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每年都来我家住几天,因为我不喜欢和他人串门来往所以有些厌烦,你们怎么看待这问题?

恕我直言,题主你这种状况,其实是不太适合嫁人结婚的。

因为,现在的家庭,除了双独以外,家里不是有姑姐就是有叔子。怎么说都是一家人的。你怎么能让人家一家人都不来往呢?

这种想法也太吓人了。

题主你不喜欢串门无可厚非,你不喜欢别人去你家,也没什么好说的。那都是你个人的生活习惯而已。确实不足外人道。

可现在的问题是,那是你的大姑姐啊。你也把她当“别人”了吗?

大姑姐是谁啊,是你丈夫的亲姐姐啊,是你家公家婆的大闺女呀。在你眼中,她怎么就成了“别人”、成了外人了呢?

不管你家公家婆是否健在,你大姑姐到你家里来,都是回娘家,那里是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对你来说是你家,对她来说,同样是她的家——娘家。

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住个几天的,太正常不过了吧。一般女儿回娘家,别说作父母的会想留自己女儿住几天,就是作哥哥或者弟弟的留妹妹或姐姐住几天,都是非常正常的事。

你怎么会心生厌恶呢?

反过来说,你现在的家,也只是你和自己丈夫的家,你也只是嫁到了你大姑姐的娘家去了而已。你自己同样是有自己的娘家的。

试想,如果你也有兄弟,那你娘家就有如你一样身份的嫂子或弟媳,如果她们也跟你一样,不喜欢你到她们家,更不愿意你回娘家去住几天的,看到你要住下来,她们就表现得又烦又累的样子,你作为嫁出去的姑姐,心里又会作何感想呢?

所以,题主,首先,你要明白,你大姑姐来住几天,只是她回娘家而已,好正常的。其次,人都有社会人,不可能完全孤立。尤其是至亲之间,那种血脉关系,更是不可能割断的。

或许你是刚嫁人不久,慢慢适应吧。

亲戚每年都来我家住几天,因为我不喜欢和他人串门来往所以有些厌烦,你们怎么看待这问题?

我没有大姑姐也没小姑子,但我这人喜欢热闹,有两个嫂子,是当小姑子的。大嫂比我大6岁,二嫂比我大4岁。我没结婚时和两个嫂子关系挺好的。我感觉像亲姐妹一样。经常去大嫂家住几天,去二嫂家住几天,但都是她们来叫我去的。两个哥哥做生意很少在家。两个嫂子给我买夏天衣服,过年买冬天衣服,大嫂过日子买的便宜点我也喜欢,二嫂买的贵一点我也喜欢。她们都对我挺好的。二嫂家过的好些我就和她讲条件要两双鞋价格得多少钱以上的。她们生日我都记得,我会拿点小东西去给她们过生日。去了就说嫂子给我做好吃的我来给你过生日了。她们老说我拿这点东西还不够她给我炖盘排骨钱。也不知道给我过还是给她过哈哈。。。她们俩几天不来家里吃饭我就给她们打电话让她们来吃水饺。我妈脾气不好嫌她们来烦的上,嫌她们懒光吃不干,说我想她们去她们家别来这里造反,我就劝我妈别这样人家来咱家跟我哥了一家人了,还给咱生孩子了,为了孩子也别嫌她们懒了,你有孙子,孙女多好。(大哥家是侄子,二哥家是侄女)后来我结婚后她们过年也不去父母家了,我给她们打电话她们说我不在家了就不愿意去了,说我妈脸色不好看哈哈。。。

记得我刚结婚第一年时我说嫂子给我买衣服了吗?我嫂子说让她姑父买怎么还让我们买。我就骂她们小气鬼。晚上和二嫂逛街老拉着我走回来买不了一点东西她和我二哥说我见什么要什么。要不是她拉的紧我买的还多。这都是我没结婚前。

后来我远嫁这里工作忙很少回去了,开始时她们还经常打电话盼我回去,后来她们和父母关系闹的也不好,原大嫂和大哥离婚了,我们的亲情也越来越淡了。

想想以前和两个嫂子在一起时真的很快乐,我教她俩吹笛子,教她俩唱歌。我们出去拍照我们三个还臭美的很还要化妆,等轮到我涂完口红打着伞站到那里给我拍时交卷一张都没了,气的我打她俩骂她们没有交卷了还让我化妆,回忆起我们三个在一起时说啊,笑啊,唱啊都已成梦境般了!

关系是越走越好,亲人之间就应该多体谅,多包容,多沟通我个人感觉亲人还是多走动好!

亲戚每年都来我家住几天,因为我不喜欢和他人串门来往所以有些厌烦,你们怎么看待这问题?

