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病己是如何一步步恢复皇权的?

汉宣帝刘病已绝对是一个一流人物。

他是汉武帝的玄孙,他的爷爷戾太子刘据因为畏惧江充控制朝廷,起兵攻打,最后被以谋反罪名抓捕。刘据自杀,刘据的母亲卫子夫也自杀。

刘病已还有襁褓之中就呆在狱中,幸好有人保护,最后流落民间,娶了一个牢头的女儿许平君为妻。当时牢头还不愿意将女儿嫁给刘病已。

刘贺当了二十多天皇帝,结果非常急,急着将自己的人马安插到朝廷之中,这让扶持他的霍光大感恐惧,于是就说刘贺犯了一千多条罪,被废为海昏侯。

这样西汉就没了皇帝,此时有人向霍光推荐民间的刘病已。

霍光一看刘病已没有什么势力就一素人,又是太子的嫡系,理论上说得过去,而且也可以控制得住。

就这样前一天还在民间的刘病已后一天就成了西汉的天子。

他的外婆是坐着黄牛车来到京城,被人嘲讽黄牛妪。

这大概就是他当皇帝初期的样子,没有人真把他当一回事。

他对霍光也是言听计从,从不反对,甚至自己的老婆许平君被谋杀,他都隐忍不发,同时立霍光的女儿为皇后。只是霍家想要再害许平君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时,他才命人暗中保护,使得谋害没有成功。

这就是他的隐忍之功。

霍光没死,刘病已就像鹌鹑一般听话。霍光死时,以萧何的级别,按皇帝的规格进行安葬。此事一完成,刘病已就开始行动了。

一、架空兵权

霍光的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宫的卫尉平陵侯范明友任光禄勋,第二个女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出任安定太守。霍光姐姐的女婿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任蜀郡太守,孙女婿中郎将王汉为武威太守。

这就是人事调动,要么削去兵权,要么就是让其离开朝廷,外放。

霍光的儿子霍禹将他的右将军的兵权削了,只给了大司马的虚职。

接着他派许家和史家的族人去控制京城的守卫。

二、等机会

这些都做好之后的汉宣帝并没有再做动作,因为他在等霍家的动作。

霍显和霍禹、霍山、霍云眼看着自己的权势一天天被削夺,几次相对流泪啼哭,自相埋怨。接着一合计,就想做动作。

结果还没有动作就被发现,最后霍光一族被灭,汉宣帝彻底掌握了实权,成就一代明君。汉宣帝时期,西汉的国力达到最高峰。等他儿子接位时,西汉就开始走向没落。

汉宣帝刘病己是如何一步步恢复皇权的?

刘病已无疑算得上是西汉最成功的皇帝之一。他年少当皇帝,身后又无权无势。朝中大臣霍光强势无比,刚废了一个皇帝刘贺,把他扶起来。虽然霍光把他扶起来,但是对他充满了一万分的警惕。他要做得不好,霍光随时随地都可能废了他。

(刘病已剧照)

但是他并没有被废。不但坐稳了江山,权力得到了顺利的交接,而且后来他还开创了一代盛世,把汉朝的经济文化推向了最高峰。那么,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对于刘病已来说,有两点十分重要:其一,稳住霍光。其二,威权自己。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注意,这里讲的是稳住霍光。什么才叫稳住呢?就是不要让霍光有任何变动。也就是说,既不能让霍光觉得他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对刘病已充满警惕和怀疑。也不能让霍光觉得刘病已算不得什么,可以轻易地夺取刘病已的皇位。

那么,刘病已是如何稳住霍光的呢?

