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赢了,中国历史可能会走向何方?
赤壁之战如果曹操赢了,历史方向大概率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如果曹操在赤壁打赢了,灭了孙权和刘备,接下来就会对付西凉的马超,平定马超之后,张鲁和刘璋肯定会选择投降,天下统一。
曹操回去之后就会整合内部,扫除反对他的世家大族,然后给自己升官,先谋求自己为魏公,然后变成魏王,最后肯定会代汉建立魏朝,曹操自己当皇帝。
曹操之所以没有当皇帝是因为自己的年龄太大了,他是稳扎稳打的谋求权力,所以年老的他时间上不允许,最终才说自己做周文王这样的论断。
如果赤壁之战赢了,那时间肯定大大缩短,曹操完全有时间代汉称帝。
有人说历史方向会改变,但知常容觉得历史方向大概率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因为曹操称帝之后,他的太子肯定是曹丕,不可能是曹植。因为曹植的性格不适合当皇帝。
如果曹丕当太子,以他的生育能力,反正最终还是会选择曹睿当太子。曹睿的生育能力是有问题的,这两个家伙并不长寿,很有可能会发生权臣谋国之事。
此时会不会出现司马懿专政呢?
这种可能性或许有或许没有,司马懿真正在曹魏不可缺的原因是只有他能与诸葛亮成对手,其他人都不是。换句话说司马懿的后代夺得天下,诸葛亮变相助力了。
曹操统一天下,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就没有什么展现了,如果只是文官,司马家想夺权还是比较困难的。
这样西晋有可能就不出现,八王之乱就没了,南北朝也不见了。
但是跳过这些内容,魏朝肯定会灭,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只不过是朝代更替罢了。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魏朝灭亡之后或许是朝代更替,或就进入大纷乱时期。
任何人,不管你多么牛,在时间面前你依旧是蝼蚁一般的存在,曹操不例外。
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赢了,中国历史可能会走向何方?
官渡之战后,曹操很快统一北方,推行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尽量减轻人民各种负责,停建各类大型工程,就连曹操亲自规划孔雀台,也无限期停工。军民上下一心,全力发展生产,加强军工业。社会恢复到黄巾起义前东汉最好时期。
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国力蒸蒸日上。曹操一统天下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文武百官多次上表,此时兵精粮足,士气高涨,一举荡平偏远江南,实现大汉王朝彻底统一,指日可待。有名无实的汉献帝,看曹操早有此意,下旨由曹操统帅八十万大军,最快速度平定江南。
曹操在赤壁一带排兵布阵。大造战船,积极训练水军,严格要求平衡性动作练习,作为水战第一要务,人人必须过关。江南水乡,河道纵横交错,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顺利适应战地新环境,能打战,打胜仗的军事大比武,在全军上下轰轰烈烈展来。
疲于奔命,屡战屡败的刘备,寝食难安,这次曹操统率代表大汉王朝的正规军,连忙派智多星军师诸葛亮,奔赴东吴商量对策。此时东吴政治军事集团,上下也是乱作一团,十有七,八站在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一边。三十初头,血气方刚的水军大都督周瑜,和涉事未深,英雄少年的孙权力排众异,要求一致抗曹,更有诸葛亮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孙刘军事集团决定火烧连营,趁火打劫,首战挫败曹军锐气。乱其军心,大江之上,必定落水淹死者无数。
狂风大作,二十多条装满干草油料的大船,向扬帆起航,快速驶向曹军水寨。船至江心,天公不作美,峰回路转,又刮起强劲的西北风。周瑜大军刚出水寨又刮回来。
水寨点将台上的曹操,眺望江南连绵不断的小山。忽见风向已转,刮断一个大旗,随江漂下,好风!好风!他将旗一挥,所有战船按即定军事方案,有条不紊的快速出动,一时江面普开战船十几里,浩浩荡荡,倾巢出动。曹军大旗耀武扬威,遮天蔽日
。
