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疏远同甘共苦的妻子吕后,另求新欢宠爱戚夫人,心里没愧吗?
趣谈答案:这玩意儿就没法说,古代帝王偏好这一口。
马皇后的名言警句最开始看朱元璋传的时候有一句话非常有趣,这句话是从马皇后的嘴里面说出来的。
当马皇后知道朱元璋背地里已经搞了好几个小姑娘的时候,马皇后把脸一板说道:你是一个皇帝这种事情我没有办法约束你,自古以来但凡是皇帝就没有办法是一个女人的男人。
朱元璋以为马皇后这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一时之间高兴得不行,赶紧又是对天发誓又是做保障啥的,但紧随其后马皇后说到:某某这个女子太漂亮了,现在不适合你,你得把她送到老家,等你当上皇帝之后再说。
什么是皇帝?我们牵扯到一个名词,这个名词大家耳濡目染,尤其是读过历史课本的都能够发现,像汉武帝,秦始皇,汉高祖刘邦这些通通都是皇帝,那么皇帝有什么特权呢?
在封建王朝皇帝几乎是那个年代的集大成者,普天之下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和皇权做斗争,和黄权作对抗。
但是除此之外,皇权还有一点小小的享受,那就是后宫佳丽3000,请注意,这个后宫佳丽3000不是虚数,有的皇帝真的能捣鼓出这么多妙龄女子来。
就像乾隆老先生,他在60岁的时候还忙着选妃子,一生选了六七十位妃子,也好像是80位,给忘了具体数字。但无论如何人家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逍遥快活,凡人实在是没法比的。
三妻六妾很正常刘邦也是皇帝,既然是皇帝,就可以享受皇帝该享受的日子,甭管三妻六妾也好,甭管喜新厌旧也好,只要刘邦是正大光明的翻牌子翻出来的,后宫当中哪怕是他的老头子,都没有办法说他半句。
所以刘邦喜欢戚夫人或者喜欢吕雉从来不是个事儿,谁让人家当皇帝了呢,问题的关键是刘邦不但喜欢戚夫人,还准备把戚夫人的孩子册立为大汉王朝的第2位皇帝。
这,才是关键所在。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刘邦疏远同甘共苦的妻子吕后,另求新欢宠爱戚夫人,心里没愧吗?
那个做皇帝的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何来的惭愧不惭愧?
刘邦疏远同甘共苦的妻子吕后,另求新欢宠爱戚夫人,心里没愧吗?
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男人总是喜欢Young and beautiful的女子,这无可厚非,更何况刘邦乃天子,有繁衍皇族的重任在身。吕稚跟刘邦结婚结得早,生育了一男一女,由于吕稚当过几年农妇,在楚汉战争中又备受摧残,因此她老得快,美人迟暮之悲不可避免。戚夫人歌伎出身,善于逢迎与床榻之术,又比吕稚年轻,比吕稚貌美,如果你是刘邦,你也会选择宠爱戚夫人的。
刘邦对结发妻子的爱,表现在给她权力,吕稚是皇后,这一点戚夫人永远动不了。刘邦外出征战时,带上戚夫人暖床,留吕稚坐政朝中,大小政务皆决于吕后,这就是刘邦对吕后的爱。吕后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她不是一个花瓶,她有强烈的权力欲望。诛彭越、杀韩信,都是吕后一手操持的,这充分表明了吕后权术高明,权力极大。如果吕后是秦始皇的妃子,她可不能翻云覆雨的操控权力。
刘邦身边从不缺少美女,吕稚身陷楚营时,刘邦身边佳丽环绕,莺歌燕舞,好不热闹。但是刘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挂念他的结发妻子,因此他才会在鸿沟跟项羽议和,赎回老婆孩子。刘邦给了吕稚权力与地位,同时也默许了吕后情人的存在。审食其跟吕后一起身陷楚营,两人日久生情,不说身体出轨,至少精神是出轨了。刘邦精明之人,他怎会不知吕后跟审食其的关系?但刘邦装着看不见,他知道妻子苦!
晚年刘邦有过废太子的想法,但是他没有废皇后的想法,在他看来吕后就是唯一的皇后。古代帝王皆有佳丽无数,那怕是草根皇帝,只要当了皇帝后,佳丽总不会低于百人的。一个女人要自己的男人当天子,那么她就要承受跟别的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吕后深知此理,故她不怨恨刘邦;马皇后深知此理,故她不怨恨朱元璋纳妃。刘邦当皇帝后,他对吕后也无愧疚之心。
刘邦疏远同甘共苦的妻子吕后,另求新欢宠爱戚夫人,心里没愧吗?