先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志梅用自己的积蓄和东借西借凑来的钱,终于交了首付在北京买了房。入住后全家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中,然而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是接连不断的烦恼。

入住新房三周后,婆婆和大伯一家来了,公婆加大伯一家一共6个人。加上志梅一家3口,9口人住在70多平米的二室一厅里,拥挤和热闹的程度可想而知。

生活节奏和习惯被彻底打乱了。平时,志梅家生活作息非常规律,每天都准点睡觉。公婆等来了以后,志梅夫妻晚上要熬夜陪大伯夫妻聊天,第二天又得早早起床为客人做早餐。由于休息不好,生物钟都打乱,志梅上班时有气无力,直打瞌睡,被领导看到后训了两次。下班后得匆忙赶回家做饭,还要做许多其他的家务。而亲戚们把自己当作客人,舒舒服服接受主人的招待和服务,根本就不干活儿。

亲戚们乱用乱拿她的私人物品,让志梅十分生气。婆婆拿志梅的浴巾洗澡,洗完又给小孩洗澡,而且公公和大伯也用她的浴巾,她感觉非常恶心,都不想再去用了。好几次,志梅想去上厕所时,看到妯娌正对着洗手间的镜子擦她的口红。侄女经常翻她的衣柜,喜欢哪件衣服拿了就去穿,连内衣裤都不放过。

亲戚的孩子要看电视,玩捉迷藏,打斗,大声尖叫,志梅一家每天得忍受各种噪音,严重影响了志梅孩子的学习和写作业。孩子们经常在家里打闹,随地乱扔垃圾不说,出门不是撕烂邻居的对联,就是翻人家的鞋柜,搞得志梅经常被投诉。他们还不讲究公德,随手就往阳台外抛垃圾,吓得志梅经常心惊胆颤。

每天看到这么多人说说笑笑,进进出出,志梅心中别提有多么烦了,碍于亲戚一场,不好发作,只能将就。亲戚离开后,她就把怨气撒在丈夫身上。

好吃好喝招待了10天,终于送走了公婆和大伯一家。刚刚恢复了平静,志梅还没歇过来,小姑子就打电话来说:听大嫂说,你们的新房子很漂亮,过几天我们也想去玩几天。志梅真想对小姑子说一句:我太累了,需要休息几天!可话到嘴边还是没有说出口,只是违心地说了一句随时欢迎。

然而,这头小姑子的电话才放下。那头老公就跑过来对志梅说:“刚才你妈来电话,说要和你弟弟一家来我们家住几天,让你请几天假带他们出去转转!”听了老公的话,志梅简直要抓狂了,无奈地对丈夫说:“真不该买这个房子,现在我们家成了亲戚们来北京的旅游集合点了!”

例子二:大兰家里的老房子拆迁后分了一套新房。大兰高考结束后正好搬进去。大兰的爸妈很疼爱女儿,就让女儿住在主卧,但大兰也就住了三个月就去外地上大学了,于是主卧就空了下来。

每次大兰去上学时,表姐就时不时的来家里住。表姐家在县里,总喜欢上市里购物和办事,正好大兰家附近就是商业区,晚上表姐就住在大兰家。

有次大兰回到家里,进了自己的卧室之后就气不打一处来。大兰很讨厌别人动自己的东西,她看见自己的屋里摆着购物袋,自己的化妆品有被动过的痕迹,衣柜里挂着别人换洗的衣服。她问妈妈,妈妈说,表姐是自家人,不好意思让她睡客房,便让她睡女儿的房间。

大兰发现家里的备用钥匙少了一把,就问爸爸怎么回事。爸爸说表姐经常回来的太晚,自己太困先睡觉了,没法给她开门,就将钥匙给了她。

大兰知道之后,就给表姐发微信:“我家的钥匙请寄给我,如果你下次还来住,请在十点之前回来。另外,我家衣柜里你的东西,是给你寄过去还是扔掉?”

