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西藏的一般没有穷游男,只有穷游女?

谁说没有穷游男了?

如果你真的有走过318线路,你就会知道,穷游不分男女。这世上热爱旅行的也不分男女。只是之前几颗老鼠屎的事情把穷游西藏的女生形容的很不好。但是穷游不是乞讨,也不是交换。

穷游只是旅行的方式之一,是年轻人出去看世界的熊心豹胆和敢作敢为。

318见的最多的穷游,一是搭车,二是骑行。搭车比骑行轻松,所以网络上爆出的那些穷游女事件,大多也是选择这种交通方式。

这一路通往拉萨,在拉萨街头,你也会看见满目的游客,男男女女并没有谁多谁少。

不过如果从整体上来说,这个社会给男生的压力明显多过于女生。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还可能是因为男生负担重,觉得自己要担负起一整个家庭乃至一整个家族的责任,觉得自己就快30要事业家庭双丰收,觉得自己要能够在这社会上立足。所以很多男生都选择了奋不顾身的奋斗。他们对成功的定义就是要有足够的社会名利和让人认可的社会地位。

因而,很大一部分男生是不会选择去穷游的。

我曾经在尼泊尔一次禅修课程中学习,当时中国人总共也不超过5个,5个人却全部都是女生。而其他国家的男男女女都有。禅修不是立竿见影的功课,功利心没那么重,更多是在体验。男生少,也从侧面反映了男生对事业的看重,从而更少去关注自身。

虽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容易。但是男生还是担负着很大很沉的担子,负重而行,不过,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负重之后,谁又知道是不是一个崭新灿烂的明天呢。

为什么去西藏的一般没有穷游男,只有穷游女?

我就是穷游男,你根本想象不到我每天花多少钱!

我看题主根本没去过西藏,也不了解进藏的旅行者!

我进藏三次,都是彻彻底底的穷游。

我进藏开的是一辆十几万的房车(档次天下最低,好多房车主都看不出来我这破车是房车)。我吃住都是在车上(极少下馆子)。我平均每天的消费应该是20~30元,这生活标准比农民工都差远了。

我的消费,主要都集中在一个“吃”字上

具体来说,我有下面这些开支:

1、菜

我隔几天买一次菜,一般都买洋葱、白菜、茄瓜这些耐放的菜。西藏的菜确实贵,但我也消费不了多少,一般买一次就是十几块钱。

2、肉

一般我一次买一两斤,三四天买一次,一次二三十块钱的样子。西藏的肉比内地贵一些,但不离谱,一般就是一斤15元上下。

3、馍

我有时会自己做米饭,但大多数时候嫌麻烦,就买各种馍放车上。这个随心所欲,没拘了哪种馍,看当地供应吧。一般10块钱的馍能吃三天。

4、其它

我有时还会买些瓜子、零食、水果,有时逛街时还会买瓶饮料。但这些不能当饭吃,所以这些花费不会很多。

至于下馆子吃饭,没具体留意过,应该不超过5次,一次二三十的样子。

其它消费

我一时脑子混沌,真想不起来除了吃以外,我都还有什么别的消费。

我特意翻了一下最近的消费记录(现在都是扫码支付了,记录好查),我最近10天的额外消费有:

1、交了3元停车费;

2、超市买菜时捎了一包抽纸,5块钱。

没了,真的,以上就是全部。

再往前,我在拉萨骑过青桔,做过几次8块钱的核酸,两张景区门票。

我也不觉得生活有多憋屈啊,但我真的没什么需要花销的地方。可能我到了某种穷游的境界了吧。

我车上有不少进藏前准备的物资,米、干菜、调料什么的。这些当然也应该算进我的日常花销里,但这些东西我平时真的用不了多少。

一路上我见到了各式各样的旅行者,有开房车的,有开轿车的,有开皮卡的,有骑自行车的,有骑摩托的,有徒步的,有坐火车的……我觉得穷游者至少能占一半吧。

这些穷游者,有和我一样开房车的;有开床车的;有开小车带帐篷的。一些骑自行车或摩托进藏的人,也带着帐篷,每天露营。

他们不住酒店,所以不用花住宿费;吃饭的话也基本上是自己做,这样的话,他们有旅行开支也是很低的。虽然旅行品质有限,但每个人也都乐在其中。

这可能是因为普通收入者还是占大多数吧。别看有的网上社区里全是月入几W的,那不是真实世界。他收入高的才发出来炫耀,低收入人群没那个心情晒出来找虐。

反正我认识的大多数旅行者,都是在想尽办法省钱。有些开豪华房车的,停好了车也赶紧下来问问这车位收不收费。

穷游这事,好像也不分男女吧?夫妻一起出来穷游的,也很多啊!而单独的穷游女,我反而见得少了。就拿我前几天看见的一个美丽性感的山东女主播,是自己开着一辆轿车进藏的,但很难说她是穷游女,人家那大十几万抖音粉,值老钱了。

