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那么害怕曹叡?

趣谈史间奇事,晓悟历朝真理!

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机和年龄永远不会成正比的。曹睿心机之深,有时候司马懿都会胆战心惊。

曹睿之谋,远胜曹丕

曹培很有心机,很大程度上是现实逼出来的。当然,我们没有必要讨论经典《三国演义》电视剧,只需要按照历史剧情发展顺序来看就能够知晓:曹睿能活这么大,实在是不容易。

曹睿,曹家第三代掌权者,第二代皇帝,即位时二十二岁。曹睿当皇帝的时候,朝中势力分布如下:

司马懿所代表的司马大家族有一定的话语权、曹真所代表的军团有很大话语权、曹休所代表的曹家势力有更大话语权。而反观曹睿呢?只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连台面都上不了。

可就在这被动的场面上曹睿仅仅用了半年就将皇权夺了回来,并且从名义上的皇帝变成实实在在的皇帝。

曹睿是如何做到的呢?很简单,简单的有些可怕:

曹睿将司马懿和曹真派遣出去督战,将曹休来回调换,短时间内抹除了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只成为一个频繁调换的将军和谋臣,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短时间内,曹休和曹真瑟瑟发抖,再无实权;而司马懿和陈群因为原本就是外姓,更没有太大影响力,曹睿重登皇权,成为北魏的王。

在这样的主子面前,司马懿还是有点先见之明的,这时候要是不老实点,估计早就被做掉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

除此之外,司马懿害怕曹睿还有其他原因么?

还是有的,而且还有很多。

其一:曹睿时期,司马大家族强盛不假,可是曹家的人丁更加兴旺,曹爽、曹宇等人掌握军权和政权,司马懿根本没有立足之处。

其二:司马懿说穿了也就是个臣子罢了,曹睿对于司马懿有着最直接的生杀予夺权利。

其三:司马懿诡计多端,或许只是装做害怕也不一定。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曹睿在,可以克制住司马懿的成长,可是曹睿一去世,司马懿在无敌手。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小生在此谢过!】

司马懿为什么那么害怕曹叡?

史载,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今河南温县)人氏。西晋建立后,他被追谥为宣皇帝。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黄巾蜂起,天下大乱。河内世家子弟司马懿夙怀济世救国的远大志向。

建安六年(201年),雄才大略的曹操借讨黄巾、伐董卓乘势崛起,已官至司空,他闻听河内“司马八达”之一的司马懿才具过人,抱负不凡,想征召他出山为自己所用。司马懿已经觉察到汉朝气数衰微,社稷坍塌只在朝夕之间,不愿屈身侍奉曹操。他借口自己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拒绝征召。

曹操不信,派一名武士假装刺客深夜前去行刺,好一探真伪。司马懿发现窗外有黑影闪过,心知有人前来行刺,他料到这人是曹操所遣,于是一动不动地躺在榻上。曹操信以为真,遂不再勉强他。

后来,曹操担任丞相,他再次征召司马懿出山为己效力,想任他为文学掾。这一次,曹操态度很坚决,对派去的官员说:“如果司马懿又找借口拒绝出仕,就把他抓来见我”。司马懿有些害怕,只好应召出来就职。

曹操虽然请司马懿出山为官,但一直对他有所猜忌与防范,并未加以重用。到曹丕即位,对司马懿很是倚重,他成了朝廷重臣。魏文帝曹丕篡汉后七年死去。由他的儿子曹睿继位,是为魏明帝。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真一起受命辅佐魏明帝曹睿。

据历史记载,魏明帝骄奢淫逸,行为举止很是荒诞,魏国的基业就从他的手里开始崩坏。他在位执政十三年。他死的时候,魏国刚刚建立二十年。魏国的政局就在这段时期内起了显著的变化。

魏明帝在位期间,本是文官的司马懿开始逐渐带起兵来。他曾统帅魏军,西抗巴蜀,北平辽东。在长期的东征西讨中,他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军事大权。

那么,战功赫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为什么不在军权在握的情况下取代荒淫奢侈的魏明帝曹睿?为何还要韬光养晦、卧床装病那么久?等到齐王曹芳即位十年后才发动“高平陵事变”诛灭曹爽势力呢?难道他很害怕魏明帝吗?

