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
您说的应该是吐鲁番市阿斯塔那76号墓出土的这张图,我看网上解释是千奇百怪,甚至和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扯上关系,对于这些科学名词我不太懂,我就尝试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尝试去解读,因为我也一知半解,您就将就看,希望不是翻车。
一、人首蛇身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山海经》
从上面可以看出,人首蛇身是延维出现在世人眼中的样子,最关键的是这个神是有左右两个头的。所以看到《山海经》这段话再去看这图,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这图应该就是延维的变形。
谁能得到延维神就可以做天下的主人,所以延维神的份量在当时应该很重。
二、图案很多人将眼光放在交尾上面,知常容的关注点却在这两个人之外的图案上,这个图案看上去很熟悉。仔细看这图案你会发现还是有规律的,我将这图标注了一下。
可以看到左边是偶数,右边是奇数,但是少了8、9。如果将它和洛书联系起来,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洛书运转的方向应该是左旋1、3、7,右旋2、4、6。伏羲女娲交尾图刚好是颠倒过来的。为什么这样?
我觉得可能和父系和母系氏族有关系,或许这张图的原型会比洛书更早,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因为周朝开始尊天,阳为天,在周之前更早一些阳为地,我曾经写过一篇《天一直至高无上?并非如此,为你讲述天的地位升迁变化史》就专门讲述这件事。不过这篇文章在专栏中,可能看过的人不多。
头上那符号我就不知道了。
至于那两个类似太阳和月亮的东西是11个的,这个倒很容易解释。
因为有一句话叫做:在天为五行在地为六气。
清则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所以五为天,六为地。所以天干是10个,因为再分阴阳,同理地支是12个。
天地阴阳相生相合。这个11应该表示已经成形之物。
上下各有一个自然也代表阴阳和合。
三、从延维到伏羲女娲关于伏羲女娲的说法不一,有说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上古三皇,有说他们是兄妹等等。不过不管怎么样伏羲、女娲都被称为上古圣人。
至于人首蛇身这样的记载在《山海经》中是很频繁地出现的,其他典籍中也有很多出现。
比如传说中的地皇有十兄弟,地皇兄弟十人,面貌皆如女子,貌皆相类,蛇身兽足,生於龙门山中。
《帝系谱》曰:神农牛首,伏羲人头蛇身。
《列子》曰:夏禹蛇身人面,牛首虎鼻,而有大圣之德。
《归藏启筮》曰: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庖牺、女娲、神农、夏后,蛇身、人面、牛首,此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四十二》
庖牺就是伏羲。当然还有下图这种的,这一种文化信息容量和上图比就差别很大了,造型初看差不多,仔细看看差别是很大的。上图和这图比较,这图的信息容量非常少了,似乎是一简化版。不过我不懂绘画,不知道这是什么时代的风格,懂行的可以说一说。
结语所以最初那张图应该是上古传说的文化经过后人加工,最终形成的,更多的是表象而不是指具体的人物,传递的是文明。
我们看这张图的重点应该落在其符号信息之中,而不是纠结于这两个人是谁,这样就浪费了古人的苦心了。
上述就是我的不成熟的观点!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
我发现很多人不了解远古时期“人首蛇身”的文化含义,张口就是一阵乱吹,最后是绕晕了自己也糊涂了别人,我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吧,“人首蛇身”的演变史其实就是一场树立信仰的过程。
三皇治世三皇治世,这时三皇并不是指代具体的人物,是指那些踩着时代的潮流愉快地洗了个澡,然后带着人们过上好日子的远祖们,在口口相传的故事中,表达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并没有落下丝毫的文字记载,没法记啊,文字还没造出来呢。
司马迁自然不能张口就从三皇开始,只能从五帝说起,不然《史记》就成了本神话小说了,但文化传承不可能一下子冒出来的,一定有其沉淀和内敛。
这好比种菜,等到地面上冒出了青苗,我们才知道这不是块荒地,至于种的什么,什么时候种的,这只有播种的人才知道,所以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通过秦博士之口说出了三皇来展示这种文化沉淀,“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泰皇即是人皇,继天皇、地皇后第三代治世领袖。
天皇、地皇属于神祇人物及传说,但人皇可就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在世统治者,王绾、李斯等人皆说“泰皇最贵”,这明显是在借人皇的身份来给秦始皇长脸,塑造秦始皇的威信和民间信仰。
司马贞在《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了第三代治世领袖人皇的来历,“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大白话的意思是说,有九个兄弟,他们各自建都城管辖一方,成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的部落首领,带领族人对抗灾害和猛兽,为人类生存谋得了安身之地,因此被选为人皇。九地呢,便是九州,这就是人皇定九州的来历。
晋王嘉曾在《拾遗记》中提及,“壁上刻为三皇之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
人皇龙身九头,乃是兄弟九人,那么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就可以理解为十三位(任)、十一位(任)杰出的部落首领(或兄弟)。既然“皆是龙身”,那么龙就已经成为了图腾和信仰,显然传承文化不再是埋藏在地下的种子,而是长出了地面冒出了新芽,这种变化就是后人对远祖们的功绩的重整,树立信仰的开始,于是三皇出现了具体的指代人物。
三皇具体化你心情不好,去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偏僻的地方散心,晒着阳光,呼吸着森林里清新的空气,烦恼慢慢散去,你突然发现背后悄悄潜来了一只猛兽!
