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有没有将石达开的儿子凌迟了九年?

趣谈唐宋元明清,在幽默中掌握历史新知识!

石达开的长子的确有很大可能被整整凌迟了9年,因为我们分析历史的时候,发现慈禧有能力这样做,而且也很有必要这样做。

事件回顾:

照例,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整个历史事件,再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石达开可能大家仅仅只是有所耳闻,并不了解石达开具体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他的职位,甚至连他在清朝统治阶段做过什么事情都不晓得。

在清朝末年慈禧掌权的时候,出了一个新的组织叫做: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几乎短短的三年之内就统治了清帝国的半壁江山,引发了清帝国的极大惶恐。在之后慈禧采取了臣子的建议,通过与洋人相结合的方式,抑制了太平天国的运作,与此同时逮捕了石达开。

慈禧之所以逮捕石达开,还要托石达开幼子的福。石达开基本上是太平天国当中最为完美的农民起义的形象,也是在太平天国中享有重权的军人。

在石达开准备率军渡河的时候,自己的幼子诞生了。而石达开为了庆祝自己喜得贵子,便推迟三日渡河,可是在三日之后河水暴涨,石达开的军队已经无法安全撤退。

走投无路的石达开开始向清军请求投降,而慈禧掌权的清政府也同意了石达开的请求。只不过在石达开投降之后,清政府出尔反尔直接杀了石达开,控制了石达开手下的所有农民起义军。

而石达开的长子,才年仅6岁,当慈禧下达凌迟处死的时候,发现石达开的长子根本达不到凌迟的条件,因为太过年幼,可能在凌迟的半途当中就会死亡。所以慈禧采用了一个更为残忍的手段,那就是每天割石达开长子两片肉,然后在他的身上涂抹药膏。

每天割两片,直到石达开长子15岁的时候一刀毙命。

没错,这就是事实

当我们把历史拿出来看的时候,不难发现慈禧是不是太过于残忍了?是不是太过于没有人情味了?

面对一个6岁的孩子都可以这样做,简直是惨无人道。

只不过当我们细细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慈禧所做的一切都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以及政治意义。

石达开被处死的时候是在1863年,在这个时间段慈禧只有28岁,只不过她已经完全掌权,并且灭掉了8位顾命大臣。慈禧掌权之后最需要做的一点就是立威,没有威信无法统治大清帝国。

而这个时候石达开撞上了枪口,我们有理由相信慈禧是有着极大的可能性,在石达开长子上下足了功夫,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起到权力的最终震慑性。

当然至于石达开长子是怎样死的,历史并没有明确记录,以上所说的全部是民间野史进行汇总而来。

慈禧有没有将石达开的儿子凌迟了九年?

慈禧我们都知道是晚清时期实际统治者,其人奢侈在历史上是比较出名的,除了奢侈外还有用严厉的刑罚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自古以来在刑罚之中除了诛灭九族外,让人害怕的刑罚莫过于凌迟处死。

凌迟处死是什么样的刑罚

凌迟处死最早出现在辽代,凌迟处死俗称为千刀万锅,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主要针对谋反的罪人设置的,当然也可以用在十恶不赦之人身上。凌迟处死是刽子手先在犯人前大肌上割一块肉抛上天,称之为“祭天肉”。第二刀叫称为“遮眼罩”,刽子手把犯人头上的肉皮割开,拉下来遮住眼睛,防止犯人在极其痛苦时放射出异常阴冷、恐惧的目光而使刽子手心慌意乱,影响行刑。

史书上记载被凌迟处死的人有名将也有十恶不赦之人,如明朝时期的袁崇焕,刘瑾,清朝时期的罪犯康小巴。一般凌迟处死差不多要剐上三千刀,大致需要剐上三天刑罚才能执行完毕。这个刑罚一听名字让人后背发凉,心底可以想象此刑罚的可怕程度,以至于多少号称“脑袋掉了碗大的疤”,“十八年又是一条好汉的”英雄豪杰崩溃。

石达开是如何被杀的

道光年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整个官场黑暗,腐败,底层农民纷纷举起反清的旗帜。石达开16岁同洪秀全等人带领千人参加金田起义,石达开是天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十九岁就可以统领千军万马于清军作战并取得很大的战绩,二十岁被洪秀全封为翼王。

