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干嘛不把赤兔马送给许褚,或者是徐晃?送给黄须儿也行啊?
趣谈答案:因为许褚和徐晃都是自己人,只有关羽不是自己人,所以必须把赤兔马送给他。
赤兔马的致命诱惑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对于赤兔马的相关描述,但是在描写赤兔马的时候,往往附带了外人给他的评价。
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毕竟赤兔马终究是个马,你总不能让这匹马觉得自己怎样怎样,觉得自己怎样怎样,一匹马是没有办法过渡到人的思想的,所以作者只能通过不断的描述客观环境不断的描述其他人的表态,来看一看赤兔马多么珍贵。
那么赤兔马珍贵到什么地步,当曹操把赤兔马牵过来的时候,所有的高级将领都不说话了。
这是一个很巧妙的环节,也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哪怕时至今日我们都会见到公司的大领导说要赏赐给某个,几十万的年终奖时,他故作神秘不说名字,然后其他人都呼吸急促,都在想着那个人是自己该多么好呀。
我们能从这个叙述当中能够看出来,无论是徐晃、许褚还是黄须儿他们对于赤兔马几乎都已经爱到了极致。
这一点和古代的行军作战有关,在古代如果你能够拥有一匹好马,就如同在现阶段人家别人还都在骑自行车呢,你直接买了一辆小汽车。
曹操的顾虑首先站在曹老板的角度来看,无论把这匹马给许褚、徐晃还是给黄须儿,都只会带来一个后果,那就是自己这边的人心不齐。
这一点就没法说,这几个人都是曹老板的手下重臣,爱哪一个不爱哪一个,手下将领也就没法玩了,所以曹操在对待绝大多数将领的时候必须得一视同仁,哪怕是表面上的一视同仁也得做到。
从这个角度来出发,曹操只有三种选择,第1种选择把赤兔马给关羽,因为关羽是刚来的,第2种选择就是给汉献帝,第3种就是自己留下来。
大家都知道,曹操似乎对于马这方面不太感兴趣,感兴趣的就是别人媳妇,至于汉献帝这个窝囊废给他不给他也没啥用,反正他又不打仗去。
谈来谈去,只剩下关羽了,赤兔马给他还有一个斜面效应。
在三国演义当中,关羽得到赤兔马之后非常开心,骑上马连跑了好几圈,而曹操身边的文臣就说:关羽来到咱们这边之后,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
天真的曹操以为通过给一些小恩小惠,关羽就能够一直在这边为自己效力,可是没有想到当刘备还活着的消息传到关羽耳朵里的时候,关羽早就撒丫子了。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曹操干嘛不把赤兔马送给许褚,或者是徐晃?送给黄须儿也行啊?
赤兔马可是一个大物件,给谁不给谁是大有讲究的,它不仅仅是一匹名贵的宝马,到了曹操手里,就具有了政治意义。
既然具有政治意义,那么赏赐给谁,也就必须服从政治需要。
春秋时期的齐相国晏婴就曾经整过一段“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刘邦立国之初,也因为封赏功臣的事,被搞得焦头烂额。
曹操得到赤兔马之后,也在琢磨这事,究竟赏赐给谁最合适呢?
赏赐给许褚吧,从感情上讲,曹操是比较接受的,跑前跑后的,对自己忠心耿耿。但这马跑得快,一眨眼就不见了。如果在战场上出现这种情况,不利于许褚不离左右保护自己哦。如果不能在战场上杀敌,也就失去了这匹马的价值。给许褚不合适。
赏赐给黄须儿吧,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不可赏罚不明。虽说这湿儿子并不比刘备的干儿子差,但毕竟与手下将领相比,还是嫩了点。无论资历、功劳都不行。让别人说闲话也不好。
赏赐给徐晃吧,说实在的,这时候的徐晃还远远没有这个资格。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本来是杨奉账下的骑都尉,跟随杨奉护送献帝东归,也出了不少力。但这个事,曹操是不会给他记功的。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奉迎天子迁都许都,徐晃就劝杨奉归顺曹操。杨奉采纳了他的建议,但受到韩暹的挑唆又改变了主意,跟韩暹一起去劫驾。杨奉被杀的大败,徐晃趁机投奔了曹操,从此成为了曹操一员忠实的战将。
徐晃跟随曹操转战南北,参加了徐州之战、官渡之战、冀州征战、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特别是在樊城之战中击败关羽,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从史料中看不出,徐晃在征伐吕布的时候有多么突出的贡献。这时候的徐晃,比起曹氏、夏侯氏等曹操的子弟兵来说,还差得很远。
演义中曾经描写到,曹操让将士们射箭比武,为了一件战袍都争得面红耳赤。虽说是演义,但的确反应了将领们的个性和心态。
如果曹操把赤兔马赏赐给了此时的徐晃,那不就炸了营了吗?
