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二本大学生毕业后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高考扩招,大学生增多,学历含金量下降已成趋势。现在大学生这么多,读二本的大学生毕业后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我总结一下自己身边的例子,他们在步入社会5年之后,很多人也能逆袭,并不比一本的差。
大学本科的时候,我读的就是二本,学校在繁华的广州。当时学校宿舍比较复古简陋(80年代建的,一间宿舍住8个男生,一层楼共用一个大公厕,在广州的大学界也是“响当当”的存在)。先从这几个舍友开始说起吧,因为我们毕业后的生活,正如很多二本生的缩影。
同一个学校二本毕业的舍友们,过上了相差很大的生活舍友一:这哥们毕业后,本来想到互联网大公司上班,投了很多简历跑了很多场面试后,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主要原因是他不是985或211重点大学毕业的。
后来他曾去过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做物流专业,也去过其他公司做销售。他工作换得很频繁,经济困难的时候依赖上信用卡,欠了不少钱。有一段时间我们都找不到他。直到最近又联系上了,原来他跟着朋友到海外做生意,现在也有了起色。
舍友二:他是很上进的一个人。毕业后做了3年多的家装建材销售业务,经常看到他的朋友圈在凌晨一两点还在分享工作的事情。沉淀了3年多后,他用做业务存下的积蓄作为自己创业的启动资金,加上有意识地累积了很多客户渠道和资源,他的创业比较顺利。目前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他在广州、佛山都有房产,也有宝马、凌志等轿车。
舍友三:在广州工作不到两年,回老家做点个体户小生意了。他成家得早,现在有两个孩子,每天都很忙碌,忙于照顾孩子和打理自己的小商店。生活不是只有诗歌和美好,还有是实实在在的茶米油盐酱醋茶,希望他找到自己的小安定和小幸福。
舍友四、五:这两哥们选择了同样的路,一位考了公务员,一位去了事业单位。考上公务员的那位哥们很执着的,一直坚持参加各种省考、市考,报了各种培训班,考了4年才终于成功。
舍友六:这哥们本科毕业的时候,下定决心去继续深造,最后都改变了二本的学历,成为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现在在大企业上班,年收入估计30万左右。
舍友七:喜欢折腾,做事很灵活的那种。大学没毕业,就已经在经营某宝店,那时候的风口被他抓住了。毕业后,还经营了阿里巴巴店铺,开了自己的工厂。前年开始,又新增了亚马逊等生意。同学聚会的时候,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要努力,还要借势而上,一旦抓住势头和机会奔跑上去,就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本毕业的大学生,一些人由于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没有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吃香,相对来说会在短期内出现了比较尴尬的现象。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这个原因,也导致他们做出了更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他们不再坚守打工这个选择的时候,他们的后面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多数二本大学生毕业后的生活分类概括1,刚毕业时,由于相对来说比较难进入一些500强的大企业,他们就先从中小企业开始做起,通过前期的沉淀,在累积到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提升后,再跳槽到大企业。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2,在一线城市读书的二本毕业生,超过一半在3年后选择了回老家二三线城市生活,做一些小生意或者通过家里的资源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3,考公务员,或者一心一意选一份事业单位的工作,他们希望稳稳定定的过日子。
4,继续考研深造,改变并提升自己出来就业时的竞争力。
5,自己折腾去创业。家里有条件的,用家里的支持资金去创业。家里没条件的,自己打工存下积蓄再去创业。有相当一部分是先做销售,后来再自己单干;也有不少先是做技术的,自己开发产品出来再创业。
以上说的,只是大体上二本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这也是在前途或者说工作事业方面来分析他们的生活。
但是我更加希望看到的,我们的眼界和心胸放得更开一点。毕竟工作、事业、财富这些只是属于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仅仅靠物质财富这些去衡量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不好,也要看每个人的心态是否知足、乐观,身体是否健康,感情是否幸福等,综合来评估一个人的生活情况。
写在最后,关于我对二本毕业生的一些个人见解如果在刚毕业时的就业来看,二本毕业生会比重本的更难进入顶尖的大企业。排除特例,因为重本的毕业生,曾经用高考前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优秀,他们或许在对待学习的专注度、个人的性格、毅力、思维方法等这些方面是比较优秀的。那么大企业在校园招聘的时候,会优先考虑重本毕业生。但是,毕业三五年后社会招聘,则对二本毕业生也比较开放了。毕竟社会招聘更看重实力的工作能力。
无论二本还是重本的毕业生,决定自己最终的生活走向的都不是只有学历。更加重要的是自己在读大学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什么样的性格、思维方法。人在读大学之后,应该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而不是仅仅照着课本去读书。思考的方式和解决问题方法论,更能影响自己往后余生的生活。
步入社会以后,更多的就是自己的选择和目标。以及自己愿意为了目标,付出什么样的努力。自己想要的生活,是自己去追求的,过程并不轻松。不管重本还是二本的毕业生,在这一点上也是没有差别。
在此,我也想向一些家长或者学生说一句,二本也不差,不必认为二本比不过重本。每个人的生活,不是只有考试,也不是靠一场考试就能决定一辈子的生活。一个积极、乐观、健康、努力的人,更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喜欢我的回答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也欢迎大家转发、评论、和点赞。我坚持写一些我觉得是有自己见解的,或者是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内容。我的初衷,是让我们能看到每个人的想法,无论是支持或否定,只是希望能带给我们更多参考和学习的意义。
大多数的二本大学生毕业后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随着高考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进行扩招,尤其是二本大学,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大学生毕业以后越来越难找工作。那么,二本大学毕业后能干什么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考取公务员。对于二本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其实考取公务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即使你以后想去从事其他行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时期,因为公务员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让自己去学习成长。
