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怎么不提南极臭氧空洞了?是不是当时就是谎言呢?

太阳的光线其实也含有两面性,在给地球上的生物传递能量的同时,也会携带着比较强烈的紫外线,这些紫外线很容易就可以杀死地球上许多的微生物。而且这些紫外线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因为人的皮肤要是长期受到阳光的照射,也很容易会发生癌变,形成皮肤癌,紫外线比普通的阳光更加强烈,则会使这种癌变发生的更快。

新来的朋友记得点一下关注,也可以从我的主页里面查看往期更多精彩的内容。

事实上,在地球表面上的生物生长得还是比较好的,并没有受到非常强烈阳光的影响,这种结果主要就是得益于在地球的大气层中会含有一层臭氧层。臭氧已经将大部分的紫外线给吸收了,从而对地球表面上的生物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但如果这些微生物还是可以被阳光直接照射到,也照样有可能会被阳光杀死,所以我们还是可以利用这些阳光来晒晒衣服,又或者是晒晒被子等等物品,就是因为这些阳光仍然拥有杀菌的作用。

臭氧层如此重要,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随便使用一些化学工业物品,也导致臭氧层出现了空洞。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要是消失了,那么强烈的紫外线就可以直接照射到地面上来,对地球上生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保护臭氧层,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也成为了环保的一大话题,那么现在为什么又很少提这种话题了呢?是不是在当时这种话题就是一种谎言呢?

臭氧层是如何形成的?

要想了解臭氧空洞是如何形成的,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臭氧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人类是无法停止呼吸的,如果真的停止了呼吸,大约只需要两三分钟的时间,就有可能会因为窒息而死亡。

而我们在呼吸的时候,主要就是为了可以吸入氧气,因为氧气可以与我们身体内储存的物质进行反应,从而为我们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所以我们能呼吸入氧气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将氧气吸多或者吸少都不行,吸多了就容易会使我们的身体各个器官容易衰老,又或者产生醉氧现象,整个人昏昏欲睡的,很难提起精神;但如果氧气吸少了,运动的时候身体内会产生很多乳酸,使身体产生不适,严重的时候还有可能会产生高原反应,从而夺走人的性命。

臭氧则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因为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而臭氧则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这样说吧,氧气是我们在呼吸的时候非常有必要的气体,但臭氧则不是,而且臭氧有毒,要是吸入比较多了,对人体是有害的。

臭氧含有一种特殊的臭味,或者说是含有刺激性的味道,颜色呈现出淡蓝色。也正是因为它有毒,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拥有杀菌的功效。而且臭氧这种气体还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因为它们就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只要拥有氧原子,就已经达成了可以制造臭氧的物质基础。

在空气中就含有大量的氧气,在雷电天气条件下,氧气受到高压电电离,就有可能会形成臭氧。所以在空气中一般都会含有少量的臭氧,因为这些数量比较少,所以对人体的危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却可以起到杀菌并且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雷雨天气过后,在低空也会残留一些臭氧,所以空气会变得格外清新。

很明显,这些由雷雨天气产生的臭氧,最终通过大气流动,有一部分就会填补到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大部分从阳光照射过来的紫外线,从而对地球上的生命形成了一道保护屏障。也许地球上早期生命的来源,也是得益于一些雷雨天气,使得氧气变成了臭氧,慢慢地它们又变成了臭氧层,最终就发展成为今天的样子。

为什么现在很少提南极臭氧空洞了?

南极臭氧空洞的发现是在1985年,当时英国的考察队在南极洲附近观测到了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空洞”。值得注意的是,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并不是说那里连一点臭氧都没有,而是浓度已经大幅度下降,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也大幅度下降。

臭氧层其实距离地面拥有20~25公里的高度,那里的浓度是最高的,只不过它们非常稀薄,平均就只有三毫米的厚度,但对于地球上生物的意义却非常重要。臭氧层空洞现象被发现之后,人们也开始担心起来,因为离开了臭氧层的保护,强烈的紫外线就会直接照射到地面上来,不仅会杀死大部分的微生物,还会使我们的皮肤很容易癌变,对地球上的生物来说就是一大灾难。

臭氧层空洞比较严重的时候,空洞面积达到了2950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倍。所以保护臭氧层已经刻不容缓,也有一部分科学家自己起来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臭氧层空洞现象的?

