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直对辽非常惧怕,却为何多次与辽展开大规模作战?

这个对辽国惧怕的结论不知从何而来,一直好像不够严谨吧,在两次大规模征辽以后可能确实怕了,但在两次征辽以前,宋朝从来没有惧怕过辽国,甚至在一些对辽战役中取得胜利,在早期即便是一些最终失利的战役中,也给辽国造成巨大的伤害。开始北宋忙于统一中原个个小国,所以对辽没有展开大规模战役。当最后一个分裂政权北汉被灭掉以后,不等部队休整,直接发兵北上,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时候的北宋信心满满,根本不惧怕辽国。高粱河一役,北宋惨败,宋太宗还险些丧命。但宋太宗也没有因为一场失利而惧怕辽国。 雁门之役

高粱和一战,辽国看到北宋失利,立刻组织军队进犯雁门关,结果被潘美和杨业打的大败而归。在以后的总结中,宋太宗也认为首次攻辽是战略战术失策,并不承认战力不挤,所以后来又组织了三路大军并进攻辽的战役。潘美杨业所帅一部连克四州,进展顺利,但因为另两路的失利,不得不撤兵,在撤兵过程中,由于监军王诜的错误干预,最终杨业父子殒命,潘美带兵败回。

这时候的北宋可能真的对辽国有些忌惮了,没有再组织大规模的对辽主动战役。澶渊之盟订立前的战争辽国也害怕了,不但猛将萧达凛被射死,还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所以两国各退一步,签订了澶渊之盟。自此以后两国交好,百年无战事,可见辽国对北宋也是有所忌惮的,澶渊之盟辽国占了点小便宜,但成果并不大,之所以以后没有对宋再起野心,也是因为对北宋军队的战力有所忌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