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周围的绝大多数东北人的家境都比我好,有些甚至好特别多?

为什么感觉身边的东北人家境都比较好?

其实东北人多数家境真的很一般,但是因为花钱的习惯和南方人有区别,所以感觉身边的东北人好像条件都不错似得。

别说南方人感觉,我都感觉我身边的东北人好像条件都很不错,大房子,豪车,貂皮大金链子。其实只要细细品,就知道,花钱的态度以及生活环境,真的有很大区别。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01东北房价便宜,剩下来的钱可以买买买

东北只要少数几个城市的房价对比南方相差不大,但是大部分的房价都在一万块钱以内,单价对比南方的差距很大。

不可否认,房子是所有支出的大头,像我们这,东北小地级市,房价普遍3000左右,一个150平的大房子才几十万,装修一下,豪华感就来了。

我家住的房子是楼中楼,一共有160多平方,打游戏的时候,队友知道我家是楼中楼,知乎“大佬”,但实际上,这样的房子价格才不到40万而已…

省下来的钱,能够做很多事,比如说买豪车,买名表,买貂皮大金项链,都可以。

02东北人吹嘘的比较多

如果你真的不是特别了解你身边东北人的家事,那么当他说自己有多少多少财富的时候,尤其是在酒桌上,他多数都是在吹嘘。

我自己就是东北人,身边这种吹嘘的人太多了,不仅是认识的,包括出门吃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吹嘘的。

有一次半夜和朋友去吃水煮串,刚下值,对面一个小男生说自己父亲是开辉腾的,没错,就是那个车尾有字母的,说自己开的是Q7,家里这产业那产业的,一副富二代的感觉。

实不相瞒,我当时就出门了,门外东看西看,包括马路对面对看了,也没看到什么豪车,更别说他嘴里说出来的话了。

我回去,朋友都知道我干啥去了,没办法,东北人就是这么好信儿…

03东北人花钱“很冲”

东北人,起码我见过和认识的东北人,花钱都非常冲。冲的意思就是猛,花钱不考虑节约,大手大脚的人在东北比比皆是,兜里有100块钱,敢往200块钱花,贷款买车买房的人更是多的数不胜数。

我有一个同事,家里占地给了几十万,岁数不大都给折腾光了,这花钱冲的人,养成了习惯以后很难改变了,就借小贷,3000不嫌少,5000不怕多。

不过人家运气好,不还的贷款都黄了,刚开始还有给打电话的,现在也没有了…

这种花钱的习惯,会让周围人感觉条件很好,但其实真的很一般。

04舒适的生活给人的感觉很富有

东北很多大城市,退休以后有固定的工资,生活真的质量非常高。

配套设施丰富,同时对中老年人关心也很大,公园,娱乐室等等,活跃了很多中老年人。

像我家楼下,老两口都退休了,

一个月退休工资根本花不了,一年存下几万块钱轻松,几年20多万,给孩子首付一台豪车轻松,这孩子有了豪车,每个月爹妈再填补一些,生活肯定非常优越啊。

房子剩下的来的钱,真的能做很多。我相同面积的房子,在深圳要300多万,我那时候打游戏的朋友,首付都是贷款的,买了一个,而我这边,他首付的钱都用不了,这省下300多万,能做很多事,买买买也能花半辈子啊…

另外,如果自己本身生活的地方比较贫穷,那么周围有一些东北朋友,肯定会感觉自己比较困难。

只不过,时间久了,管你借钱的,肯定是东北朋友。

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为什么我周围的绝大多数东北人的家境都比我好,有些甚至好特别多?

东北底子厚,东北GDP并不算低,只是增速低,增速低不等于GDP低,从建国开始,东北就都是大型国有企业,老一辈都是福利分房,还有各种福利待遇、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等,家家情况基本差不多

打个比喻,从建国到现在为止,东北和南方好比两个人,一起并排前进,东北好比是,开着一台桑塔纳在往前行,以每小时100迈的速度前进,一直到现在东北没有换车变速,还是开着这台桑塔纳匀速前进,一点变化都没有。

南方从建国到80年代前,都是徒步或赶着驴车前进,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想当年东北如果不富裕,谁闯关东到东北?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全国各地都跑到东北来要饭,如果东北没有剩余饭给你们,谁来东北要饭吃?所以说南方是徒步或赶着驴车走,一天下来也走不了10公里,到了80年代以后,南方不在徒步或赶驴车前行,而是换上宝马,以每小时120公里前进,所以说南方GDP增速快,是因为以前走的太慢,以后突然开上宝马,每小时比东北跑的还快20公里,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现在算一笔账:东北从建国到现在为止,总共走了多少公里路,从1949年至今建国72年、一年356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行程100公里,共计行程6307.2万公里(每小时100公里*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72年=6307.2万公里)。

