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长远来看人们的幸福指数会上升嘛?
人口负增长长远来看人们的幸福指数是下降不是上升的,因为长期持续下去,社会就会缺乏活力。
很多人认为人少了是好事,至少公交不用这么挤,东西不用这么贵,特别是房子说不定以后是白菜价等等。这些思维方式都只局限于一点:资源和人口一一匹配。
这是很想当然的想法,认为资源和人口数量肯定相匹配的,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资源的分配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简单地将有1亿吨,十亿人口,每人一百千克这种分法是不存在的。
社会发展有一个力量就是:适度差异化。
适度的差异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但过高也就是贫富悬殊,过低也就是高福利,这些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当人口持续负增长带来的问题是很严重的,会造成劳动力短缺,购买力下降。
人付出劳动 ,用劳动获得的货币去购买自己的服务,这大概就是社会的经济活动的基本逻辑。
当所有人的工资很高时,需要购买的服务自然是水涨船高,因为劳动力成本上来了。
服务同样是人的劳动。
所以说白了就是一部分人出钱去购买另一部分人的服务。
如果提供的服务太多,工资就会下降,相反会上升。
这仅仅是从劳动力的角度去考虑。
事实上整个社会是由两块组成,一块是劳动力,还有一块是非劳动力。
现代社会基本上都是福利社会,只是福利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老人和小孩子都是非劳力,他们需要劳动力去承担这个责任,抚养和赡养。换句话说并非获得服务与劳动力付出对等,而是劳动力付出要大于获得服务,因为一部分付出要无偿给小孩和老人。
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就是劳动力将会面临短缺,假设10个劳动力可以负担2个小孩和2个老人。
当人口负增长后,小孩子可能变成1个,老人负担可能会变成3个或更多,因为人都会老的。
另外医疗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在一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原来负担的2个老人的费用可能就变成3个甚至更多。
这一切都需要劳动力去提供的。
劳动力是由小孩子成长起来的,老人是不会变成劳动力的。当小孩子由2个变成1个时,劳动力最后会由10个变成5个。从原来10负担4个变成5个负担4个。这种负担翻倍就是人口负增长带来的。
当劳动力负担的福利太重之时,整个社会的活力就会减弱,同时消费群体在萎缩,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可能导致经济滞涨等等。老人的福利也可能因为负担过重而削减,但是每一个人都会老,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这个削减未必是数量的减少,而是对比的减少,假设退休待遇和平均工资比是1:1.7,到后来可能会变成1.2:4。看上去都有增长,实际差距是在拉长,等于变相减少了。
当然人口飞速增长同样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最好是人口增长达到替换程度,2.1左右,保持一定的均衡,这样的情况是最理想的,也是最平衡的,也是幸福指数最高的。
以上是我个人理解,不当之处,见谅。
人口负增长,长远来看人们的幸福指数会上升嘛?
计划生育政策施行了四十年,这四十年来,国家虽然实行了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政策,但国家总人口还是从十亿增长到了十四亿,这是因为五六十年代的高生育率造成的,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算,国家少生了4亿人。
现在国家人口开始负增长,是由于近四十年来的低生育率造成的。日前,国家已经施行了三孩政策,随着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实,教育带来的经济负担的减轻,预计生育率将有一个回升,但由于高生育率年代的人陆续进入老龄,死亡率可能会大于生育率,总人口可能会减少。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的财富增加,人口的减少,人均财富会有一个提高,当然幸福指数也会提高。
人口负增长,长远来看人们的幸福指数会上升嘛?
感谢提问:
人类实现幸福生活的底层密码:分工&协作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每种自然生命都必须从外界摄取养料才能实现自我成长和生命延续。因此,每种自然生命在生命存续之年都会尽力繁育后代,并给予他们第一份营养补给、赋予他们最基本的生存自理能力,比如植物种子除了胚芽,还附带了足够种子发芽长至能够自己制造养料之前的营养储备、卵生动物的蛋壳中除了一个待发育胚胎还有营养液、奶水是哺乳动物幼崽出生之后的第一份营养补给,随后便学着父母的样子适应自生存。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具智慧的胎生高等级哺乳动物,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抽象社会文明成果。根据自身对自然生命的认知,人类按照自然生命的生存特性将它们归纳统分为自养生物、寄生生物两大类。自养生物又被称之为植物,是个体生命旅程不需要依靠同类或其它生命物质帮助、能够从借助自然实现生命延续的物质,它们摄入水分以及能够被水溶解的微矿物借助光合作用制造生成维持生命延伸的有机物;寄生生物包括动物和微生物,它们不具备自生产维持生命养料的能力、它们必须通过“劳动”直接或间接依靠植物提供养料补给延续个体生命。
人类是高等级社群性哺乳动物,每个人都需要融入群体才能获得生存安全保障、每个人都需要融入群体才能赢得生存荣誉。因为,人类个体强壮不如大象、凶猛不及老虎、灵巧不济猴子、速度不敌豹子......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生态食物链”中人类唯有通过群体分工&协作才能博得一席生存之地。因此,人类通过借助自然物质制作劳动生产工具、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等改善了自我营养补给结构,结束了“靠天吃饭”的自然生活史。
农民种植粮食+圈养家猪+饲养鸡/鸭/鹅、牧民饲养牛/羊/马匹、渔民捕捞鱼虾、工人加工劳动生产与生活辅助工具、商人链接社会消费财富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公务员协调各劳动群体利益分配关系......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程度越高,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也越高。因此,人类社会文明现代化程度越高聚集程度也越高,比如新中国成立之时城镇化率大约为10%,而今我国城镇化率业已超过60%。
《国富论》中列举有一个制针的例子:制作一枚小针需要十八道工序,如果这十八道工序都由一个人完成,那么他一天恐怕连一枚针也做不出。但是,如果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二道工序,平均一人一天却可以做出4800枚。因为,分工使劳动专业化、提高了生产劳动熟练程度,也就提高了生产劳动效率。同样,今天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事物如果不借助分工&协作的力量根本就做不出来,比如无线通讯、大飞机、高铁......
人类是自然物质循环体系中的核心成员之一,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物质资源而存活。然而,所有自然资源都不会自己送上门、组合好供人类使用,比如农民辛勤劳作才能收获粮食、牧民不偷懒才能有牛羊肉可吃、工人不懈怠才能开采出煤+石油+天然气&才能生产出人类日常生活必须的各种物资......所以,人类社会并不是人口越少+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越多就能生活的更幸福,人类实现幸福生活的底层密码是分工&协作。
人口负增长,长远来看人们的幸福指数会上升嘛?
人口负增长,长远来看,人民的幸福指数一定会上升,人口控制在8亿至10亿最好,人口素质有很大的提升,资源充足。
国家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多污染大,空气质量差,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句话是对的。一家两个孩子分一个饼子,每人占有半个,若是一个孩子,这个饼子就可以吃饱肚子了。
为什么国人都不愿意多生孩子,若是生两至三个孩子的,家庭支出就更大了,养到他结婚后费用非常惊人!必须得给他准备出生养育费用。教育,医疗,房子,结婚这几项算一下身心都崩溃了。听话的孩子还好,不好管教的孩子,一个孩子都嫌多啦!父母身心疲惫呀!我是支持人口负增长的。
人口负增长,长远来看人们的幸福指数会上升嘛?
有利于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环境友好,生活品质极大提高。
三胎政策是个问题。
人口负增长,长远来看人们的幸福指数会上升嘛?
不必太在意,要知道5000年文明史中国人从来没吃过饱饭。吃饱饭恰恰是人均只有1.2亩耕地的现在…离题了。但我想说幸福只是个不被确定的概念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