你希望是一只饿得发疯的老虎还是一头瞎转悠的熊胖子呢?
你手无寸铁,周围无人,该怎么办?你第一时间是不是希望自己是武松?或者希望老天给你一份运气,那野兽没看见你离去?
如果没有其他的保护装备,即使在当今,在野兽的强大的本能面前,我们也显得非常弱小,再把时间放到远古去,你就该知道当时的人们面对这种情况是多么的绝望,这时出现各种信仰也就不奇怪了。
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那时都成为了人们敬畏的力量和信仰,华胥氏,始祖母,“蛇身人首,有圣德”,“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大人便是指雷神;再比如炎帝,乃是其母“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在远古时代,人类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各种野兽的侵袭,人口增长就成了重中之重,这不仅关系着部落的发展壮大,更直接关系着部落的存亡,因此生育崇拜便诞生了。
人口增长主要靠生育,关系着部落存亡,因此具有强大的生育能力的动物也就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由于蛇温和不具攻击性,并且一胎多生,非常契合人们壮大人口的期望,蛇便成为了部落图腾,象征着强大的生育能力和无上权威,专属部落女首领,这就是“人首蛇身”的由来。
你可能会露齿一笑:哥们,解释下伏羲女娲交尾图的伏羲?
这就跟信仰有关了,当信仰成为了人们战胜自然的精神动力,三皇便具体为原始社会时期杰出的部落首领,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踏着时代潮流洗澡的远祖,他们可不得了,突然就让时代迈了一大步,他们就是天皇燧人氏、地皇神农氏、人皇伏羲氏。
龙图腾钻木取火,不仅达到了防寒取暖、驱赶野兽的原始目的,并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饮食习惯的改变最终促成了人类体制的提高,大大提高了人类在大自然竞争中的生存能力,这是燧人氏。
如果说燧人氏是在顺应自然时做出了改变,那么神农氏就是全面主动改造了自然,“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从农业与医学两面下手,神农氏不仅转变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不利局面,更是以药草大大延长了族人的寿命,从而为人类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感受神迹而孕育,造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局面,其实是原始部落近亲婚姻制度造成的乱象,在这种群婚制度下,很容易出现患有重大疾病和缺陷的孩子,并造成早夭的严重后果,伏羲氏由此改进了婚姻制度。
“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实行的是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动植物、居所、官职等为姓,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用现在的话说,伏羲氏通过嫁娶手段主动干预了族人基因的恶化。
我们知道蛇是远古象征生育的崇拜图腾,虽然伏羲氏实行了对偶制,但并不会否认这种信仰,由此创造出了龙图腾,还是以蛇本体为基础,加上了各个部落崇拜的图腾,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象征着团结、平等、尊贵。
伏羲女娲交尾图中,伏羲也是“人首蛇身”的形象,这是误解!
女娲是“人首蛇身”没问题,因为蛇身象征强大的繁殖能力!在《说文解字》中对女娲的解释为:“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其中的“化”,即孕育,所以蛇身其实就是信仰和崇拜的图腾。
伏羲的“蛇身”其实应该是“龙身”,鳞片会比蛇鳞大一点,象征部落的团结和平等精神,所以《拾遗记》才将天、地、人皇说成“皆龙身",正如东汉辞赋家王延寿所作的《鲁灵光殿赋》赋中所说的区别,“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这便是龙图腾的由来,以区分龙身、蛇身,女为尊的局面正在向男女平等转变,母系社会在向父系社会过渡。
伏羲女娲交尾图的含义对于伏羲女娲交尾图这个叫法我感觉到很无语,叫龙蛇嫁娶图不行吗?