这问题问的很没水平了,完全就是拿一个现代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待帝王。实际上,就算在今天,绝大多数成功人士,恐怕也不会这么看待这个问题吧。
因为说现在的事容易被限制,那就不多提了,就说说古代那些事儿。
实际上,刘邦对吕后,的确说不上有多好,但也不算太坏。刘邦是个利益至上的帝王,为了自己可以活命,他连自己的亲骨肉都可以抛弃,更别说是自己老婆了。
刘邦比吕雉大了十五岁,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儿子都老大不小了,而且只是一个小小亭长。按照吕雉老爹的说法,刘邦这个人将来必定不凡,嫁给他不吃亏。
不过这种看相什么的,在今天看来就好像是说笑话一样,刘邦到底能不能发达,吕雉心里一点数都没有。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已经三十多岁了,古人那个寿命一般都不长,活个四十多岁算是正常的。嫁给刘邦的十多年里,刘邦也没有什么发迹的现象,每天跟着一帮同乡胡吃海喝瞎晃悠。而吕雉呢,似乎并没有嫌弃刘邦,任劳任怨的,还给刘邦生了一儿一女,照顾刘邦家里,算得上是一个贤妻良母。
从这里能看出吕雉有多么爱刘邦吗,我看未必,这些只能说明吕雉是一个不错的女人,家教也好。在古代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嫁给了一个男人,只要这个男人不杀她不休她,那么一般的女人都会任劳任怨的,无条件的支持服从这个男人。就这样熬了十多年,刘邦居然起事了。刘邦起事的时候,已经四十多接进五十的人了,那时候只是小打小闹,谁也想不到他会成为以后的皇帝。对于古代的女人来说,一个男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可以忍,但是现在自己男人居然要造反了,而且是那种一没军队二没地盘的造反,这可就让人有些害怕了。毕竟那时候刘邦的人马很少,造反的规模也很小,随便朝廷安排点人马就能剿灭刘邦。如果是普通女子,估计早都吓坏了,但是吕雉呢,刘邦在外面造反,她依旧好好照顾刘邦的家庭,甚至还会给刘邦送东西,这份见识和魄力,堪称女中豪杰。
后来的刘邦如有天助,先是做了汉王,后来跟项羽争霸,坐了天下。刘邦当上皇帝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那时候吕雉也是年近四十的女人了。
想想看,古代不比今天,有各种化妆品,还可以整容美容,吕雉早年跟刘邦的生活并不容易,特别是战乱时候,既要照顾家庭,又要跟着一起颠沛流离,可以想象,坐上皇后位子的吕雉模样估计已经很难看了。而且吕雉个性坚强,堪称女中豪杰,这样的女人自然没有多少温柔姿态,刘邦是当皇帝的男人,当然十分强势了,这时候的他肯定就不会喜欢吕雉了。再加上刘邦这人本身就带着几分混混痞气,贪财好色,当上皇帝以后,自然会招收不少美女。
不过刘邦宠幸其他美女不假,但是对吕雉也没有十分绝情,估计一来感念这么多年来吕雉的相濡以沫,二来是因为吕雉是他正儿八经的正妻,而且一直扶持自己,没有犯什么错误,所以理所当然的就是皇后了。古代的宗法制度还是很严格的,就算刘邦对吕雉已经没有任何喜欢之情了,他也不敢随便就废了吕雉的皇后之位。
实际上,在古代,帝王们有许多王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吕后作为一个女中豪杰,又是一个聪明人,她自然明白这些道理。所以就算刘邦不在宠幸她,她也不会太过在意。可是这时候有个女人就太不长眼了,那就是戚夫人。戚夫人不仅夺走了刘邦的大部分宠爱,而且还动了其他心思。戚夫人居然敢谋求将来皇太后的位子,挑唆刘邦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吕雉可以不争男人,但是她绝不会让出自己的正统地位,如果戚夫人的儿子真的成了太子,那她这个皇后也就没什么意义了,所以这是吕雉的底线。后来凭借张良出的主意,吕雉彻底保住了自己儿子的皇位,而且她远比刘邦年轻,熬死了刘邦,亲手收拾了戚夫人,最终成为最有权势的大人物。
