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周末#相比北方,为什么南方方言种类更多,变化更大?
去过几次南方,但对南方语言不是很熟悉,不过语言种类和人口迁移有关,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历次大规模南迁,中原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不断,造成历史上数次中原人口南迁,最出名的算是晋朝时的衣冠南渡和北宋末年的建炎南渡,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影响南方方言是情理之中的,除了这些战争移民,还会有战争后的政府移民,都会对语言的发展产生影响,题主说的是大趋势。
三次衣冠南渡
其实在北方也有很多地区语言复杂。比如北京到山海关延燕山山脉这一段,特别是唐山,原来属于古滦州,南靠大海,北靠燕山,成为内地连接东北的狭小通道,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使得这里人口非常不稳定,战争后会很萧条,但为了实边,会从别处迁来人口充实。东汉末年,黄巾作乱,诸侯逐鹿中原,中原土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人口大量流失,而幽州在刘虞的管理下,生活稳定,很多人口投奔幽州。唐朝末期五代初,辽代耶律德光又从定州一带捋掠大量人口安置在平洲(现滦县唐山一带),明朝洪武有大量移民实边,朱棣迁都后又再次大移民。清代又从山东和山西大量移民入滦州,随着现代化工业城市唐山的兴起,又有大量移民涌入。使唐山成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而且是从古代到现代不断的移民。最关键是这些移民都是大规模,成建制的移民,以辽代移民为例,一下迁过来几个县,落户本地后建制没变,甚至县名都没变,望都、义丰、安喜等县在很多年里和原迁出地县名并存。其结果就是方言复杂,甚至出现十里不同音的问题。
滦州古城
一般人所认为的唐山话,其实是滦南乐亭一带的口音,唐山市以丰润一带的口音为主,滦县口音又与乐亭口音、丰润口音完全不同,而迁西迁安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口音。小的差别不说,明显差异的包括昌黎方言、乐亭方言,迁安方言、滦县方言、丰润方言、滦南方言等不同语系。但是滦县一个县境内就有四种不同方言,而且差异十分明显。这都是由不定期成规模大量移民造成的。
#乐活周末#相比北方,为什么南方方言种类更多,变化更大?
其实这种问题,我觉得我是深有体会的,本人南方一座小县城中的一个小农村,方言的差异真心大,而为什么说南方方言种类更多,变化更大了,个人觉得有几点原因。
其一:地理位置,相比较而言,南方多高山,语言被阻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甚至在我那个地方,不到十里方言就开始有差异化了。
其二:流动人口,南方的流动人口是要多于北方的,在潜移默化之中,方言也会被同化和改变,由于去往不同的地方,语言也会跟着改变。
其三:历史因素的影响,以前北方相对发达,而南方处于落后的状态,看过电视剧就知道,一些官员被贬,往往都是一些南方偏远地区,再加上战争,人口迁移等等。
其实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的大,每一项都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话题。而这三点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