由于清政府不是天平天国的对手,慈禧不得不请曾国潘等人带兵镇压。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由于洪秀全等格局有限,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各王之间为争夺权力,导致太平天国内部混乱,称之为天京事变,石达开带领数十万军队去往四川,因石达开指挥失误,在大渡河的时候石达开爱妾又生一子,下令修整三天并大摆宴席庆贺自己喜得贵子。恰恰这三天的修整错失了最佳的渡河机会,最后被骆秉章带领的军队全部围住,石达开眼看突围无果,决定保全将士性命,向清军投降,最后石达开也被杀害。

慈禧有没有将石达开的儿子凌迟九年

做为清政府的统治者慈禧对于太平天国的主要将领是及其痛恨的,尤其是能力出众的石达开,在石达开死后慈禧并不解恨,下令以凌迟处死石达开的家人。其中石达开的儿子石定忠仅仅六岁,六岁正是一个呆萌天真的年纪没想到要受到如此酷刑。其中一位四川总督于心不忍为石定忠求情,凌迟对于一个六岁孩童太过残忍,请求换一种刑罚。被慈禧严厉呵斥,在有求情者以同罪论处。

行刑之日,刽子手见孩子尚且年幼不忍心下手,可是不敢违背慈禧的命令只能闭眼行刑。一个六岁孩童哪里受的了如此痛苦,仅剐了第二刀就昏死过去。慈禧听说后就下旨将石定忠好好养起来慢慢割,这一割就是就用了整整九年时间,在石定忠十五岁时才割满了三千刀。整整九年,三千刀这个数据别说一个孩子,一个成年人那怕石盖世英雄也是难以承受的,这种刑罚简直让人背后发凉。

其实这件事情并无史书记载,石定忠究竟有没有并凌迟九年,能流传下来这个说法我想慈禧也脱不了干系吧,不知道你怎么认为呢?

慈禧有没有将石达开的儿子凌迟了九年?

据记载,石达开有两个儿子,即长子石定忠,次子石定基。石达开被处死的时候长子刚满五岁,虚六岁,而次子尚在襁褓之中。据说,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路,与次子的降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犯了吕布当年一样的错误。吕布因貂蝉生病而没有及时修筑卫城,结果被曹操擒杀,而石达开则因庆贺“喜得贵子”而推迟了渡河的时间,结果三天后河水爆涨,石达开望河兴叹,最终不得已向络秉章妥协,以自己的性命换将士们的一条生路。结果洛秉章背信弃义,石达开及三个亲信被凌迟处死,而四万将士惨遭屠戮。

石达开虽死的慷慨激昂,悲催的是两个儿子的结局。次子石定基的死没什么悬念,因为妻子被清军摧残致死,自没有人去管一个吃奶的孩子,因此历史一笔带过。而长子石定忠之死却备受争议,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 石达开与洛秉章是同乡关系,于是石达开死前托孤,洛秉章答应将孩子抚养成人。后来孩子笜壮成长,成人后还出息了。
  2. 洛秉章抚养成人,但成人后对孩子施以宫刑,然后充为奴隶。
  3. 孩子在狱中无休止哭闹,被人用石灰捂嘴呛死。
  4. 洛秉章奏报慈禧,慈禧下令将孩子凌迟处死,但是孩子太过年幼,不足以达到凌迟的标准刀数,于是慈禧将孩子投入大牢看养,待成人之后再陵迟处死。
  5. 慈禧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凌迟不变,但是方法变了。就是每天只割两刀,然后再给敷药疗伤,第二天再从别的地方下刀,以此类推,十五岁时一刀毙命。

那么,慈禧有没有将石定忠凌迟九年了呢?

