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了六国,真的统一全国了吗?
趣谈答案:秦始皇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区域性的统一,而是思想方面的统一。
一个谣言,一个国家如果大家知道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并不是有七个国家就不难理解:战国时候究竟有多么的混乱。
简单讲,我们指的战国七雄往往是那些实力比较强横的,有一定区域性影响力的国家,而那零零散散的拿扫帚一扫能扫出一大堆的小国家,根本没有统计在内。
除此之外,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上都有一个一个的类似于部落的小国家,这些小国家他们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也不听从任何人的安排,只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在这个诸多的小国家当中,有一个国家非常的特殊,就是卫国。
卫国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并没有被秦始皇吞并,换句话来说,秦始皇灭了六国单独留下了卫国。
针对于这种情况有两种说法,第1种说法更倾向于证实,第2种说法更倾向于民间野史。
简单讲,因为卫国本身就是一个正统的小国家,话语权不多,影响力不大,而卫国又是周天子延续下来的,秦始皇保留了它,就是为了做出一个榜样来。
而另一种可能则是吕不韦出生于卫国,并且在卫国长大,和卫国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吕不韦是吕不韦,秦始皇是秦始皇,吕不韦和卫国有联系,那么与秦始皇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请注意上面这句话纯属谣言,并且绝大多数史料都不支持,因为出生年月的问题。
思想的大一统比任何大一统都要重要什么叫做思想的大一统呢?那就是大家有着共同的思想认知,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的想法。
比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陈胜吴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形成了思想的统一,他们不再相信皇帝是上天赋予他们的,而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当皇帝。
但有了这样的思想之后,封建王朝叛乱不止,而且每一个人但凡有点抱负的都希望能够当皇帝,即便嘴上不说,心里面恐怕做梦的时候也在想。
接下来我们就要讲一下:秦始皇的思想大一统。
秦始皇的思想大一统是血腥的,暴力的,不人道的,却是极其有效的。大家都知道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都是秦始皇做的,但是在做这些的时候损失了多少人的利益,不晓得。让多少人背井离乡,也不晓。挨了多少人的骂,依旧是不晓得。
但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思想统一,这样的一个文化的传播,对于后世统一天下有着极大的好处。
曾经一位史学家说:如果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没有秦始皇的文字思想的统一,恐怕封建王朝的中国和欧洲没什么两样,零零散散碎了一地。
话糙理不糙,仔细想想的确是这个理。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秦始皇灭了六国,真的统一全国了吗?
秦始皇灭了六国,但末统一中国,因为还有一个卫国存在。 到了秦二世的时候卫国才被灭,这才算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灭了六国,真的统一全国了吗?
古人即便秦以前甚至夏商时期,“天下”这个概念就是泛指的。早在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时期,中国的文明之“灶”就是遍地开花,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只不过黄河流域的文明先进一些。各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地域上的碰撞现象,于是部落斗争和兼并就开始了。此外,在华夏文明初步发展时期,大西北、大西南、华南一代也开始有文明出现(别忘了更早更早的18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在大西南呢)。结合起来说,就是说中华文明在诞生之初就明白次等级、再次等级、再再次等级的文明是一圈一圈向四周特别是向西、向南扩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实并不是说“王”把天下看得很小,而是在“王”和中华文化中,从黄河中游向外无限扩展都是天下,——“天下”这个概念从一开始诞生就应该是动态的。追求永无止境,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还要继续扩展武力的根源,也是汉朝征服西域的根源。
秦始皇灭了六国,真的统一全国了吗?
秦皇扫六合,使我国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大一统的封建社会,赢政史称始皇帝。他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车同轨、人同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确立了一系列封建制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秦始皇灭了六国,真的统一全国了吗?