大军快速推进,势如破竹,曹军不日攻克建业。东吴文武多半尽降,孙权坚决不降,身中数箭而亡。平定江东后,曹军扑天盖地,如潮水般涌来。兵多将广,杀一批,又上来一批,曹军满山遍野,源源不断。刘备人马渐渐稀少,疲于突围,左冲右突,然而曹军围的严严实实,如铁桶一般。昔日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今刘备兵败如山,无回天之力,愿魂随项羽,来世不放过曹阿瞒,吐血而亡。
天下平安,高奏凯歌。班师回朝,大摆宴席,曹操居功至伟,群臣激昂,纷纷表奏曹公,创前无古人的盖世之功,汉献帝为保命,自贬越王,封地冀州,即日起程。带少量随从暗淡离开洛阳。群臣山呼万岁,曹操手握玺,君临天下,开启曹魏时代。
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赢了,中国历史可能会走向何方?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曹操者,枭雄也。他如果赢了,你们应该知道下一步的。第一,他将率领大军去征讨江东余部,毕竟江东九郡范围比较大,不可能一战而得江东的。要知道江东的地区范围很大,是孙权父亲,兄长三代所积累的势力。当时刘备的势力很小,根本不能和曹操抗衡。
而赤壁之战为什么孙刘两家要合攻曹操?就是因为无论哪一方独自与曹操直接对战可能都要输。而孙权输不起,刘备刚起来更输不起,所以孙刘合军,共破曹操。
然后灭了东吴之后,曹操会一举灭刘璋,刘表,张鲁等军阀。曹操只要赤壁之战赢就会攻灭各个军阀,以实现他一统天下的大志。
当然,这些都是设想,历史容不得设想,要追求真实性。
反过来一想也是,那么厉害的东吴孙权,刘备都被灭了,小军阀没有理由不被攻灭啊,毕竟曹操实力在那里是不容小觑的。
谢谢大家,元宵快乐。(图来自网络侵删。)
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赢了,中国历史可能会走向何方?
在赤壁之战前,天下诸侯势力除了曹孙刘三家之外,还剩西凉马超、汉中张鲁、益州刘璋、交州士燮。
这四家势力中,益州刘璋意在偏安,见曹操势大,刘璋已经算是归附曹操了,并且还为其赠兵助威。
马超算是曹操最大的后方隐患,也不过是一群莽夫而已,一战可定。
至于张鲁和士燮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曹操最大的敌人还是江东孙权。
曹操自打迎奉天子之后,同时也得到了大批士族的支持和帮助。
曹操南下之前虽然已经开始实施法治,但对士族阶级的影响还不明显。江东内部的军政权力还没有过渡到士族阶级手中,大多还掌握在淮泗集团。
因此,北方士族阶级因利益而起的反曹意识,以及东吴士族的抗曹决心还不强烈。
天下大势还在曹操手中。
赤壁之战中有一个需要我们注意到地方。
那就是赤壁之战的前后两个阶段,包括陆战和水战,严格来说,曹操都不算是进攻方。反而是孙刘两家达成协议之后开始反攻。刘备于陆战击败曹操后,曹操退守江北,周瑜再以水战取胜。
如果曹操赤壁之战赢了,自然是全据荆州,刘备肯定就没得搞了。
至于江东,还有一战之力。
据《三国志》记载,在周瑜出征之时,孙权曾对周瑜说:“这仗能打赢自然最好,确实打不过就回来,我再亲自上阵跟曹操拼了。”
说明除了周瑜带去的数万兵以外,孙权手上还留有底牌。
不过我感觉也没啥用!毕竟支持抗曹的武将集团都败了,剩下的都是主降的文官。再说了,周瑜都打不赢的仗,孙权能赢?
夺取荆州的曹操也占据了长江中上游,江东的命脉被掐的死死的。
败了一阵的东吴集团,内部的降曹言论肯定会占据主导,搞不好还没打,东吴内部就开始乱了。
一旦孙权、刘备败了,再解决剩下的几家势力,估计也就两三年的功夫。估计除了西凉,其他几个地方可能都不用打了。
曹操统一天下的大业就此完成。
届时,曹操将会成为历史分界点的一个重要人物。
因为曹操是寒族出身,他对士族阶级的腐败现象非常憎恨。
在天下尚未一统的情况下,曹操实施法治,破坏了士族阶级的利益,导致内部及其不稳定。外有孙刘强敌、内有士族阶级,曹操既要征战又要改革,顾此失彼。
这下好了,赤壁之战赢了,击溃了孙刘,统一了天下。届时变了专心对付内部那些腐败的士族阶级。
其实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对士族阶级的态度都差不多。乱世征战需要利用他们,管理国家需要打压他们。
他们三家不管谁得了天下,都会对士族阶级的腐败现象进行改革。
曾经我看过一篇文章写得真不错,标题是“曹孙刘三家共同的敌人。”说三国表面上是统一争霸史,暗中确实曹孙刘三家对士族阶级的改革史。
一旦曹操统一了天下,我们注意,他提出的唯才是举其实有一点科考的意思。
到时候,中国古代史将会没有士族阶级当家的几百年黑暗时代。曹操将会成为超越杨坚的存在。
无奈,这些都只是臆想而已!