原来曹睿即位后,大将军曹真(曹操养子)受命辅政。曹真这人很有些本事,他出身“虎豹骑”,文武兼具,曾率军大破羌胡联军、围攻江陵时大败吴将丁盛、抵御过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并挫败过赵云、诸葛亮。魏明帝曹睿即位后,他被拜为大将军,赐爵邵陵侯。曹真大权在握,位极人臣,还有曹休、钟繇、华歆、陈群、王朗等能臣相助,身为骠骑大将军的司马懿哪敢轻举妄动?

魏明帝曹睿继位时年已23岁,他上位早期还是颇有一番作为的,曾经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多次成功的击退了蜀汉和东吴的进攻,且挥兵征服了鲜卑,平定了辽东,也算有所建树。司马懿即便久蓄异志,包藏祸心,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他是绝不会铤而走险的。

魏明帝统治中后期,开始大兴土木营造宫室,耽于享乐。司马懿开始逐渐攫取兵权,暗中积蓄实力。

文献记载过这样一件事:魏明帝景初三年(240年),司马懿率军征讨辽东公孙渊至襄平(今辽宁辽阳)时,一夜梦见魏明帝曹睿用头枕着他的膝盖说:“看我的脸”。司马懿低头一看,只见明帝表情诡异,脸色不同往常,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阵厌恶,同时还有心悸的感觉。惊醒后,他有了不祥的预感。

在此之前,朝廷曾经诏令司马懿抄近路,赶到关中镇守。不久,又有诏书令他立刻回朝。

三日之内,他五次接诏。其中还有一封是魏明帝的手诏,催促他速速回京。司马懿大惊,于是他昼夜兼程,很快就赶到了。原来魏明帝已经病危,他委托司马懿和已故大将军曹真的儿子曹爽共同受诏,辅佐八岁的小皇帝曹芳。这样,就形成了曹氏与司马氏两大政治势力。

曹爽年轻,没有战功,起初他对屡建奇功的老臣司马懿还是很敬畏的。后来,受人怂恿、撺掇,同时他也想扩张自己的势力,就设计削夺司马懿的军权,给他授了个位尊但无权的太傅头衔,让他去做小皇帝曹芳的老师。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见曹爽炙手可热,势焰熏天,就假装辞去官职,称病不朝,并在曹爽派来探视的人面前,装出一副耳聋眼花、病入膏肓、不久就会死去的样子,让曹爽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他装病竟然装了十年,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魏齐王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小皇帝曹芳前去明帝陵祭祀,曹爽兄弟和其亲信大臣全部陪同前往。一直装病卧床的司马懿闻讯一跃而起,突然发动了政变。

他假借郭太后的命令封闭了洛阳四门,并让党羽去接管了曹爽的军队,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去掌控住禁军。然后以太后的名义发出一份奏折给少帝曹芳,命他罢免曹爽兄弟的职位。

大司农桓范劝曹爽挟持少帝前往许昌,然后以皇帝的名义令四方精兵讨伐司马懿。可曹爽首鼠两端,犹豫不决,司马懿派使者前来,承诺只要曹爽投降就可以保全其身家性命和官职爵位。

曹爽最后决定投降,司马懿软禁了他一段时间,后将其一举诛杀,并灭其三族。他一不做二不休,将曹氏兄弟的亲信党羽何晏、丁谧、毕轨、邓飚、桓范、李胜等人一并逮捕处决。这次事件,史称“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事变后,曹魏宗室相继凋零,气象衰微,司马氏专权。曹魏政权逐渐被司马氏取代,为日后司马昭、司马炎篡魏建晋奠定了基础。

史载,司马懿外宽内忌,精于权术,曹操早已觉察到他有称雄称霸的野心,曾告诫太子曹丕道:“司马懿不是甘做臣仆之人,将来一定会干预曹家大事”。但曹丕素来与司马懿亲善,于是每每替其说好话、打圆场。故此司马懿方能消灾避祸。

从此司马懿更加小心谨慎,不敢稍有懈怠。因此,曹操也渐渐对他放心。然而到曹魏明帝发兵征伐公孙渊时,司马懿嗜血残暴的本性已经暴露无遗。诛曹爽时,大凡他的亲信都被屠戮一空,还要株连三族。不久,他竟然篡夺了曹魏政权,为三国归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成了三国纷争的最大赢家。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司马懿为什么那么害怕曹叡?

