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出自哪里?你如何理解?

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为什么会如此?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这句话最早可能出自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的《蟾宫曲·叹世》,这曲挺怨的。其中有这么一句话: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东吴就是江东,西蜀就是蜀地加汉中。

韩信的功劳大却被杀了,蒯通的话怎么会是疯言疯语呢?刘胜项败这是韩信的功劳。最后作者感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他去吧。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马致远的痛苦,不过最后一句:醉了由他,却突显了他的超然和看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取材于韩信一生的经历。

韩信少年时被人瞧不起,经常在别人家蹭饭,很多人讨厌他。他投项羽之后没有被重视,不得已投靠了刘邦,结果还是没有被重视。

因为触法要被斩时,韩信在被杀的前一刻高谈阔论引起监斩官夏侯婴的注意。夏侯婴觉得韩信是人才就没有将其正法而是举荐给刘邦。

刘邦和韩信交谈一会,觉得韩信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为了顾及夏侯婴的面子,给他一个中级军官。因为韩信负责后勤,和萧何有接触,深得萧何欣赏。虽然得萧何欣赏,但中级军官在韩信看来是屈才了,韩信是很不爽的。

刘邦被封汉中,因为手下都是楚地人,纷纷逃跑,韩信也逃了。萧何得知之后就去追。

刘邦当时听到萧何跑了,吓得要命,因为萧何在他心中的份量可不一般。

结果发现萧何原来只是去追韩信,于是对韩信就另眼相看,因为他相信萧何的眼光。

这图挺有创意的。

萧何让他拜韩信为大将军,刘邦照做了,最后与韩信交流,发现韩信还真是人才。

在萧何的力荐之下,韩信一下子从中级军官成为汉军的大将军,最后官拜齐王。

项羽死后,刘邦被推荐为皇帝后,韩信任楚王。

云梦泽会诸侯,韩信被刘邦用陈平之计拿下了,从此韩信进入人生的低潮期被禁足在长安。

后来局势突变,吕后和萧何联手,利用韩信对萧何的信任将其骗入宫中,让力士将其杀害。

韩信的一生结束,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整个始末。

韩信本来可以避免一死,在垓下之战前,刘邦和项羽的实力达到了均衡,此时齐王韩信的份量和态度就变得最为重要。

韩信投靠刘邦则刘邦赢,韩信投靠项羽则项羽赢,韩信谁也不靠则三国鼎立。

项羽的使者、韩信手下的谋士蒯通等人都给他详细分析过得失,最终韩信感恩刘邦的知遇之恩,当然这里也感激萧何的伯乐之情,最终选择坚定站在刘邦这一边。十面埋伏,项羽自杀,刘邦一统天下。

没有萧何就没有战神韩信,因为不会有人赏识他的才华,能让他有所用。虽然最终萧何也是迫于形势和吕后联手杀了韩信,但终究靠的还是韩信对萧何的信任。

关于韩信为什么会死,有很多种解释。

在知常容看来,韩信不是死在吕后和萧何的联手之下,韩信死于名利之下。

韩信一生都在追求名利,使得他看不清局面,特别当刘邦夺了他的齐王之位后改封楚王时,他还没有警觉,因为他想的还是楚王之荣华富贵。

名利是好东西,很多人抢,但名利同样是杀人之利剑,有多少人死于名利之下?

没有大格局是驾驭不了名利,反被名利所伤的。所以马致远最后说醉了由他。

不争名利就可以避其祸了。

当然不争名利我们就不知道韩信这个战神级别的人物了,他可能会像老子一般连个确切的人都无法确定。

那你到底想保身还是要名扬天下?

人之取舍,每人不同,所以醉由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出自哪里?你如何理解?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句话的意思是,韩信成为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军是因为得到萧何的推荐,而最后韩信被杀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一个人引起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出自哪里?你如何理解?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汉语成语,意思是韩信的成功与毁败皆系于萧何一人之身。具体说的是韩信成为汉大将军是由萧何举荐,都听过“萧何月下追韩信”,想溜都不成;最后韩信被杀也是萧何出的主意。

这句成语总结的很贴切,隐义是说,一个人才能再高也逃脱不了命数;有的人既可以成全你的一世英才,也可成为毁掉你的克星。

还有一句听起来很滑稽的成语:“解玲还需系玲人”,是说谁弄出来的麻烦就由谁去解决,用这萧何身上也很贴切。这只系上去的"玲”功高盖主,且可能成为麻烦,须解下来毁了,正是“狡兔死,走狗烹”。

谢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出自哪里?你如何理解?

萧声起震威名,何己逝教世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出自哪里?你如何理解?

谢谢邀请!这句话出自: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给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我认为:韩信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最初,刘邦并不看重韩信,只是让他做了一个小军官。有一次违反军法,险些被处死。后来被派去掌管军粮,韩信结识了刘邦的心腹重臣萧何。而萧何发现他有着惊人的军事天赋,因而十分佩服他。韩信得不到刘邦的重视,继续弃官逃跑。萧何听说韩信逃走后,马上连夜追赶。萧何月下追韩信,终于把他劝了回来。刘邦十分信任萧何,就按萧何所说的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为刘邦分析了诸侯割据的局势,并提出了打败项羽,统一天下的作战计划。并赢得了胜利,实现了统一大业,刘邦建立了汉朝。朝信之所以功成名就,是由于萧何的鼎力举荐。但韩信最后的死亡,也是因为萧何设下的计谋。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出自哪里?你如何理解?

史记司马迀,政事历史纂。

成败由肖何,韓信兴衰淹。

统兵淮阴王,诛杀宫闱变。

飞乌尽弓藏,历代帝王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