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为何高考人数只有5万多人?

上海高考因为疫情拖到今天开考,为何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高考人数只有5万多人。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上海高考为何高考人数只有5万多人?

这个问题,我问了身边一个上海的朋友,答案让人惊讶!

首先以我自己的想象,上海怎么说也是一个大城市吧,大城市人那么多,可到了高考的时候,却只有5万人参加?

难道是因为上海许多年轻人选择丁克,所以小孩子数量变少了吗?

其实答案不是这样的。虽然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开始接受丁克的概念,以为这是另一个形式的流行二追逐。但参加高考的人大多数都18岁了,所以说,从18年前来看,丁克的数量或许有,但总人群一定不多!所以人口问题不是高考人数如此少的一个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的上海朋友家里有个初三小孩,今年参加中考了。他本人因为在杭州教书,所以只有周末和不上课的时候才能回去,之前上海因为特殊原因学生只能上网课,我朋友焦躁得不行。

他告诉我,小孩子中考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没有考上高中,只能去职业高中。我说不是能复读么?

他说已经不可以了。中考是不可以复读的!所以他才会那么忧心小孩的成绩。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回头路的机会,如果你顺利走入高中,那么可能以后能上大学,但如果你因为成绩被刷下来,那么就不可能跟其他人一样上普通的高中。

为此,朋友很生气地跟他儿子强调,如果你考不上高中,职业高中的费用你自己去想办法凑。要么就干脆不要读了,去厂里打工算了。

朋友是个大学老师,在他眼里,职业高中大多是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即便儿子曾经的学习不算差,但环境可以影响人。一座氛围好的学校出好学生的概率自然多,但如果像是职业高中那种环境,很可能会被带坏。哪怕小孩原先还比较热爱学习,但只要在一个身边都是不学习的环境中,小孩子也会不自觉跟随。

所以,朋友十分忧心。因为这完全是人生的分水岭,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朋友除了要负责小孩的学习,还要面试研究生,之前的面试环节下来,他发现很多研究生连最基本的内容都不知道,他是物理专业的,提了一个我本不应该知道答案的问题,他举例说这样简单的问题那研究生都不知道,我一听觉得有些熟悉,一问这不是高中的问题么?

他说是的,就是最基础的问题。可是现在居然也有要上研究生的人不知道答案。

而参加研究生面试的同学,有些面对自己不会的问题,直接尬在那里,什么都说不出,有一些学生就会直白的告诉他:老师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相关的另一个内容......然后据他所知道的内容展开。

朋友说,其实他更欣赏能这一类学生,因为至少是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老师们知道他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他说今年面试录取研究生的数量已经比往年少了很多很多。某些层面上来讲,是要开始分流了。

因为从前培养的大学生、研究生太多了。而就业市场上相对的专业人士比如焊工修车工等基础工人,却少了许多。其实大学校园是培养不同的人才,可当人人都朝本科走,其实市场是失衡的。

所以,教育局会早早在中考的时候就给学生们分流,不合适学习的学生就早早去职高,早早学习一些基础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可问题是,初中的孩子,有时候还不能控制自己,平时他学习很好,可是一上网课孩子没了束缚就放飞了,成绩一落千丈。这样情况下去参加考试,考出来的是真实成绩吗?或许是真实成绩,但不一定是孩子能够考出来的最好成绩。

所以朋友总是挂着一句话在嘴边: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身上就是肩头的一座山。

你说,为何高考人数只有5万多人了呢?我想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我内在的意思了!这是因为不适合的学生早早被分流去了职高!

初中生不像高中生那样有复读机会,这到底是正确的选择还是制度的不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是所有的数据,放到现实眼光里,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具体的名额。5万多名学子,他们的将来在哪里,看似是全靠个人的修行,可其实跟时代也很有关系。

我有一个姨奶奶,她本来成绩非常好,年年是全校第一,但是她那时候没有了高考,所以她的最高学历至今是高中。你说她只是一个高中生吗?如果当时不是时机变化,她可能不仅是个大学生,还或许是个研究生。因为她的学习能力是不缺的,她只是缺少机会。

很多人都讲天时地利人和,要想真正得到这三点很难。

每一个人走向不同的方向,其实换一句更为无奈的话来说,或许这就是每一个人的命运。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更多的普通人,只能用这句话来自勉,因为他们无法质疑时代的选择。

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就我所知,他们是压根不需要参加高考的,这一类人或许是保送人,或许是出国留学生。

你看资本早就给人分了阶级,这是一个许多人不愿意承认但却客观存在的事实。

有钱人可以轻松出国,不用跟许多学子比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镀金回来后似乎身份又是不寻常。留学生、海龟这样的简历,在就业市场上还是很吃香的。哪怕国外的学校只是一座野鸡学校,也会让人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这就是目前的就业市场。

所以说,不要仅仅盯着高考的人数了。能参加高考的都是普通人,经过这三年来的变化,越来越觉得平安健康就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你说呢?

上海高考为何高考人数只有5万多人?

上海虽然人口2400万,但是能在上海参加高考的家庭也只有1100万左右,按人口算,高考人数差不多8-10万人,实际只有5万人左右。

上海高考为何高考人数只有5万多人?

