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吕布一死,豪强都起来骚动?
趣谈答案:因为吕布仅仅是一个小点,只不过这个小点让天下的称都平衡起来了。
吕布的小人物大作用简单来讲,往往我们可以通过动用一粒米或者动用一根头发丝儿来改变整个天平上的动态和布局,而吕布就是这一粒米或者一根头发丝。
如果把这一点描绘出来的话,那就是吕布所能够产生的巨大威慑力,而这个巨大威慑力指的是对曹操。
因为吕布攻占了徐州,而徐州又属于曹操的心腹大患,所以曹操一直想要把吕布给灭掉。
但是曹操不可以把吕布灭掉,因为曹操一旦率领军队去进攻吕布的话,北方的袁绍就有可能率兵来进攻自己。
而这个时候,北方的袁绍又不可以率兵来进攻曹操,因为袁绍的旁边还有一个公孙瓒,公孙瓒在想趁着自己不在家的时候把自己灭掉。
与此同时,与吕布相对应的也不想去进攻任何人,因为一旦进攻很有可能被刘备偷了徐州。
简单来讲,因为一个吕布牵扯到北面的曹操,公孙瓒和袁绍又牵扯到了南面的刘备。而除了这些之外,又与北方的野蛮之人和某些地区的高级军阀有着密切联系,因为刘备、曹操、公孙瓒和袁绍绝不单单是一个人,绝对不单单是一条线,而是一个网络。
吕布威名远扬在上文当中我们得知,如果曹操冒险进攻吕布,自己的大本营就有可能不保,而曹操进攻吕布的时候,袁绍趁着这个空当进攻曹操就很有可能腹背受敌,进而袁绍面临公孙瓒的进攻。
所以说吕布活着就能够处在一个动态平衡当中,大家谁都不敢乱动。
除此之外吕布还有两项高科技的武器,第一个是方天画戟,第二个是赤兔马。
在古代能够有一个趁手的兵器,对于一个大将军来说所起到的作用,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再加上古代没有飞机,火车,坦克这样的运输工具,一匹好马,能够起到常人无法想象的作用。
凭借着这两样物件儿,再加上吕布本身的能力又比较强,一时之间根本没有人敢抢他的风头。
吕布一死,天下的动态失衡曹操为什么敢打吕布?
在前文当中我们也讲过了:如果曹操进攻吕布的话,袁绍极有可能趁着自己不注意偷袭自己。
那么为什么曹操还敢打吕布呢?是因为曹操得到了一个人的准许,那个人就是袁绍。
原因很简单,袁绍曾经写了一封书信给曹操,希望曹操能给他一点粮草,然后他去打公孙瓒。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双方之间一分为二,变成了曹操和吕布之间的战斗,以及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战斗。
吕布一死,曹操开始大展宏图
作为自己的心腹之患,吕布死掉的时候,曹操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可以放心大胆地搞事情。
而这个时候袁绍和公孙瓒还在血拼,慢慢的曹操掌握了主动权。
再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消灭西凉人。天下开始大乱,而在这一次大乱之后,就变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历史小彩蛋简单来讲,吕布一死,曹操、袁术和公孙瓒以及刘备这些人都开始放飞自我,是因为吕布恰好处在那个节点上,这个节点叫做天平的动态平衡节点。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为什么感觉吕布一死,豪强都起来骚动?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原因是: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党锢之争日子激烈,公开化。公元184年,张角等发起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虽然经过九个月左右的围剿和镇压,黄巾起义失败,但是东汉王朝的权势为严重削弱,威信不再。
公元188年,黄巾起义残部又一次大面积的起义,汉灵帝再也没有能力镇压,他不得不将各地刺史改为牧,让自己的宗室任职,以巩固自己的政权。并让各地自己招募军队,抵抗黄巾残部,这样使各地有野心的将领和官员,就有了拥兵自重和形成割据势力的机会。
吕布是公元199年被曹操打败杀死的。在这之前,河北袁绍已经定冀州,在攻打公孙瓒了;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讨伐了张绣,又讨伐吕布了;孙策已经打下江东六郡,独霸江东了;荆州刘表,刘璋都已经完成了自己创业期。
吕布,只是东汉末年,各地诸侯并起里的一个,或者说他根本不算一方诸侯,他应该是一个偷机者,最终没有成功。所以,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与吕布的死没有任何关系,他的生死,对历史并没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感觉吕布一死,豪强都起来骚动?