(许平君剧照)

有以下几个事例。

一是拒绝霍光的还政。刘病已当皇帝的时候,已经18岁,而且已经结婚。这种情况下,大臣是没有继续主政朝廷的说法的,也因此,霍光提出还政给刘病已。当然了,霍光并不是想真的还政,而是试探一下刘病已。刘病已在完全够格亲政的情况下,却坚持不收回政权。

二是不安插自己亲信。刘贺之所以被霍光废黜,就是因为刘贺上台后,立刻在朝中安插了自己的亲信,而且隔绝霍光。这让霍光感觉惶恐不安,因此才会废掉刘贺,把权力收回来。刘病已并没有这样做,他当年在掖庭的时候,曾经遍游三辅,身边是有一帮亲信的。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些亲信安插在自己身边,让他们染指核心权力。因此,不会受到霍光猜忌。

三是迎娶霍成君为皇后。刘病已的原配皇后许平君被霍光的老婆霍显毒死,这一点,刘病已肯定是知道的。为什么说他知道。因为刘病已刚上台,霍光就提出要刘病已废掉许平君,立自己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当时刘病已演了一出“故剑情深”的戏,很巧妙地避免了霍光废掉自己的皇后。从这里可以看出,刘病已其实是很提防霍家用霍成君来控制他的。既然如此,他对霍显害死许平君的事,不可能毫无知觉。然而,他这么敏感,依然在许平君去世后,同意娶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这就是刘病已稳住霍光的表现。

我们再来说说刘病已威权自己的表现。

刘病已不在朝廷中安插亲信,不收缴霍光的权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拱手把权力完全让给霍光。事实上,刘病已采用的是另外一种方法,也就是威权自己。

(霍光剧照)

刘病已是如何威权自己的呢?也有以下几点。

一是尊贵自己的祖先。刘病已上台后,对曾祖母卫子夫,还有祖父刘据、祖母史良娣,还有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纷纷给予重新评价。给他们上谥号。同时,给他们设置墓地园邑。这样一来,就表明了自己是正宗的刘家后代,地位尊贵,不可轻易动摇。

二是给汉武帝上立庙。汉武帝虽然文治武功很高,但是由于他晚年的一系列乱政,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当时就出现了一种清算汉武帝错误的思潮。比如,霍光上台后,立刻就派使者去匈奴,想把李陵迎接回来。这表明了一点,就是包括霍光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汉武帝做错了事情,他杀李陵一家是错误的。刘病已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知道,如果纵容朝廷大臣们否定汉武帝,也就意味着否定刘氏江山。否定刘氏江山,就能够为霍光夺权制造舆论。所以,刘病已在这时候,坚决地为汉武帝立庙。

当时在立庙的时候,刘病已的做法是遭到包括霍光在内的人反对的。但是,随便有多少人反对,他都要这样做。因为他明白,只有保住汉武帝的历史地位,才能保住他自己。

三是持续汉武帝的国策。汉武帝当年在攻打匈奴上有些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了灾难。这也是霍光等人想要否定汉武帝的原因之一。刘病已想保住汉武帝,就要坚持汉武帝的国策。所以,他要坚决发兵帮助乌孙打击匈奴。而最终他打败了匈奴,为他自己的威权,又赢了一把。

刘病已在做到了既稳住霍光,又威权自己的情况下,让霍光终其一生,不敢有进一步的行动。这就是刘病已的成功之处。等到霍光去世,属于他的时代,也就来了。

(参考资料:《汉书》)

汉宣帝刘病己是如何一步步恢复皇权的?

刘病己就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他的皇权之路一波三折。

当年戾太子刘据有个妾叫史良娣,生下了皇孙刘进。刘据共有三个儿子,为了加以区别,就以其外祖母家姓称刘进为史皇孙。史皇孙长大成人后,娶妻王翁须,生下了儿子刘病己。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公元前91年,“巫蛊门”爆发,戾太子、史良娣、史皇孙、王夫人和这一家族的先后遇害,只有嗷嗷待哺的婴儿刘病己被送进了监狱,听侯发落。

典狱官邴吉是个正直大臣,他知道太子刘据比窦娥还冤,又见刘病己可怜,于是非但没杀刘病,而且还在狱中挑选两位女囚做他的奶娘。

再后来有"高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汉武帝命令处死所有犯人。内谒者郭穰深夜带兵去监狱执行格杀勿论的命令,结果邴吉却不让他入狱,理由是:牢中关有皇上的亲曾孙,怎能轻举乱动呢? 双方僵持了一个晚上,郭穰只好悻悻回去向汉武帝汇报。汉武帝听了,长叹说:这就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就这样,刘病己奇迹般又躲过了一劫。

