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去内蒙自驾游,路边饭店的菜量大得惊人,东北菜的量都那么大吗?有体验过的没有?
大学在北方,出生在南方。第一次去北方饭店,老板看我们点菜会说够了够了,之前从没碰到过这种。这是其一,后来才知道那够了是什么意思。
三个人两道菜都吃不完的那种!我在女孩子里面算食量大的,可耐不住北方菜分量更大啊!
北方菜的分量怎么说呢,匀吧匀吧一份的东西在南方可以当成两份多卖。真的是分量太大了!
分量大一个不太习惯的,就是吃不完浪费。又不想就点一个菜,感觉饭都没怎么吃的样子。
所以现在北方也有一些快餐店,就是按照份数打的,这样能够吃到更多的口味。
从学校回来到南方,点菜的时候我总是下意识觉得会多,怕吃不完。每次看到很大一个盘子就那么一点菜,虽然装饰的很好看,可是心里就有一种吃亏的感觉。越想越觉得亏!
但是后来想通了,其实这样的差别是好的。试想如果南方饭店的菜也都像北方菜那么大盆,吃不完不就浪费了吗?南北有差,饮食习惯包括胃口大小都是不一样的。自然要尊重当地的习俗。
以前我会很羡慕北方菜的大分量,现在我很适应南方菜的小精致。
各有好处,知足常乐。
一次去内蒙自驾游,路边饭店的菜量大得惊人,东北菜的量都那么大吗?有体验过的没有?
你看到的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越往北走菜码越大牛羊越肥壮。到呼伦贝尔可以刹车了,继续的话就得品偿鱼籽醬红菜汤了😃
一次去内蒙自驾游,路边饭店的菜量大得惊人,东北菜的量都那么大吗?有体验过的没有?
最早认识东北菜是在白城,这个地方靠近内蒙,有啥好玩的?反正旅游时是去了。
东北白城的黄金勾豆角,大碗那是冬天,走了一个上坡,早上吃肉火烧,鸡蛋炸酱拌老豆腐,豆腐脑,我直接到中午都没饿,但我那碗也没吃完。
晚上找了个饭店,东北菜有三大保留曲目,尖椒干豆腐,小鸡炖蘑菇,地三鲜,我计划点其中的一种,但看看别人桌上的尖椒干豆腐,是那种12寸盘(广东菜的例牌是6寸)而且是圆盘,大家可以比量一下。所以我没点,我以为这个菜便宜所以量大,就点了个金勾豆角炖肉,没吃过东北菜的,这道金勾豆角一定要吃,真好吃。上来之后,我觉得太夸张了,是个大海碗!我把豆角都吃的,把一部分肉打了包,主食是大花卷,花卷2元一个,大概的直径是和苹果7PLUS差不多,葱油的,那一刹间觉得东北菜真香,怪不得一个个吃得五大三粗。
七台河的酸菜炖大鹅还有一次是在七台河,七台河是靠近鸡西的那么个地方,去那里有什么旅游的?主要是朋友家住那,跟着他的车去了一趟 ,挺冷的地方,中午被人带去吃酸菜炖大鹅,在炕上,炕上有桌,桌外是玻璃窗,可以看雪。整整一大铁锅,120多元,7斤鹅,不算配菜,三个人,真好吃,但我没吃多少,喝了不少,一直到晚上。
铁锅炖大鹅
牡丹江的饺子,论斤还有一次是在牡丹江,这里也不算旅游热门。在那里吃饺子,饺子是酸菜猪肉馅的,论斤不论只,半斤25只,真正的大馅饺子。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大家如果在苏州吃过生煎,大概就是生煎那么大,你吃25只生煎试一下,就知道是什么滋味了。结果我还点了一个凉菜,东北饺子就酒,一定要有一个凉菜,不是花生米,而是大拉皮。我一个人坐一个4人长条桌,大拉皮那种大盘子,铺了六种码,黄瓜丝,蛋皮丝,木耳,豆芽,豆腐皮,香菜。我看着眼前的两个并起来占了半张桌子的盘子发呆,后来决定,吃拉皮,饺子可以打包。
东北人包酸菜饺子,天地就是冰箱
酸菜饺子
在哈尔滨,野生的东北菜就已经变得柔顺了,没那么大量了,尤其锅包肉,和我在其它城市吃的量都差不多。沈阳呢,还好一点,长春量也不大。据我我总结,在东北吃饭,城市越大,量越小,城市越出名,量越小,城市越往南,菜量越小,反之,则大。
毁我塑我 一个过客独自在他乡
一次去内蒙自驾游,路边饭店的菜量大得惊人,东北菜的量都那么大吗?有体验过的没有?
