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的原型和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是人首蛇身?

现在大家一提女娲,大概会记得两个故事:

1、女娲补天

2、女娲造人

从补天和造人中可以推测出二件事情:

1、大洪水时代

2、生殖崇拜

易中天教授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娲就是蛙,因为蛙能一次产子很多,受到推崇,虽然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但他的确抓住了生殖崇拜这一个特点。不是有人称女娲为大地之母。

有人说女娲为什么是人首蛇身,这一点古人早有解释。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列子》

列子说伏羲、女娲、神农、夏后这些人都是蛇身人首的,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是因为他们有大圣之德。

古人一般会将神异之相当作是神圣的,圣人的标配,不是有一句“天生异相”的说法。

为什么出现这种样子,主要还是为了突出他们的“神”性,而并非他们真的长成这样。

可能在那个时代蛇是一种被崇拜之物,是一个部落的图腾,不像现在人们一想起蛇就想起阴暗、冰冷、狠毒之类的。正如古代很多部落将猪当作图腾,我记得我还写过一篇《盘点猪的地位变迁史,从图腾到贬义,猪到底经历什么?》讲述这件事情。

现在我们一提到猪就会想到好吃懒做,笨等形象,在那个时候猪是勇猛的代名词。女娲墓、女娲祠、女娲山,女娲庙等等都存在,女娲崇拜也是一直存在的,女娲一直是作为人文始祖的存在。

有时还将女娲列为上古圣三皇之一,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女娲都有联系,《封神演义》中女娲干脆以上神的身份出现。

相传一些音乐器物也是女娲发明的。

我记得好像有一学者从大禹这个禹字去推论大禹是一条虫。我觉得这种推论方法是值得推敲的。因为女娲、大禹时代应该属于无文字文明。

有人说文字的出现代表历史的进步,我觉得应该一分为二看。文字的出现的确可以加速经验的传递和掌握,只要按照文字所说就可快速掌握和表达,会加速人类整体素质的提升。文字有一个负效应,那就是会限制人们对天地的理解,而被文字困在里面,一切从文字出发去理解天地。

《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实际就是老子担心后人受文字这一负效应的作用。再如理解河图洛书八卦等等,现代人喜欢从这些文字入手,弃图案,将一个整体拆开一个一个看,实际上早就远离本意了。

像女娲这个名称可能就是后人起的,从女娲两字去推敲女娲是谁同样值得推敲的。

当然人首蛇身我还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是不是和大洪水时代有关系,那时地面潮湿,蛇类横行,能够灵活生存,而且像那个禹代表一个虫等等,这些都和“通水路”有关。

大致就这样,不管怎么样女娲一定存在,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部落,还是几千年的集合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当然女娲不会真的是人首蛇身,是后人为突显神圣而加的。

女娲的原型和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是人首蛇身?

谢谢邀请!女娲来源有各种说法,先秦时期的文献古籍就有记载,《楚辞》《礼记》《山海经》等。到了西汉儒学鼎盛时,《尚书》中出现了“三皇五帝”,五帝我们就不说了,“三皇”就是伏羲、女娲、神农。本来说好燧火氏是父亲,伏羲与女娲既是兄妹,并且也是夫妻。由于是神话,伏羲与女娲是蛇身人首,伏羲与女娲要交配,所以他们的尾部是连在一起。后来,儒家为了给自己的观点制造出充足的证据,引出古人如何如何,就将神话当上古时期的历史上来说了。于是,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开始出现,被称为“大地之母”,又称为“娲女、女阴、女娲氏。伏羲的待遇也不错,儒家将周文王姬昌的《周易》改成《易经》,并将道家的《太极图》也弄到了《易经》中去,美颂伏羲是《易经》的始祖。

孔子的五经“易、书、诗、礼、春秋”,都是从周礼的“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从儒家将神话说成是上古时期的历史,就能看到孔子思想在西汉儒学鼎盛时期的再现,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离不开神秘兮兮的上古神话。

女娲的原型和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是人首蛇身?

原始人为了生存,不断的猎杀动物。但是人们最初的信仰却恰巧又来源于这些动物。

并依靠这些动物形成了最原始的泛神论。远古人类总会将生存环境,周围的一切视为与神灵相沟通的方式和对象,在复杂的原始人类的资源环境当中,出现了各种价值观和规范,将人类,自然界以及神灵联系到了一起。并且经常富裕周边所有事物以人的情感。对于现在人而言,我们都会认为动物从本质上就与人类有根本不同,动物更为低等,但原始人类从不这样认为,由于当时自然支配力远超人类的力量,对此,人类即便对于一些普通的动物也有某种崇拜的可能。

其中蛇的形象,不可被我们所忽视,中国的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而在西方的《圣经》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带给人类以性欲,使人类独立于自然的也是蛇。更巧的是,在闪米特语言当中,夏娃词的意思就是蛇和母蛇的意思。也就是说,作为人类的众生之母夏娃就是蛇的化身,蛇非但不是人类的敌人还是人类的祖先。当然,这处于泛神论的传播当中,并不是实际情况。但世界很多地区都将人的发展与蛇联系在一起。当然这也可以解释为最早的先民们,其实有可能已经发现自己是从爬爬行动物进化而来。在此基础之上,从自然界分离从而独立发展出人类社会。

女娲的原型和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是人首蛇身?