后来等戾太子刘据一案平反后,刘病己已有五岁了,邴吉把他送到了鲁国他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同时,还及时将刘病己已被赦免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宫廷官署。从此,刘病己的名字被记在了宗室的族谱上,他的生活费用也全由朝廷提供。

刘病己身世坎坷,为人本分,忠厚仁义,深得世人赞赏。后来汉昭帝早逝,他又无后,皇位的继承人本该从汉武帝的儿子里再选。但汉武帝硕果仅存的两个儿子燕王刘旦自作孽不可活被迫自杀,广陵王刘胥又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于是朝中的“摄政王”霍光决定从汉武帝的孙子辈也就是说从汉昭帝的“侄子”中来选了。结果忠厚善良的刘病己一经提名,众人皆称是。

公元前74年),十七岁的刘病己改名刘询,被立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刘病己是如何一步步恢复皇权的?

“聪明胜于文帝”,这是西汉晚期文学家刘向对汉宣帝刘病已的评价,从当时的境遇看,宣帝要比文帝更没有势力,更没有背景。汉文帝刘恒怎么也是一个藩王,而宣帝只是寄养在祖母娘家的人,无权无势,有的只是念祖父旧情的一些人会关心他的生活。

一、民间生活的童年

刘病已的祖父就是卫太子刘据,卫子夫和儿子刘据自杀的这一年,刘病已刚出生,只是一个几个月的婴儿,也一同被关进了大牢里。太子刘据仁德,所以在监狱里,刘病已也得到了狱吏的一些照顾,免于被糟蹋至死。

汉武帝去世,大赦天下,刘病已被送到祖母娘家史家抚养,后恢复宗籍养于掖庭,直到长大成人,少年游历长安,了解民间生活和百姓极苦。宣帝的妻子许平君就是在贫贱的时候嫁给他。当时许家和史家都很喜欢刘病已,聪明,有才华,当时刘据的家吏掖庭令张贺非常称赞刘病已,并出钱给刘病已和许平君办了婚礼。

汉宣帝刘病已18岁之前,基本是靠忠于祖父和史家人的保护和接济长大,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熟读经书。

二,拥立为帝

汉武帝去世后,幼子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继位,史称汉昭帝,汉昭帝英年早逝,在位13年,22岁就去世了,没有子嗣。之后,霍光等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列举了一千多项罪名,包括荒淫无道,没有帝王礼节等等被废,27天就能做那么多错事,要想做到还是非常困难的,故意犯错那也得绞尽脑汁,那每天也挺忙活。

其实,刘贺只做了一件事,才导致这个结果,那就是夺霍光的权。霍光从汉武帝晚年到汉昭帝刘弗陵一步一步,由朝廷重臣变成了权臣。权力让人欲壑难填,霍光也不例外,他也无法克制对权力的欲望,对权力的追逐。刘贺不听话,不安心做傀儡,又没有谋划怎么扳倒权臣,以卵击石最后落败。

接下来,霍光他们又要从皇族子弟里选人,他们期望的候选人是什么样的呢?霍光是个权臣,但是他不是想谋反,只想把权力撰在手里,而且还希望大汉走向更强大,所以皇帝不能是个昏庸的人,昏庸也不能让他在权臣的道路上走向更辉煌,但是皇帝得听他话,这样他才能实现理想抱负。

霍光有个属下叫杜延年,就向霍光推荐刘病已。邴吉从刘病已几个月入狱,就雇人照顾他,甚至把自己分得的肉和钱粮都花在刘病已身上,只是想保证这个皇孙的生活。此时邴吉是大将军,见机便对霍光说:“刘病已生活在民间,体察百姓疾苦,还很有才华,行为气节操守平和,通晓诗书。”邴吉的提议正合霍光的意思,霍光不就是想找一个有才华,没有势力的人,既愿意治理好国家,又得倚仗霍氏权势。