考研。二本大学毕业出去找工作真的是一个很尴尬的选择,不高不低。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继续选择深造,去考研究生,为就业增加更多的选择权。
去当老师。前提是在大学里面有考取教师资格证,而且热爱教育事业。现在教师这个行业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而且工作极其稳定。
自己创业。如果家里有资金,或者是有项目的话,也可以自己创业,还能申请创业资金。
去做销售。如果性格外向,不怕吃苦,那就去找跟专业性相关的销售,不要贪图一时的安稳,不然以后会跟其他同学差距越来越大。
如果实在是自身很不爱说话,以上选择都拒绝的话,那么一定要找跟专业有关性的工作,因为人的出身真的很重要。
大多数的二本大学生毕业后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我是博雅燕园,我来回答。
二本大学,从全国范围看,往往都是有一定历史跨度的高校。存在时间短的,比如一些民办二本院校,以及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已经由三本转为二本招生的那些独立学院,往往只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而大部分公办二本院校,历史跨度一般都比较长,短的二三十年,长的五六十年的,也司空见惯;少数二本高校甚至有近百年历史了。
对于那些历史跨度较长的二本院校而言,不同的时期,毕业生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与之相应的,在毕业之后的事业和生活也是有较大差异的。
如果把时间段放在改革开放到当前这段时间,二本毕业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个时间段,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天子骄子,别说二本大学生(那时候叫一般本科学生),就是大专生,都属于社会的精英人才。由于当时社会急需人才,国家又包分配工作,大学毕业生非常抢手,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受到重视,能逐渐担当重要职务,发挥重要作用。
多年后,这些人逐渐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支柱性人物。盘点当前各行各业,无论是政界、学界还是商界,很多比较重要的人物,都是当时的普通大学(现在的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典型的,比如全国范围内的大量公职人员,企业里面的不少中高层管理人员,很多高校的教授等等,都是那个时代毕业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然后各自逐渐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大体来说,这个时段的二本毕业生,属于社会的中坚力量,多数人有一定事业,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2、本世纪初到2012年前后。因为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扩招,这个时间段的大学生,逐渐变得比较普通了,工作需要自己在人才市场去找。由于当时整个社会的人才依然并不饱和,对大学生的需求依然很大,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基本还是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因而,虽然二本大学生的竞争力不算很强,依然可以在人才市场上求得不错的工作。
总体来说,,这些人在自己职业道路上,走得还算不错,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历练后,在全国各行各业,依然可以发挥较大作用。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事业和生活比较平凡,但在整个社会来看,依然还是不错的。
3、2012年前后到现在。这个时间段,是高校毕业生井喷的几年,不但大学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迅速增长。在高校毕业生的序列里面,二本大学生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在最近几年的人才市场上,已经有被严重边缘化的迹象,而985/211本科生及研究生成为了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
在这种形势下,毋庸讳言,当前的二本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等方面有一定难度,要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确实不太容易,生存状况已经与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没法相比。
不过,即便如此,在我国经济持续较高速度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的发展日新月日,社会的多元化,就业市场的多层次,使得二本大学毕业生依然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只要能脚踏实地,依然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总之,不同时期的二本毕业生,在整个社会的人才序列中的地位是有一定差异的,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有差异的,这也决定了不同时期的群体,其个人事业和生活会有差异。当前阶段的二本毕业生,处于竞争相对最大的时代,因而要发展会相对更难一些。
尽管如此,二本毕业生依然属于社会较高学历的群体,拥有一定的竞争力。只要积极向上,在我们这个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也是可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
大多数的二本大学生毕业后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我是二本大学毕业的,很多高中同学也是考上二本,发现大多数过着非常普通的生活。即使一些985名牌大学生或研究生的同学过着也是很普通的生活,有的甚至和专科生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有什么区别,就在于所用知识、技能的不同而已。如果用不好,不到位,运气不佳,磕磕碰碰的,也是很难有前景的,这和创业是一个样的,这和打仗是一个样的。
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企业招聘筛选用的。进入公司,一切从头学起。所谓的学历立马变成压力,责任会非常大,要求也非常高,收入却比农民工低很多。像我在国企还是私企做过,条件非常差,经常深入一线,经常夜里免费加班,这就是所谓的“培养”。工作了,就没有自己,全天24小时随叫随到,感受到了官大一级压死人啊。二本大学毕业的生活我已经非常失望了,还不如农民工实在。因为他们加班一个小时要我填报两个小时,不然坚决不干。而我们大学生却是为了一份工作不要钱都可以,大家挤的很厉害,现在工资低又何妨,只为所谓的前途/前景。多少年后,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毕竟是二本大学毕业的,有知识、有能力、肯吃苦,不是农民工那种苦,而是孤独寂寞、不受理解,埋头学习,拼命工作的那种苦。碰壁了,可以努力学习,考教师资格证,然后通过各种努力做一名教师。这是可以选择的,不过现在的教育更需要专业师范毕业的,所以可以这样的选择,不过没有任何优势,只能去补习机构和普通学校,其中的压力、辛劳和薪水不是成正比的。
二本毕业的还有考研,考公务员的。有的学生考了一年,又考一年,特别是考研的,那是专门训练的,和高考差不多的生活。考上了,毕业了,其中的生活不仅朝九晚五,也还是经常加班加点,甚至无休。
当然,我也有二本同学创业的,其中的辛苦更是比工作加倍。明明很惨,却硬到处说得很好,这样还能借点资金持续下去。其实,很多人所谓的创业并不是创业,而是杀入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红海中,其中的艰难和不易可想而知了。这就是大多数创业者的生活!