其实第一、二种说法,只能是多数人的一厢情愿罢了,因为洛秉章一没有那样做的权力,二没有胆量,三清廷也不允许,四洛秉章三年后(1866年)就去世了。剩下的几种说法都有可能,尤其是第五种被慈禧凌迟九年一说。理由是:

一、慈禧需要立威。石达开被处死的时候是1863年,慈禧当时只有28岁,但是她在两年前就时已经除掉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成功将大权独揽。因此她才重用了一大批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汉臣,全力围剿太平军。所以在太平军还没有被彻底消灭殆尽之前,她需要对内强势立威,对外震慑太平军。

二、以儆效尤。石达开去世的第二年,太平军走向灭亡,但是还有风头正劲的捻军威胁清廷的统治。因此慈禧需要树立典型,镇慑捻军,敢与朝廷对抗者就是每天被割两刀的下场。

三、慈禧心狠手辣。在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领导人物基本都被处以凌迟的极刑,天京沦陷后,洪秀全已经下葬了一个多月,慈禧下令曾国藩又将洪秀全掘坟、碎尸、挫骨扬灰。所以她完全有可能想出这种折磨石定忠的“奇思妙想”。

只可怜石定忠又活了生不如死的九年,十五岁时尽管被处死,但对他来说应该是一种盼望已久的解脱。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慈禧有没有将石达开的儿子凌迟了九年?

1863年5月,翼王石达开率军抵达大渡河,当夜天降大雨,河水暴涨。三日后,在大渡河东线防御的清军来到对岸。太平军几次强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石达开不忍心看着几千将士被活活困死饿死,决定舍命救三军,带着幼子石定忠等人亲赴清营谈判,随即被清军扣留。就在石达开被押往成都的当晚,骆秉章背信弃义,命令清军夜袭太平军大营,除300老幼太平军存活外,其余皆被杀死。

其实,早在石达开决心到清营谈判时,他的家眷为避免遭受侮辱,已投河自尽。石达开之所以留下幼子石定忠,主要是为了取信于骆秉章

石达开被押到了成都后,总督骆秉章、布政使刘蓉费劲心机对石达开展开劝降工作,石达开不为所动,慷慨陈词,大义凛然。令骆秉章等人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亲临劝降的刘蓉后来写下这样的话:“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中之最强悍者!”

骆秉章等人见劝降不成,怕夜长梦多,就以六百里加急上疏慈禧说,“谨援陈玉成之例,当即恭请王命,将石达开极刑处死。其子石定忠,现年五岁,例应监禁,俟及岁时照例办理。”6月27日,石达开等三人被押往刑场,凌迟处死。据说,石达开被割了1000多刀,至死一声未吭,观者无不动容。时任四川省成都保甲总局提调的周之翰目睹了石达开一行的受刑全部过程,其子周询根据周之翰口述,写下了《蜀海丛谈》一书,详细描述石达开受刑整个过程:“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性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

至于石达开幼子石定忠的生死,可以肯定说,他没有与石达开一起被处死。按照《大清律》有规定:“如年在十岁以下者,牢固监禁。仅年届十一岁时,再行解交内务府,照例办理。”到了1869年,五岁的石定忠已经长到11岁,依照骆秉章说法“俟及岁时照例办理”,也就是说,石定忠长到11岁时法定年龄,应该凌迟处死,但翻遍清朝相关的档案资料,并没有石定忠被凌迟处死的记载。

那么,石定忠究竟去哪了,关于石定忠下落之谜历来有三种说法。一:史家任乃强在《纪石达开被擒就死事》中有说:石定忠年幼,没有与石达开一起被处死,后改名时雨化,并入绵州州学读书。于光绪年间考中举人,做了贵州知县。对此,任乃强信誓旦旦地说,这个秘密是西康省政府民政督察员乐风鸣对自己亲口说的,而乐风鸣乃石定忠晚年好友。这个说法看似有鼻子有眼,可信度很高。但经过史学家考察,完全是张冠李戴,牵强附会。

第二种说法见于《广智录》,石达开临刑前,把石定忠托付于骆秉章。骆秉章与石达开乃同乡,就答应了石达开,并把石定忠养在官署。等到石定忠长到11岁时,有一天,骆秉章问石定忠,你长大后准备干啥,石定忠回答为父报仇。骆秉章听后不由得一阵后怕,看样子这孩子长大一定会找自己报仇的。于是,命人偷偷把石定忠给毒死了。这种说法杜撰的成分太多,明人眼一看这种说法就是漏洞百出。骆秉章做为封疆大吏,对太平军一向心狠手辣。即使当时不杀石定忠,也会把他关进死牢,岂能把他养在官署里,那不是引火烧身吗!