简单来说,曹叡能整死司马懿。

虽然皇帝是帝制时代的国家元首,名义上拥有生杀予夺大权,但皇帝真正长期拥有这项权力,还得是在明确时期皇权专制极度加强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权远远达不到大权独揽的程度,反而因为衰弱造成雄主一逝则权臣迭出,乃至改朝换代。

曹魏作为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的形成期,皇权已经受到了很大掣肘,士族势力整体是膨胀的,除了魏明帝时期有所压抑。

曹魏禅代本身就经历了一些政治动荡,魏文帝曹丕当了六年皇帝就离世,年少继位的魏明帝曹叡面对的政治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但成功平衡各个派系,稳定了曹魏政局,之后厉行法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士族势力在魏明帝时期已经很庞大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曹叡出巡时的拥立事件看出来。

魏略曰:是时讹言,云帝已崩,从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植。

皇帝西巡长安,忽然传来一则消息,皇帝驾崩了,群臣也不去证实真假,直接就打算拥立新帝,可见此时曹魏政权不稳。这一点曹叡心知肚明,所以他回来后谁也没动,不是不想,而是不行。

经历此事后,曹叡怎么还会对士族势力无动于衷?自然是想尽办法打压,而司马懿本人,就是司马氏在朝堂上最出众的代表,也是河北一窝士族中最为声望的几位,敲打他是符合曹叡政策的。

奈何,司马懿的能力很强,曹叡很多地方又要用到他,用完敲打,敲打完还得用。而司马懿挨了敲打,也知道皇帝对自己不放心,要是哪天出了差错,整死自己杀鸡儆猴也不是不可能的,做事更加谨慎。

作为文帝朝留下的老臣,司马懿在明帝朝也是任劳任怨,但他权威过重,单凭这一点,曹叡就无法绝对信任他,所以在青龙三年(235年),也就是诸葛亮病逝的次年,鲜卑柯比能挂掉的同年,司马懿从大将军“升任”太尉。

鸟尽了,良弓就得藏起来,西线和北线都平静下来了,司马公就把兵权交出来,安心当太尉吧。

这一年,司马懿才56岁,远没有到当虚衔退休的地步,可曹叡就是给了,司马懿半句怨言都不敢有,毕竟杀太尉这事又不是没有过,而且他相信自己有复出的机会。

果然,景初二年(238年),辽东公孙氏反魏,大军远征千里,需要一个能力很强的帅才,曹叡看来看去,还是请司马懿出马。

此次出征,司马懿身份还是太尉,曹叡摆明是想告诉他:这是很重要,别人我怕摆不平,可军权你就别想了,大将军不会给你的,你麻溜地灭了公孙氏。

司马懿听了,转身就出征,也是没有怨言,实在是不敢有。

司马懿为什么那么害怕曹叡?

曹丕、曹叡两人都深谙帝王之术,因此终两人一生,司马懿都不敢谋反。在曹丕主政时期,主要重用司马懿之文才,在曹叡主政时期,主要重用司马懿之武才。两人相比,曹叡更善于驾驭司马懿,所以司马懿在当臣子期间,服服帖帖,不敢有非分之想。那么司马懿到底害怕曹叡什么呢?