女娲是上古女神,也有真实原型,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水经注》、《太平御览》等古籍中都有她的影子存在,其实,女娲是中国上古母系氏族一位首领,她带领族人生活在河南嵩县池曼山西麓至汝水沿岸,她的伟大功绩在于治水、让族群繁衍壮大、建立婚姻制度、创造乐器。人首蛇身的形象代表了上古人类的自然崇拜及生殖崇拜,因此,女娲也是华夏母亲的象征。女娲的光辉形象,是华夏先民改造自然、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女娲的原型和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是人首蛇身?

女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但是关于女娲其人,却有不少待解之谜。

首先是性别之谜。

从古至今,人们一般都认为女娲是一位女子。古典中,也有不少关于女娲为女性的记载,把她说成是位人面蛇身的女皇。从古至今有关书📖籍中的女娲图像,也都画作女性。

女娲本风姓,代宓牺立,号为女希氏,是上古时帝王中的贤者。因当时无文字,只以音呼,后人因音成字,写作📝女娲,并不是指性别为女🤷‍♀️。古人把伏義、女娲、神农称为三皇,也是把女娲当成男子🤴看待。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

其次是女娲炼石补天之谜。

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它反映了原始社会时人类征服自然的幻想。当然啦,这所谓补天,并非事实。📝

但是,友们如何解释这则神话传说呢?一种观点认为,上古时期,人类茹毛饮血,不知用火🔥。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使夜得光明🌜,食得烹饪🍳,这是其真意所在。

但又有友们提出疑问❓了,发明使用火🔥的是燧人氏,为何归于女娲?(公说公有理)

另一种观点认为:对呀,五金有青黄赤白黑五色,皆生于石中,女娲首先识别利用,并用火🔥锻炼出来,制为器物工具之类,此举可以补天力之缺,故传为炼石补天嘛。据此,女娲成了原始冶金的发明和应用者。(婆说婆有理。)

第三是女娲陵墓之谜。这个问题有五种说法哈。

其一,为山西永济县风陵渡;

其二,为陕西潼关县;(吃夹肉馍的地方)。

其三,是河南阌乡,(现在的灵宝县,盛产苹果的地方)

其四,为山西赵城县。(现在的山西洪洞县赵城镇西南。)

其五,为山东济宁。

这五种说法各有所依,但又史料证据不足,所以相持不下。(主要是开发旅游资源,争取更广泛的关注与发展而言)。

众说纷云,使女娲这一人物形象带着非常神秘的色彩。由于女娲的时代距今实在是太、太、太遥远了,要解开这种种谜团还真不是一家之言,可一锤定音的。🔨

好在现今,科技发达,众多条友更是神通广大,故在此抛砖🧱引玉,以待友们👩‍🎓👨‍💼🦹‍♂️🧝‍♀️纷纷扬扬,各抒己见。

屈之子,诚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女娲的原型和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是人首蛇身?

是古神话创造了女娲,女娲反过来为神话添上了重墨重彩的一笔。女娲诞生于无天无地无人的虚无世界,从最初的女娲化神到化万物,再由女娲造人到女娲补天。有女娲的诞生才有天的诞生;有女娲身化万物才有地的出现;有女娲的补天救世和创造万物的神功才天地的一片祥和。女娲,是天是地是万物,是世界的万能之神灵。

女娲娘娘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中的传奇神衹,是人们心中的创世女神,也是生育之神的代名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穿衣节”都是为了记纪念女娲补天而设立的。

女娲娘娘即然在世人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就意味着她是一位从上到下,从内心到外表都透着仙气的绝世美人。我们从商朝末年到周朝初期的泥塑造像就知道女娲娘娘究竟有多美?《封神榜》中纣王在朝拜女娲宫为什么会触怒女娲?就是因为好色的纣王对女娲娘娘泥像的美貌着了迷,才会提笔在女娲宫墙壁上题词:“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而亵渎了女娲娘娘,罪孽深重,给自己的皇位和朝庭带来了无妄之灾。

人首蛇身是女娲娘娘的法身,中国的古代,龙是最受人们崇拜的神灵,现代的中国人就以龙的传人而让全世界人民瞩目,而龙身取像于蛇。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产能力低下,社会状态落后,人们希望借动物反映的灵敏和行动的迅速来弥补人类的欠缺。

神话中,女娲娘娘的外表定格十八岁的红衣女神形象。女娲娘娘之人首象征神籍之首,补天之神,伏義之妻;女娲娘娘之蛇尾象征女娲娘娘为生育之神,是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女娲娘娘是上古人心目中最受崇拜的神。所以,人们心目中最最完美的女娲娘娘被勾勒成半人半兽(人首蛇身)的形象是不可怕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