第三张说法出自文人费行简所著的《石达开在四川陷敌以及被害经过》。文中说石达开被害后,石定忠日夜啼哭,杨重雅听了很是心烦,就向骆秉章提议,用布包石灰堵口鼻压毙之,行刑前狱卒谢福以实告之。石定忠非但不怕,还问谢福:“我死后能见到父亲吗!”谢福骗他说:“能,上天后便可见到你父亲”,石定忠遂破涕为笑……石定忠被害时顷刻而死,被埋于庆云庵旁边。这种说法比较可信,清朝向来对造反的实行的是诛九族,讲究的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怎么可能把石定忠养到11岁再处死呢!连甘心投降的幼天王都被凌迟,岂能放过石定忠!

之所以会出现石定忠被养到11岁的说法,完全是骆秉章在拿《大清律》当幌子欺骗老百姓,目的就是遮盖清廷灭绝人性的残暴。石定忠极有可能在石达开被凌迟后不久,就被骆秉章派人杀害了。

慈禧有没有将石达开的儿子凌迟了九年?

导语: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常常采取各种严苛的法律,让人们诚实地服从命令。在古代中国,有很多人都听说过脸色会发生变化的惩罚,比如凌迟,这是古中国最严厉的惩罚。刑罚执行要给犯人割几百刀甚至几千刀。可怕的是,在最后一刀割完之前,犯人不能死去。

石达开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他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

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那时候的清政府已经很腐朽了,虽然洪秀全和杨秀清后来被人们唾骂,但是翼王石达开还是一个非常英明的领袖。

慈禧为什么将石达开的儿子凌迟了九年?

朝廷的腐败,各种赋税居高不下,天下百姓也因此民不聊生,最终迎来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了,这次是官逼民反,天下大势几乎是必胜的战争,可惜的是这次的起义却是跟错了人,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其实也仅仅只是下一个封建统治者,建立的国度也是以压榨百姓为主,最终反而败在了清朝的手中。

当时太平军最为最有名的将领石达开做出了最后的抵抗,最终被清朝大军所覆灭,被俘的太平军几乎全部惨死,石达开也不例外。

当时的清朝廷着实被气势如虹的太平军吓着了,所以这次击溃太平军后,慈禧之前对于太平军的怨恨也毫无遮掩的表露出来,当然也是为了震慑天下,所以对太平军俘虏都是采用各种酷刑折磨致死。

最后悲惨的结局

慈禧为了解恨下令把他全家全部凌迟处死。当时石达开的儿子只有6岁,他自然也要被凌迟处死,而且慈禧下令比如用最严厉的凌迟,也就是割上3000刀!这样的刑罚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真是太残忍了,但是慈禧根本管不了这么多。

当时的四川总督认为这个孩子还是太小了,实在是不适合用这么严酷的刑罚。但是慈禧根本不听,他说四川总督要是在求情,就把你一起凌迟了!慈禧的残忍可是出了名的,行刑的时候刽子手看到孩子这么小,也是于心不忍。但是他也不敢违抗老佛爷的懿旨,孩子因为年龄太小,刽子手只割了两刀,他就晕了过去

慈禧得知后并没有下令停止,而是让等孩子清醒了之后再慢慢割,一刀都不能少!就这样这次凌迟用了9年的时间,当割完了最后一刀的时候,孩子已经15岁!被凌迟了9年,这样的经历不要说对于一个孩子,即便是成年人也是难以承受。

总结:慈禧是晚晴时期最后一个实权统治者,她的一生可以说非常传奇,当然大多都是骂名了,因为这个女人的掌权,对于我国的历史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慈禧的一生可以用奢侈无度来形容,吃穿用度全是绝无仅有的顶级,甚至办理一次寿宴都要挪用军费,可以说晚晴奢靡风气进一步扩大有她一般的责任,我国也在她手里进一步的消耗各种资源底蕴。

慈禧有没有将石达开的儿子凌迟了九年?

清代的凌迟之刑,要么当场凌迟至死,要么是因年龄太小等到长大后再凌迟。在史料记载中,没有持续九年的凌迟之刑。况且,石达开的三个儿子中没有一人是被清廷凌迟处死的。不知凌迟九年之说从何而来?