伏羲女娲交尾图中的形象一般会有两种,有不同的故事来源和寓意。
1、伏羲女娲手执草扇
这个造型来源于《独异志》中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伏羲与女娲居住于昆仑山,这时天地只有他们两人,也没有婚姻伦理概念。为了延续人口,兄妹商议成为夫妻,女娲面子薄,羞得不行,而伏羲也觉得周身不对劲,始终觉得兄妹成亲怪怪的,最后两人决定让天意来决定。两人登上昆仑,点燃两堆篝火,对上天祷告道:如果上天准许他们成婚,那么就让篝火的烟雾汇合在一起;如果反对,就让烟雾各自消散消散。话语刚落,两处烟雾便融合了在一起,于是两人成为了夫妻,开始生儿育女。
兄妹成亲,毕竟有违礼法,所以兄妹“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来遮羞,这些造型在多处壁画、砖画、绢画中出现,并且在长沙楚帛书中也有详细记载。
2、伏羲女娲手执规矩
在古史故事中,伏羲为伏羲氏族l首领(天皇),女娲乃是凤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在女娲十六岁时,伏羲以精致的狐皮作为聘礼求婚,成婚后两人居住在凤州。
伏羲在榆中称帝,女娲留守凤州,后来伏羲封女娲于汝阳(今河南洛阳汝阳),统领中州。伏羲去世后,氏族联盟推举女娲为帝,帝号女皇。
女娲任命共工氏为地官,居太行山,主管治水。后来共工欲自立为帝反叛,女娲大怒,下令火正祝融讨伐,双方大战后,共工不敌向西败逃。伏羲女娲氏时期便是被称为九兄弟定鼎九州的“九头纪”时期。
伏羲女娲造像便呼应着这个时代的变化。
伏羲居左龙身,女娲居右蛇身,伏羲左手执矩,女娲右手执规,象征婚姻对偶制。二人上方是代表太阳的日轮,下方是代表月亮的月轮,既呼应“天圆地方”的天体之说,也代表阴阳的相辅相成,周围则是伏羲所观的星象,构成四季变换时间的节点。“人首蛇身”着重强调的是婚姻制度,“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女媒,因置婚姻”,其实已经在向礼制转换,而伏羲的龙身也在说明男性地位的提高,正在向父系社会过渡。
这两种造型其实对应着原始社会婚姻的变化过程,第一种是部落最早的近亲结婚,造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结果,孩子通常被认为是神迹的子女;当伏羲与女娲制定对偶制后,实行聘礼制,目的是为了防止近亲结婚给后代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就初步建立了伦理礼制,因此两人被塑造成“人首蛇身”的始祖形象。
我们知道,出于对蛇生育能力的崇拜,人们朴素的认知将女娲塑造为“人首蛇身”的创世神,后来伏羲因制定婚姻制度也获得了“人首龙身”的待遇,实际上是提高了男性的地方,处于母系社会正向父系社会过渡中男女暂时平等时期;当炎帝被塑造为“人身牛首”的首领,恢复了人身的本质,这并不是代表炎帝就不如前人的功绩,而是以代表部落的牛图腾来区分尊贵,也就代表着正式进入了父系社会,信仰也就随之转变,所以我才说“人首蛇身”的演变史其实就是一场树立信仰的过程。(图片均来自网络)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
因为他们对应着盘古开天的天地分离后的两仪时代的人类,如蛇无四肢,只有整个身体,再如蚯蚓等动物,那时天地分离,地上一半为山一半为水的两仪时代,人和动物都应是无四肢之物,由于天地演化进入了连山气象时,天了裂开,不停的下雨,地震爆发,耸起了很多连绵不断的高山,大洪水时代来临,在坤主大地上生活的动物植物只要不应水里的都将灭绝,逃到高山上的留下了一些,人类基本灭绝,伏羲和女娲应该是从动物中变化出的新的神灵人类,能适应这种水里和陆地都能生存的半人半动物的人类。
他们在天地两仪大变化中,成了连山卦气的应象人物,少男少女生活于山连山的山顶,和大泽之中,捕鱼打猎而生存,那时的时空既是山连山围住水成泽的时代,也是成就大四象的时代的过渡时代,动物植物都是一条的,没有四肢的,两个交配形成了交尾图,今天动植物中遗留下来的很少了,除了能水陆两栖的蛇类和藏于土的蚯蚓之类的很少了。
当今世上有四肢的对应四象时代而生,四象过后五行而成时,有五指和五个脚趾的就是这个时代对应而生的,我们这种人类也是五行齐备而生,牛羊都还在前已有。扯远了,还是回归主题,以前的人与动物也是依两仪,四象,五行而一一变化对应而来,伏羲女娲就是两仪时代地球上遗留的例证!!!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
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传说是兄妹关系,那么父母为谁,《史记》中有伏羲的母亲是华胥氏踩了雷神的脚印,感应就怀孕,后来生出了伏羲的记载,但没有生女娲的记载。女娲是《山海经》中的神,神话故事把他们传成兄妹关系,后来伏羲女娲交尾而生人类,既然说伏羲女娲是人首蛇身,只有用交尾来描述他们的性行为了。
伏羲女娲交尾图
其实,早期人们交配对象是模糊的,从而,在神话故事中,只能将父亲假设为各种不同的由原,伏羲女娲交配还算合理,只是兄妹关系,有悖现代交配伦理观念,再加上又是蛇身交配,所以就奇奇怪怪的。
伏羲女娲是不是兄妹?女娲是《山海经》中的神,《山海经》大荒西经有“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这是说有十个神是女娲的肠子变的。
除此以外,有履大足而孕的,有吞鸟蛋而孕的,有梦龙交而孕的。总是要把孩子的来源交代清楚。
伏羲画像
生命起源之谜,人们一直不懈地去了解,伏羲女娲的两蛇交尾,正是中国道家对生命起源的解释,由一元生两仪,那么伏羲女娲刚好是两仪的数。所以无手无脚,只能是以蛇为身,再后来演化为龙。
再后来两仪生四象,就长出四肢,四肢又生出五指,意味人的生命以五行为基础。
伏羲女娲
所以,伏羲女娲是道家人物,在诠释生命起源正好符合两仪阶段,由此就成了无四肢的蛇,而交尾符合无四肢的蛇的性交方式。
DNA双旋结构
从另外角度看,现代生命遗传理论认为,遗传基因是DNA,而DNA结构是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刚好两条多核苷酸链就是两条蛇,反向平行盘绕双螺旋结构,也正好是蛇的交尾模式,古人是否知道DNA遗传物质?好像有可能!