东北菜量大好吃毫无疑问。这里稍微更正一下提法,内蒙古是内蒙古,东北是东北,所谓东北是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但是内蒙古与辽宁相邻的通辽市到相邻黑龙江的满洲里市也在东北方向。如果从饭店里点菜的话,算成东北菜也没什么问题。
东北菜量大有滋味,那可以说是人见人爱。好吃的不得了,用东北话来说那是杠杠的。不但量大而且特别便宜。东北就是这样一个好地方,对于吃的东西来说,买啥啥便宜,吃啥啥便宜,
记得在五大连池旅游的时候,一辆旅游大巴只有五个人,到了目的地自然结伴而行。晚上又一起坐车回到黑龙江的北安市,同行的一个上海小姑娘弱弱的跟我们商量,能不能一起吃个饭?于是乎五个人就一起来到了北安火车站附近的一个饭店。叫了几瓶啤酒和几个菜就一起吃喝起来,因为有两个女的,所以特意点了东北的女士菜锅包肉、拔丝地瓜和雪衣豆沙。饺子那是必不可少的。东北有一个说法叫饺子就酒是越喝越有,大家开心聊天,原来上海小姑娘一个人来东北旅游准备回去了, 但是有很多东北菜还没吃到。她说东北菜量太大了,一盘菜我都吃不了,人多就可以多品尝几个菜,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再说与东北菜有趣的一个事,曾经去过丹东的高丽馆吃饭,那是对岸朝鲜在丹东开的饭店,那是正宗的朝鲜风味。菜量好像也是入乡随俗,由于是第一次去吃,而且中午去得、比较早是第一桌。菜叫得有一点点多,哇,等菜上来一看,这和东北馆子的菜量也没什么区别。
在东北那嘎达,东北菜基本上是包打天下,鲜见全国各地的风味菜肴。可能是因为被东北菜的菜量吓住了,想想也是,如果是广东的早茶搬到东北来,两相比较,想一想都觉得好笑。
东北菜为什么菜量这么大呢?不知道有没有人探究过这方面的原因,估计还是气候原因的关系。东北的冬天时间长, 在处于农耕社会那会儿,东北普遍是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三顿变成两顿,菜量大点也就自然而然,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再者由于天气寒冷,冬天出去工作消耗特别大,需要增加饮食的热量,可能也是菜量大的原因。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富饶美丽的东北,春秋冬夏,四季分明,是祖国的一颗明珠。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到东北旅行,品尝东北菜,领略东北风光。
谢谢阅读,请多关注!一次去内蒙自驾游,路边饭店的菜量大得惊人,东北菜的量都那么大吗?有体验过的没有?
这种情况,没有去过北方的南方人,和没有去过南方的北方人,都是打破脑袋也想象不出的!
事非经过不知难。
你只要去体会一下,就知道那种感觉了。
吃惯了南方精致的小巧玲珑的菜肴,乍到北方的话,确实是会惊呆了!
而在北方待的久了,再到南方来,也一样会惊掉大门牙!
按照自己的日常点菜习惯,南方人到北方的第一顿,点的菜绝对吃不完,不仅吃不完,而且,还会剩下很多,保守估计,至少剩下一半。
而同样按照自己的日常点菜习惯,北方人到南方的第一顿,点的菜绝对不够吃,不仅仅是不够吃,那简直是,刚刚品出点儿味道来,菜就吃没有了。。。。。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刚够塞了牙缝。
作为一名曾经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按照惯例,我在北方和南方都待过好长时间。大概来说,以上海为界,上海以南以东,菜量较小,上海以西以北,菜量逐渐增大,等到了青海、甘肃、西藏、新疆、内蒙古、黑、吉、辽的时候,菜量达到了顶峰!
一个是粗狂豪放,一个是精致素雅;一个是小家碧玉,一个是大漠风沙,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画面感。
都不错!
一次去内蒙自驾游,路边饭店的菜量大得惊人,东北菜的量都那么大吗?有体验过的没有?