夏侯惇、曹洪、曹仁、夏侯渊等人会咋想呢?
最关键的一点,此时的曹操,事业才刚刚起步,虽说除掉了袁术、吕布,但还有河北的袁绍、江东的孙策、荆州刘表、西北马腾、韩遂、张鲁等等诸侯势力存在,还远远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
赤兔马是大物件,人人看着眼红,如果随便赏赐,很可能引起将士们的反感,认为曹操赏罚不明。
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给是最好的办法。留在那里,还可以激励将士们去奋勇杀敌。
每次大战之前,曹操就让许褚把赤兔马牵出来溜达一圈,不用曹操说话,将领们就明白,曹公这又在吊他们的胃口了。
这是多么好玩的事哦。
可赏赐给关羽就不同了,斩杀了颜良,曹操上表封了个汉寿亭侯,但关羽依然没有死心塌地要跟随曹操的意思。不得已,曹操就下了血本,拿出了赤兔马。
虽然也没有留住关羽的心,但这个政治意义不小。尽管不像演义所说,在华容道换了曹操一命,但曹操也不是吃亏的主。他这么做,自然有他这么做的理由。
赤兔马虽然是一匹马,但当它的珍贵,被提升到政治高度的时候,就要服从政治需要了。
曹操谁也不给就对了,就是豹眼得到了也不会随便给别人。
曹操干嘛不把赤兔马送给许褚,或者是徐晃?送给黄须儿也行啊?
赤兔马正史没有多少记载,《三国志》里只有“布有良马曰赤兔”一句;《后汉书》里也是只有“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一句。
菟,一般解释为虎,赤菟也就是红色的老虎。《三国演义》里的赤兔马,应该就是从这个“赤菟”来的。所以这匹赤兔马应该煞气很重,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的!
赤兔马前面的主人,董卓和吕布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估计就是这匹赤兔马给妨的!
曹操有那么好的赤兔马不骑,要不是赤兔马太烈骑不了,那就是恐怕赤兔马妨了自己。
曹操不把赤兔马赐给自己的武将和爱子,多多少少也有这么点儿意思!
曹操把赤兔马送给关羽,难道是想害关羽?
《三国演义》直接明言妨主的马是的卢。刘备骑上的卢之后,不仅没有被的卢所妨,反而还被的卢所救。庞统骑上了的卢马,结果却死在了落凤坡。
《三国演义》这样的传统小说,也是有很多套路的。比如说什么样的人物骑什么样的马。
赵云这样的白袍小将,肯定是骑着一匹白马;关羽这样的红脸大汉,当然也要配上一匹红马才对。
这就叫做应景儿,关羽的红脸配上红马,也是破解的一种方式。
从整个情节来看,赤兔马仿佛就是为了关羽而生的,所以在关羽死后,赤兔马也绝食而死了!
《三国演义》里还有一段情节,也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曹操为什么不把赤兔马赐给其他武将。
曹操在铜雀台设宴,在柳枝上挂上一件锦袍。曹操道:“有能射中箭垛红心者,即以锦袍赐之。”
曹休、文聘、张郃、曹洪、夏侯渊五人先后都射中了靶心。
这时候徐晃出来一箭射断柳枝,把锦袍直接拿了过去。许褚出来就和徐晃争夺锦袍,两人把锦袍都扯碎了。
最后曹操赐给每人一件锦袍这才作罢。
一件锦袍都能抢成这样,何况是绝无仅有的赤兔马了!只有一匹赤兔马,到底赐给谁?最好的办法就是谁都不给!