其实在曹叡继位之前,司马懿根本不了解曹叡是个什么样的人。不但司马懿不了解,当时几乎所有朝臣都不太了解曹叡的为人。

当曹叡继位后,大臣们很着急,但是没有办法,只有等。很快的,曹叡单独召见侍中刘晔,从刘晔口中大臣们对曹叡有了最初的印象。那就是聪明神武,直追秦皇汉武,只是才能和见识上稍有欠缺。

居数日,独见侍中刘晔,语尽日。众人侧听,晔既出,问何如?晔曰: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这就是曹叡给大臣们留下的第一印象,那么曹叡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大臣们很快就会见识。曹丕临死时托孤了四位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这是个非常均衡的配置,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司马懿在四人当中并不出众。

曹真、曹休是皇室宗亲,曹真为中军大将军,曹休为征东大将军,两人握有军权,地位在陈群和司马懿之上。而陈群是镇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只有司马懿是给事中、录尚书事。给事中是皇帝近臣,但是曹丕已死,曹叡是新皇帝,他这个近臣未必就能得宠了。

按照正常情况,有四位大臣辅政,而且三位大臣都握有军权,曹叡也只有二十二岁,他这个新皇帝应该不会很快的亲政,出所有人意料的是,曹叡出奇的早熟,对于政务处理简直就是拈手就来,顺理成章。

曹叡刚继位,孙权对他也不了解,于是趁着魏国移主,派兵攻打江夏郡。这时朝臣都很害怕,请求派兵增援,曹叡很冷静处理了此事,他认为:孙权敢于舍弃舟船优势上陆地攻城,只是试探虚实而已,不会持久的。

当时治书侍御史荀禹已经出发江夏郡,目的是犒劳边疆将士。荀禹知道情况后收集临县散兵千余人,举火把遥援江夏太守文聘,孙权看到有援军就撤军了。

曹叡第一次表现堪称完美,很快的司马懿等人将会领教曹叡的更厉害之处。其实曹叡也苦恼于四位辅政大臣的掣肘,为了解决这个事情,曹叡巧妙的利用边疆战事加以解决。

很快的,东吴诸葛瑾、张霸率兵侵犯襄阳,战事告急。于是曹叡令司马懿率军前往救援,司马懿领军击败吴军,斩了东吴大将张霸。与此同时,曹休也击败东方所犯之敌,回去后论功行赏,升曹休为大司马,曹真为大将军,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这时四人职位有很大的调整,陈群不再掌军,司马懿替代陈群进入军事系统,但是职位偏低,在曹真、曹休之下。

接下来的调整部署就让人们见识到了曹叡的厉害之处,趁着孟达在新城谋反之际,调司马懿镇守荆州,为镇南将军。曹休仍为镇东将军,驻守淮南地区。趁着诸葛亮屡次进犯陇西,调曹真为镇西大将军,镇守关中。

这样的话,四位辅政大臣有三位都被调出朝廷镇守边疆,朝中只剩下一个精通法律的陈群来辅佐,曹叡得以大权独揽。

后来,曹休在石亭伏击战后憾然离世,曹真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后也去世,没有办法,当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曹魏时,曹叡紧急征调镇守荆州的司马懿前往关中,从此以后,司马懿镇守长安,负责防守诸葛亮的进攻。

司马懿的运气真的很好,他熬死了曹休,熬死了曹真,紧接着又熬死了诸葛亮。诸葛亮死后,蜀汉之威胁基本解除,而司马懿在军中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那么此时司马懿还害怕曹叡吗?答案是不怕了。

司马懿自从在五丈原熬死诸葛亮之后,在魏国朝廷内几乎是名望最重的大臣。因此,当曹叡决定要征讨辽东公孙渊时,第一时间想到了司马懿,但是他没有料到的是,司马懿已经变得跟以前不太一样。

司马懿带军四万征讨公孙渊,此时的司马懿对军事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自信的对曹叡说:去一百天,攻城一百天,返回一百天,休息六十天,一年足矣。事实果然如同司马懿所料的那样,一年之后司马懿率军胜利返回。不同的是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在没有请示曹叡的情况下,杀辽东十五岁以上男丁千余余人,斩公卿以下所有官员及将士两千余人。

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这是司马懿第一次在曹叡面前暗露凶相,曹叡由此对司马懿有了更新的认识,从此,防备司马懿也成为曹叡的一件心事。曹叡询问大臣陈娇:司马懿是忠臣吗?陈娇回答:司马懿是朝廷威望,但是不是忠臣我不知道。从此,曹叡心里有了底。