霍光奏请上官太后,上官太后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此时只有14岁,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她还是个孩子,实质还是霍光决定。最终刘病已入主未央宫,登基当时,霍光就要求还政于皇帝,这是有经验了,不等皇帝下旨,这次主动交出权力。

汉宣帝对霍光霸权早有耳闻,而且也看到了前车之鉴刘贺的结局,怎么能看不出来这是试探呢?此时他也没有势力和能力压制的住霍家。所以宣帝当即谦让拒绝了,并委霍光以重任,论功行赏群臣,甚至下旨大事小事都要通过霍光。这个权力真的大到只差皇帝这个称呼了。

三,夺权从未停止

刘病已为了方便百姓避讳改名刘询,小处可见大仁,历史为避皇帝讳,都是小心翼翼,用词,自行改名,很少皇帝自己改名的,确实不多见。

宣帝刘询继位,面对强大的霍光,并没有放弃斗志,甘愿做个平庸的皇帝。可以说,宣帝从来没有停止削弱霍光的脚步。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宣示自己的正统地位。

正所谓“根正苗红”,宣帝开始为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祖母,父亲母亲议谥号,修建墓地。特别是卫子夫,当时“巫蛊之祸”后,汉武帝悔恨交加,建思子台,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忏悔,但是始终没有为卫子夫平反。卫子夫自杀后就被宫人用棺材草草下葬,一代贤后身后孤苦伶仃。宣帝为卫子夫单独修建了陵墓,重新厚葬,曾祖母身前喜爱音律,所以让人每日在陵园奏乐,极尽孝道。

宣帝这么一弄,就宣示了自己的血统,提高了威信,这中间霍光也有反对,但是宣帝的目的达到了,为死人所做的努力不就都是给活人看的吗?宣帝追尊卫子夫为孝武卫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但是霍光却要求追尊和汉武帝合葬的李夫人为孝武皇后。

尊卫子夫为皇后,祖父刘据就是嫡长子,父亲刘进是祖父的嫡长子,宣帝这嫡出身份毋庸置疑,还高于庶出的汉昭帝刘弗陵。这一举动大大提高了宣帝的威信。

汉宣帝的第二件事就是坚持立发妻许平君为皇后,当时霍家极力想要小女儿霍成君嫁给皇帝立为皇后。大家熟知的“故剑情深”的故事由此而来,群臣明白根本没有散落民间的剑而是要他们推许平君为皇后,最终宣帝成功立许氏为皇后。

宣帝这两件事之所以能成功,首先他聪明的从孝道,忠义这些道德层面出发,即使霍光权力再大,他也不能反了社会主流思想道德,所以霍光不得不让步。

但是斗起阴谋,没有势力的,或者正在培养势力的宣帝还是付出了很多。他利用道德的砝码立发妻为皇后,却不能保护她的安全。两年后,许皇后临产却被霍光的夫人霍显设计毒死,第二年,霍成君被立为皇后。

四,彻底铲除霍家

宣帝在努力培养自己的势力,还没大反攻,只是小动作时,霍光却死了,这时宣帝登基六年。宣帝非常厉害和聪明的地方就是,从来不会落下道义的口实,从来都做的让人心服口服,内心非常讨厌霍光擅权,但是还是亲临其吊唁,厚葬霍光。

之后,朝廷的事情不必事事经过霍家,而是直达天听,虽然很多部门都有霍家的人,而且宣帝还给他们升了官。这个升官就是明升暗降了,另一面弹劾霍家的奏折满天飞,霍家即将倒台。霍家毒害许皇后的事也渐渐泄露,此时,坐立不安的霍氏一族竟然想出了谋反这条路,这可是霍光都没想过得路呀!