吕雉到后面可以独断专权,甚至控制整个汉家王朝,这就说明了刘邦对她不算太差。如果刘邦真的无情无义,那他真把吕雉废后,其他人顶多也就议论一下,也不敢做什么。
在古代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帝王都是如此,是不可能专宠一个女人的。哪怕是一向以疼爱自己原配夫人著称的李世民、朱元璋,他们的妃子也是一个接一个,这都是很正常的,不会有丝毫愧疚之情。而且作为他们的皇后,有责任有义务让皇帝适当的多娶妃子,多生龙子,一个正常的皇后绝不会去极力反对皇帝娶妃子的。
实际上,只要是真正的当权者,都会有征服更多异性的欲望。比如说西晋有个傻子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他有个大大有名的皇后贾南风,贾南风不仅长得丑,而且性格飞扬跋扈。因为晋惠帝本身跟傻子差不多,贾南风就趁机掌权,公然给皇帝戴绿帽子。至于说像一代女皇武则天,那就更不用说了,她的面首有名有姓的就一大堆,无名无姓的更是数不胜数。
说这些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任何人只要站在权力的巅峰,都会欲望膨胀的,哪怕是女人也不会例外。很多人从小饱读诗书,满脑子儒家正统思想,但是一旦站在权力巅峰,也很容易为所欲为。像刘邦这样的,本身没有多少文化,一开始就是贪财好色的主,他当上皇帝以后开始宠幸各路美女,那简直再正常不过了。而且就算刘邦是个正人君子,他一旦做了皇帝,也肯定要多找一些妃子,好为自己传宗接代,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权力,更是他的义务。至于说什么糟糠之妻不下堂,对皇帝来说,根本是不存在的。
刘邦疏远同甘共苦的妻子吕后,另求新欢宠爱戚夫人,心里没愧吗?
他愧不愧,天知道。
但若要以普通人的想法来框刘季,太难。
不是说他当了皇帝就为所欲为。
刘邦本就是个道德底线低的人。
他没起事时,吃白食,睡别人老婆。
他起事时,不怕项羽煮他爹,也不怕人家骂他把儿女推下车,好让自己逃得快…
他对儒士破口大骂,还把人家的帽子当夜壶。
你指望他约束自己?
他没有硬推刘如意当太子,让戚夫人在他死后无忧,就已经是很为大局考虑了。
难道还指望他守着吕雉过清心寡欲的日子?
那我们也太天真了。
还好吕雉也强,否则早没人影儿啦。
刘邦疏远同甘共苦的妻子吕后,另求新欢宠爱戚夫人,心里没愧吗?
刘邦宠爱戚夫人之后,疏远了同甘共苦多年的吕后。刘邦心里自然有愧。但这种亏欠,刘邦是给与了偿还,他很是心安理得,尤其是刘邦又将局面翻转过来,变成了吕后亏欠了刘邦。
首先,刘邦是怎么偿还的呢?
事情还要从刘邦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说起。
刘邦趁项羽率大军北上讨伐齐国的实际控制者田荣而陷入胶着的时候,率领诸侯联军56万攻破楚国都城——彭城。
在彭城之中,天天设宴庆祝,放松了戒备。被项羽率三万骑兵一举将其56万大军击溃。
刘邦趁乱领着数十个骑兵脱身。原本,刘邦早就知会刘太公和吕后及一双儿女一起向西回归关中。却因项羽派出骑兵一路尾随进行追击,只接到了吕后所生的鲁元公主和刘盈。刘太公和吕后等人被项羽俘获,羁押在军营之中。
接到一双儿女后,刘邦继续向西逃命。
途中,刘邦数次将一双儿女磴下马车,认为孩子使得马匹负重过大,影响了速度。
后经夏侯婴一再劝说和挽救,鲁元和刘盈才得以随刘邦回到老家丰县。
刘邦兵败,后有追兵。确实自顾不暇,但是他蹬孩子下车以及不管不顾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后生死的举动,太过自私,使得刘邦有了亏欠吕后及一双儿女的心理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因为,刘邦在一件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上,对吕后以及一双儿女做出让步。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刚当了几个月皇帝的刘邦,为了刘氏江山的长治久安,开始着手清除异姓诸侯王。