从史料记载来看,太平军中共有二十四为封王将领被凌迟处死,其中就包括石达开,还有其他级别较低的将领更是数不胜数。他们都是在一天时间内被凌迟处死,具体的说也就是从上午到下午的几个小时。

在历史上,被凌迟的犯人能扛到第二天的少之又少,太监刘瑾被认为骨头很硬,但也只是在第二天扛了几十刀便一命呜呼。而清廷凌迟处死的太平军都有记载,当时凌迟处死年龄最小的应是幼天王洪天贵福。

由此可见,清代凌迟处死的人犯没有行刑过程长达九年的记载,我相信历史上也是鲜有记载的。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石达开的儿子们的最终,看看是否有人被凌迟了九年。

据文献记载,翼王石达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石定忠,次子石定基,及被石达开姑母收养的三子胡永活。先说三子胡永活,在1861年前后,石达开曾带着孩子广西贵县老家看望曾经养大他的姑母胡石氏。

石定忠当时三岁,石定基二岁,还未取名的三子还在襁褓之中。姑母见石达开常年在外征战,带着孩子多有不便,便让石达开将孩子交于她照看。石达开思索良久,便将三子交给姑母秘密带回平治村。

石达开姑母与丈夫胡善彭商量,为避免被人怀疑,便将小孩交给长子胡运平收养,当时胡运平夫妇一直没有生养,就将其认作自已的儿子。孩子长到七岁时,石达开被害已有五年,孩子取名为胡永活。

胡永活后来与邻村的覃姓女结婚,并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胡天浇,次子叫胡天祥,胡永活最后因病去世。这是石达开唯一留存下来的一支血脉。

再说次子石定基,在1863年6月,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被清军和当地土著武装团团包围。绝望之中的石达开,早就料到了自己的结局。而他的三个妻妾,为了避免落到清军手中遭岛侮辱,便抱着孩子跳入大渡河。

投河的这个孩子很可能就是石定基,因为与石达开一起被俘家人只有长子石定忠。关于石定基的去向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石定基与母亲成功的逃出了清军包围。在流落民间几年后,石定基被清军抓获并杀害。

假如这种说法成立的话,石定基即使被处死,也不会是使用凌迟之刑。原因有二,其一是照清廷的惯例,凌迟必有记录,而石定基没有;其二当时的太平天国已经灭亡了好多年,凌迟已经失去意义,李秀成就是例子。

最后说长子石定忠,石达开在走投无路后,为了让将士们活命,他和宰辅曾世和、中丞黄再忠、恩丞相韦普成以及五岁的儿子石定忠前往清军大营谈判。天黑后,骆秉章指使清军将石达开一行扣留在洗马姑山顶。

骆秉章将抓获石达开的消息以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朝廷很快传至:“石达开勿庸槛送京师,即在四川凌迟处死,并传首滋事地方示众”。骆秉章为避免节外生枝,决定采取速度更快的“鱼鳞剐”来处死石达开。

凌迟之刑进行了四个小时后,石达开被最后的剜心一刀杀死。他舍命保将士的愿望也随之落空,有两千名精壮将士在大树堡被杀。在石达开被凌迟期间,他五岁的儿子石定忠被关在牢中,他一直在不停的哭闹。

得到臬台长杨秀雅指令的清军狱卒,用白布包裹着石灰捂住石定忠的口鼻,将其窒息死亡。石定忠在死之前曾问狱卒,他什么时候能见父亲,狱卒说马上在天堂就可见到。由此可以看出,石定忠是被闷杀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石定忠被清廷养到十五岁后才凌迟处死的,这种说法没有任何依据,上述清廷对石达开等人的处置意见很清晰,并没有单独提到石定忠。而且在石达开死后一年,太平天国就已覆灭,再养石定忠十年有何意义?

我们说过,清廷凡凌迟必有记载,而石定忠被处死时的记载就是窒息而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石达开的三个儿子中没有人被慈禧凌迟处死,凌迟九年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缺乏基本的刑罚常识。

综上所述,石达开的儿子没有被凌迟了九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