曹叡临终时考虑托付大事,根本就没有考虑司马懿,而是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曹肇、秦朗等皇亲国戚为托孤大臣辅政。谁知道近臣刘放、孙资劝曹叡说,皇亲宗室掌权容易篡权,应该加以防备。拉锯战到最后,曹叡召回司马懿,将身后事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

曹爽是皇室宗亲,为了防止年轻的曹爽以后对幼子曹芳不利,曹叡考虑更为老而弥坚的司马懿来制衡曹爽。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罢免曹爽后,成为了篡位的大臣,最后司马家族篡夺了魏氏,建立了新朝。

因此,终曹叡临朝期间,司马懿都兢兢业业,被曹叡所驾驭。先期有曹真、曹休两位皇亲国戚的制衡,后期被精明的曹叡调去荆州、关中、辽东作战,从没有机会在朝政上对曹叡有所左右。不像其父曹丕,几乎所有大事都要托付司马懿。

司马懿之于曹叡,更像是一个精明的老板和一个能干的员工。曹叡发挥了司马懿最大的能力,也培养了司马懿在朝中的威望和势力。终于在自己死后,本来托付给司马懿的托孤重任,最后为司马家族篡权埋下了伏笔,可悲可叹!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司马懿为什么那么害怕曹叡?

司马懿为什么怕曹睿,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曹睿是个明君,曹睿的才能堪比曹操,胜过曹丕。曹丕在位六年,基本是碌碌无为。而在曹睿的时候,先是亲率大军进长安,派张郃率军在街亭大败马谡,使得原本很顺利的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多次北伐,无功而返,病逝于五丈原,另外,曹睿派司马懿平定了辽东,这个可是连曹操都没有办到的事情,由此可知,曹睿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司马懿在曹睿时期,一点反意都不敢有的,只可惜曹睿寿命太短,只活了三十六岁。

面对如此厉害的君主,司马懿自然是心有敬畏之意的,而当曹睿死的时候,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当曹睿托付司马懿的时候,他应该是多么希望司马懿像诸葛亮那样呀,忠于小皇帝,可是司马懿并不是这样的人。

但是曹睿已经没有办法了,因为他的年纪已经到了,他只能将这个八岁的孩子交给司马懿和曹爽,而曹睿岂不知道曹爽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曹叡在的时候,司马懿自然是有所忌惮的,而当曹睿死后。

司马懿面对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曹爽,而另外一个就是曹芳,司马懿背后有着士族支持,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待曹爽犯错的机会,果不其然,在公元249年,发生了高平陵之变。

那司马懿为什么不反曹丕呢?原因也很简单,主要理由有两点,第一是司马懿此时的力量还很弱,第二是司马懿此时并没有反心。

虽然曹操看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又梦见三马同槽,他还特意去告诉曹丕说,司马懿得提防着,但是司马懿与曹丕的关系很好,毕竟,他和陈群等人是太子四友,而曹操的那些顾虑终究是心血来潮。

当他看到司马懿确实很低调,还很勤恳的做事,也对曹操放心了。我们再来看看,曹丕在位的时候,司马懿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黄初五年,曹丕伐吴,命司马懿镇守许昌,让司马懿领军五千。

黄初六年,曹丕再次伐吴,再让司马懿镇守许昌。也就是说,司马懿到曹丕的时候,仍然没有打过仗。那我们再来看黄初七年,曹丕临终的时候,让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成为曹睿的辅政大臣,我们可以看到,曹魏的军权在曹真和曹休的手里,司马懿又拿什么造曹丕的反呢?

那大家认为司马懿什么时候有篡魏的想法呢?欢迎大家共同回复讨论。

司马懿为什么那么害怕曹叡?

司马懿为何会害怕曹睿?