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赢了,中国历史可能会走向何方?
一个挟天子以令諸侯的东西赢了
比
一个夺权篡位而归晋的家伙
都差不多
一个是轮回酒
一个是还原汤
都是那么地让人生厌
与其说欣賞之可喜
倒不如说还不如出恭可乐
[捂脸][捂脸][捂脸][大笑][大笑][大笑]
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赢了,中国历史可能会走向何方?
赤壁之战如果曹操取得胜利,就等于摧毁了江东数万强大的水军,长江不在是天堑,数十万大军必将以摧枯拉朽的速度横扫江东。江东孙权、周瑜是无法阻挡的,此时他们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投降,结局是不失封侯之位;要么向西逃往刘备处,共同负隅顽抗,但这种抵抗不会坚持多久,属于曹操的荆州襄阳军队一旦沿江东下,与曹操大本营东西两面夹攻,孙刘联军只有灭亡一途。只要消灭了这两大势力,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西凉的马腾、韩遂自然不在话下,此时曹操军力强盛,威望齐天,挟大胜之姿,用不了几年就可以一一平定。
据历史记载,赤壁之战是发生在公元208年,赤壁大胜后再花几年彻底平定天下,统一中国。按曹操公元220年去世,那么,曹操统一天下后建立大魏王朝,还有近10年的统治时间,当然也有可能曹操完成毕生梦想(统一中国)后,因为没有遗憾而心情大好,寿命有所延长也说不定,在位时间延长达到十几年也是有可能的。
在《后汉书·许劭列传》及《三国志·武帝纪》里有东汉末年人物评论家许劭对曹操的评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见在时人眼里曹操不仅有在乱世平定天下的能力,也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曹操在建立大魏王朝之后,作为有长远眼光的政治家,对外必然会继续打击北方乌桓、鲜卑、匈奴等胡人对内地的威胁,防止他们的崛起、做大。对内完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打破汉末以来形成的世家豪强对地方官吏的垄断,让有才能的士族、寒族通过考核出仕做官。
在历史上的三国对峙时期,魏文帝曹丕为了维护统治,抵挡吴蜀两国的进攻,甚至一统天下,曾采纳陈群的意见,在全国实行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以获得门阀世家的支持,为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以世家为代表的司马懿家族也因此慢慢发展壮大,以致架空、取代曹魏政权。
为了广纳贤才,曹操曾发布过《求贤令》,其标准是“唯才是举”,就是光有廉洁和品德还不行,还必须要有才干。可见在曹操的心中是不论世家大族还是寒门庶族的,只要有才能就能得到重用,而在《三国志》中,其手下不少将领都出自寒族明显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如果曹操建立大魏后,在用人上自然不会采取九品中正制,反而会进一步打击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势力,而司马懿家族也就没有了对抗蜀吴的功劳资本,又没有了可以倚靠的世家根基,在大魏朝廷自然翻不起风浪,更不用说取代曹魏了。
正如周世宗柴荣所发宏愿,希望能“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给我三十年,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相信经过曹操十几年的治理,大魏江山必然稳如磐石,再加上后继之君曹丕、曹叡并非庸才,即位之后继续执行曹操在位时定下的国策制度来治理国家,大一统的魏帝国极有可能像西汉、东汉初期一样迎来国家盛世。
总之,赤壁之战的惨败而归,从某种意义上阻断了国家短时间重新一统的可能,也深刻改变了历史走向,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是赤壁之战后形成的三国混战局势还是西晋“八王之乱”后的几百年国家大分裂,说到底受伤害最深的还是老百姓。历史虽然不能假如,但如果赤壁之战是曹操大胜,进而统一天下,必然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稳定、进步,给百姓带来多
一点的和平安宁,不也是挺好的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