首当其冲的是燕王臧荼。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于汉五年九月,生擒臧荼。
紧接着汉六年春,韩王信叛乱,联合匈奴进攻汉朝。
汉七年,刘邦亲率大军迎战,不曾想中了匈奴的骄兵之计,被匈奴大军围困于白登山。
后采用陈平的计策,用重礼贿赂匈奴冒顿单于的阏氏(正牌妻子),并说以利害,刘邦这才脱身。
也就是在这时,刘邦偿还了对吕后的亏欠。
刘邦为了安抚住风头正劲的匈奴,采纳了刘敬的和亲策略。
和亲并非是单一的将女子嫁过去就算完事了,而是以派送嫁妆以及赠送财物为借口,维持住女方在匈奴的地位,并在来回过程中趁机获取匈奴的情报。
刘敬在关于女子的身份上,特意并一再要求刘邦,要将刘邦的亲女鲁元公主送过去,进行和亲。不然的话,一旦被匈奴得知真伪,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是做无用功。
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
刘邦此时早已担任皇帝近三年,早已没有了范增口中的贪于财货,好美姬的做派。他考虑更多的是刘氏江山的长治久安,刘敬的提议,刘邦丝毫犹豫都没有,当即以一个善字表明了态度。
转身刘邦就开始准备此事。
吕后听说后,哭着找到了刘邦,乞求刘邦。
此时正是刘邦与戚夫人郎情妾意的蜜月期。刘邦自汉三年得到定陶美人戚夫人后,每次率军出征都要携带戚夫人同行。
只因戚夫人年轻貌美,能歌善舞。这与同样喜爱歌舞的刘邦有着天然的亲密感,情投意合都不足以形容刘邦戚夫人的状态。
甚至于此时此刻刘邦一生当中最为疼爱的儿子刘如意业已出生,有了爱情结晶作为纽带,刘邦戚夫人二人的感情则只能更为牢固。
这种情景对于吕后却是十分不利。
刘邦一旦答应刘敬的请求,母女两人从此不再能够见面不说,还会因携带有政治目的,而被匈奴所操控,一生都陷入到极为卑微的境况之中,甚至有生命的危险。
更重要的是,吕后本已被戚夫人夺去了丈夫,此时刘邦还要夺去她的女儿,沦为一个任人摆布的工具。也许在将来,还会提出更加离谱的要求。吕后断然不能同意。
按说早已成长为一国之君的刘邦不会因私情,耽误大事,不会去理会吕后的请求。
但是,吕后几次乞求后,刘邦竟然真的答应下来,不再强令鲁元去和亲,而是遵照刘敬计策最坏的预估方向,随意找了一个良家女子,送到匈奴完成了和亲。
虽然和亲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匈奴再没有大规模入侵汉朝,改换成不断骚扰汉朝边界,保持着一定的军事威胁,使汉朝谨守着对匈奴的畏惧之心。
从另一方面说,刘邦偿还了对吕后的亏欠。
其次,刘邦又创造另一个亏欠。
这种亏欠,却是吕后亏欠刘邦的。直到刘邦死后,吕后仍然没有从中摆脱出来。一直持续到汉惠帝刘盈病逝,吕后才堪堪醒转过来。
汉五年,刘邦称帝。吕雉成为皇后,是为吕后。
汉九年,刘邦首次在公开场合声称改立太子。
汉十二年,刘邦第二次与张良商谈改立太子事宜,得到了张良的反对。
不久,在酒宴上,刘邦见到了“商山四皓”,决定不再改立太子,开始为刘如意和戚夫人谋求退路。
数个月后,刘邦病逝。
临终前,向吕后安排了后事,排定了丞相人选。
自始到终,刘邦坚决改立太子的态度如同千斤重担一般压在吕后及刘盈心上,使得二人寝食难安。
可是,吕后的皇后位置,刘邦始终没有拿下。
虽然改立太子的潜台词就是拿掉皇后之位,但是这张窗户纸却一直没有被捅破。
这迫使吕后在刘邦面前始终胆战心惊,做什么都是全力以赴又谨小慎微,生怕有短处被人拿住,使得吕后和刘盈以及吕氏家族永无翻身之日。
所以,刘邦在吕后面前,因之前早已偿还了亏欠,又创造了一个亏欠约束吕后,根本没有亏欠吕后,反而是吕后一直在亏欠刘邦。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汉惠帝刘盈死后,才有了改观,毕竟吕后此时是大权在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