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熊槐是天真还是傻?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一个人如果单纯到一定境界,就只能用傻来形容。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皇帝单纯到了一定境界,那不是傻,那是真的傻。楚怀王就是傻傻的皇帝。

事件回顾

楚国其实是一个暴发户,我们从当时的诸侯地图上来看就不难发现楚国占有大片土地,而且他的土地质量很好,好的不得了。

可能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土地好就好呗,无非就是能多盖几幢房子罢了,可是在古代并不是。土地好,意味着可以种庄稼、长庄稼,而土地好意味着别人中一个庄稼能长10个庄稼,你能长15个长20个。

慢慢的楚国雄霸天下成为了当时最大的诸侯,可是到了楚怀王这一代却出了问题。

首先张仪作为一个大忽悠的存在,左忽悠一下右忽悠一下,原本没指望着有什么效果,没想到楚怀王上钩了。

紧随其后楚国直接和秦国和齐国两个国家交战,要知道当时的秦国和齐国综合国力尽管不如楚国,但这两个大国合起来还是够楚国吃一壶了。

慢慢的大家都发现了这个致命漏洞,不但秦国和楚国加入了这场战役中来,甚至拿韩国和燕国两个国家也来了,他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占便宜。

而楚怀王凭借着感人的智商,终于没有让大家失望,一而再再而三地丧失土地,并且把自己的儿子都交出去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

为什么都说楚怀王傻呢?我们举一个小例子。

秦国把楚国欺负到一定地步了,突然之间写了一封信告诉楚国,你过来咱俩喝点酒,把之前的矛盾解开,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大哥了。

楚怀王非常开心,认为见到了希望,于是屁颠儿地来了,从楚汉王来到了谈判的地方之后就再也没走,直接被秦国带到了咸阳。

自此之后,楚怀王在监狱当中度过余生,虽然没有真实的监狱把楚王囚禁起来,可当时的情况来看和监狱也没啥区别了。

这样智商感人的皇帝带领之下,慢慢的楚国越来越衰弱,而且再也没有之前的威风了。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楚怀王熊槐是天真还是傻?

楚怀王既不是天真,也不是傻,他其实还是一个一度很有作为的君王,只是碰上了不按套路出牌的宣太后、秦昭襄王,还有张仪。楚怀王死后被楚国人民缅怀不是无缘无故的。

楚怀王熊槐在位29年,是战国时期楚国有盛转衰的节点人物。

继位早期,他曾励精图治,大败魏国,合纵攻秦,消灭越国,开疆拓土。纵横家张仪曾言,楚国纵横千里,带甲百万,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当然张仪那纵横家的破嘴,说出的话,固然掺了不少水分,捞出来沥干一下,也没多少干货,但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强国地位一直不容小觑,这是事实。

楚怀王的难

战国时期,楚国与秦国不一样,秦国属于四塞之国,据守关中,易守难攻,而楚国疆域广阔,与秦赵魏齐等国领土接壤,一旦外交失策,就面临着与各国开战,但凡与一国战争失利,其他国家就会乘火打劫,陷楚国与四面楚歌的境地。楚怀王先后与战国时期的名君魏惠王、齐威王、秦惠文王、赵武灵王、燕昭王、秦武王、秦昭襄王、齐闵王斗法,邻国众多的楚国经常成为各国合纵攻击目标,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中的处境异常异常艰难。

张仪的嘴

公元前313年,齐楚联军攻取秦的曲沃,斩断了秦东出的触角。公元前312年,秦国张仪欺骗楚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商於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怀王恼羞成怒,发兵攻打秦国,被魏章大破于丹阳。楚怀王再召集全国的部队,发动进攻,再惨败于蓝田。公元前311年,秦国攻取召陵,三战皆败,韩魏趁机进攻楚国在中原的领土,楚国遭到重创。

宣太后的狠

即便楚国因为张仪的欺骗,三战失利,受到重创,失去大片领土,但几年后,即公元前306年,楚怀王还是趁齐国受重创,秦国又因秦武王暴毙发生内乱之际,抓住难得的历史时期,果断出击,一举灭掉了越国,兼并越国大片土地,引起了秦、齐、韩、魏的恐慌。

秦昭襄王八年(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用欺骗的方式邀请楚怀王到武关(陕西商州商南)会面结盟,当时大国结盟,就跟现在领导人会晤,是很常见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行为,可是秦国却违背大国交往基本原则,劫持来武关会盟的楚怀王到咸阳,并强迫楚怀王割巫郡(重庆巫山)、黔中郡的大片土地给秦国,面对秦国无礼而蛮横的勒索行为,楚怀王严词拒绝。