体验过蒙古包生活,饭菜量不是大,是大的惊人,感觉一顿饭吃掉了一整头羊。肉食、奶食多,菜很少。
我们和大同的朋友一起自驾进草原旅游,主要是看看大草原的风光和内蒙古人的生活习俗。中午我们找了一个蒙古包用餐,其实并不是传统的那种游牧性质的蒙古包,相当于农家乐,专门接待游客的。经营蒙古包的是夫妻两人带着姑娘和儿子、儿媳一家五口,男主人介绍说他们这里有传统的手扒羊肉,烤羊排,还有北方人喜欢的大锅炖肉,主食有石头饼和烤饼子,还提供马奶酒、奶茶等饮品。
饭前,主人邀请我们看烤羊排,蒙古包外有用块石头垒着个简易的炉子,里面烧着火,他的女儿向火里扔干草饼,大同的朋友告诉我们那是晒干的牛粪饼,火力不足时,女孩用一支羊皮做的鼓风机向火里吹风。石头上架着铁板,烤肉时不像城里的烧烤摊上一根一根烤,而是将整扇羊排直接放上去,下面铺羊油,上面刷油,边烤边撒调料。烤的时候烟很重,膻气很浓,但滋滋作响、泛着金光的脆皮羊肉有着挡不住的诱惑。
炉子旁边一个籐编筐里放着油亮的石头,我问主人这是做什么用的,主人说这是做石头烤饼、石头烤肉的。大家经常吃石头饼,但见到做饼的石头还是觉得很新鲜。
吃饭就在蒙古包里,地上铺着厚厚的羊毛毡子,中间摆着长长的矮桌子,大家盘腿坐在小垫子上。手扒羊肉是抬上来,吓了我们一跳,用一个方形盘子装的,感觉盘子至少有80公分长,60公分宽,上面的肉满满当当堆成小山。肉里并没有太多的调料,但吃起来非常的嫩,而且一点也不腻。大同的朋友告诉我,其实做法很简单,主要是用盐煮,好吃的关键在于肉,用的是草原羔羊肉,肉质起决定作用。
紧接着女人开始在一边打马奶酒,男主人端上整扇的烤羊排,和我们一起坐到了桌旁,从腰里拔出蒙古刀,在袍子上蹭蹭,开始分割羊排。我看到男主人很粗糙的手指又黑又油,心里觉得不舒服,但出于礼貌,扭过头不看。男主人把肉分割好放到我们每个人眼前的盘子里。这时女主人的马奶酒也制作好了,她从旁边的矮柜子里拿出一摞小银碗,碗里似乎不太干净,她把每个碗在膝盖位置的袍子上转一下,然后盛满马奶酒,蒙古包里光线不好,我看到她时不是时跪坐在地上的膝盖位置油光发亮,是不是经常擦银碗的结果?没等我想明白,主人的儿子、儿媳端着酒双手敬献给每一位客人,然后唱起了欢快的祝酒歌,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一起举杯,喝酒吃肉。肉是我吃过最好的,但马奶酒喝不习惯,乳白色的,外观像陕西的稠酒,四川的米酒,味道酸中带奶膻气,喝不习惯的人感觉味道很怪。主人说这是草原上原汁原味的马奶酒,还有一种蒸馏马奶酒,和平时喝的白酒差不多,我们可以购买留念。
平时觉得我饭量比较大,但两道硬菜已经吃得我胃口撑胀,这时又上来一盆野葱土豆炖羊肉,真是一盆,就是平时我们用的洗脸盆,土豆都是对半劈开的,羊肉块都是半寸见方的方疙瘩肉,大同的朋友说,这道菜应该是抄袭雁北的菜。
随后主人的姑娘又拎来一大铜壶奶茶,是当地特有的砖茶里,加上奶,有点像西方人喝咖啡加牛奶的感觉。喝奶茶时也有“奶茶伴侣”,一种是炒米,加上后有点焦糊味,口感不太好;还有一种是长相怪怪的奶片片,叫奶嚼口,泡在奶茶中喝,口感筋道,很好吃。
蒙古石头饼和汉人做的没什么区别,就是个很大,每个直径差不多有一尺半,而且里面加了奶,酥脆中带有股奶香。
我们六个人连三分之一的菜都没吃完,已经肚子撑得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跑到帐蓬外面活动消食。这顿饭应该是我吃的最多最饱的一次,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打出膈来还带羊肉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