为什么去西藏的一般没有穷游男,只有穷游女?

恕我直言,这个问题不但在认知上跑偏了,而且还预设了浓浓的恶意!

在这个问题先入为主的引导下,貌似标准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其一,既然是穷游,那肯定得占便宜;但是,天底下哪有那么好占的便宜?所以你占别人便宜的时候,别人也在想着占你的便宜。

其二,男人几乎没啥便宜好让你去占的,而女人就比较容易被占便宜了。所以穷游男提供不了便宜,自然就无法完成穷游;而女人能提供可以交换的便宜,所以去西藏就“没有穷游男,只有穷游女”。

其三,至于“女人能提供可以交换的便宜”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目测这个答案,在题主这个预设了立场的问题下,看似形成了逻辑上的闭环。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如此提问的人,肯定是没有去西藏旅行过的;或者去过,也没有真正走过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

或者换个说法——这是一种道听途说之后的提问。

在专业的背包客眼中,或者在去西藏旅行过的驴友眼中,这个简单的提问,至少一目了然地暴露出来了3个错误。

其一,概念偏差——题主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穷游”。

其二,认知错误——事实上去西藏的穷游男,比穷游女多多了。

其三,暗含恶意——问题中隐隐约约预设的立场,给那些用正规方式玩穷游的女孩身上,泼了一些污水。

老非我不但是个背包客,而且去西藏旅行过9次。

针对上述3个错误,且让我逐一道来。

1,首先要说清楚,什么是穷游。

穷游的起源是背包客的自助游,或者说它原本就是自助游的一种。

所谓自助游,通俗来说就是背包旅行,也就是旅行者自己设计路线,自己安排旅途中的一切;这种旅行方式自由、主动、深刻、而又充满诗意。

自助游起源于欧洲,后来流行于全球热爱旅行的年轻人之中。其本质是利用现代文明带来的便捷,完成一次次不受商业蒙蔽和束缚的旅行。

所以,自助游相对于跟团游而言,具备升级迭代上的进步意义。

最早的自助游是年轻人走出去的第一步。

热爱旅行的年轻人,他们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享受旅行的快乐,但又付不起昂贵的费用,于是自己背起高过头顶的背包。

为了能多玩一些地方,他们绝不轻易花钱,甚至会寻求在机场或车站过夜的可能性。

他们通过自助游手册,学习并掌握了如何在旅途中省钱的途径和方法,对各地的住宿、交通十分了解。

他们搭顺风车,住便宜的旅店,跟人讨价还价。

由于没有购物和自费项目,背包客的钱在自由行中都可以花在“刀刃”上——最值得看的景点是哪儿,就到哪儿去看;最值得体验的东西在哪儿,就到哪儿去体验。

所以,自助游比跟团游更富有吸引力,而且性价比高。

有一些压根不了解旅行的人,会认为自助游是一种粗糙的旅游方式,还可能会有很多危险。但是,如果深入了解自助游的特性,会发现自助游其实是一种相当精致的旅游形态。

自助游使所有的花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支配,行程可弹性调整,又可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自助游绝非一种单纯玩得多、花得少的旅游方式,而是一种在同一地方花上较多的时间深入了解该地的特色,接触当地的人与事,看自己想看的东西,走自己想走的路。

所以,作为自助游的一个分支,穷游其实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穷游客一边自由旅行,一边最大限度地省钱,力图花最少的钱去寻求最大的精神收获。

其实早期的穷游客,基本上都不是为穷而穷,甚至跟“有钱”、“没钱”无关;而是在玩一种不同以往的行走方式——用最经济的玩法去“穷”尽天下美景。

比如说老非我,我从不跟团,用背包客的方式走过95个国家。

那么,你说我是有钱呢,还是很穷呢?