尽瘁出祁山,亦寓自全计。司马懿深谙韬晦,精于谋略,极善权谋,三国曹魏著名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司马懿也是曹魏三朝托孤辅政大臣,早年被曹操强征为文学椽,因尽职尽责,能力非凡被曹操器重,但司马懿因由狼顾之相,深受曹氏的猜忌。曹操死前,曾告诉曹丕,要用司马懿,但需要永远防着他。

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成了他对抗曹氏宗亲的工具,被没有实权。曹丕死前又曾告诉曹睿,让司马懿成为权衡宗亲和新政的工具,但要一直放着他。曹睿在位期间,司马懿一直唯唯诺诺,一副忠诚奴才的样子,可以说司马懿也是非常害怕曹睿,这究竟是为何?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曹睿英明善断,是当世明主。曹睿是曹魏第二代皇帝,其文韬武略,相对于其父曹丕有过之而无不及。曹睿自幼就相貌非凡,聪明绝顶,相传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就连曹操对曹睿也是十分的喜爱。黄初三年(222年),曹睿被封为平原王,又因过继给郭皇后,便基本确立了他太子的地位。

黄初七年,曹丕病死,曹睿继位,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成为托孤辅政大臣,同年八月孙权进犯江夏,曹睿积极应战,慰劳将士,并成功设法击退孙权。曹睿非常善于用人,诸葛亮北伐期间,任用司马懿为大都督,让大将军曹真为策应,二人相互制约,最终战胜了诸葛亮。曹睿也称得上是天下雄主,其文才武略自然能够镇的住司马懿,因此曹睿在位期间,司马懿无机可乘,只能乖乖听话。

其次没做实权和名望的司马懿,自然要害怕并依附于曹睿。曹睿在位期间,虽然任用司马懿,但一直提防着他,前期可以说直接控制司马懿。曹睿继位,并没有给他实权,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而后转任督军,再者就是御史中丞,前期基本上没有给司马懿任何实权,并且让司马懿一直就在洛阳,派人严密监视,可以说司马懿前期一直被曹氏控制。后来司马懿被贬镇守雍凉,也只是荒芜之地,并没有什么兵权,也只有几千人马。

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在曹魏并没有什么名望,司马氏虽然为北方大族,但无法和曹氏抗衡,曹氏在北方苦心经营三代,也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可以说百姓对曹氏也是感恩戴德。司马懿是臣,曹睿是君,一个没有实权和名望的大臣,遇到明主曹睿,自然会害怕。

再次曹睿虽然任用司马懿,但一直提防着他,如果司马懿有谋反之心,便会立刻处死。曹睿虽然任用司马懿,但也看得出司马懿外表宽厚,而内心极善权谋,懂得驭人之术,并且司马懿拥有狼子野心,不甘于久居人下,如果疏于防范,必受其害。因此前期曹睿根本就没有给司马懿兵权,直到司马懿被贬到雍凉,但那里也只有几千军队。后来诸葛亮北伐,司马懿料定诸葛亮必首先攻取雍凉,故而招兵买马,后来被曹氏宗亲举报,曹睿一怒之下将司马懿贬为庶人,回家养老。

后来整个朝堂都不能低于诸葛亮的进攻,陈群曹休等人以全家性命担保司马懿,他才得以重掌军队。后来司马懿成功将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赢得最终的胜利,但曹睿第一件事就是罢免了司马懿所有兵权,回京复命,司马懿再一次被曹氏监管,在这样的形式下,司马懿只能乖乖听话,自然会害怕曹睿。

最后司马懿执行新政,得罪了曹氏宗亲的利益,他们都想除掉司马懿。曹丕在位期间,由于曹氏宗亲霸占田亩,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严重阻碍了曹魏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但曹氏宗亲又手握重兵,曹丕拿他们没办法。便让司马懿主持新政,大大侵害了曹氏宗亲的利益。曹丕在位时,曹氏宗亲就想杀掉司马懿,以除后患。

但了曹睿时期,司马懿和曹氏宗亲的恩怨愈演愈烈。曹氏宗亲恨不得食,大肆寻找机会铲除司马懿,都是因为曹睿的偏袒,司马懿才免于一死。司马懿和他的司马家族还存在,完全是因为司马懿对曹魏还有用,如果司马懿得罪了曹睿,曹氏宗亲立刻就会将司马懿处死,因此司马懿害怕曹睿。

你是如何看待司马懿和曹睿之间的关系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