赐给黄须儿曹彰。难道还嫌他们哥几个争得还不够吗?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曹操干嘛不把赤兔马送给许褚,或者是徐晃?送给黄须儿也行啊?
曹操送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改变关羽的初心和意志,让关羽死心塌地归降自己,为己所用。想象关羽勇力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若再配上千里追风赤兔马,恰猛虎添翼,真乃英雄配良骥,纵横天下谁敢争锋?为结关羽欢心,曹操使尽了手段,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美女十名,又封侯佩印,何等荣耀得宠?但关羽并不为所动。正所谓″穷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方显关羽大丈夫本色。如果曹操能降伏关羽,一是影响力大,曹营会上下震动,感丞相威德。二是肢解对手刘备一肩。三是喜欢关羽如愿以偿。四是关羽与赤兔马均为己效力。假如给了许褚、徐晃和曹彰,只能成全一员武将的座骑问题,价值就太小了。曹操送马并没有打动关羽,但却成就了曹操的爱才之名,又成就了关羽不忘桃园结义旧情,始终追随刘备的仗义之举。还留下一段快炙人口的千古佳话。
曹操干嘛不把赤兔马送给许褚,或者是徐晃?送给黄须儿也行啊?
因为他想拉拢关羽啊。
许褚、徐晃、黄须儿,本来就是曹操心腹,不需要进一步拉拢,赤兔马送给他们有什么用?只不过是好上加好,让他们更加忠心罢了。从本质上讲,只是量变,而不是质变。对曹操来讲并没有更多的收益和好处。这赤兔马,岂不是送的亏了?
送给关羽则不然。曹操知道关羽不爱金钱、美色,最爱宝马良驹!所以转变思路,投其所好,忍痛割爱把赤兔马送给关羽,展现了自己的诚意,也让关羽欠了自己一个大大的人情。
曹操盘算,关羽很有可能因此就死心塌地追随自己。如果真是这样,能用赤兔马换来一员大将的赤胆忠心,简直太合算了!这是发挥了赤兔马的最大功效。
这个赤兔马送的值不值?值,太值了!
关羽感念曹操的知遇之恩,替他斩颜良诛文丑立下奇功。又在华容道不忍下手,放他一条生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关羽离开曹营以后,不管双方再怎样敌对,没有再骂过曹贼之类的话,一直称作曹操。华容道当面相遇,关羽还叫了一声曹丞相,确实有情有义。
曹操干嘛不把赤兔马送给许褚,或者是徐晃?送给黄须儿也行啊?
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是一个义薄云天、忠贞不二的天下义士,赤兔马是一匹日行千里,奔跑迅速的马中皇者,原本关羽和赤兔马是毫无联系的,可是曹操居然就将这么一匹千里马送给了一个不肯归顺自已的万人敌关羽,曹操的做法让人难以理解。
要清楚曹操为什么要送赤兔马给关羽,就得了解关羽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刘备背叛曹操后,占据了徐州下邳城与小沛城,曹操虽然在官渡前线与袁绍对峙,但仍然率军攻打刘备,当时刘备驻小沛,关羽驻下邳,曹操大军先击败了刘备与张飞,然后继续进军下邳城。
下邳城的关羽实际上成了一支孤军,即使是孤军,曹操也不敢正面强攻关羽,而是采用了程昱的计策,以诱敌之计将关羽引出下邳城,然后顺势占领城池,关羽在城外见城池被占,只得驻在土山,而且被曹军重重包围。
之后,曹操派出张辽劝降关羽,关羽起初不肯投降,只想死战以保全名节,但张辽却以三个理由劝说关羽不值得战死,这三个理由也成了关羽投降曹操的原因,张辽的三个理由是:
1、如果你关羽现在战死,将来如果刘备复出,如何对得起桃园结义之情?
2、如果你关羽现在战死,刘备的二位夫人谁来照顾?