经过科学家的努力研究发现,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了氯氟烷烃物质,当时这种物质经常会在冰箱中用来当作制冷剂,但它们被排入大气中之后,就有一部分会进入到大气的平流层中,从而对臭氧层进行破坏,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

既然原因已经找到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如何采取行动了。1987年9月16日,在联合国的倡议下,多个国家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共同签署了环境保护公约,来限制使用氟氯碳化物,并尽早研发出其替代品。所以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冰箱都已经没有用氯氟烷烃等化学物质,这个公约也被称为蒙特利尔协定。

由于这些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已经限制使用,剩下来的就是慢慢地恢复臭氧层,而且这些工作也没有必要人类发多大的精力去做,因为雷雨天气每年都会有的,在高压电的作用下,很容易就会生成臭氧。经过大气循环作用,这些臭氧也会填补到臭氧层上。

同时,有一些植物本身就会带有一些尖刺,例如仙人掌这些植物,尖刺一般也会拥有生物电,会对空气产生电离,照样会形成臭氧。不过在这种途径下形成的臭氧数量会非常少,一般只能用来杀菌,所以在家里种植这些植物的时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净化空气。

当然,地球上拥有这样功能的植物数量还是比较多的,那么所形成的臭氧量就会不少,再经过大气循环作用,也会填补到臭氧层上。还有其他的一些作用,都有可能会使空气中的氧气转化成为臭氧,所以臭氧层空洞是在不断地得到修复的。

科学家也在一直监测着臭氧层空洞的变化,从2000年至2017年9月,臭氧层空洞就减少了400万平方公里,这也说明臭氧层空洞正在不断的得到修复,按照科学家们的推算,大约需要等到2050年,臭氧层空洞才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所以臭氧层空洞的变化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就没有必要太过于担心了,同时也没有必要花太多的资源进行报道。不过为了可以教育好下一代要爱护环境,用臭氧层空洞案例来进行科普一下还是可以的。

综上所述,臭氧就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人要是吸多了就会危害到人体健康。同时臭氧也拥有杀菌的作用,可以净化空气,当它们漂浮在大气层上面的时候,会形成一层非常稀薄的臭氧层,平均厚度大约为三毫米,却可以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从而对地球上的生命形成了一道保护的屏障。

后来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经过研究后找到了原因,是由氯氟烷烃等化学物质造成的,所以科学家们也在努力行动起来,共同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限制这些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使用。而臭氧层本身就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慢慢地得到恢复,没有必要花太多的资源来报道这件事,但并不是什么谎言,而且用这个案例来教育下一代爱护环境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你是怎么看的呢?

现在怎么不提南极臭氧空洞了?是不是当时就是谎言呢?

的确如此,以前经常被提起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最近几年很少被提起了。不过前段时间却看到了一条关于南极臭氧层空洞的消息,是好消息哦。并且也终于知道现在人们为什么不提这件事了。

首先咱们先说一下什么是臭氧吧?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通常情况下,咱们呼吸的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但是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臭氧闻起来有种特殊的臭味,呈淡蓝色。如果吸入高浓度的臭氧是对人体有害的,但是臭氧又是像是地球的一把保护生命的安全的保护伞。因为它可以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保护生命不受紫外线的伤害。

1985年的时候,英国的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附近观测发现了南极洲上空臭氧层出现了“空洞”。所谓的空洞并不是只南极上空区域的臭氧层一点都没有了,而是浓度大幅度的减少了。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一度达到了2500万平方公里。臭氧层空洞的出现意味着更多的太阳紫外线直射地球,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

当时的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类使用了大量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比如当时冰箱中用到的制冷剂)进入到了大气的平流层中,对臭氧层产生了破坏作用,从而导致臭氧层空洞。为此,在1987年的时候,在世界范围内签订了蒙特利尔协定,限制和使用氯氟烷烃类物质保护臭氧层。

不过今年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就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面积正在减小。从2000年到2017年的9月,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减少了400万平方空里。臭氧氧层空洞的的修复,说明了人们但是签订的蒙特利尔协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表明人类只要团结一致,共同携手是可以阻止地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科学家估计到205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就可以恢复的差不多了。

看来近几年不提这事,是因为臭氧层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啊。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臭氧层空洞是出现在了人类活动极少的南极洲上空,而不是其它人口密集的大陆呢?