据父母说,表姐来家后,很难伺候。大兰父母辛苦做好一桌饭菜,表姐一上桌就各种挑:怎么又是红烧肉,我最近在减肥呢;还有这个虾,一看就不新鲜,便宜买的吧。还经常不是嫌水果不甜,就是吐槽家里网络信号不好,弄得大兰父母非常尴尬。

今年,大兰的弟弟要高考了,想让孩子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就在表姐说要来住的时候,父母委婉说了暂时不方便。结果,大兰父母被表姐一家骂了个狗血喷头。大兰说,招待他们这么多年好话没听过一句,现在稍有不如意,立即就骂无情无义。

例子三:旭东向朋友吐槽,亲戚来家里住最大的问题是经济上受不了。旭东家经济条件差,二夫妻在上海拿着微薄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还房贷,日子一直过得很艰苦。可自从买了房,老家的亲戚就一拨接着一拨来。

旭东说,这么多亲戚来,光吃饭都是个问题。出去吃,囊中羞涩。在家做饭,每天光买菜做饭这件事就够你受的了。有时候,人实在太多,饭碗都不够用,他只能等大家吃完了,洗了碗后再去吃剩菜剩饭。

最让人尴尬的是,当家里住不下去外面订酒店的时候,该掏钱了,大家就假装低头看手机,旭东只好“穷大方”,狠狠心去付费了。

总之,亲戚来一趟,只要吃住在一星期以上的,主人家没三四千是打不住的。更可怕的是,亲戚在你们家吃得好玩得好,回老家还“好心”帮你做宣传,把你们家好客的形象渲染一番。结果,以后你们家需要接待的老家亲戚就更多了。

有的亲戚不太懂事,什么都不干。旭东表妹因为寒假打工住他这里,结果快三个月了都没走。没上班的时候,旭东做好饭叫了才来吃,不支使根本不会去洗碗,后来旭东发火了,才勉强洗洗碗。然而洗碗就只洗碗,不洗锅也不打扫油烟机和灶台。旭东上班之后,宁可饿着也要等累了一天的他回来做饭,从来也不会主动做一次饭。旭东经过这么长时间接触,非常的后悔,只怪自己当时心软让她来家住。

亲戚常来还引起了夫妻矛盾。旭东老婆是个喜欢清静的人,从小家里除了爸妈就没什么人一起住。亲戚借住后小夫妻的矛盾爆发了。刚开始亲戚来老婆还挺热情的,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多,老婆开始反感,亲戚来了之后都没怎么说话,冷冰冰的。亲戚走了一周了,夫妻两人还在冷战,互相不理,谁也不服软。老婆说,亲戚来家的次数不能太频繁了,不能超过她的承受范围,否则她只能冷脸相待。

总结:

1.接待亲戚不容易。生活在城市里不容易,房子小,生活压力大。特别是普通工薪一族,在还房贷又养孩子的情况下,很多人只是能勉强过自己的小日子。亲戚要来,肯定是麻烦了,可人家要来有什么办法,拒绝也说不过去。最可怕的是来很多人,一住就十几天,陪吃陪喝陪玩陪买,这样一圈下来,真没几个人吃得消的。

2.亲情是一种纽带,但又是一种羁绊。很多亲戚借着那么一层血缘关系,就将很多事情看成了理所当然,生活中不缺乏毫不自知的亲戚。或许这些亲戚本无恶意,但是心中理所当然的思想却让他人感到非常不适,如果没有及时制止,那么对方只会变本加厉。就像是案例中大兰的爸妈,因为是亲戚关系,不好意思让对方睡客房,对方在外玩乐很迟回来,不好意思说教,只能将家里的钥匙给对方,放任对方的行为。这种做法,或许能够维护亲戚之间的关系,但却让自己的女儿感到十分愤怒。大兰的做法,能够很简单明了的让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儿,打破了对方的理所当然。如果案例中的表姐是个明理的人,自然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若是个不知好赖,依旧理所当然蹭便宜的人,那么这种亲戚,也无需过多交往。

3.界限感和分寸感,是亲属关系最基本的底线。亲属之间多走动有利于联络感情,这本身没什么不好。可有些亲戚没有分寸感和界限感。你招待得好是你应该的,你稍微招待得不周,就被各种吐槽。其实,人与人之间,哪‬怕关系再铁,也需要有界限和分寸,家人之间尚且如此,何况只是亲戚。每个人都应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4.要敢于拒绝。面对不懂事的亲戚,不仅不能过于附和,反而要像待生人一样,果断的划清界限。该果断的提出自己的异议,隔绝开不好的亲戚,将最好的温柔给予待你真心的人。面对亲戚不好的行为,一定要懂得说出自己的真实诉求,这样不仅能明确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又能让亲戚知道自己的分寸感在哪儿。

亲戚每年都来我家住几天,因为我不喜欢和他人串门来往所以有些厌烦,你们怎么看待这问题?

