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史》、《金史》都是欧阳脱脱主编的,里面的岳飞形象却是完全相反的?

宋史里岳飞打的金兵不要不要的,金史里岳飞就一岳跑跑。同一主编写的两个同一时期历史。居然里面有一个完全相反的人。

这种现象很正常,《金史》和《宋史》虽然都是脱脱主编的,但他做的是统筹工作,实际编撰基本不参与,《金史》的编纂除了汉人还选了一部分金国遗老,部分美化是不可避免的。《宋史》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因为立场的问题,编纂时候有所偏向是必然的。元脱脱主编的不仅有《金史》和《宋史》,还有《辽史》。三部书中,公认的《金史》编纂的是最好的,可信度最高。《宋史》是遗存资料最丰富的,但来源较复杂。排在第二。《辽史》是最差的,错误和遗漏太多,资料缺乏,编纂时间紧,导致缺漏众多,前后矛盾随处可见。

至于岳飞的问题,《宋史》美化成分肯定少不了,但绝对没有人们感觉的那么多,对岳飞的吹捧,岳飞的孙子岳柯功不可没,美化最厉害的是在明朝,只有杀了岳飞才能和金国谈和就是明朝人说的,《宋史》里根本没有,《满江红》岳柯的《金佗稡编》、《鄂王家谱》里都没收录,最早也是见于明弘治年间。虽然不能确定是伪作,但可以看出,明代对岳飞的研究美化是非常多的。

《金史》李对岳飞应该是没有太多丑化,但因为对自己一方的美化,使得岳飞一些胜利被掩盖是有的,但对岳飞战争的胜利肯定会标榜一下,这个手法历代都存在,把己方的战争不利说成是战略撤退,甚至同一场战役中双方都认定是自己是胜利一方。

另外《宋史》记载了岳飞大量对内农民起义和对伪齐刘豫的胜利。而这些《金史》记载或没有或非常简单,这也是人们直观感觉《宋史》里岳飞是常胜将军,而在《金史》里是常败将军。

历史记载的事实部分相差不大,关键是对这部分事实的观点和看法,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相对来说,《金史》和《宋史》在古代历史中是比较客观的历史,受政治影响比较小,如果是其他朝代的历史,问题更加严重。

为什么《宋史》、《金史》都是欧阳脱脱主编的,里面的岳飞形象却是完全相反的?

很简单古人修史,并不要求真实性,而是抱着教育百姓的目的编的。所以只不不涉及本朝的事件,其它历史就照着前朝“皇帝实录”抄。

封建王朝皇帝死后,新皇帝上台都会为上任皇帝编“实录”,这就要求修史的人站在本朝的立场上,要美化自己人,丑化敌人

比如你看《宋史》的金兀术(完颜宗弼),他在《宋史》里几乎是每仗必败,明州之战败给张俊,黄天荡败给韩世忠,差点被杀,和尚原仙人关败给吴玠,顺昌之战败给刘锜,郾城、颍昌大败于岳飞,甚至皋镇之战败给杨沂中,王德等。

但是到了《金史》兀术可是每战必胜,明州之战击败张俊,黄天荡与韩世忠相持,差点杀了韩世忠,与吴玠的和尚原仙人关,人家记载是僵持,或者小败。顺昌之战是不胜不负,郾城、颍昌也是小规模战斗等等。

而元朝人修前朝历史,只要不涉及今朝,其它一切就照抄。至于说修史水平怎么样,那就看前朝修皇帝实录的水平的是什么样。

《宋史》相当粗糙,因为只有二年七个月时间修,根本来不及认真鉴别考订。

《金史》比较精良,一是元人修的时间较长,金世祖时开始修;二是金朝投降到元朝的人较多,他们带了不少史料,比如金亡以后,“皇帝实录”均存于顺天的张万户(张柔)家,张曾任金经略使,后来投降蒙古。

而且修史,在古人看来就是掌握话语权。你修史,掌握对前朝,及前朝各人物的评判标准,这对后世影响极大。

为什么《宋史》、《金史》都是欧阳脱脱主编的,里面的岳飞形象却是完全相反的?

后朝为前朝写史记传记,《宋史》确实是元朝人宰相脱脱写的,一些事件是真,一些事件也假,真真假假都是写传记之人,有从官方资料,也有民间资料,也有人传人的立场口语说法,再加上宋朝人物民间传说而终成史记传说,不过《宋史》写的还是不错的,客观思想论理记录还是可以的。《金史》没有看过,不太清楚。

《元史》则也是明朝人所写,巜元史》中的写记人物姓名难于记得,因为是蒙古人的姓氏较长也怪怪,《元史》内容写的元朝政权统治比较混乱无能,只知贪图享乐酒色及乱伦事件也多,比较复杂难懂,元朝统治者最被赶出长城之处,十三帝九十八年终宣告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