其实,蛇图腾是男性崇拜的象征,在不知道父亲是谁的母系社会,如何体现男性,就假象一个蛇来崇拜,并且将生命遗传任务也交给一对蛇交配来完成。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中认为,梦见蛇意味着有性行为,中国民间认为梦见蛇,是有儿女子孙的征兆,这也是神话故事中把生命起源,放在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尾完成的另一个缘由。
弗洛伊德
所以,问题的答案,简而言之三句话,其一,道家生命起源理论到伏羲女娲这一块,刚好是两仪阶段,无四象即无四肢,就有蛇模型。其二,科学理论遗传基因DNA的两条多核苷酸的双螺旋结构,刚好是两条蛇的交尾模式!其三,古代神话中,蛇图腾文化,其实就是“性”崇拜文化,将男性器官演化为蛇,以体现遗传密码来自男性!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
人皇伏羲,三皇五帝之首,上古传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福佑社稷的正神。
女娲,大地之母,母系社会顶峰的代言人,捏土造人,炼石补天,可谓大功德,福佑社稷的正神。
二者究竟有什么联系,会流传下广为人知的女娲伏羲交尾图,究竟代表了什么?上古时代,距今遥远,究竟女娲和伏羲是否真实存在,没有人能真实考证,却作为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流传于世间。
女娲和伏羲,一男一女,从形象上来说,却均为人首蛇身,这种神话形象,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伏羲和女娲交尾图的依据是什么呢?
坊间传言,上古部落风袞首领华胥氏外出雷泽,遇特大脚印,华胥氏站于其上,莫名受孕,诞下一子,人首蛇身,正是伏羲。
伏羲有一妹,同样人首蛇身,名曰女娲。二者成人,结为夫妻,奠定了远古的婚姻制度。
因此,呈现出二者蛇尾纠缠的画像。
为何是人首蛇身呢?蛇有何特殊之处。
上古时代,环境恶劣,人类生存不易,和有些动物一样,新生儿的增加,才能让人类在恶劣的环境中延续,因此,古人崇尚生育。
而蛇长相奇特,且数量众多,对于古人危害极大,相信在古人的印象中,蛇神秘且强大。
蛇在交配之时,两条蛇死死纠缠,因而崇尚生殖的古人,将其放了神的身上,从而诞生了女娲和伏羲人首蛇身的经典形象。
他们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历史上第一对夫妻,女娲代表着母系社会的巅峰,而伏羲的出现,代表着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
一幅图,给人于太多的遐想,解读的角度有很多,但女娲和伏羲的经典形象,却铭记在每个人的心头。
为什么伏羲女娲交尾图是“人首蛇身”?
伏羲女娲交尾是中原上古神话最精彩的一段!全国各地版本多样,像我的老家湖南常宁的上古神话流传则是盘古与女娲。这里我们以中原文化为正统。
伏羲,上神神话是为人皇,女娲,上古神话为人类始母,他们俩是人类共同的祖先,所以,伏羲女娲的交尾图以人头人面表示两位神氐。
蛇,成长能成蟒,蟒进化可成蛟,蛟得道能成为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故而伏羲女娲交尾图在人界的初始密码是为人首蛇身,交配生成人。在神界伏羲女娲的交尾图的高级密码则是神面龙身了。大家脑补一下伏羲女娲的神面神像,听说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女娲是盘古的眼液生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