南方总共走了多少公里:80年代改革开放前,南方人有30年都是徒步或赶驴车走,一天下来最多行程10公里,一年365天也就是3650公里,30年也就行程10.95万公里,从80年代后南方有42年,以每小时120公里速度前进,42年总共行程:每小时120公里*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42年=4415.04万公里,南方到现在为止总共行程:4425.99万公里(前30年10.95万公里+后42年4415.04公里=4425.99万公里)。

我们来比照一下,看东北和南方这72年,谁行程的路途远?东北总共行程6307.2万公里,南方总共行程4425.99万公里,到现在为止,就算东北还是按照原来速度前进,南方还是比东北少行程1881.21万公里(东北行程6307.2万公里-南方行程4425.99万公里=1881.21万公里)。

所以说什么叫底子厚?这就叫是底子厚,南方除了广东、上海超过东北以外,其余的一些省份,还真没有几个均衡发展超过东北地区。

为什么我周围的绝大多数东北人的家境都比我好,有些甚至好特别多?

谢谢邀请,烟波一钓徒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东北GDP并不算低,而且东北每个省的人不多,加一起也就1亿多人;

第二,东北GDP增速低,说明经济增长乏力而已,换而言之就是发展的不够快,并不能说明现有的生活就差;

第三,GDP是增量,不是存量,东北早年发展的不差,最近这20年是越来越不行了,但是底子还在;

第四,东北房价低,房价低的意思就是大家赚的差不多的情况下,东北人可以用来做其他消费的钱就更多,不会把收入都变成房贷,这样显得就有钱一些。不然为什么哈尔滨和长春这么堵,除了城市建设有点问题,道路规划的不好,也是因为私家车太多了,我身边的家庭都是一家2到3辆车;

第五,东北物价低,这个没办法,三个省都是粮食大省,尤其是黑龙江和吉林,在知乎上好多人觉得河南是粮食大省,这个也没错,但是你比较一下河南和黑龙江的粮食产量,再看看黑龙江多少人,河南多少人?

第六,东北独生子女多,而且从山东带来的传统,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所以东北家长特别舍得在子女身上花钱,这点其实不太好,现在的小孩子越来越娇气了;

第七,你身边的样本容量还是太小,其实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上面说那些,只是告诉那些无脑的黑子,他们真的是太无知了

为什么我周围的绝大多数东北人的家境都比我好,有些甚至好特别多?

这个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东北的GDP总量并不低,但是人口密度并不高,三省总人口也就一亿左右,还有很多在外地发展的。

第二,人口密度低,虽然有负面作用,但是也带来许多好处,除了个别大城市,绿地等等人居环境都比较好,孩子上幼儿园上学的费用和压力也不大,交通也相对便利。

第三,其实,东北的教育水平是非常高的,好像文盲率之低是全国最好的。

第四,东北虽然现在发展比较慢,但是底子厚,尤其就算现在:粮食,大设备重工业,原料工业等还是举足轻重的。另外,夏凉(这个好理解)冬暖(暖气啊)生存还是比较安逸的,非常适宜人居。同样的生活水平,费用不高。

为什么我周围的绝大多数东北人的家境都比我好,有些甚至好特别多?

老工业基地不是白叫的,解放前东北经济超过日本本土,被列为世界第五经济体。只是建国以后逐渐失去原先的风采,即便是这样,在2010年之前仍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济水平还是高于南方除了长三角、珠三角以外的其他地区。

在我们小时候印象很深刻,经常会有南方来的要饭的挨家挨户乞讨,穿着就和影片里旧社会的难民一样。工地上干苦力的大多也来自南方,当然我们也不知道具体南方哪里,反正觉得东北以南都是南方。南方人都能吃苦,这边人不干的他们都干,什么磨菜刀、修鞋、修伞、弹棉花的、摆地摊的,这是我们小时候对南方人的最初的印象。可见那时候东北生活环境还是比较优越的。

可是今天,东北真的衰落了,感觉像是被抛弃了,彻底沦为基本资源供应地和粮食保障基地,说白了就是GJ后勤部门。九零后一代根本不知道东北曾经的辉煌。东北的衰落就像俄罗斯,但是没有人觉得俄罗斯很穷,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相比,还是觉得俄罗斯更像发达国家,毕竟原先的底子在那里。东北教育水平和基础建设底子厚,国民综合素质还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是照这样下去,这种底子也维持不了多久了。

为什么我周围的绝大多数东北人的家境都比我好,有些甚至好特别多?

东北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教育水平很高。大学城,985,211很多,高学历人才毕业之后就发达地区就业发展了,不说大富大贵,起码也是能落地生根,慢慢就带动起来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都别把谁看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