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吗,潘金莲勾引西门庆谋杀武大郎的故事是真的吗?
趣谈答案:武大郎和潘金莲是有的,只不过他们两个人是恩爱夫妻。
幽默小故事先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不知是真是假,因为我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去山东玩过。
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说你们去山东玩的时候,千万不要随随便便找一个人喊大哥,你们应该喊二哥或者喊兄弟。
当时我们就特别好奇,为什么不能喊大哥呢?
然后我们的历史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
因为我的工作环境以及我的个人问题没有去过山东,也希望如果有山东的小伙伴看到之后能不能给一个回复,来看一看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的是对是错。
历史上的武大郎历史上的武大郎长得非常高,非常帅气,而且非常有才学。
这一点是有考证的,而且在明朝的时候有对应的历史文献记载,武大郎当上了一个官,而且这个官还不小,是一个五品官职。
相比较而言,武大郎更像是现在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而且他对有理想有追求指的是为官清廉,干老实事,说老实话。
这在明朝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举动,一时之间老百姓们非常拥戴他,而转眼之间武大郎的上司也知道了武大郎的优秀表现,慢慢的给他升职加薪,慢慢的让他身居高位。
而这个时候武大郎有一个倒霉的朋友,我们叫他王堂。
这个小子典型的就是一个二把刀,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当他听说自己的兄弟身居高位的时候,便希望兄弟们给自己三瓜两枣,一个月给上几十两银子,然后给个老婆孩子,在整个大房子。
如果说是酒肉兄弟这个忙该帮的就帮了,但是武大郎因为本身比较清廉,他自己的饭还没有着落呢,要帮助自己的兄弟实在是有点困难,再加上自己兄弟啥也不会,啥也不懂,也没有办法给他帮助。
这一下子要了王堂的命,王堂便开始四处散播有关武大郎的各种坏话,比如武大郎个子比较矮了,武大郎的媳妇跟人家有联系了。
就这样一传二传的武大郎也就背上这个锅,戴上这顶绿帽子,而且到死都没有摘下来。
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吗,潘金莲勾引西门庆谋杀武大郎的故事是真的吗?
肯定的说,历史上是真的有武大郎和潘金莲。但真实的武大郎与潘金莲并不像施耐庵在水浒中所描写的那样,甚至恰恰相反。
真实的武大郎与潘金莲真实的武大郎生活于北宋末年,他并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丑陋与猥琐。相反,真实的武大郎身高近有1.8米,长得英俊伟岸,并且是一个清官!
同样的,真实的潘金莲也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淫乱放荡。相反,真实的潘金莲是一个贤妻良母,她与武大郎一生相爱,生有四子!
武大郎真名叫武植,出身于河北清河县,因为排行老大,所以称武大郎。武大郎能文能武,乐善好施,并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在山东阳谷县任七品县令,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官。这些,都有县志和武氏家谱为证。
另外,有人挖过武氏的祖坟,发现武大郎的坟头高大,且在里面只有一只楠木悬棺和两具骸,足见其是一个清官。
潘金莲也是一位才貌双全、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她出身于河北清河县潘家庄,父亲曾官拜邯郸知州,家乡还开有染坊,明显一位出身于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
民间武大郎与潘金莲形象的形成原因既然如此,那么武大郎与潘金莲又如何会成民间落下那么不堪的形象呢?
这个要细细说起来,还得归责于明代《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
通过上面的交待,我们知道武大郎本身是一位绝对正直而清廉之人。
如此,那么其肯定就会得罪了不少人!
据说,武大郎在阳谷县任县令之时,一位王姓的少时的玩伴生活潦倒,因为误会武大郎没有给予帮助,于是编写了大量谩骂讽刺的故事与歌谣四处传播!!
再加上很多被武大郎得罪过的人的添油加醋与诋毁.......于是,武大郎的形象在民间受到了极大的损坏。当然,仅仅如此倒也没什么大碍。
问题是,时间来到明朝时期,当时的文学家施耐庵在道听途说和收集奇闻的基础上,在水浒传中创建了武大郎与潘金莲的不堪形象!!
对此,施家后人曾引疚自责,竭力为武、潘二人平反。施耐庵的后裔、河北威县的施胜辰曾赴武家做画十六幅并配诗文道:“施家欠债施家还”以表歉疚!
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吗,潘金莲勾引西门庆谋杀武大郎的故事是真的吗?
武大郎和潘金莲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但是故事却不是施耐庵笔下的故事,之所以会出现潘金莲勾引西门庆谋杀武大郎的故事,完全是出于一段误会!
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莲!根据《清河县志》记载,武大郎是确有其人的,名字也叫武植,但并不是“三寸丁谷树皮”的形象,他身高七尺,面貌英俊,并且才高八斗,还考中了过进士,担任过山东阳谷县县令,由于他为官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的敬重!
潘金莲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的,并且也是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本是当地知州家的千金,知州见武大郎相貌英俊,又很有作为,于是就把女儿潘金莲嫁给了他,小俩口婚后相处融洽,并且后来还育有四个子女!
那么,潘金莲勾引西门庆谋杀武大郎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呢?事情出于武大郎的一个远房表亲,他跟武大郎的关系非常好,由于家里遭了天火烧了房子,就到阳谷县来投靠当县令的武大郎,希望武大郎能给点银钱给他重建家园!
武大郎对于表亲的到来非常高兴,每天热情款待,但就没提出银钱帮他重建家园的事,这让表亲很是不高兴,在住了一个多月后,表亲见武大郎还是没有要资助自己的意思,于是一气之下,便不辞而别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表亲想起武大郎就生气,于是就造谣编出很多武大郎的坏事,从阳谷县到清河县的一路上,武大郎的名声和形象被他败坏光了!但当他回到家后,发现自家房子已经建好了,忙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对他说是武大郎派人来修建的,武大郎还让人稍回话说会留表亲在他那里多住些日子,表亲知道这些后,知道误解武大郎了,自己一路上把武大郎的名声都败坏光了,想到这里了表亲又急又恼,之后一病不起,不久就死去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表亲败坏武大郎的话,不知怎么就传到了施耐庵耳朵里,而施耐庵当时正在写《水浒传》,就把听来的话进行渲染加到了《水浒传》里,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潘金莲勾引西门庆谋杀武大郎的故事了!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