你说我有钱,那我为什么始终采用背包客的方式旅行?

你说我很穷,那我为什么又能旅行过近百个国家?

只不过后来有些人,把这个方式给玩变味儿了——以至于现在某些所谓的“穷游”,本质上已经变成“用挤占或碰瓷它人旅行资源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旅行”。

至于这是怎样的一种变味儿,就不展开了,川藏线上的老司机会给你绘声绘色地讲一大堆故事。

但你不能就此说,穷游是糟糕的旅行方式。

正确的观点是:穷游是很好的旅行方式,而变味儿的穷游才是糟糕的。

所以,作为一个骨灰级的背包客,老非我支持真正的穷游,反对和鄙视变味的穷游。

2,其次,去西藏的穷游男,实际上比穷游女多。

这个我就不展开说了,只要你走过青藏线、滇藏线、川藏线,就会一目了然地发现这个结论。

比如说骑行去西藏,广义上其实也是穷游的一个类别。那么,你在上述进藏路线上明显能发现,男性骑行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骑行者。

当然,没有去西藏旅行过的人,才会如题主这般,直接在问题中设定“一般没有穷游男”的结论。

对这种没有去过西藏、不求甚解而又先入为主的人,我又有什么必要给你解释呢?

套用一句文言文,持这种观点的人,不过是“徒增笑耳”。

3,不是所有的穷游女,在穷游的时候都采用你想象的哪种方式,她们也并非都是你想象的那款人。

玩穷游的人一般都比较年轻,这个年纪的人无论男女,大概率上是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的,容易被新生事物或流行元素的表象所吸引,但却很少能去深究它的内涵与本质。

所以,同样的穷游女,会有真正知道穷游的内涵,且认真玩穷游的;也有完全不知道穷游的意义,而去变味儿玩穷游的。

一般来说,你应该把穷游女大概分为三类。

第一类,真正做好准备,真正玩穷游的女孩。

对那些真正去玩真正穷游的穷游女,在我看来不但无可厚非,而且是值得去点赞的——人家就是在用自己的艰辛来节省开支,力争去看到最多的风景,体验尽可能丰富的旅行经历。

第二类,仅仅认为穷游很时髦,就去跟风的女孩。

这类女孩被网文忽悠了——只看到了穷游很时尚,很拉风;结果走在路上体验了一下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要么自己压根吃不了这种苦,要么自己就只能用付出其他代价的方式,来完成一次旅行。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属于典型的被事物外在的一面所忽悠,而根本没搞清楚穷游正向的本质。

比如说:穷游之前,你是否想过要在丽江打工三个月,攒够钱了再走滇藏线?

陷入这种窘迫的、需要付出其它代价的穷游,是老非我所不提倡的。

因为这样的玩的话,中途结束穷游还算好的,差一点的话就很容易走入变味的穷游。

第三类,玩变味儿穷游的穷游女。

你看,拆解到这一层,才到了题主所预设的那款穷游女。

至于是怎样的变味儿,也不展开了。

坦白说,我去西藏自驾的时候,也遇见过这款。

我的做法是——选择视而不见。

因为走到这一步的人,跟题主一样,很难纠正其观点。

写在最后:

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我还想延伸说说三个观点。

观点1——对自己一知半解的事,尽量不要去想当然,更不要先入为主;还是多做一点功课为好,否则不但会被人笑话,而且也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和观点茧房。

观点2——真的是个别变味儿的穷游者,把“穷游”这个词给污名化了。作为一个骨灰级的背包客,我对这些变味儿的穷游者,报以毫不遮掩的鄙视!

观点3——请记住真正的穷游,是在保障行程和自身尊严前提下的艰苦旅行,用尽可能低的花费,完成自己愿望清单中的一个旅行目的地。

在穷游这个方式中,“保障行程和自身尊严”是前提,“完成一次旅行”是目的。

前提比目的更重要!

(图片仅作示意参考)

为什么去西藏的一般没有穷游男,只有穷游女?

