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吕蒙在打败关羽,夺得荆州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杀了他呢?就没想过什么样的后果吗?
大家好,众所周知关羽在进攻曹仁据守的襄樊之地时,被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丢失了荆州之地,最终败走麦城被吕蒙所擒获。
那么有些同学就有疑问了,这时为什么孙权和吕蒙要杀了他呢,杀了他不是和刘备直接闹翻了吗,没想过有什么后果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说说其中的原委。
第一,其实在很久以前孙刘两家就已经有许多摩擦了,翻脸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从之前鲁肃还活着的时候,两家在荆州就摩擦不断,孙权经常出兵骚扰荆州之地,还妄图夺回。而当时还发生了单刀会这一事件。
大家都知道,关羽单刀赴会,去之前还嘲笑东吴都是鼠辈,没有大丈夫,在那之后,双方就已经有爆发战争的苗头了,类似的像关羽骂孙权,不肯嫁女儿之类的那都是火上浇油了。
第二,就算当时刘备和孙权已经和好了,因为刘备送了孙权长沙三郡,相当于共分荆州,止战修好了,当时孙权对于关羽那真是恨得牙痒痒啊。
而且当时只要关羽占据了襄樊之地,再配合刘备从汉中出兵,曹操便很有可能迁都避其锋芒,在这样的条件下,关羽就更有可能回头来找孙权的麻烦,当时刘备关羽占据着一半的荆州都想和孙权开战,这要是让他占了襄樊之地,后果会是什么样子,就不用多说了吧。
现在孙权和吕蒙好不容易通过白衣渡江拿回了荆州的全部土地,战争那必然是不可避免的了,就算是把关羽活着放回了益州,关羽也必然以此为耻,肯定会再找机会重新向刘备要兵,再来找自己的麻烦,那么站在孙权的角度上,横竖都要被打,不如把关羽杀了。
第三,就是因为关羽的勇武了,关羽的勇武天下无双,可以说是三国时期除了吕布以外的一把手。
攻打襄樊之地,水淹七军,活捉于禁,大败曹仁,也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战斗力了,不把他杀了的话放回去他领兵再来,能不能打过都不好说啊。
其实孙权还是想劝降关羽的,但是当时曹操对关羽那么好,关羽都还是走了,这样一想肯定是没戏,还是把关羽杀了,总之都要受到刘备的进攻。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吕蒙和孙权要杀关羽的理由了,不知道大家觉得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是怎么认为的呢?
东吴吕蒙在打败关羽,夺得荆州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杀了他呢?就没想过什么样的后果吗?
关羽是孙权下令杀的,与吕蒙无关。
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史籍上没直接说,但综合各种史料,可以得出两点原因。
▲孙权偷袭荆州之前
第一,借关羽人头投石问路。
关羽水淹七军后,军威大振,曹操动了迁都的念头,有意放弃荆襄,这对孙权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信号。因为当时的天下形势已然明朗,全国有实力的势力就四家,曹刘孙和辽东的公孙恭。
公孙恭离中原太远,对中原影响不大,等于事实上,争夺天下的军阀就剩下了三家。而一旦曹操退出荆襄,刘备势力占据襄阳,形成对东吴的战略压制(从襄阳、江陵可以顺流直取江东),那么江东未来最大劲敌就不是曹操,而是刘备了。
刘备一日不除,江东一日不得安宁!
所以对于孙权而言,他这个时候必须要与曹操缓和矛盾,继而消灭刘备。
当然,能决定是战是和的人,是曹操,不是孙权。所以孙权有意“联曹灭刘”,曹操也得有同样的意思才行。
那么,曹操有这个意思吗?
