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说在没把握下我不会去救一个落水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为别人的过失买单。你怎么看?

我是大风兄弟,我认同韩寒的看法。韩寒作为公众人物,提出的这个看法,是一种善意的建议。

今年5月17日,35岁的男子在广东清远救援一名溺水儿童时,由于体力不支被水流卷走,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一天。

这是一位可敬的英雄,同时我们更加希望大家做到的不是单纯的见义勇为,而是见义智为。

我们来分析一下,面对所有的事情我们有两种做法:

1,有些事能不做,就不做;2,有些事,是舍了性命都要去做。

原来这个道理在2000多年前,儒家“亚圣”孟子就已经告诉过世人了。这叫:君子不救。

若有人掉入水中,没有把握的你就不应该跳下去救他,否则不仅救不了那个落水的人,而且你也会一同牺牲。

“君子不救”改编于《孟子·尽心》:“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是量力而行,不让自己置身险地。也就是,不要作白白的牺牲。

韩寒作为公众人物,提出这样的看法是非常善意的。试想一下,假如反过来,他说即使自己救不了也要不顾生命去救,估计现在可能被骂得很惨。

或许也有人说,遇到落水者没有把握救救眼睁睁看别人失去生命?当然不是,你没有把握,但可以马上借助条件,或者制造条件让自己变得有把握再去救。例如找绳索、木棍、或者其他工具来辅助,又或者马上帮助求救。总之,自己没有把握就不要救,因为自己都没把握,怎么救人?

若去救人,得先学会自救。一个人若是连自己都救不了,又怎么救他人,又怎么去拯救世界?

在前面说过,有些事是不能去做的,但是有些事是舍了性命都要去做,例如:

消防员救火;医生救人;将士卫国。

我们得先学会保护好自己,然后在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中,才能有机会做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选择。

韩寒说在没把握下我不会去救一个落水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为别人的过失买单。你怎么看?

作为一个作家,文化阵地的战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韩寒说出这样的话,而且在公众场合(人众、媒体),是非常无耻、无知无识的!

乍一看,韩寒列出的条件:“在没把握下”,不会用自己的,“生命”,“代价”,为别人的,“过失”,“买单”。冷静,三思,权衡,再选择。好象在菜场里买到了一把便宜菜。

但是,这不是常日的买菜!这是落水,紧急,命悬一瞬!没有“多余”的时间三思权衡。

况且,“落水”,能视作“过失”吗?“过失”,是思虑不周的结果。而“落水”,包含各种不为人知的因素,比如“水深”,“绊子”,“路陷”,“急病”,等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把“落水”当“急难”,“天灾人祸”,“困厄”,看待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罗盛教,为救一朝鲜儿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人,一旦患得患失,就陷了自私自利的泥潭。韩寒就陷入了自私自利的泥潭――“在没有把握下”。请问韩大作家,什么叫“在没有把握下”?救难救急不是一种献身精神吗?去年武汉爆发新冠病毒疫情,那么多人驰援武汉,他们是不是“在没把握下”?!

但是,人是群居动物,群体性永远高于自私。相互救助,是群体的必须。如果每个人都象韩寒,见人落水不去救,反反复复考虑自己是否“有把握”,会否损失什么,那这个群体成个什么群体?这种态度会衍生多么恶劣的风气?!

作家,不应当当作一个谋生的职业,而应看作一项净化社会人心的功能。

好比爱情,不少作家说是永恒的主题,朝朝代代,反反复复的写,如何如何的美。可是,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两个人是一个整体,一个群体。如果爱情中的某方因为穷困、病痛、变故等原因嫌弃对方了,“爱情”还美吗?美,是因为对对方、对两个人这个整体的担当。

韩寒,如果为钱财计,还是放下笔,去想别的生财之道吧。你着实不配当一个作家。

韩寒说在没把握下我不会去救一个落水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为别人的过失买单。你怎么看?