3、如果你关羽现在战死,就是匹夫之勇,空有一身好武艺和满腹经伦,却不思与刘备共扶汉室,这是你的罪过。
张辽的一番劝说,却无意中成为关羽接收投降的三个理由,也导致了关羽终究不肯投降曹操,而会一直追随刘备而去的理由。
关羽在听说了张辽的劝说后,也提出了三个愿意暂时投降曹操的理由:
1、降汉不降曹,以投降汉朝的名义投降。
2、善待刘备的二位夫人。
3、如果知道刘备的下落,就一定会离开。
对于前两条理由,曹操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但是对于第三条理由,曹操有些耿耿于怀,如果关羽将来会随时离开,我养这么一个人有何用途?这个人即使再厉害,即使再忠诚,效忠的主公不是我,又有何用?
曹操本不想接受第三个条件,这个时候张辽以春秋时期的义士豫让为例,说君以国士待人,人必以国士待君,如果主公能够厚待关羽,关羽迟早会回心转意的,曹操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答应了张辽,同意了关羽投降的三个条件。
于是关羽就投降了曹操,关羽在当时按程昱的说法就是“万人之敌,非智谋不能取胜”,这么一个超一流的战将,曹操还是非常喜欢的,众所周知,曹操是非常爱才的,对于关羽,曹操动了爱才之心。
再说了,当时的关羽可比曹营之中任何一位猛将都要厉害,关羽的厉害不仅在武艺,而且为人也是相当忠诚,这样的人,别说曹操,每一个做领导的人都会喜欢,于是在关羽投降之后,曹操不断的厚待关羽。
首先曹操带着关羽见汉献帝,并当面封关羽为偏将军,然后是送绫罗绸缎和金银器皿给关羽,接着就是三天一场小宴,五天一场大宴请关羽,并待关羽为上座,最后还送了美女十人给关羽,结果关羽的表现是如何呢?
对于金钱和美女,关羽丝毫不为所动 ,而是将这些送给了刘备的二位夫人,由此可见,关羽不好这口,有的人喜欢金钱,有的人喜欢权力,有的人喜欢美女,但这些关羽都不喜欢,曹操是想留住关羽的,眼见关羽如此,就知道了关羽不喜欢这些俗物,为了让关羽动心,曹操也是想尽办法。
曹操想尽办法想找到关羽的软肋,之后还送过锦袍和纱锦囊给关羽,这两件物品都不贵重,但实用,关羽接受了这两件物品,到了最后曹操想到了送马的法子,在冷兵器时代,作为一个武将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有两样:一是兵器,二是战马。
兵器是一个武将的生命,行军打仗没有兵器,等于被拔了牙的老虎一样,而战马则是一个武将的第二生命,古代武将如果仅靠两条腿走路,是根本无法快速到达战场的,一般有地位的武将,都有战马骑,战马与武将是紧密联合的,一个没有马的武将,就像纸糊的老虎一样,没有战斗力。
曹操为了留住关羽可是下了血本,他将吕布生前骑过的千里马赤兔马送给关羽,当时的赤兔马是天下排名前三的宝马,放到今天就相当于曹操送了一辆超豪华汽车给关羽,古代的战马相当于今天的坦克一样,而关羽作为一名武将,尤其是万人敌的武将,如果没有一匹好马,很多战功就无法获得,关羽视武如命,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打败仗,当看见赤兔马时,关羽无法拒绝诱惑,这就是关羽的软肋,终究被曹操发现了。
赤兔马在当里可是极其贵重的礼物,一匹马的价值差不多值千金了,而千里马显然更加珍贵,曹操送赤兔马的本意就是下血本留下关羽,曹操以为自己以国士待关羽,关羽必以国士报之,虽然曹操远胜智伯,可惜关羽却不是豫让。
曹操送赤兔马给关羽的原因就是为了留下关羽这个数一数二的万人敌,熊虎之将,天下无双的义士,送给自己人,比如许褚、徐晃、曹彰等人,是达不到这个目的,虽然最终曹操送了马也没有达到目的,但无奈已送出去的马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样, 收不回来了,赤兔马也就永远归属关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