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第一次进藏的经历是怎样的?

我第一次进藏是选择的火车。

从上海出发,分段抵达。在西安吃了肉夹馍和biangbiang面,然后本来想去天水,后来因为个人原因去了兰州,吃了兰州拉面和凉皮,又到了西宁。忘记西宁跟兰州哪个先后了。反正这几段都有经过,再然后在格尔木待了一个多星期。因为这个时候我感冒了。

初次进藏的朋友们千万要记住,感冒不能上高原!感冒在高原很容易引起肺水肿的。这个很危险,不是耸人听闻!

到拉萨好像是一个早晨,从格尔木坐夜班车到的拉萨。刚到时什么高反都没有,就去客栈休息了。

不过第一次嘛,也不敢乱走。据说刚到拉萨时不能洗澡,也不要蹦蹦跳跳太活泼,还不能喝酒。我都一一遵循了。没有体会到高反的难受。

可是第二次再去西藏的时候,我是总算体会到高反是什么感觉了。看来高反这回事也算是玄学。

网络上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高反的:

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发生高反,年轻人比老人更容易发生高反,强壮者比体弱者更容易发生高反。

一句话,你身体素质很强?说不定你更容易发生高反哟!

因为高原反应的本质是一种缺氧现象。高原氧气稀薄,而越是年轻力壮,需要消耗的氧气含量就越多。因此更有可能引发高反。

不过高反也不用太过担心。一般的高原反应也就是头疼难受。这个时候喝一杯葡萄糖水,或者去甜茶馆喝一壶酥油茶就好了。亲测有效哦!

一壶甜茶喝下去,精神饱满!

藏面和甜茶是好CP

如果计划好要去西藏的日子,还可以提前一星期吃红景天胶囊。要注意红景天胶囊必须提前一星期吃才有效果!

高反没那么可怕,适当注意就可以了。

布达拉宫

然后西藏,其实旅游景点(拉萨市区内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集中。逛完布达拉宫可以步行去大昭寺广场,沿途会有许多商店,大昭寺往后走就是玛吉阿米所在地,沿途还有许许多多的甜茶馆。随便选一家进去都不会有错。

要注意的是,西藏的蔬菜价格通常比较高,比肉类还要高。

西藏川菜馆很多。

其他好像就没有什么了。

如果要去西藏,记得即使在七月份也要带厚衣服哦!

祝旅途愉快!

你第一次进藏的经历是怎样的?

刚好一位博主写的真实进藏经历!让你明白所谓的此生必驾318有多么可笑。。。

自己坐火车去过一次,确实是这样,正宗的风干牦牛肉我觉得好吃,就是费牙。布达拉宫里面远不如外观雄伟,小,光线暗,楼梯窄,扶手不敢碰,都是酥油。不过风景还是蛮美的。一路过去回来,我最怕去的,最不习惯的可能是卫生间。[捂脸]

当时先去青海后去的拉萨,只记得看到雪山荒原的时候特别震撼。大概是西藏特有的天高云阔,丰富的自然景观很不错!后来去了一些景点,布达拉宫不高,以前只在书上看过,自己亲眼看到感受还是不一样的,想想当年那么落后的情况,在这样的高原建起来,确实了不起。

还有遇到一些朝拜的人,虽然不信佛教不懂藏语,但是看他们虔诚的样子确实挺受触动。我觉得对我个人而言我,这一趟旅行很有收获。买了两件毛衣套装,穿了好几年。民族风的图案带流苏,很喜欢......

旅游的人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量力而行,有些肺部,心脏的损伤不可逆。别说啥当地人如何,我也可以,一方水土一方人,为了旅游透支自己的身体不是啥明智之举。

钱包决定旅行的长度,见识决定旅行的宽度,知识决定旅行的深度,如果是对西藏的历史及藏传佛教感兴趣,那你能看到所想要的,如果只是跟风或者只想吃的好住的好,那还是不要去西藏了。

至于洗涤心灵,净化灵魂嘛,见仁见智吧,毕竟要是想通过去到某个地方就变得纯洁豁达,那需要的不是旅行,而是一碗孟婆汤。

每个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这个世界就好像3D打印出来的,由你的眼睛、耳朵、意识汇总,然后打印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你第一次进藏的经历是怎样的?

到目前为止,已经进了很多次藏区了!

那我先谈谈第一次去西藏吧!

2013年9月,开启了第一次去西藏的计划

原计划,川藏线进,青藏线出

可是,那时候通麦大桥被泥石流冲毁,于是,改道反走!

青藏进,川藏出

成都--若尔盖大草原--甘南--兰州--嘉峪关--敦煌--可可西里--唐古拉山口--纳木措—

拉萨--羊湖--日喀则--珠峰大本营--川藏318回成都 2013年18天

经历的事情就比较多了

出发第一天,我们在若尔盖大草原的时候,我打瞌睡了,让同行小伙伴开一次,只听咔嚓一声,我从睡梦中惊醒,小伙伴把车开进了坑里,地盘悬空了,挂上拖车绳才拖出来!

在路上捡搭车的美女,一路侃大山!

在去珠峰大本营的路上,全是炮坑路和搓衣板路,把避震器都跑坏了。

还有在唐古拉山感冒了高反,打了一针睡一觉就好了

今年林芝桃花开的正好的时候去了一次西藏

打算马上又要去西藏了

7月14号,再次走川藏去西藏,去看看阔别五年的珠峰!

想一起同行的小伙伴,欢迎关注,一起哦

你第一次进藏的经历是怎样的?

没什么特别的,都差不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