很显然,有的。当曹操派人联络孙权,释放出自己放弃武力统一全国的雄心,并同意承认孙权为江东合法诸侯的政治信号后,横亘曹魏和东吴两大势力之间的最大矛盾就不复存在了。
因而对于孙权而言,这是个天赐良机,他必须要抓住这个机遇。
他杀关羽而非囚之,就是为向曹操显示自己和刘备彻底决裂、绝不三心二意、首鼠两端的诚意。也只有这种诚意,才能换得曹操给予的相应报偿。(联孙灭刘)
▲孙权偷袭荆州之后
这里插一句。关于孙权想联曹灭刘,并非没有根据。史书上有记载,证据确凿。
第一个证据是孙权向曹操上书称臣,并派人与曹操上贡。
权遣校尉梁寓奉贡于汉,及令王惇市马,又遣朱光等归。——《三国志·吴主传》第二个证据是孙权拿下荆州后,封周泰为汉中太守,刘璋为益州牧,并集结重兵于荆益州交界之处,其意不言而喻。
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三国志·周泰传》结合取媚于曹操,遥封官衔,还集结重兵于荆州,就可以看出消灭关羽军团后,孙权的下一步便是鲸吞整个刘备集团,与曹操平分天下。
第二,关羽的志向和才华,决定了孙权必须要杀掉他。
关羽从镇压黄巾起义时就跟着刘备了,之后几十年,无论刘备混的有多惨,关羽都没有想过背叛刘备。所以,孙权想招降关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方面。关羽有大才,他擅长陆战,也擅长水战。水淹于禁七军,就表明了关羽的综合素质之强。如果孙权留着关羽,而关羽又偷跑回益州,那对江东而言,简直是终极噩梦。到时候刘备、关羽两路东进,东吴谁能抵御?
既无法招降,收为己用,而且对江东又是个祸患,孙权还留着关羽还干什么呢?所以关羽必须要死。
总的来说。孙权杀关羽,一是借其人头向曹操表明与刘备决裂,欲联手灭刘的态度;二是关羽威胁太大,且无法招降,留着只是隐患。不如杀了。
最后,再说说曹操对关羽被杀一事怎么看。
曹操收到孙权寄来的关羽人头后,释放出的政治信号非常有意思。他以诸侯礼仪厚葬了关羽遗骸,并没有配合孙权出兵益州。
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吴历》曹操这么做,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很明显——他不想与孙权平分天下了。
孙权在曹操眼里,不过是借刀杀人之刀。
刀还想使唤人,拿人(曹操)当凯子,做什么白日梦呢?
所以曹操改了主意,不顺孙权的意思走,他一面派人把荆州已失的消息告诉关羽。
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一面待关羽被杀后,调兵遣将,集重兵于南方欲对孙权动武。
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於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三国志·曹仁传》事实证明,一旦孙刘联盟彻底破裂,孙权即成为曹魏的首要打击目标。所谓联合进取益州的计划,不过是孙权的幻想而已。
只不过,曹操在关羽被杀的第二年,就突然病死了。没来得及实施。而继位的曹丕智商又掉线,不能理会曹操的意图。选择了在夷陵之战期间观望,失去了消灭孙权的最好时机。
东吴吕蒙在打败关羽,夺得荆州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杀了他呢?就没想过什么样的后果吗?
其实不管在小说中还是史书中坚决斩杀关羽的都是孙权,并不是吕蒙,因为吕蒙抓获关羽以后并没有私自处置关羽,而是第一时间将关羽父子押送到孙权那,由孙权做决定,最终孙权听从了左右侍从的话,斩杀了关羽。
根据《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记载: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通过这段记载可以明确看出并不是吕蒙执意要斩杀关羽,而是孙权听从了左右侍从的话,认为关羽不可招降,当年曹操对待关羽如此深厚,关羽还是为了顾念与刘备的情义离曹操而投刘备,最终为曹操酿成大患,关羽围攻襄樊,水淹七军,震慑的曹操几乎都有了迁都想法。
其实这主要是孙权太顾忌关羽的威名没有考虑到关羽在蜀汉的重要性,当时关羽属于蜀汉集团第二把手,地位仅次于刘备,杀掉关羽,势必会引起刘备的疯狂报复。
但是孙权却考虑的是关羽威名,毕竟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生擒了曹魏集团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一时之间威名震华夏,这才是孙权最顾虑的地方。
而且既然孙权背后捅刀子的事已经干出来了,撕毁了孙刘同盟协定,又夺去了刘备的荆州底盘,那么不管关羽死与不死,刘备势必都会报复孙权,既然都会报复孙权,那么孙权何必放虎归山。
要知道关羽在当时威名很大,如果放虎归山,关羽性格向来是恩怨分明,有仇必报,到时候再统领刘备的巴蜀大军重新来夺取荆州,那头疼的可就该是孙权了。
因此孙权抓到关羽之后只有两个选择,劝关羽投降或者直接斩杀关羽,孙权已经有劝降关羽的想法,但被左右侍从所点明即使关羽投降其心也未必稳,所以孙权根本不可能留下关羽放虎归山,关羽不肯投降的结局只有一死。
所以关羽之死是当时局势所造成的必然性,他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死,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以关羽忠义无双的性格投降是绝无可能,否则他也不会受后世人尊敬到现在,因此被斩杀的这条路注定是属于关羽失败之后的归路。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东吴吕蒙在打败关羽,夺得荆州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杀了他呢?就没想过什么样的后果吗?