感觉吕布死后豪强骚动!这绝对是被《三国演义》之类的文学作品带黑豆地里了。吕布就是一个目光如鼠,贪婪女色,任人摆布的跟屁虫子,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根本排不上号,顶多算是锅里的一颗老鼠屎,看着恶心而已。吕布是个好色的政治投机者
吕布武功高强,年少时被并州刺史丁原相中,收作义子。董卓占了京都为非作歹时,政治眼光短浅的吕布只看到董卓气势逼人,没有看到其政治根基不稳固,擅自废立皇帝,杀害大臣,奸淫后妃宫女,已经引起公愤,很多大臣都在找机会诛杀董卓。吕布却忘恩负义杀死丁原,认董卓为父,被提拔为骑都尉。
司徒王允看出吕布胸无城府,贪婪女色的本性,利用自己豢养的歌姬貂蝉,使用美人计和连环计,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和董卓两个人制造隔阂,然后授意貂婵在董卓府中勾引吕布。吕布就像一个任人摆布的玩偶,在凤仪亭和貂蝉偷情被董卓发现。看到吕布调戏自己的女人,董卓怒气冲天抄起吕布的大戟向他们扔了过去,由此二人反目。后来在王允的挑唆下吕布再次背叛,亲手杀了还不解恨,在董卓肚脐眼里插了根灯芯点了天灯。
正史中虽然没有貂蝉这个人物,但有类似的记载。
“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合,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也?”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后汉书》正史中也吕布好色成性,与董卓小妾偷情,被王允利用。吕布再次认王允为义父,由此留下“三姓家奴”的恶名。
群雄骚动和吕布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东汉末年宦官乱政,政治腐败,经济萧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减弱,少数民族在边境侵扰加剧,农民揭杆而起,诸侯蠢蠢欲动,各方势力都找机会蚕食天下,河北袁绍占据冀州,与公孙瓒打得热火朝天;先是董卓之后,后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讨伐张绣等不安定因素,平定叛乱;孙策割据六郡,独霸江东;就连卖草鞋的刘备翻出被皇室忘记了十五代的亲戚关系,拉杆子建立队伍争夺江山,个个都有气吞山河的野心。
而吕布胸无大志,心无韬略,只凭借一杆大戟跟在干爹身后逞威风。
陈寿在《三国志》里吕布的评价很低:“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气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吕布凭借自己高强的武功,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但可悲的是他自己却认识不到这一点,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轻易打败,丢了长安城后,没有觉悟,依然反覆无常。当年刘备送给他小沛给他做安身之地,如果能安下心来打跟着刘玄德一起对付袁术,也许会改变他的命运,但他却利用袁术的威胁趁人之危向刘备秀肌肉,还趁机抢夺刘备地盘,结果哪一方也不领他的情,等到白门楼吕布被捉后,想求刘备替他说情,得到的只是:“君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吕布武功高强,却一身毛病,勇长智短,反复无常,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靠一身武功只能一时称勇,不可能征服天下,在群雄霸的年代,需要的是超群的智慧,是博大的胸怀,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目标,对于政治头脑简单,政治站位不坚定的吕布来说,根本不具备称雄称霸的基本素质,因此豪强都起来骚动和吕布无关,但这粒恶心人的老鼠屎必须清除。
为什么感觉吕布一死,豪强都起来骚动?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吕布刻画成一个武力极高、威名极盛的人物。这一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要说吕布能镇服天下诸侯,一言九鼎,那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吕布只是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中的一支,他要在乱世中生存发展,也是异常艰辛的。
在《三国志》中,陈寿对吕布的评价是:“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气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陈寿的这句考语还是相当客观精准的。
吕布字奉先,是五原郡九原县人。年少时就因为勇猛有武艺被并州刺史丁原看中,担任主簿一职。后来董卓乱京都,吕布受董卓利诱,杀死丁原,投靠董卓,被提拔为骑都尉。吕布深受董卓宠爱信任,两人立誓结为父子。
这是吕布的第一个失策之处。当时董卓带西凉兵进入洛阳,擅自废立皇帝,杀害大臣,奸淫后妃宫女,已经引起人神共愤。关东州牧、刺史、郡守都在厉兵秣马、摩拳擦掌准备讨伐董卓,清除秽乱。此时的吕布毫无政治头脑,不及时和董卓划清界限,反而冒天下之大不韪,认贼作父,自然成了天下诸侯的敌人。
史载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有这么一身好武艺,在乱世中自然十分吃香。于是在董卓的提携下,吕布升任中郎将、都亭侯。这时,吕布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董卓待吕布恩重如山,情同父子,吕布竟然干出这等蠢事。话说回来,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凭着董卓对吕布的宠信,对此事不予追究 ,把这个侍婢赐给他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可是,吕布心不自安,一错再错。
司徒王允以同乡身份来和吕布套近乎,趁机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吕布再次中计,亲手刺死董卓,被王允保奏为奋武将军、温侯,共掌朝政。这次吕布除掉了董卓,虽然立了大功,但是又得罪了凉州人。导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聚集人马攻陷了长安城。王允身死,吕布只得出逃。
吕布犯的这两次错误使他的信用丧失殆尽。去投奔袁术,袁术不予接纳,只得去投袁绍。起初还能和袁绍和睦相处、并肩作战,后来由于吕布不能约束手下兵将,和袁绍产生了嫌隙。袁绍暗杀吕布不成,吕布又匆忙逃走去投张杨。
吕布在张杨手下混得也不如意。正好此时曹操部下的张邈、陈宫叛变曹操,占据濮阳,迎奉吕布担任兖州牧。吕布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但是好景不长,不久,曹操击败吕布,收复兖州。吕布又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吕布到徐州后,依然没有收敛反覆无常的个性,时而联结袁术驱赶刘备,时而联结刘备攻打袁术。虽然后来占据了徐州地盘,又和谋士陈宫意见相左。对陈宫的谋划言不听计不从,最终被曹操和刘备联合攻灭。
吕布勇武异常,但是政治头脑简单,没有智慧超群的谋略。虽然手下有陈宫、高顺、许汜、张辽这样的智士猛将,并且坐拥兖州、徐州这些富庶的地盘。怎奈自身反复无常,威信扫地,且没有长远的战略目标,最终被强者所灭。可以说是将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何谈号令群雄、镇服诸侯啊!
