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现状如何?
趣谈答案:这棵歪脖子树在公元1967年的时候被人砍掉了,后来景区为了纪念这件事情,也可能是为了卖一些门票,又重新花了大价钱,栽了一棵歪脖子树。
重庆的小脾气在明朝最后几个年头的时候,崇祯不间断的站在朝堂之上,看着底下的臣子面前问他们:你们还有钱吗?
没错,整个明朝进入了最大的财政危机,这个财政危机不单单是普通老百姓没有饭吃了,连那些行军作战的人都没有足够的钱再给他们发放军饷。
不少臣子表忠心明确表示自己一毛钱都没有了,实在是没有办法帮助皇帝。崇祯以眼看四周的臣子们平日里慷慨陈词,到现在竟然一个也用不上,伤心不已。
而在最后一个时刻,崇祯担心自己可能会成为靖康之耻当中的宋朝两个倒霉皇帝,所以提前上吊自杀了,而在上吊自杀之前怀里面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明确表示了自己的两点愿望和诉求。
第1点是希望李自成不要伤及无辜,不要伤害百姓,第2点是希望李自成不要破坏帝陵。
可以说崇祯皇帝还是有点脾气的,最起码比宋朝的那两个倒霉皇帝要有很大的脾气。
但是令崇祯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臣子们明面上向自己哭穷,但是李自成一番严刑拷打之后,这些臣子们又突然之间有钱了,先后给李自成了7000万两白银。
如果把这7000万两白银通通拿出来,给军人发军饷给老百姓们安放安置家产,恐怕明朝也不会走向这个结局。
歪脖子树的悲剧这棵歪脖子树尽管清朝把它视为不祥之数,但一直保留了,就是为了警醒后人。
清朝一直把这棵树留下来,就是为了让后来的皇帝们看一下,千万不要走崇祯的老路,一定要勤俭勤俭再勤俭,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但是在顺治皇帝执政的时候,一直觉得这棵树可能是一颗约束,毕竟上面有崇祯皇帝的鬼魂,他本人也比较迷信这玩意儿,于是弄了个大铁链子把这树给锁起来了。
唯一可惜的是在公元1967年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这颗歪脖子树被别人给砍掉了。
只不过砍掉之后,又因为景区的建立,又死乞白赖的从别的地方搬过来一棵歪脖子树又给安装了。
但无论如何,这棵树已经不是之前的歪脖子树了,而这棵树的历史可能也伴随着这棵树的砍掉早已经烟消云散,即使知道的人不多了。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当年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现状如何?
从景山歪脖槐树和崇祯的死说开去。
据统计,自秦王嬴政临朝称皇至宣统帝退位,中国历史道孤称寡的皇帝共有422人,在这400多位皇帝中什么死法的都有,但上吊自杀的可能只有一位,他就是大明亡国之君——崇祯帝。在老年间,民间传统认为,自杀不是善终,上吊属于恶死,居位不得好死之列。哪作为九五至尊、高贵无比的大皇帝怎么能走到这步田地,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作为史学爱好者的我们粗浅的分析一下,不妥之处请先谅解后批评。
第一个原因,可能与他祖上的“胡作”有关。大明江山是布衣出身的朱元璋打败强大的元帝国以及强大的竞争对手陈友谅等才取得的,因此,按道理说朱家的人应该很厉害了,可是纵观有明一朝,十几个皇帝中正常的皇帝没几个,奇葩皇帝倒不少,有崇道炼丹的、有闭关修炼的、还有想当将军的、做木匠的,等等不一而足,哪个有君王的样子?不客气的说连一个正常人都算不上。试想一个遗传这类基因、坐上被祖宗玩坏江山的后辈,其命运还能好到哪去?能登上大宝、当几年皇帝,已经是上苍的分外偏爱了。
第二个原因,可能与他先皇的“寡恩”有关。大明肈基以后,不管是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亡国之君崇祯,个个皇帝都算上,几乎都是“滥杀”之徒,“寡恩”之人,从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到御敌、守边功臣于谦、袁崇焕等个个都是冤死在他们朱家的刀下。据说胡惟庸一案就杀了3万多人,守边功臣袁崇焕被千刀万剐。常言说,人在做天在看,善恶有报,崇祯恶死会不会是上天报应呢?
第三个原因,可能与他性格太“操切”有关。正史和野史都载明,崇祯帝同祖上哪几位稍有不同,虽不能算是贤明的有道君王,但还是有点能力和抱负的主子,勤政而有担当,上位头几年也革除了一些痹症,推行了一些新政,曾出现过中兴的迹象,但这些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他亲手全部毁掉了。摧毁这一切的是他揽功诿过的人品、遇事慌张操切的性格,据史料记载,崇祯帝在位十七年,仅内阁首辅就更换了19位,有时三个月就换一个,对待宰相如同敝履,更何况其他微末小吏?平常这样寡恩慢待臣子,危急时刻怎能指望臣下心系朝廷、舍命救主呢?
大顺军进京时,崇祯帝在万般无奈之下死了,他之所以死,可能是要他代祖上去受过,为自己“无道”去赎罪,作为君王而言,崇祯帝的死有点残忍,有点悲怆!
他的命运同吊死他的歪脖子槐树有一点点想象: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当年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现状如何?
谢谢邀请!