上海市的常住人口有2500万左右,但是高考学生却只有5万多人,按照比例来算,确实是比较少的。但上海考生只有5万多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上海常住人口比较多,但是却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上海市的户口。

据统计,上海约2500万的常住人口中,大约有1000万的人是没有上海本地户口的,这个比例占到了2/5。

那么,这些没有户籍的常住人口,他们的子女一般都会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在上海本地参加高考的人,只有本地人,相对人数就比较少了。

第二,上海的中考筛选幅度比较大。

上海2021年的招生计划当中显示,各个区普高录取率在50%左右,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推优、自荐等录取方式。总的来说,上海的中考录取率大概在60%左右,也就是说,有40%左右的同学进入了职高等其他非普高学校。

第三,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会选择出国留学等方式继续学习,并不参加高考。

在上海的高中生当中,有许多的孩子,不仅家庭条件非常优越,而且成绩、综合能力都很强,所以他们不一定会选择参加中国传统的高考模式进行升学,有一部分孩子会通过留学等方式继续深造。

上海2020年有应届毕业生5.24万,参加高考报名人数却只有五万,有0.24万的学生就通过其他途径升学了。

第四,上海基本上没有复读生。

图片来源于教育科学站

另外上海、北京、福建、山东基本上都没有复读生,这几个省市的高考录取比例相对也比较高。这样,每年参加高考的总人数就会减少很大一部分,应届生的压力会少很多。

反观河南、四川、安徽、陕西、江西、山西、甘肃等高考大省,复读生的比例占了三分之一以上,高考总人数大量增加,竞争压力也会大很多。

第五,希望以后各个城市之间能够越来越均衡发展。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之间发展必然存在不平衡,发展得快一点的城市,各种福利政策也略好一些,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是走在前列的。

还有各个省市的大学建设情况也各不相同,广州、深圳也是超大型的城市,但是这两个城市的高校就要少的多,录取比例也不算高。相信以后这种区域的不平衡会越来越小,各个城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上海高考为何高考人数只有5万多人?

1.上海独生子女多,当初计划生育管得也很严格。所以学生人数比较少。

2.上海中考淘汰率较高,本来就不多的初中生里只有50%可以上高中参加高考,所以高考人数较少。

上海高考为何高考人数只有5万多人?

因为上海人口2,400万中有1,100万是是上海市本地人口,其余的1,300万是外来人口。而这1,100万本地人口中大约有8万到10万的失灵,参加高考的青年,但是实际到考场考试的只有5万人。这是上海考生的实际的人数,虽然说少了点,但是上海就是这么个实际情况。最后祝上海的学子都考上985 211,都考上好学校。

上海高考为何高考人数只有5万多人?

谢谢邀请。

上海高考为何只有五万多人呢?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当年我自己参加高考的时候,也只有九万五左右,所以上海高考人数不超过十万是一个常态。

首先,上海并不是一个超大人口的直辖市,我大概看了一下有些高考大省,比如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等等,都是8000多万、9000多万人口。

而上海虽然看起来有2500万常住人口,但实际拥有上海户籍的大约在1500万左右,没有上海户籍,就不能参加上海高考,所以并不是2500万人中有五万多考生高考,而是最多1500万人中的五万多。

其次,有些上海小朋友的家境是比较好的,成绩也很好(富裕家庭学霸也不少的),他们可能念的是双语学校,做的是两手准备,国内的高校也申请,国外的高校也努力写申请书。

当国外的offer先下来以后,如果国外的高校比较满足他们的需求,小孩会直接放弃参加国内高考,去国外念书(很多都是国外高校先下来)。

除了双语学校,一些公立的高中也会有国际班这样的存在,所以这些小朋友是直接走国际路线的,当国际路线选择了他们时,他们会果断放弃高考。

第三呢,上海还有一个“春考”,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春考,也是一个高考分流的作用,是每年冬天进行的,被录取的也是公立本科,学校呢不多,也不是特别好。

但对于公立高中能力中等偏下的小朋友来说,也是一次机会,如果考上了,就直接被录取了,这些家长和小朋友的心态是比较平和的,因为秋招的学校更难,分数更高,所以一旦被春招录取,他们就不会再参加六月份的那次,俗称秋季高考。

那么,那些成绩特别不好的小朋友怎么办呢?那还是要看家境,如果家境不错的话,家长会选择让他们念“美高”之类,美高的话,是国外的高校和上海的本地大学进行的合作,所以小孩子会从中外合作的高中,最后直升合作的大学,某某专业的中外合作班。

虽然中外合作班在公立大学,但周围的圈子是比较偏富二代的,这里可能会有一些“水分”,所以他们或许就变成了高中直升本科,完美避开了高考选拔录取。

最后呢,就是一部分超级优秀的小朋友,通过保送直升清北复交,这部分人当然也不用高考了。

但是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小朋友,也可能通过分流去了职校,技校,中专,这些人连进入高考赛道的资格都没有赶上。

当然现在,这一类说实话,是不多的,总的来说,上海家长是比较心疼孩子的,舍不得小孩子这样被分流,他们再怎么样都会把孩子塞一个民办高中,因为不想当高考考生的“炮灰”,到时候再想别的办法走曲线救国路线,比如学艺术,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勉勉强强参加高考。

总而言之,那些在公立区重点高中或者市重点高中,成绩不那么拔尖,家境也没有特别好,勤勤恳恳念到最后的上海籍考生,才是这五万多考生中的主力军,包括一小部分成绩不行,走艺考路线的孩子,在我看来,至少当下的上海高考情形是这样的,所以“撑死”也就五万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