为什么感觉吕布一死,豪强都起来骚动?
虽然以吕布为中心的并州军事集团,是一支特殊的军事力量,在东汉末年的战争时代,他们拥有最强劲武装的割据力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各诸侯早已有了躁动的心,所以,并非吕布死后才躁动起来,只是吕布死后,各诸侯躁动的心更明显了些。
第一,袁术称帝所引起的躁动
当时,在公元197年,袁术称帝,建号仲氏(又称仲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但袁术治理国家无方,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势力变弱。与此同时,剩下的诸侯势力,实力较为最大的就是袁绍还有曹操,又因为袁术的称帝,使各诸侯的野心也逐渐显露出来,所以各诸侯就更加躁动起来。
第二,各诸侯约制点的消失
曹操对徐州情有独钟,曾几次攻打徐州,因为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地处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北接幽燕、西连中原、南望荆襄,是一个进兵极为便利的通道。在三国时来看,徐州往北可攻青幽二州,往西可抗冀州袁绍,往南可图江南袁术及荆襄刘表之地,背靠东海有水利之便。所以,当曹操把吕布杀掉后,各诸侯约制点也就消失了。
第三,因为徐州的重要性
徐州在当时在地理、文化、政治、资源上的战略意义都太大了,对各地诸侯来说充满了诱惑力,谁能拿到徐州,不仅仅是在战略上取得了先机,更能到大量的人才,而且徐州的文化背景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也是意义非凡,不仅如此在徐州还能补充到打仗最重要的兵力钱粮,能够大大的提升自身的实力。所以才有曹操不顾一切要得到徐州的行为,也有四方诸侯甘愿先后入局的情况,任何一个诸侯能够得到徐州,就能够迅速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实力。
总结
吕布的死后,各诸侯的野心就逐渐暴露,随着袁绍兵败于官渡,曹操一统中原定大局,刘备仓惶逃亡荆襄去,至此乱世大幕彻底打开,三国格局初步显现。
为什么感觉吕布一死,豪强都起来骚动?
豪强骚动已久,吕布一死各诸侯豪强之间微妙的牵制关系被打破。以此为突破点各方诸侯并起,互相争夺地盘壮大自己。当然之前,吕布死前各诸侯也有互相攻伐,但都属于小打小闹;而吕布死后,整体趋势向三足鼎立发展。
各诸侯之间互相牵制,袁绍实力最强但是辖区多与公孙瓒及曹操相邻;曹操势力仅次于袁绍,辖区与袁绍、吕布、刘备相邻;而吕布、刘备辖区又与曹操、袁术相邻;而袁术和刘表又互相牵制。各方诸侯都不敢制动挑起战争,防止被第三方趁虚而入。
曹操视徐州的吕布为心腹大患,想要兵攻吕布又怕袁绍大军袭击后方。而袁绍确给了曹操一个绝好的时机,袁绍写信给曹操借兵借粮欲要讨伐公孙瓒,曹操大喜。曹操手下谋士荀彧建议曹操同意袁绍后,趁袁绍全力攻打公孙瓒时,除去徐州吕布之患。曹操图谋徐州已久,正好趁袁绍北上之时攻打徐州。这一战吕布兵败身死。
吕布的死只是个契机,各诸侯之间的牵制发生变化失去平衡。袁绍为了防止曹操继续壮大,借曹操挟天子为由,发布檄文谴责曹操并发动官渡之战。而曹操这边,曹操命刘备阻击袁术,曹操亲自率军北上抵御袁绍。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