当年崇祯上吊的“歪脖子树”如今早已经不在,虽然现在在原址上也有一棵,但那是后来移栽上去的,也算是接替原来那棵“歪脖子树”继续守住当年那段悲壮的历史吧!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复国无望的崇祯皇帝为保持皇室最后一丝尊严,在砍杀了自己的嫔妃和长公主之后,与太监王承恩逃到景山,看到一棵“歪脖子树”,就和王承恩吊死在了树上,崇祯的自缢身亡,也标志着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正式灭亡,他以最悲壮的方式践行了“君王死社稷”的庄严承诺,那棵“歪脖子树”也成为了明朝正式灭亡的唯一见证者。
上吊前崇祯在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也算是为天下百姓最后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崇祯死后,那棵“歪脖子树”作为见证者独自守护了那段历史近三百年,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棵“歪脖子树”被砍掉,正式结束了它的使命。
直到1996年又从别的地方移植过来一棵有100多年历史的大槐树,并在树前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明思宗殉国处”。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棵树已经不再是当年崇祯上吊的那棵了,但是它已经担起了前任的使命,默默地守护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当年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现状如何?
1644年3月19日,历时276年的大明王朝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京城外,李自成有数十万大军,而33岁的崇祯皇帝却一无所有了,崇祯皇帝认识到,这回真的没有回天之力了,为此彻底绝望,只带了一个太监跑出了紫禁城,来到城后的梅山脚下,找了一棵歪脖子树上吊身亡,一个人的死也是一个王朝的覆灭。
我特意去过这个地方怀古,这里距离紫禁城神武门并不远,走路也就十几二十分钟的样子,就在山脚下。我当时就纳闷,年纪轻轻的崇祯皇帝为什么在这么近的地方上吊,而且是在山脚下,为什么不跑到梅山顶上?那个位置可以鸟瞰紫禁城。我想,可能是实在跑不动了,祖宗的江山没了,皇后妃子自杀了,女儿被自己砍死了,三个儿子生死不明,崇祯皇帝此时真的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这棵树早就不在了,有人说在清朝中期就没有了,后人在原址种了一株,但后来种的这株树在“文革”期间也没有了,后人又在原址种了一棵,如今这棵树虽然活着,但也病态十足。
我们许多人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有一则桥段,康熙皇帝大骂文武官员,说群臣腐败才是朝廷问题频出的根源,并举例子说到:
“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其实,这棵树很有政治意义,毕竟吊死过皇帝。崇祯皇帝为什么沦落到自己上吊的地步?这是一个大课题,也是古代历代政治人物应该思考的问题,按理说,清朝朝廷不会主动去砍伐这棵树,而是要将这棵树作为警示教育基地。
人生一世不过百年,草木也不能万年,人会死,树也有寿命。不管如何,吊死崇祯皇帝的这个地方始终都在。如今,这里游人如织,日复一日,他们当中有懂历史的学者、官员,也有来看热闹的群众。
当年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现状如何?
早就没那棵树了,现在的那棵是后栽的。
当年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现状如何?
说起明朝崇祯皇帝多数人会由心而发一声叹惜,崇祯并非亡国之君却有亡国之实,只能说崇祯生不逢时也。
明朝末年,整个明朝可以说是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并且起义四起,崇祯继承皇位之后,面对大明的内忧外患的局面,实行改革。
可历史结果却告诉我们,崇祯的改革也是徒劳,最终大明还是被李自成所推翻,不管明朝灭亡的原因为何,崇祯皇帝作为大明最后一位君王并没有乞降,而是以自己身死捍卫大明的尊严。
崇祯皇帝在亡国最后一天并没有生出畏惧之心,而是下旨文武百官,后宫嫔妃以身殉国,奈何此时明臣心已非大明之臣,他们并没有以身殉国。崇祯皇帝无奈之下,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并让太监护送自己儿子出宫,告诫其子见了年长的老者要有礼貌,不要说自己生于帝王之家。
最后崇祯看了一眼紫禁城,来到煤山在一颗歪脖子树下,写下身为君王最后的遗诏,希望闯王李自成误伤百姓一人,自缢于煤山之上。
在叹惜崇祯皇帝的同时,人们难免会想到那颗歪脖子树,那么那棵歪脖子树如今怎么样了?
按照时间来推算当年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如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光景了,不过很可惜,那棵歪脖子树在之前的动乱年代已经被砍了,现在我们那棵歪脖子树是后来移植而来的。
现在的这棵歪脖子树虽然是移植而来,但同样可以让我们看到那段历史,如今那棵歪脖子树的旁边已经立了一座石碑,后人专门标记此树为明思宗殉国之处。其实之前这里原本是写着崇祯帝自缢处,在2011年才被人建议修改成殉国处。
现在让人评价崇祯,有褒奖也有贬低,无论我们如何评价崇祯皇帝,崇祯皇帝的为人只是有点刚腹自用,其也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帝王,只不过是生不逢时。
崇祯皇帝的自缢之举也是维护了一代帝王的尊严,毕竟崇祯皇帝不像做宋徽宗和宋钦宗,以死捍卫尊严,履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
而那棵歪脖子树见证了明朝的兴亡,在清朝时期,顺治皇帝命人用锁链锁上并称此树为不详之物。1967年被人砍掉,直到后来景区建成,这里依旧是人们悲叹明朝纪念崇祯帝的去处,并修改成殉国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