生活并不容易,不是努力就会有收获,也不是一本、二本、三本决定的。只是好大学有个像样的工作,可以较为稳定优质的生活。二本大学的工作会比较普通,甚至不伦不类,在技能上不过专科生,在智商上又不如重本。
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或者在积累发展自己的优势,如果哪天因为某种原因,把这样的优势转化为高收入,那样生活便会好许多。如果不能,不管是什么学历,什么本,生活都会很普通。
总之,学历高选择会多一些,二本大学也是一样,只是这样的群体很大,不管什么选择,竞争都很激烈,最终大多数人会得不偿失,大多数的生活会很普通。如果有自己的兴趣,普通如水,辛苦无比的生活也会过得滋滋有味。也说不定哪一天在关键点处,平凡的生活会让你变得很伟大。我是这样认为的,谢谢大家的观看,不到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大多数的二本大学生毕业后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来说点亲身经验吧
大学四年结束拿到了学位证书,毕业来到苏州工作一年,在一般的私人公司里工作,大企业大公司投简历都没有通知面试的,当时要不就是小公司文员,工资两三千,要不就是那种实习生,工资几百,还不够交通费,我选择了文员,因为我刚毕业要养活自己,我要生活
我大学几个同学在上海杭州的,做销售,现在快十年了,在杭州几环外买了套房子,上海的至今租房子,不过在南京创业的那个同学已经在南京买房买车,去年挣了300万。刚开始创业一个月也就2000左右,坚持了3年成功了
再回头说我,在苏州工作一年又没有多大出息,只是一个勉强养活自己的小白领,又经不住父母的连环电话扣,因为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多,与其在大城市不死不活的活着还不如回家工作还能照顾父母,于是我就回到了家乡。回来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回来就结婚生子,一直在家带着孩子,不过中间我有兼职画室老师,也当过幼儿园老师,生完二宝决定考教师资格证,当老师,时间宽松,方便照顾两个孩子,那时我已经28,开始从普通话笔试面试,一步步好不容易拿到了证结果考编政策下来要专业对口,又考不了了,今年自己开了画室,时间自由,比上班强点吧
总之,二本毕业的同学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强点,尤其在一线大城市,不要嫌工作,先找到工作再慢慢学习,一样能强大起来,加油吧
大多数的二本大学生毕业后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周围的同学的发展状况说一下吧。
个人经历:
大学在郑州上完四年本科以后,考研到浙江某高校,三年研究生毕业以后,目前在杭州滨江区某公司上着朝九晚五的班。饿也饿不死,撑也撑不着!
本科同学一般的选择:
1、考研
我们学院有很多同学选择了考研,一是有的同学确实对科研感兴趣,但是学校的师资力量确实有待提高;二是找工作要么薪资低,要么就业环境差,可选择性太低;
有的同学不喜欢本专业,跨考了其他的专业;
2、做销售
由于本科学历低,学校又不好,来学校招聘的公司质量又一般,在加上自身的实力,想找到一份能养得起自己的工作实在是难,但是销售工作以后全凭自己的能力,或许还有可能挣到钱,所以不少的同学选择了做销售。
我们班有几个做了平安保险,据说目前发展的还不错。当然了,他们平时就是很能聊的人。
3、考公务员
我周围考公务员的不多,但是也有。
我宿舍一哥们就考到了自己老家的公务员,每年过年我们宿舍的都会聚餐,他说目前的工作状态就是两个字:无聊。
4、当老师
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学做了老师,这里面一小部分是去学校当老师,很大一部分去市场上的教育机构当老师;
去学校当老师的就是一个稳,一般都是女孩子去;
去教育机构的偏多,毕竟薪资确实相当可观。
5、做自己本专业
毕业的时候,有很少的人去做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专业确实吧怎么好(化工),女孩子没有选择去化工厂的,男孩子觉得去化工厂浪费生命。
我们班当时流行了一句话:珍爱生命,远离化工。
6、做自己喜欢的
不管是做什么,无论是自己擅长的,还是不擅长的;无论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最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
只有喜欢,才会去努力,才不会有怨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