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清代的人们是如何防范和应对火灾的?

答案:主要防火组织为防火班和水龙局。关键词解析:木质结构更容易燃烧,所以清朝对防火很是重视,不但朝廷有对应防火组织,民间也有自发的防火组织。

清朝火灾频繁度

清朝火灾频繁程度,常人难以想象。我们先以清朝末年最严重的一次火灾来看看,一场小小的火究竟给清朝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 吉垣浩劫

这场火灾极其简单,简单的有些不像样子。

公元1911年四月,也就是宣统三年的时候,吉林府城的一户人家添火做饭,因为添加的柴火过多,短时间内直接把灶台给点了。

这还不算完,灶台点了之后点房子,房子点了后点邻居的房子,就这么一直点下去。在这个时候,大风突起,火势从城池的西南角一直蔓延到东北角,整个吉林府差点给烧了大半。

这次火灾带来了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两天一夜的大火,把清王朝存储在吉林府的所有家底给烧了个精光。

  • 火灾频发的原因

为什么?仅仅是烧个饭,至于么?

答案:至于,而且非常至于。

因为在水泥房和消防栓没有发展的清朝,木质结构简直是数不胜数。老百姓住的房子、官府衙役住的房子、甚至皇帝住的房子统统都是木头房。

再加上古人对于通风的需求和密闭性需求,房子往往建成之后就很容易点燃。不要说故意蓄火,就是随随便便点个柴火,做顿晚饭,都有可能把房子给灭咯。

这不是最麻烦的事情,最麻烦的在于:火一旦点起来,往往就烧个没完,因为当某一家着火后就会发现:他的邻居也是木质结构,尤其是在大城市里,往往是一烧一大片,谁都跑不了。

  • 清朝火灾频繁度

因为清朝各地方县制都不具备可完整观赏性,再加上当时的大数据实在是颇为繁琐,如果一次次火灾都记录在册的话,恐怕是一个天大的工程。

鉴于此,我们以清朝皇宫为例: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是个好日子。原本是个好日子,结果毁在六个太监身上了,太和殿失火,十六年之后,太和殿才得以重建。

一时间非常好奇,太和殿失火在古代可是天大的问题,那么古代皇宫失火频率多大呢?

答案:清朝宫殿、房屋大大小小的地方失火无数。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这是皇宫。皇宫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民间了吧?

皇家防火班的构建
  • 什么是防火班?

防火班是什么?好像很少有人知道,这倒也正常,因为古代与皇家相关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保密的,能够全面知晓的少之又少。

防火班更类似于现在的消防队,上天入用地无所不能,更难得的是:这群人有专门的灭火工具,而且这种灭火工具是量产的。

  • 神秘工具:机桶

我们需要着重讲一讲:华夏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机桶。

只不过,不是机桶伟大,而是华夏无数先人对于防火做的研究伟大。我们发现:机桶仅仅是防火的冰山一角,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见识到更多防火装备。

话不多说:

机桶,清朝最为先进的灭火装备,携带方便,出水量大,可放在绝大多数地方,并且威力十足。

民间水龙局的构建

既然有皇家的,就得有民间的。而且,民间的尽管在质量上不如皇家的,可是在数量上却稳赚不赔。

因为民间对于防火需求量更多,需求量更大。而且在很多时候,民间防火所能够起到的优势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数人并力动枢机,呼吸纵送在复右

这就是民间防火装备,尽管不简洁,却也很壮观。

  • 民间防火的意义

皇家防火,是为了保护一切;民间防火最主要的还是保住建筑。

毕竟,老百姓好像除了建筑之外也没啥值钱的玩意。而且,封建时代的民间防火一般不会受到皇家支持或者赞助,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状态。

在民间的防火集团往往伴随着时代不同有着不同的名字,毕竟一个掌柜的有着一个考量,咱们只是拿出民间水龙局单独的说一说。

小规模防火

除了上述两大组织外,还有些小规模防火方法,我们简单阐述:

清朝皇宫或者富裕人家、官家他们的家中会有无数的缸,这些缸极深极大,所能储存的水更是多得很。

一旦发生小规模火灾,这些缸就成了保命缸,可以直接从缸中取水,比从井中或者其他地方取水要方便得多。

  • 防火墙

部分富裕人家会在大建筑中设计几道防火墙,用来保护贵重物品。

这种防火墙一般是能工巧匠在墙体中添加某些物质,可以设计成几个隔间,用来遏制火势蔓延。

这种防火墙有缺陷,只能保证物的安全,不能保证人的安全。

  • 灭火桶

灭火桶讲起来非常费劲,因为它的工作原理需要分十五步骤。

但我们小时候玩的水枪和灭火筒相差不大,可以暂且这样理解:灭火筒就是大号呲水枪。

没错,这就是事实

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因为在明清时期,绝大多数建筑都是以木质建筑作为一个主体,即便不是以木质建筑作为一个主体,可依然无法摆脱易燃的本质。

换句话来说,绝大多数明清时期的建筑其实是非常容易点燃的,而且一旦点燃很难灭火。如果是荒山野岭烧也就烧了,可是对于平民百姓家则没有办法忽视,因为任何一栋建筑的燃烧都代表着极有可能把这个火延续到其他的村落,其他的县城。到那个时候所燃起来的大火,短时间之内根本没有办法遏制住。

除了普通百姓家,还有数不清的大户人家以及皇宫,对于火情同样是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封建时代,似乎皇宫之内突然点起了大火,皇帝们都会认为是自己的过错。

于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环境之下,防火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题,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其中。清朝的结构尽管绝大多数是木质结构,可是无论从民间来看还是从皇宫来看,他们的防火程序都是非常不错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