东吴杀关羽这件事并不是吕蒙决定的,是孙权的意思。孙权本只是一位善于守业的君主,并无长远的战略眼光,大概从没有想过赫赫威名如关羽竟会被自己所擒。而夺荆州杀关羽,虽然不能说是错误的决定,但实际上于东吴而言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孙权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有三:
首先,三分天下已经到了如此局面,以关羽的级别和他自身的品性,纳降是绝无可能的。而作为被俘的将领,若是没有降的可能,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被赎回;二是被杀。但是关羽此时身份能力摆在那里,若是放回,无异于放虎归山,日后对东吴定是巨大的威胁。且若是经此一事,关羽与东吴间更是不死不休。
其次,关羽作为蜀国大将,可以说是蜀国的精神领袖之一。当初刘备孔明派其镇守荆州亦是有此原因,关羽留在此,即有镇,又有守。而这样一位近乎天神的将军,若是被东吴所杀,定会挫动蜀军锐气,动摇军心,并增加对东吴的敬畏之心。
而其三,孙权的这个决定未必没有逞一时之勇的因素在内。关羽一向恃才而傲,当初单刀赴会,毁书骂使,一句“虎女安可嫁犬子”让孙权对其也是闻之切齿。而江东军士亦是畏惧关羽之威名,既然不能收为己用,不如斩之。
因此,孙权杀关羽也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的。但是上面这些打算的益处实际上对于曹操同样适用,而孙权以为北有曹操这个强敌在侧,刘备暂时还不会放弃自己这个盟友而因此刀兵相见。
但是孙权错估了桃园结义的“义”,即使用了张昭的祸水东引之计来弥补也没有起效。曹操厚葬了关羽卖了人情,未得刘备迁怒,而关羽之死带来的益处却与东吴同享。如其所言:“云长已死,吾夜眠贴席矣。”。
反观东吴,在发觉无法抵挡蜀国倾国得复仇之兵后,只得向曹操称臣以求援手,反而失去了最初从赤壁之战一直坚持的江东独立。而失去了关羽蜀国在相继遭遇张飞急于报仇反遇害,刘备兴兵被火烧连营七百里而亡后也走向了衰退。最终曹操才是东吴杀害关羽的最大受益者。
因此,虽然孙权杀关羽有自己的考量,但于当时的东吴而言,这实在不是一个聪明的决定。
东吴吕蒙在打败关羽,夺得荆州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杀了他呢?就没想过什么样的后果吗?
无论是通俗小说《三国演义》还是真正的历史上,关羽无疑都是三国武力值最高的一位。但就是这样一位人人爱的战将,最后却落得个败走麦城身死攻灭的下场,不得不让人唏嘘。
219年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后称王,此时镇守在荆州的关羽为了向哥哥称王献礼,于是留下刘备的舅哥糜芳打理荆州事务,亲自率兵北上去攻打曹操控制的襄樊二城去了。关羽不仅武力值很高,也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在这次襄樊之战中,起初是一片形势大好,眼看着襄樊就被关羽拿下来,熟料这个时候杀出来个东吴。
东吴趁关羽带兵攻打襄樊之际,竟趁虚而入对刘备一方控制的荆州展开了进攻。襄樊还没有攻下,荆州后方却着起了大火。关羽只好放弃襄樊调转人马回救荆州,但糜芳这个人胆小怕事无才能,东吴那边刚兵临城下他就挂起了白旗投降了。
失了荆州,关羽回天乏术,最后只能退到了麦城。关羽一路突围,最后还是被东吴的吕蒙带兵拦截杀害。其实在吕蒙杀害关羽之前,副将陆逊就劝孙权留关羽一命。但孙权直到吕蒙追上关羽时才将这个命令下达,可惜已经晚了。
吕蒙为什么要杀关羽,其实还是自尊心的问题。关羽也算是武功和智谋都俱佳的人,但吕蒙就不一样了。我觉得吕蒙杀关羽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关羽高傲的性格惹怒了吕蒙,关羽这个人是很看不起东吴的。不止一次,关羽赤裸裸的表现了出来,所以吕蒙对关羽怀恨在心。
第二,为东吴前大都督周瑜报仇。周瑜曾三番五次对荆州用兵都未能拿下,最后郁郁而终。吕蒙趁人不备攻下荆州杀死关羽,可能为了给周瑜报仇。不过吕蒙有点胜之不武了。
这第三就很简单了,吕蒙为了扬名立万,为了自己的名声。试想关羽堪称三国战将第一,吕蒙能杀了关羽是何等的威猛?杀了第一他岂不是就成了新的第一?由此也能看出,吕蒙这个人没有胸怀,没有大局观念。
东吴吕蒙在打败关羽,夺得荆州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杀了他呢?就没想过什么样的后果吗?