秦始皇确实一统了六国,也统一了周天子权威秩序分崩离析的“天下”,但没有统一战国晚年和秦汉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天下”。
这个“天下”的概念有几个层次,是在不断变化的,也受到意识形态的支配。
广义范畴的天下指的是“普天之下”,这样来说天下是没有边界的,所以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还进一步向六国之外的匈奴河套地区和岭南的百越地区进发,想要将当时所了解的华夏边缘也纳入秦帝国秩序的天下之中。在此扩张中受到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制约。
秦始皇统一的主要是周代的“天下”。统一是与分裂相对而言的,周代的分裂,孕育了秦代的统一。周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样一种语境实实在在的地理依据就是周代的疆域版图,也就是周天子分封所到之处,大体上与《尚书~禹贡》中九州的范围相当,它的范围比秦始皇时期的地理知识要窄一些。
战国晚年齐地的方术士邹衍不仅提出了时间上王朝更迭的“五德终始说”,以五行学说为基础,也提出了空间上的“大九州”学说,认为九州之外还有八个同样大小的州,并进一步扩展,这就组成了当时真正的世界。华夏地区的九州仅仅是中等大九州之一而已。这种认识事实上是当时地理知识拓展的反映,在各个方向都有延伸。那么当时的华夏边缘地区,北方草原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算不算天下呢?今天的答案显然应该是,倒是当时的人受到意识形态和族群意识的影响,回答就不一定了。
秦汉时期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仅仅把华夏族群聚居的地区称为天下。《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仅仅指的是秦和六国故地,并没有包括当时已经认识到但还没有占据的河套与岭南。
秦始皇灭了六国,真的统一全国了吗?
开宗明义: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真的统一了全国。
近几年,有种说法是秦始皇在灭了六国后没有灭掉卫国,不算真正统一了全国,但在实际上,当时的卫国已经不算是一个国家了,所以也就没有“灭掉”这个讲法,这个说法也不成立。
01 卫国的确是早期的诸侯国之一先要理清楚两个概念:什么叫诸侯,什么叫臣子。
在战国时期,周天子所封的各领土之主就叫诸侯,在当时不仅仅封了七雄,还封了很多的小诸侯,这些诸侯名义上来讲就是相对独立的国家。但如果爵位是称王的七雄所封,那就只能称为臣子,而且还是七雄国内的臣子。
卫国的开过祖师爷是周武王的弟弟卫康叔,当时封的爵位是侯爵——算得上老牌的嫡系诸侯国。初期的地位不必七雄差,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诸侯国中的领袖。
但是在后期,卫国连遭大难,国力慢慢衰弱,逐渐沦为了二等的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卫国为了保全,成为了七雄之一魏国的附属国(这时的附属国在名义上还算是一个国家)。
02 沦为魏国臣子的卫国已不能称为一个国家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在魏国的强大压力下,当时的卫国国君卫嗣君决定放弃周天子所封侯爵,成为魏国的封君,史称卫嗣君“降侯贬君”。
划重点:此时作为一个独立诸侯国的卫国已经灭亡,早就不能称为一个国家了。
不过,当时的魏国国君看在卫国主动投降和资历较老的份上,允许卫嗣君保留宗庙祭祀,即所谓的“灭国而不绝宗庙祀”。
所以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卫国实质上就已经灭亡,存在的只是卫国的皇室家族,不需要秦始皇再灭一次。
03 秦二世废“卫国国君”卫君角为庶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卫君的驻地都发生了巨大变动,不过秦始皇也允许卫君保留宗庙祭祀,但是在实际上,卫国仍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据《史记》记载: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秦二世把卫国的“国君” 卫君角贬为庶人,把卫国的皇室家族这一群人都废了,还取消他们进行宗庙祭祀活动权力。这时,随着卫国皇室家族的沉落,名义上的“卫国”才算是真正灭亡。
总结实际上,真正的卫国在卫国国君放弃周天子所封侯爵,成为魏国的封君的那一刻,就已经灭亡了。名存实亡的只是卫国的皇室家族,到了秦二代,这些人也被贬为了庶人。所以秦始皇灭了六国后,真的统一了全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