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发生错误,为何十年后才发现?难道教材不是应该每年一审定,然后进行修改吗?

湖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验教科书《生命与健康常识》关于“溺水怎么救护”的内容,存在两处“致命错误”一事有了新的进展。 9月8日,湖南省教育厅和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再次组织专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修订。初步修订意见中,对长沙市红十字会的救护员罗格质疑的“控水内容”进行适当删除。目前,新的教材内容已经修改并完成排版,送至湖南省中小学生教材审定专家委员会进行审定。据了解,《生命与健康常识》是湖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验教科书,2006年经湖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使用至今。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雄辉表示。我们当年编教材的时候,请专家指导论证,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争议。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发展,这些技能工具的发展,有些东西确实发生变化了,包括控水方法。医学研究是发展的,过去的研究成果可能没有证明这一点,现在医学成果证明应该怎么样改,那我们就应该改。

我认为说严重错误不太合适,应该说内容严重滞后,现今这个时代,科技飞跃发展,技术更新速度太快了,教材没有及时跟进,还在沿用老一套的东西,只能说严重滞后于科技的发展。

为什么不容易被发现?道理也很简单,《生命与健康常识》本来就涉及到医学的专业知识,而一般学校的老师都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没发现问题,没有反应,使得这个早已被证明不科学,早已废弃的东西继续存在于教材中。如果这个错误出现在语文或数学课本里,分分秒秒就会被发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