我跟妹妹的关系很好,老婆却不喜欢她老是来我们家。最后妹妹愧疚的离开了,我觉得人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我妹比我小6岁,她非常懂事也很乖巧,后来我结婚在县城买了房子就没跟家里人住一块了,时常很难见面,每天都在为了生活而工作,只有过节过年的时候回趟家。

妹妹23岁那年也到了县城来找工作,这里也没有她的亲戚朋友,当然是要投靠他哥他嫂也就是我和老婆了。才来的时候我和老婆还请假陪她玩了几天,带她熟悉熟悉了这个地方,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妹妹找到工作后就走了。

我叮嘱道:有空就过来到这聚聚,吃个饭什么的,这里也是你的家。妹妹笑嘻嘻的说:嗯。

妹妹工作的地方离我们家也不是很远,她只要休息了,有空了,就会来住上个一两天,一开始老婆会请假在家陪她,妹妹说:嫂子你不用请假的,你上班儿就行,我就是过来看看你和我哥,你们不在家我给你们做做饭,扫扫地,你们回来就能吃饭。

后来来的次数多了,老婆虽然脸上笑嘻嘻,可心里在妈妈批。觉得生活被打扰了,自己在家不能放飞自我了,就让我跟妹妹讲少来我家。你们说,这话我哪说的出口?况且妹妹在这里只有我们一家亲人。

就这样每次妹妹来时,老婆都会关起门来跟我吵闹一会儿,妹妹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依旧只要自己有空了就会过来跟我们聚聚,买点菜给我们做做饭什么的。

有一次可能是老婆大姨妈来了吧,心情特别不好,妹妹过来后老婆就把我叫道了房间大吵道:你能不能让你妹妹少来我们家啊,我不需要她做饭,我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间,我真的心累了,太心烦啦,受不了啦。声音极其的大。

我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安慰道老婆:她是我妹妹啊,你让我怎么说出去这句话,再说了她在这边唯一的亲人就是我们一家了,我是她哥,你是她嫂子,她是你小姑子。我们偶尔一起聚聚怎么就不好了?怎么就容不下她了?她是白吃白喝吗?不每次也都给我们买菜,帮我们做饭了吗?

老婆此时冷静了不少,她整理了一下心情后我就拉着她一块出来了。可出来后就再也没见妹妹了,我想可能刚才老婆声音太大,妹妹听到了吧?看着案板上切了一半的猪肉,我心里五味俱全。

我给妹妹打了电话:你怎么做饭做到一半,跑哪了?妹妹说:哥,刚我朋友打电话喊我有事,挺急的我就没跟你们讲就走了。你跟嫂子好好过日子,不要吵架哈。

从那以后妹妹就再也没来过我家了,我有时候跟老婆一起到她工作的地方去看她,带她过来到我们家她都不来了,总是说没时间,现在很忙了,等有空再去。

我偷偷的问她:你是不是听到你嫂子说什么了?

妹妹愣了愣说道:跟嫂子没关系,她是个好女人,是我不懂事惹你们吵架了,以后不会了,你也别怪嫂子,你跟她好好过日子。

我又赶紧跟妹妹解释道:我是你哥,她是你嫂子,你是我们的妹妹,我们是一家人,不能有隔阂,那次是你嫂子心情不好,你别在意,你还是跟以前一样,空了就去我家坐坐哈?

妹妹笑嘻嘻的回道:嗯。

可妹妹还是再也没有来过了,直到她结婚嫁到了外地,也没有来过我们家了。

老婆偶尔遇到某道菜的时候还会讲,这个菜还没小姑子做的好吃。

有一年过年我带着老婆买了礼品去到了妹妹家,她们俩客客气气的,总感觉有一种东西再也回不来了。

我觉得亲戚之间偶尔到家里聚聚并没有什么不妥,以前五代同堂其乐融融的,现在都是大门紧闭冷冷清清的。

我觉得人不应该是这样子的,应该要有人情味儿。

亲戚每年都来我家住几天,因为我不喜欢和他人串门来往所以有些厌烦,你们怎么看待这问题?

小姨子和我老婆是双胞胎,她每到周末都来我家住,每次她来家里住,我们很不自在。

我认为小姨子和姐夫就应该保持距离,才能避免老婆吃醋和误会,但我老婆和她妹妹的关系比较好,又跟我很早就认识。所以她对我和老婆就没有什么太多的顾虑,让人有一种她毫不客气的感觉,这件事情还得从我们刚认识的时候说起。

我们刚认识的时候还是比较搞笑的,几年前我每天晚上都会和几个朋友AA制,去县城里的KTV开箱唱歌。后来拖朋友的福气,他叫朋友进包厢来一起喝酒,而他的朋友又叫别的朋友进来喝酒,本来我是不认识她们的。

结果这层关系绕来绕去,最终我们在包厢里相遇。第一次相遇的时候,她们两姐妹一起进包厢来,那时候她们跟我摇骰子喝酒,我根本分不出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和她们认识得好久了,我也依然分辨不出谁是谁,每次都是靠她们自己说谁是姐姐谁是妹妹,然后我通过记穿衣服的颜色来辨认。