去西藏的有穷游男,也有穷游女。

网络传播的关于穷游女某些负面的信息,并不是真实的。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相信呢,因为这部分人喜欢相信,也愿意相信。我自驾川藏线,我自行车车友骑行川藏线、滇藏线、新藏线,在路上遇到很多穷游的背包客,也有徒步的旅行者。穷游不是出行一分钱不带,一件衣服不拿,光着屁股出门脸上就写着交换字样。而是一些旅行爱好者,花更少的钱,行更远的路,看更多的景,称这部分群体是背包客更为妥当。而且在我自驾藏区的时候,遇到拦车的无论男女都是当地的藏民。没有遇到,也没有听到袒胸露臂在路上拦车的女背包客。

一、对穷游女的不实传说和误解

大家提到川藏线穷游女,喜欢的和关注的就是靠出卖什么换取免费乘车,都是一派胡言。什么事都不能以点盖面,都不是绝对的,但为什么在网上传的那么夸张呢?在1995年前后,那时好像还没有高速,都是跑国道的,那时的货车都不是夫妻车,基本都是一个或两个男司机。当时很多国道边的饭店为了拉生意,就容留了失足妇女在路边拉客,各赚各的钱,一举多得。这方面也迎合了部分长途司机的心理。一些交易就这样在一些地区慢慢发生了。时间久了,一些司机就成了常客。有些时候司机吃过饭就把拉客女带上车,到下个点再放下,这期间做了啥,可能就是拉客女免费坐车,然后出付点啥吧,事实上这样的所谓搭车女是赚钱的。拉客女在下个点再以同样的方式返回。传的久了,就变成穷游女了。她们是穷游女吗?答案是否定的,她们也给穷游女带来了永久的抹黑。只要是违法的,就会被取缔。我国的高速发展非常迅速,慢慢国道边的饭店都倒闭了。现在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很多货车出行都是夫妻车,有的甚至夫妻都会驾驶货车。为什么会出现夫妻车?又有些人在想了,你想对了,是长途行车途中休息要看着运输的货物,要看着油箱的油不被偷,到地方清点货物,回收运费或代收货款。而且这种情况夫妻档会更加节省开支。

二、那网传穷游女的部分人是什么心理?

第一、心理上的扭曲。这部分人容易产生幻想,很多人想到川藏上的穷游女,就有驾车前往川藏的冲动,听风就是雨,过度关注这类不实信息。

第二、围观看热闹。都说看热闹的不嫌事大,把这类搏眼球的不实新闻当热点,喜欢去追踪,喜欢以讹传讹,添油加醋,前面说看到一个芝麻,传到后面就是一个像西瓜那大的芝麻了。

第三、内心空虚。这部分人是不无法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的,没有自制力,明知不是,却要想办法变成是,这部分人关注不是没有没,而是怎么样才能让它变成有。

背包客、骑行者、自驾爱好者都是旅行的形式,都有喜好的群体,都值得佩服和尊重。佛说你内心想的是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你看到面前是一尊佛,自己就是一尊佛。

结束语:与人为善,做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谣言止于智者!

为什么去西藏的一般没有穷游男,只有穷游女?

这样问的应该都是没有亲自去过川藏线。我们先搞清楚什么是穷游。

穷游,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就是廉价自助旅游的意思。最大限度地省钱,花最少的钱寻求最大的精神收获。不一定真的就穷,而是一种旅行方式。只是想要用最经济的方式去游尽天下美景。穷游的人也称驴友。

按照这个解释,凡是骑行,徒步,出没于青年旅舍甚至搭帐篷的大多是穷游(直播赚钱的除外)。事实上,我们在川藏线上遇到过太多的穷游者,我骑自行车也算穷游吧。尤其是在夏季,徒步和骑行的特别多,男女都有,大学生很多。多半都是住廉价的青年旅舍。确实遇到困难需要搭车的也有,这很正常,路过的司机一般也会热情相助,本地的藏民也大多乐于助人,看到驴友有可能也愿意主动停下来提供帮助,我在卡子拉山遇大雨,就有藏民司机主动来问要不要搭车,这和性别无关。

不了解的人以为的穷游可能是指网络上妖魔化的假消息,说女的靠出卖色相一路搭车穷游,但是我亲身经历,一个也没看到路边搭车的女驴友。所以不要再以讹传讹了。

为什么去西藏的一般没有穷游男,只有穷游女?

去哪穷游也没有男,只有女。男穷是真穷,懂点事的自己就不会出去。女穷可能是真穷,但她只要出去了,就不至于更惨。这就是区别,就是现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