宣太后来自楚国王族芈氏,但楚怀王却低估了宣太后的狠。

公元前297年,被禁锢的楚怀王逃走,秦人封锁了通往楚地的所有道路。怀王只好逃到赵国,当时赵国的主父赵武灵王在北边与蛮族作战,忙着开疆拓土,主政的赵惠文王班底不敢收留他,怀王想逃往魏国,半途被追踪而来的秦国鹰犬截住,重新被押回秦国。

结语

三年后,楚怀王忧愤而死,命丧异国他乡。当楚怀王的梓宫回归楚国时,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

屈原还因此写了著名的《招魂》,希望他们的国君魂归故里。

楚怀王的悲剧是多方因素造成的,指责楚怀王傻或天真是不客观的。

赵国末期,各国局势风云激荡,波诡云谲,楚怀王对当时形势的把握出现偏差,尤其对秦国的轻信,在外交和军事上连连出现失误,直接导致楚国国势陡然江河日下,这一点他应该负主要责任,但是他被禁锢秦国,誓死不愿割地卖国,所坚持的气节却值得人敬重。

楚怀王熊槐是天真还是傻?

其实楚怀王并不傻,他只是一个跟我们现在的人一样,没有长远的眼光。今天我们被电信诈骗,把自己的钱交给高利贷公司P2P。我们哪个人是傻子,有那么多钱的人不都是高学历。但为什么被这些骗子弄的血本无归。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高额的回报吸引着我们,我们贪别人的利息,人家盯着我们的本金。最后被人骗了一生的积蓄。

张仪就是一个骗子,给楚怀王一个大大的画饼,让楚怀王激动不已,最后也血本无归。人性经历了几千年从来没有变过。贪婪始终深藏在心底。

楚怀王熊槐是天真还是傻?

楚怀王熊槐是天真还是傻?

我先来说说这个答案,楚怀王其实并不天真也不傻,他和宋襄公一样,只是没有适应战国为了生存和强大,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礼仪的“丛林法则”罢了,可以说是商周遗留的“贵族遗风”,让他看似天真。

楚怀王的成就。

在张仪搅动战国时局之前,楚怀王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君主,他的主要成就有大败强大的魏国,夺取魏国八座城池,促成了战国历史上第一次五国合纵伐秦的联盟,并且担当联军的盟主,此外还灭掉了春秋时期不可一世的越国。

从这些成就来看,他离天真和傻都是十万八千里,只不过这些成就中,唯一没有被楚怀王利用好的就是合纵伐秦。

如果当时楚怀王可以利用联军形成的威势,而扛起大旗,灭掉秦国,或许战国的局势就会转变,但历史不能假设,秦国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联军虽强,但终有间隙,后来的四次合纵伐秦也没能灭掉秦国,正是印证了六国一直都是同床异梦。

楚怀王人生的滑铁卢,是从遇见张仪开始的,可以说正是张仪让楚怀王变成了一个很傻很天真的人。

张仪欺楚王。

五国合纵伐秦,让秦国看到了威胁,于是张仪的崛起之路开始了,山东诸侯搞合纵,那么张仪的作用就是搞连横,让山东诸侯由抗秦转变为亲秦,张仪做到了,而他的垫脚石就是楚怀王。

张仪入楚之前,楚国和齐国是盟友,东南两个大国的联合,让秦国如坐针毡,带着分化楚齐联盟的目的,张仪到了楚国。

张仪深知诸侯国的君主最看重的并不是联盟,而是联盟背后带来的“好处”,说白了,就是土地和人口,于是张仪见到楚怀王就以600里的土地作为诱饵。

结果楚怀王上当了,不仅背弃了齐国的盟约,还信誓旦旦地和秦国结好,但是得来的却是张仪六里的封地,说到这,你可能会说,轻易相信别人,这不就是天真吗,但是如果放在战国的大背景下,则又是合理的,因为自张仪之前,还没有拿国家之间盟约耍诈的先例。

秦昭襄王骗楚王。

按理来说,楚怀王被骗一次,下次就会小心了吧,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再次证明了秦国是不可信的,因为秦昭襄王以签订合约的名义,把楚怀王给劫走了。

是的,真劫走了,秦昭襄王把楚怀王劫到秦国,目的是为了让楚国用土地来换,结果楚国重新立了一位新的楚王,也不交土地,足见当时的土地是多么宝贵。

而楚国不交土地,也就判了楚怀王的“无期徒刑”,历史的发展也验证了这种说法,最终楚怀王在秦国去世,死后尸体被运回楚国,《史记·楚世家》记载: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根据这段记载也说明了楚怀王在楚人心中还是有分量的。

