当上太监纯属意外,本来太史令做的好好的,结果因忠言直谏被汉武帝搞成了太监。不过司马迁悲愤之余,还是下定决心忍辱写成了《史记》这部旷世奇作。开二十四史之首,被赞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太监?
宦官作为封建王朝史上一种特殊存在的现象,其实质仅为皇家的奴仆而已,但是由于这个群体往往能够最近距离的接触皇权,所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群体却往往能够经常掀起风浪,东汉的宦官掌握皇帝废立,唐朝的宦官手握禁军,明朝的宦官甚至可以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岁。历史上宦官的名声总体上来说并不怎么好,但是凡事没有绝对,历史上也不乏一些贤良宦官存在,比较出名的有东汉的蔡伦、明朝的郑和等,但是还有一些不出名的宦官,他们也是这个群体中为数不多的对历史有贡献的。
一、明成祖时期宦官亦失哈:亦失哈是明朝成祖、宣宗、英宗时期的太监,他是女真人,出身于女真海西部落,因为为人聪明机灵,办事殷勤,因此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宠信,亦失哈通晓汉语和女真语言,在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多次奉命巡视奴儿干地区(今黑龙江下游地区),亦失哈在那里安抚当地各族人民,宣扬明朝政策,促进了该地区各族人民与汉民族人民的往来和联系,同时还建立了寺庙和石碑,而后亦失哈又长期担辽东镇守太监,亦失哈在任期间,他上疏朝廷,建议与女真人互通有无,进行平等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为辽东地区的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明朝因此强化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
二、明宪宗时期宦官怀恩:怀恩是明宪宗时期的著名宦官,他本姓戴,因为家人犯罪受到牵连而从小入宫成为了宦官,因为为人廉洁正直,对皇帝忠诚,他被明宪宗提拔为司礼掌印太监,这在明朝是还管机构的最高职务,明宪宗对怀恩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当时宫中汪直掌管西厂,梁芳、韦兴等亦很得皇帝宠信,但怀恩辈分比他们高,性情又耿直,识义理,通典故,遇事常能以先朝的典故来进谏;又廉洁不贪,所以在宦官中威信很高。成化年间,万贵妃宠冠六宫,很多宦官都对其巴结奉承,怀恩对此并不以为然,他从不巴结奉承万贵妃,只是忠心的为皇帝做事,万贵妃因为太子朱祐樘与其不和,所以她勾结宦官梁芳向皇帝告状,阴谋废除太子朱祐樘,另立兴王为太子,怀恩得知万贵妃的阴谋,他坚决反对废长立幼,并说“太子无过,不该被废。”怀恩的耿直在此时表现的淋漓尽致,怀恩因为情绪激动,直言进谏而得罪了明宪宗,被罚往凤阳祖陵做看守,但是明宪宗迫于朝中大臣及其母亲周太后的压力最终没有废黜朱祐樘的太子之位。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后,为了感谢怀恩当初的力保之功,遂将其召回宫中,官复原职。
三、明思宗时期宦官王承恩:王承恩是明末崇祯帝时期的宦官,官至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为后世所称颂的就是他的忠诚,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队攻破北京,转眼之间皇城也被李自成军队攻破,此时,明朝城内的官员和守军已经作鸟兽散,崇祯皇帝自感大势已去,于是在王承恩陪伴之下登上景山,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王承恩在崇祯帝死后没有选择投降李自成部或是逃生隐居,而是选择了与崇祯帝一样自缢而死。王承恩死后,不仅受到了《明史》的称赞,同时也受到了清朝皇帝的赞扬。与刘瑾、魏忠贤等明朝权监相比,王承恩的殉葬光辉得多。在一个朝代即将覆亡、几十万人“解甲”的时候能够护佑君主,不畏强敌,这表现了强烈的忠贞性格。于是他的死充满了悲壮的意义。清朝打着“仰承天命,吊民伐罪”的旗号入主中原。顺治皇帝在为崇祯皇帝发丧的同时为王承恩修墓立碑。并将他葬在崇祯皇帝思陵门外,让他“守护”皇陵。
四、清光绪时期宦官寇连材:寇连才本来是光绪时期深宫中一名默默无闻的宦官,因为梳头好,人勤快,很得慈禧太后的喜爱,升他为奏事房太监,并派他去伺候光绪皇帝。实际是为了监督光绪皇帝,然而他并未成为慈禧的心腹,也并未替慈禧太后监视光绪皇帝。反而他却因目睹了慈禧太后独揽朝政、虐待光绪而十分忧虑,冒死向慈禧进谏,慈禧大怒,让人将寇连才移交刑部,按律处斩,可怜寇连才年仅十八岁……寇连才是清末内监中唯一关心国家大事冒死哭谏的忠臣。就连梁启超也称他为“烈士”。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太监?
谢谢题主的提问。哪些太监称得上“名垂青史”?一般来说,可以理解为建立了一定功业或者后世多给予正面评价的太监。像郑和、蔡伦、高力士等著名太监的事迹,大家都比较熟悉,不用过多介绍。在此,介绍几位符合名垂青史条件但相对而言不为大家所熟知的太监。
秦翰。北宋时期宦官。太宗、真宗时期多次直接参与抗击契丹的军事行动,作战勇猛且颇有韬略。他善于带兵和团结将领。虽战功显著,官至群牧副使加领平州团练伎,但从不谋私利、揽兵权。
童贯。从监军一步步成为名震西夏的“西北王”,他守边关、征西夏、光复幽燕,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矩。明神宗时期太监,集监察、纠政大权于一身。虽位高权重,但他始终做到廉洁奉公,维护百姓利益,也从不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佛”。
覃吉。明朝太监,明孝宗的师傅。他为人正派,忠于职守。曾任典玺局郎官,专门负责太子的学习与生活。明孝宗即位后,政治相对清明,史称“有覃吉之功”。
怀恩。明朝太监,曾任宪宗时期司礼监掌印太监。他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且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在太监和朝堂中都有较高的威信。
董海川。清朝太监。中国传统武术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八卦掌的创始人。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董海川对弘扬传统武术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寇连才。清末光绪年间太监。他深明大义,冒死劝谏慈禧归政光绪、停止动用海军军费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后被慈禧斩杀于菜市口。
顺便说一下,很多答友把司马迁也归入宦官之列,显然是不准确的。司马迁曾遭受宫刑,身体上与宦官类似,但与宦官的来源与性质截然不同。而且司马迁先后任太史令、中书令,属于正式的朝堂官员。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喜欢独立思考,远离人云亦云,专注文化领域,探究传统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图。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