但是每回第二次相遇的时候,我又分辨不出谁是姐姐谁是妹妹了。她们长得都很漂亮,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有意要娶她们其中一个。

但我分辨不出她们谁是谁,所以我每次送礼物和对她们说甜言蜜语的时候,我都是见面就送,没有问她们到底是姐姐还是妹妹。

因为当时我觉得,不论我追到其中一个,娶到她们其中一个都是我的福气。同时我也担心我问她们,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她们会说我虚情假意,连姐妹都分不清楚,说喜欢人家,人家肯定是不会相信的。

我能辨认她们谁是谁,是从我表白成功的那一天起。她接受了我,于是我当天就以去洗头为由,带她去做了个新发型,还哄她把头发染成金黄色。

后来我跟她结婚了,她妈妈把彩礼钱退回来给我们首付了一套房子,而小姨子又还没有结婚。她又是在城里上班,每次休息日,她都会来家里住两天。

其实小姨子来家里做客,来家里吃喝,我们都是欢迎她的,但是她住也是跟我们一起,那就有点尴尬了。

而且她们姐妹两长得非常相似,因为结婚以后我老婆又把发型弄回原样了。我对她们的分辨,是能她们依靠身材,和她们说话的语气。

因为我老婆生过两个娃,身材会比小姨子稍微肥一些,但是只是肥一点,如果不认真的辨认,还真的分不出谁是谁。

有一次就很尴尬,那次周末我加班,下班回来的时候,我老婆正好去超市买菜,而小姨子在家里拖地板,我以为她是我老婆。

一进门我就对她说:老婆我回来了,拿双拖鞋给我。

她说:姐夫,姐姐去超市买菜了。

当时我就非常尴尬,更尴尬的是她跟我们一起住。我们的房子太小,就两间卧室和一个厨房,我和老婆以及两个孩子住在一间卧室,另外一间小卧室放的是杂物。

而每次周末小姨子也来住,那就是我们全家人,加她一共5个人,挤在20多平的卧室里。

总之她来了之后,我们家做什么都不方便,比如说每天洗澡,或者每天休息,特别是休息的时候,都要穿得严严实实的。

她上班的那家公司离我们家也不远,每次来玩,走路回去休息也是可以的,不想住宿舍她租房子住也行,但是她就偏偏喜欢过来跟我们一起住。

每次过来她都买好多菜,买好多孩子用的东西,比如奶粉和玩具。还有她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这点是我对她来我家住,唯一能让我满意的一点。

现在姐妹两的发型都差不多一样,身材也差不多,就是跟我说话的语气不同。

最后我想说:对于亲戚来串门这个问题,我一直都不反对。只要我们有吃有喝,亲戚来趁饭菜这种事情都不是事。

但是来家里一起住,我是反对的。因为我家的房子太小了,条件不允许。同时各方面都很不方便,比如洗澡,休息,或者我想跟老婆说一些悄悄话之类的,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是临时有事,来住几天而已,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若是像我小姨子这样,每个周末都会过来,那我是很不满意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认为有两个。

第一、等小姨子找到对象结婚以后,她就不会来我家住了。

第二、我老婆开口跟她说,我们家比较挤,她来住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只有这两个解决的办法了。如果让我这个做姐夫的开口不让她来住,那就不合适了。必须得由我老婆来跟她说,但是我又不好意思跟我老婆说,让她告诉小姨子不要来家里住,因为我也担心她会说我嫌弃她的家人。

亲戚每年都来我家住几天,因为我不喜欢和他人串门来往所以有些厌烦,你们怎么看待这问题?

我是嫂子,就一个小姑,我有空了就想叫她们来我家吃个饭,她们很忙时我做好饭叫她们来吃,吃一个星期都有的,我很少很少去她们家吃,因为小姑不太爱做饭,活忙时饭菜都吃不好,我看的心痛,有时间我就会叫她们回家吃饭,现在生活好了,她们愿意来我喜欢做给她们吃,小外甥这些天都在我的住,每放假了外甥都会来住上一震子,我小时候去外婆家舅妈不是很喜欢我,那种因影永远都摸不去,我现在回家去看舅也不想看舅妈的,所以我要对我的外甥好,小时候你对他不好,他会一生都记得的,长大了你在对他好是弥补不了的,最亲的人不是很多啊,人生很短,好好珍惜眼前人有付出就有回报,亲情和睦,心情愉悦,快乐生活,少些猜想,多些包容,一生快乐[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