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哪些被称为暴君的皇帝真的就没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
首先要确定一点,所谓暴君大部分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再有,几乎所有的暴君都是在王朝的末期出现,为什么?因为他亡国了,他的历史要下一个朝代的人去写,你想,好得了吗?添油加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在他行为里肯定有残暴的一面,苍蝇还不叮没缝的蛋呢,必定还是自己的行为给人留下可以黑的把柄,只是很多时候被过分渲染而已。
商纣王
另外在王朝中早期出现的暴君也有不少,不过因为没有亡国,他的历史是儿孙们给他写,所以基本都被洗白了,感觉上没有那么残暴了,而实际上比那些以残暴著称的末世君王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广
历史上被黑的比较惨的几个人是,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杨广。这些人在为政举措上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措施,确实够不上仁君,但这些人远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可怕,越来越多的史料证实,他们的残暴一面有夸大成分,这还是小事,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千秋功绩被严重抹杀。近些年对商纣王和秦始皇的看法已经稍有转变,但杨广就比较惨了,估计他能够被人们从新认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焚书坑儒
当然历史上真正的暴君还是存在的,比如苻生和孙皓,还有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至今很少听到为他们喊冤的声音。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是一无是处。
苻生勇猛异常,前秦对抗东晋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孙皓执政初期,任用贤臣,政治清明,他发放粮食,救济穷人,从皇宫放出大量侍女让她们可以婚配,并放归宫中圈养的一些野兽,以一系列惠民政策来争取民心。当时人们都把他称为明主。但一段时间后,治国有成、志得意满的孙皓便显露出鲁莽暴躁、骄傲自满、迷信以及好酒色的一面,他设立诸多酷刑。
而以残暴著称的海陵王完颜亮,原来却是一个汉化程度非常高,一副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因为是弑君夺位,所以为了维护统治,对朝中大臣进行了残酷破害,但他同时也励精图治,鼓励农业,整顿吏政,厉行革新,完善财制,推广汉化,迁都燕京,进一步巩固奠定了金王朝本身的华夏正统性和在北方的统治。也许你想不到,在海陵王侵宋时,瞎打了一个严格的军令,不许伤害中原百姓。虽然后人说他侵宋不是为了掠夺,而是为了灭掉南宋,把南宋也纳入自己的版图,所以早把中原百姓看成已经是自己统治下的臣民,所以才严令军队不得骚扰,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毕竟中原百姓逃过一劫,这条军令出在以残暴著称的完颜亮之口更是难得。
完颜亮迁都
实际很残暴,但历史记载被淡化的典型人物就是汉武帝刘彻和明太祖朱元璋。汉武帝功绩我就不多说了,被抬得几乎人尽皆知,但他残暴的一面,却因为子孙们的努力被淡化了不少。汉武帝杀起大臣来,几乎不用太充足的理由,武帝一朝宰相除了石庆和老狐狸公孙弘等少数几位得善终,剩下十几位几乎没有善终的,其中一半都被汉武帝直接杀掉了,武帝一朝的宰相成了最危险的职业,石庆死在任上,汉武帝准备让公孙贺做宰相,公孙贺的反应是一边哭一边磕头,十二分的不愿意。巫蛊之祸中,支持太子起兵的先杀了,然后又把反对太子起兵的也杀了,最后拿不定主意按兵不动的也杀掉了,在审理太子谋反案中,为涉案人员求情的也被杀了。巫蛊之祸,包括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儿子刘据,儿媳史良娣,两个孙子。两个孙媳妇全部被杀,受此案牵连直接冤死的人多达数万人,受牵连的人达到四十万。一时人人自危,统治者的权威和信任大大受到挑战。汉武帝临死之前还没忘记杀了自己最喜欢的后妃钩弋夫人,简直残暴到了极点。
朱元璋的功绩更多,但晚年弑杀,是的开国功勋几乎被屠戮殆尽。大家都清楚,不在赘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