不过,你可能又要说了,又被骗一次不是傻吗,其实这也是有背景的,因为秦昭襄王的老妈芈八子是楚怀王的妹妹,按照这层关系,楚怀王是秦昭襄王的舅舅,再加上前几年秦楚一直是友好盟友的关系,所以楚怀王想不到秦昭襄王会骗自己也在情理之中。

飞鱼说:

不过话又说回来,楚怀王碰到张仪之后,智商也确实下降的可以,不仅盲信秦人,而且开始宠溺后宫的郑袖,对其言听计从,郑袖又是爱财和权势的,张仪在楚国的活动,就是以此人为突破口的。

当然如果要说楚怀王为政后期最大的败笔,当属不能重用屈原,有才之人不被重用,却亲信小人和佞臣,楚怀王的最终的结果,也可以说是自作自受,而楚国的没落,也正是从楚怀王开始的,他被后世之人说为傻和天真亦在情理之中。

楚怀王熊槐是天真还是傻?

依我看,楚怀王熊槐前期还是一个有为之君。楚国本来是六国中的强国,拥有强大的国力,但楚怀王贪婪成性,屡中秦国相张仪的计谋得不偿失,本是齐国的坚定盟友,却背齐投秦,把楚国的国力耗尽,终于身死异国……所以,作为国君来讲,我认为他不是天真就是一个傻!

楚怀王熊槐是天真还是傻?

对于楚怀王的一生,后世比较纠结,究竟他是一个明君还是一个昏主,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楚怀王不傻,执政前期,励精图治,楚国军力强盛,国家富裕。如果说他天真,那肯定是有一些的,那么楚怀王到底天真在哪?

第一次被张仪骗,楚国与齐国断交

苏秦曾说过:“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这句话点明了两点意思:

  1. 楚国是除了秦国外最有可能统一六国的。

  2. 合纵连横是决定局势的关键。

合纵连横关键的时刻,楚怀王却被张仪骗了,而且显得那么天真。为了瓦解楚国和齐国的结盟,张仪出使楚国,告诉楚怀王,如果楚国不与齐国结盟,并和秦国交好,秦国就会还给楚国600里土地。

楚怀王还真的信了,派人跑去和齐国断交。可张仪回到秦国后就装病不出,三个月闭口不谈割地给楚国的事。楚怀王竟然以为是因为自己的诚意不够,于是又派人把齐王骂了一顿。这次也彻底把齐国得罪了,等张仪病好了,和楚国使者说当初答应的是给楚国6里地,不是600里。楚怀王大怒,发兵攻打秦国,可秦国早已联合了齐国,暗中埋伏,将楚国打败。

可以说,这一个回合,齐国和楚国都被张仪耍了,只不过齐国显得合情合理,而楚怀王却表现的太天真。

第二次被骗,还是因为张仪

楚国打了败仗,秦国想要楚国的黔中,并且表示可以用别的城池来换。此刻的楚怀王对张仪恨之入骨,他向秦王表示,自己只想要张仪。

张仪确实去了楚国,可楚怀王低估了张仪对于秦王的重要性。秦王难道会同意张仪毫无准备就去送死吗?当然不会,张仪买通了楚国奸臣,建议楚国和秦国政治联姻,楚怀王竟然又信了。等到楚怀王醒悟过来,张仪早就逃回了秦国。

楚怀王两次被张仪欺骗,对楚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1. 楚国举全国之力,被秦国大败于丹阳,蓝田,大国地位被瓦解,从此走向衰落。

  2. 与齐国断交,无法得到他国信任继续合纵伐秦。

最后一次天真,客死异乡

楚国太子在秦国为质,杀了秦国大夫逃回了楚国,为此秦王大怒,发兵攻打楚国,连下八城,楚国人心惶惶。

这时,秦国派人送来一封信,大致内容是愿意不计前嫌,与楚国结盟重归于好,并邀请楚怀王在武关会盟。虽然屈原等大臣极力反对,但楚怀王还是怀着没好的愿望去了。

这一去,便再也没能回来。秦国扣押了楚怀王,逼迫他割地保命,楚怀王连续被秦国欺骗,深受其辱,对秦王提出的要求坚决拒绝,秦王无奈只能将他囚禁起来。三年后,楚怀王死在了秦国,秦国将他的遗体送回了楚国。“楚人皆怜之,犹悲亲戚”。

楚怀王因为自己的天真,使楚国由强盛转向了衰弱。但他也胸怀理想,励精图治,努力做好一个帝王。然而几次错误的决定直接导致了楚怀王再也没有能力反击,但他晚年被囚禁所表现出的气节,也是楚国人乃至世人所敬仰的。

楚怀王虽然天真,但我们也要给他一个公平的评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