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品德课老师,关于“见义勇为”这个话题,是必须要跟学生讲解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材在“见义勇为”上,对在未成年人的具体要求,近几年来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

原来过份强调“勇为“,在他人生命财产遭受危险时,要有“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而近年来的教材已明确改为“智为”,倡导在确保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最佳方式,施以救助

其实,这一问题,人们一直在道德上和法律上争论不休。“三味”也认为:如果脱离了具体实际情况,去谈是非对错,都是不正确、不恰当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见义“不为”是与见义勇为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因此,从教材的这个变化上看,韩寒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适合这次“教改”精神上但“智为”绝不等同于“不为“。

比如,当未成年人(或青少年学生)面对穷凶恶极的歹徒在危害他人生命和财产时,我们不主张采取直面阻止行为,但也绝不可以视而不见,应当采取呼救、周旋、获取证据信息、报案等应对措施,见义勇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006年8月12日,山东济宁市金乡县年仅14岁的小学毕业生李目辉正在河岸边小树林里看书学习时,听见不远处传来呼救声。原来有四个小孩在河边游泳玩耍时爬上一漏水的破船,遭遇溺水危险。由于当时附近没有大人,回村叫人来回至少半小时以上,情况危急之下,他义无反顾地跳入河中救人。别人被救上岸了,可他再也没有上来!后来他被授于“山东省见义勇为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可是,四川大竹县一8岁女童李薇薇,为施救一名滑入河中的小伙伴,自己同另外一名小伙伴也滑入河中,其他小同伴最终挣扎着上了岸,可小薇薇却永远没能上来,因溺水而亡。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她却没能评上见义勇为。据当地称,原因是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提倡、不宣传、不鼓励。此事,当时曾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

其实,类似情况,近年来依然时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再度思考。

无论怎么说,他们的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最后,“三味”对韩寒的说法,有两点疑问:

一是,成年人是否也应与未成年人相比?

二是,在施救别人时,又有谁还来得及弄清别人是否有“过错”

网友们有何看法?欢迎留言。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韩寒说在没把握下我不会去救一个落水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为别人的过失买单。你怎么看?

这话说的没毛病。虽然我们的社会鼓励见义勇为,但是绝不鼓励盲目的见义勇为!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没把握的情况下不做无谓的牺牲,这是非常聪明理智的做法,我对孩子也是这样教育的,凡事不要硬出头,先看看自己能不能胜任,该出手时就出手,能力不到的时候别逞能。

韩寒说在没把握下我不会去救一个落水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为别人的过失买单。你怎么看?

说的非常对!没有把握,我绝对不会挺身而出,但是我也绝不会袖手旁观,这不矛盾!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人需要量力而行。

韩寒说在没把握下我不会去救一个落水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为别人的过失买单。你怎么看?

救人,请不要盲目买单

我觉得韩寒说得对。

需要救的有落水者,有被欺凌者,有年老体弱跌倒的人。

中国警察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要勇敢地与他们斗争,弘扬正气!全民皆兵,犯罪分子才会老老实实。

斗争,我们买单?

美国警察告诉民众,面对歹徒,你举起双手,告诉他钱就在上衣口袋里。千万不要反抗。抓坏人是警察的事。警察买单!

与歹徒搏斗,有把握吗?没有,最好别搭上自己性命!不要盲目买单!

面对落水者,你跳下去了,英雄行为不能代替游泳救人。一个落水,加上又一个不会游泳的英雄,是乱上添乱,更加增加了救援的难度!

这是自私吗?你知道自己不会游泳,跳下去救不了人,这是自爱!

指责你面对落水者无动于衷,赞美“你勇敢”,赞美你“舍己救人”你如果相信了,你就是愚蠢透顶!

说不客气点,这种人不是愚蠢,就是坏!就是变相杀人!

当然,面对别人陷入危险,我们首先得衡量自己有没有战胜的把握,再就是积极想办法,积极利用借助外部力量来帮助他人。

不知哪一个城市有个小孩雕塑,光着屁股对着燃烧的导火索拉尿。据说,小孩拉尿熄灭了导火索,保住了城市。

如果小孩拿着枪,和爆破的敌人打在一起,小孩会光荣牺牲,城市也保不住。

小孩牺牲了,成了英雄,可有意义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