霍家准备立长子霍禹为皇帝,还和上官太后通好了气。上官太后与霍家是亲戚,年纪比宣帝还小,与宣帝也没有什么情谊,也就站在了霍家这边。

然而,早就想铲除霍家的宣帝,早已严阵以待,就等霍家狗急跳墙,逮个正着,很快霍家的谋反被镇压,霍禹,霍云,霍山自杀,霍皇后被废,孤独生活十多年后自杀。

从此,汉宣帝刘询,大刀阔斧的改革,勤政爱民,把大汉推向了另一个巅峰“孝宣之治”,他也是西汉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其他三位是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

汉宣帝刘病己是如何一步步恢复皇权的?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西汉王朝第十位皇帝,在皇家的深山血海中几乎是靠着自己能力稳定局面。李渊更是称为“是我祖宗道迈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于夏商,卜世过于姬氏”这个称赞虽然有点夸张但还是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话语。司马光对其记载“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为丞相,于定国为廷尉,而赵、盖、韩、杨之死皆不厌众心,其为善政之累大矣!”。

刘病西汉皇帝中是各项能力最全面的一个皇帝,这得益于从小氛围的影响,出生几个月就遇到“巫蛊之祸”。汉武帝晚年多病,以为是有人巫蛊所致,这件事情直接导致满朝风雨,血腥的过程让清醒,而逝去的人无法挽回,这一场风波对于刘病的影响深远,五个月的时候就走进监狱,五年之后得以重见光明,辛运的是恢复了皇族的身份。

在元平元年四月癸未日,汉昭帝没有子嗣驾崩,大将军霍光等一群人将刘贺为皇帝,结果刘贺在位期间短短几十天就发上千件坏事,被罢免。废除之后目光转向身份比较适合的刘病,七月庚申日刘病进入皇宫,见到皇太后,随即群臣奉上玺、绶,刘病称帝。

这时候汉宣帝依旧是还是没有实权,不过慢慢开始夺取政权。刘病成为傀儡期间不安插亲信监看霍光,之前刘贺上位之后就是因为太急,不断让人监看有实权的霍光,在这一点上刘病让霍光放下一份心。

而最重要的就是决绝霍光的还政,刘病当上皇帝的时候已经18岁,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而霍光试探性的将全力还给刘病,刘病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坚持不收。

刘病一边不断活的霍光的信任,以为是一个只是与世无争的皇帝,然后在道德威信、朝廷基础建设之上不断下功夫,等到霍光去世之后黎明的光终将黑夜驱散。

发现历史,改变自己,点个关注发现更多精彩~

汉宣帝刘病己是如何一步步恢复皇权的?

我们知道汉宣帝是在霍光的拥立下,登基即位为帝的,那么汉宣帝是如何夺回皇权的呢?汉宣帝主要是通过两种办法夺回皇权的。

1.隐忍

汉宣帝为什么要隐忍呢?因为汉宣帝是在霍光废除昌邑王的帝位后,在霍光的拥立下成为了皇帝。因此汉宣帝登基后,是没有亲政的,而且对霍光非常的忌惮,芒刺在背这个成语就来自汉宣帝对霍光的畏惧。所以汉宣帝就必须隐忍,否则他也有可能被霍光废除,他怎么隐忍呢?霍光要还政给汉宣帝时,汉宣帝拒绝了,以此来表示对霍光的信任,请霍光继续主持朝政,来消除霍光对他的猜忌和提防,缓和朝廷内部的危机。然后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求时机,夺回皇权。汉宣帝的隐忍稳住了霍光,同时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发展的时间。

2.平乱

汉宣帝最后在平乱后,才真正夺回了皇权。霍光去世后,汉宣帝还没有真正夺回皇权,他是任命霍山总领朝政,这一举动,让霍氏一族,认为他们霍家已掌握朝廷大权,汉宣帝害怕他们。由于霍光在位时期,霍光的夫人霍显想要她的女儿成为皇后,于是毒杀了许皇后,这一事件,在霍光去世后,逐渐暴露出来,霍显有些害怕了,而霍山又掌握了朝廷大权,于是,霍显密谋发动叛乱,想先下手为强,结果叛乱的事情败露了,汉宣帝顺势将霍氏一族全部灭了。从此,汉宣帝将朝廷大权掌握在了他自己手中。

可以说霍显的叛乱给了汉宣帝夺权的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