现在怎么不提南极臭氧空洞了?是不是当时就是谎言呢?

臭氧层距离地面20-25公里,那里是臭氧浓度最高的部分,臭氧层的厚度其实很薄,平均只有3毫米左右,但是臭氧层对于生态系统是有大作用的,它吸收了大量的对于生物体有害的光线,但是并不全部吸收完,仍然有少量的紫外线被放进来,起到了杀菌的作用,对于生物来讲,也是大有裨益的。

早在1982年,科学家就利用空间设备对地球的臭氧层浓度进行了记录,1985年发现了臭氧层空洞现象,这在南极的上空出现。“空洞”并非那里没有臭氧层,只是那里的浓度变低了。空洞面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甚至增加到了2400平方千米,这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注意。

臭氧层是极其脆弱的,它因为人类活动,主要是工业生活中使用的氟氯碳化物(CFCs)等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的破坏,所以,为了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1987年9月16日,应联合国的倡议,多个国家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签署了环境保护公约,来限制使用氟氯碳化物,并尽早研发出其替代品。

颜色越鲜艳,臭氧浓度越高,箭头所指为空洞区

在二三十年前,臭氧层空洞是环境问题中的热点问题,媒体也经常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为什么现在很少报道了呢?

原因很简单,由于氟氯碳化物被限制使用,臭氧层正处于恢复的过程中,以每10年1-3%的速度恢复着。慢慢地恢复是一件好事情,媒体也不能经常的报道相关新闻,毕竟热点时刻都在发生,新的热点出现,旧的热点就会退去。

与臭氧层相关的新闻,2019年10月份的时候就报道过,说的是由于南极洲上空平流层变得很温暖,使得臭氧的损失降低了很多,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缩小至有记录以来的最小值。但这并不意味着臭氧层空洞正在迅速恢复,而是由于南极上空平流层温度升高,含臭氧的空气升了一点高度,暂时躲掉了来自于平流层中化学物质的破坏,当温度回归到正常值后,臭氧层空洞依旧会恢复到之前的程度,其实际的臭氧层修复速度依旧是很慢的。

文/科学船坞

现在怎么不提南极臭氧空洞了?是不是当时就是谎言呢?

谎言谈不上,至于为什么最近关于臭氧空洞的消息不多了,那只是刻意关注的人少了(而且媒体也不可能天天去报道相关进展,所以舆论热度也就一阵子)。不过臭氧空洞已经被证实处于“正在愈合状态”。

今年年初的时候,NASA通过卫星监测数据确认了南极地区臭氧空洞中的氯气含量以平均每年0.8%的速率下降着,而且臭氧的消耗速率也在下降,相比于2005年,减慢了大约20%。这说明了南极臭氧空洞在缓慢的修复愈合当中。

臭氧空洞现象最早是在1985年被发现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这一现象的起因来自于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氯氟碳化物,这种化合物进入平流层之后,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对臭氧分子造成破坏,那么就直接导致紫外线长驱直入,对地表的动植物产生危害。

随后在1987年,世界各国召开会议,签订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减少氟氯碳化物的排出。

不过臭氧空洞的修复是一项长期工程,在未来几十年里,空洞仍将继续存在。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现在怎么不提南极臭氧空洞了?是不是当时就是谎言呢?

和雾霾是烧秸秆造成的一样

现在怎么不提南极臭氧空洞了?是不是当时就是谎言呢?

跟石油枯竭论一样,都是骗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