关羽之死,《三国演义》中说是吕蒙因为看不惯关羽,肆意妄为把他杀了,当然吕蒙最后也报应在身,被关羽的英灵给活活吓死了。可是在《三国志》中,关于关羽之死有四种说法,分别记载于《蜀书》和《吴书》里:
- 《蜀书》:孙权派部下在关羽入蜀的必经之路临沮设伏,将关羽与其子关平斩杀;
- 《蜀书》引裴松之《蜀记》注:关羽和关平在临沮被捉,孙权本想留下活口用来抵抗刘备、曹操,可众人劝谏不可留,于是孙权杀之;
- 《吴书.吴主传》:吴将潘璋部下司马马忠在章乡抓获了关羽、关平和赵累,荆州就此平定;
- 《吴书.吕蒙传》:孙权派朱然、潘璋在临沮——章乡一带擒获关羽父子,平定荆州;
不管是《蜀书》还是《吴书》的记载,关羽之死都和吕蒙没什么关系,事实上当时的吕蒙正在江陵城中安抚百姓,封库存以待孙权来到。而关羽在知道了江陵陷落无法回去之后,就留在了距离江陵北部两三百里远的麦城计划逃跑的路线。
到关羽决定离开麦城,走临沮入蜀的时候,孙权已经率领大军来到荆州,而负责捉捕关羽的也是朱然、潘璋等人,完全就不关吕蒙的事。到了孙权来到荆州后,关羽、关平等人的生死就取决于孙权,而不是吕蒙了。
孙权肯定是想过杀了关羽之后的后果,可是这后果比起让关羽活下来的代价相比,确实是微不足道的。
最开始,孙权或许真的有让关羽活下来的想法,毕竟关羽不死也确实有好处自刘备借了南郡,又夺了刘璋的益州后,孙权一开始还是想要靠着桌面上的谈判,尽可能地在荆州占有更多的利益:
- 建安十九年,孙权致书刘备,希望他把荆州归还,可是刘备却以“先得凉州再还荆州”的借口搪塞了过去;
- 就连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亲自去,也只是得到在诸葛亮的款待,两人谈了很久始终谈不到荆州,诸葛亮也是吃定了哥哥的态度,一直没把话题往荆州上引,就连一个态度都没有;
- 最后诸葛瑾无功而返,孙权大怒,派吕蒙强夺三郡,刘备也出兵荆州,大战一触即发。
在这之后,孙权一直想方设法地要拿回荆州,到了关羽北伐,荆州空虚之时,孙权终于如愿以偿拿回了荆州。可在这时,要如何处理关羽这个烫手山芋,就成了摆在孙权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如果留下关羽的话,以他在荆州的威望,确实可以达到“以御刘备、曹操”的程度,可也恰恰说明,关羽和荆州有着无法切割的关系,他一日留在荆州,不但是刘备、曹操的威胁,更是孙权的卧榻之虎,一旦关羽倒戈的话,江东可就危险了。
而且不管是周瑜还是吕蒙,他们都不愿意留下关羽,而是要斩草除根,直接把刘备留在荆州的种子全部铲除,以消除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影响,再通过时间和政治、经济手段,慢慢换成把荆州人的导向,由益州换成江东。
所以孙权在夺取荆州的当年,就免除了荆州赋税,次年称吴王后,就把国都从建业迁到荆州江夏郡的鄂县,并改名为武昌。为了消除刘备在荆州的影响,这就是孙权最后执意杀关羽的原因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