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何非要死了才传位?

早点退休提前享受生活不好吗?

皇帝维系着整个天下,他是古代王朝最核心的中心点。

皇朝没有这个中心点,那皇朝就要散了,因为大家不知道要向谁效忠,也不知道听谁的命令。一个皇朝的疆域是很大的,怎么去管理,所以天下只能有一个命令,一种声音,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皇朝的统治。

皇帝能不能退下来呢?

答案是可以,但很罕见的。

比如乾隆就是主动退休的,传位给嘉庆。宋徽宗赵佶就是主动禅让给太子赵桓的。

有些是被动退休的,比如唐高祖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不久就退休了,唐玄宗在他的儿子在灵武称帝之后不久也变成太上皇了。

当皇帝成为太上皇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从权力的角度讲应该听皇帝的,从孝道的角度讲应该听太上皇的,因为古代大多朝代是以孝治天下。

那到底听谁的?

这样就将原来团结的朝廷活活撕成两派,一派忠于太上皇,一派忠于皇帝。你不要认为宋徽宗赵佶主动让给太子赵桓之后就没有争斗,实际上两派斗的很厉害的。童贯是忠于宋徽宗的,他不接受宋钦宗的命令最后被处死,就是两派斗争的结果,中间的故事就不展了,实际上这里涉及了很复杂的内斗,虽然童贯的历史评价很低。

同样道理乾隆时期的宠臣和坤也差不多就是乾隆退休之后控制嘉庆朝的主力人员,所以乾隆一死嘉庆就将他收拾掉了。

大臣分派受损的是整个国家,像北宋和清朝两位皇帝的做法还好没有引发明面上的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也是提前退位,他让位给赵何,后来又想封公子赵章于代地,最终直接引发赵国内乱,赵武灵王这个在历史上以胡服骑射为名留青史的人最终被活活饿死,死时才45岁。

如果皇帝是在死后传位则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这是在太上皇还握有实权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上述情况。如果太上皇没有实权呢?

太上皇如果没有实权,日子会过的挺惨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晚年唐玄宗:受儿媳宦官欺负,儿子不敢来探望,近臣被流放,凄凉谢世 》,这里讲述退休之后的唐玄宗受到儿媳与宦官联合欺负,如果不是高力士死命维护,唐玄宗可能过的更惨一些。

每一个在权力最高峰呆过的人他们都不愿意下来,因为他们很清楚下来的代价是什么,唐玄宗如果不是因为安史之乱,他也不会被迫称太上皇的。

他们都很清楚失去权力的下场,所以至死都不会放,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皇帝至死才放权的另一个原因,这个原因源自他本身。

结语:

普通人的退休是不适合皇帝的退休,在古代皇帝与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稍有一慎就有可能引发动荡,不要说退休,连太子的权力过大,皇帝都有可能出手废掉或者限制或者培养一个与之竞争以维系整个体系的稳定。

这就是呆在权力最巅峰的难处,这也是为什么皇帝会称孤道寡,说实话他们还真是孤家寡人,他们除了权力之外没有其他东西了,连亲情都没了,因为儿子、亲兄弟都要防着,好朋友更别说了。或许他们还有信任的人,那就是宦官,一种特殊的人群。

古代皇帝为何非要死了才传位?

赵武灵王也是这么想的,结果把自己玩死了。

赵武灵王南征北战还要治理国家,觉得分身乏术。决定把太子扶正做国君,留下亲信大臣辅佐。自己当太上皇专门攻城略地,扩大赵国版图。

这样父与子二人一内一外,这样下去赵国肯定无敌于天下了。

刚开始这一制度挺好的,儿子在内由大臣辅佐,治国有模有样。赵武灵王对外开疆辟土,横扫游牧民族。

可惜好景不长,另外一个儿子经常跟着赵武灵王南征北战,赵武灵王觉得这个儿子更符合心意,于是试探着要给他封王。结果被识破的大儿子怼了回去。

于是赵武灵王觉得权威受到挑战,于是暗中支持小儿子。另外一方面大儿子这几年也历练的滴水不漏,让赵武灵王抓不到把柄。

于是赵武灵王和小儿子设计把大儿子招到沙丘行宫,准备刺杀。结果对方早有准备,直接反杀,大军以包庇谋反的名义把赵武灵王困在沙丘三个月饿死了。

俗话说得好:天子家无亲情。在权利面前什么都是虚幻。失去权力就意味着死亡。

比如唐代的太上皇李渊、李隆基都是名义上是太上皇,其实一点权力也无,基本上被软禁的状态。

宋代赵构为了在金兵压境时推卸责任禅让皇位,当了26年太上皇,算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太上皇。但这也是被逼无奈之下的选择。

主动禅让皇位的太上皇可能只有乾隆一人吧,乾隆当了60年皇帝,当年承诺过不超过康熙,为了不食言主动退位给嘉庆。但是乾隆依然精力充沛,要过问军国大事,嘉庆也毫无办法。直到四年后乾隆去世。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古代皇帝为何非要死了才传位?

能当皇帝的人,尤其是当上皇帝的人,是知道权力的好处的。

有了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皇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喜欢杀谁就杀谁,看上哪个女人就可以拥有哪个女人......。

最最重要的是全天下所有的人都会唯你马首是瞻,围在你身边说好听的话,拍悦耳动听的马屁。

既然这种权力如此的好,恐怕谁把这个东西攥到手的时候,都不会轻易松开的。

但是,当皇帝也并不是完全的好事一件,你想呀,全天下的人可是都在窥伺这个位置的,尤其是那些皇帝身边的大臣,这些人皇帝是尤其要防备的。

皇帝防备他们不是怕他们把皇位给夺走,而是防他们分权,把皇帝的权力给分出去一部分,这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毕竟一个事情,由自己说了算,总比两个人说了算强。

所以,基于皇帝和大臣在权力上的博弈,皇帝和大臣之间就会有矛盾激发。

皇帝手里有权的时候还好,大臣不敢做的太过分,皇帝还是老大。但是,皇帝一旦没有权利了,这些大臣就会去拥护新的皇帝。

退位的皇帝就会显得无比的冷清,这种感受他是接受不了的,所以,古代当上皇帝能主动让权的不是太多,基本上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这里我们说两个交出权力去的代表吧。一个就是赵国的赵武灵王,另个一个就是乾隆帝。

赵武灵王年纪轻轻三十多岁就把权力让出去了,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赵何继承赵国的王位,可是后来事情发生了转变,他的大儿子赵章不服气,为什么让年龄比自己小的弟弟当继承人,而不让我当呢?

难道仅仅就是因为父皇喜欢赵何就让他当?

赵武灵王的大儿子赵章有了怨恨,他想把自己的弟弟给杀掉。

正好有一个机会,赵武灵王带着大儿子赵章和小儿子赵何去沙丘宫游玩,到了夜里赵章就假传赵武灵王的圣旨,想把赵何骗出来杀掉。

结果这个计策被赵何的宰相肥义识破了,肥义没让赵章去,而是自己先去探个虚实,结果肥义去了就被杀了。

这时候赵何知道赵章要谋反了,公子成前来护驾,他就派大军把赵章给围了起来。

结构赵章跑到了父亲赵武灵王的沙丘宫要求避难,昏庸的赵武灵王竟然答应了。

公子成派兵又把赵武灵王的沙丘宫给围住了,逼迫赵武灵王交出谋逆的赵章,赵武灵王逼不得已把儿子交出去,赵章被杀。

这时候公子成一想,干脆把赵武灵王也给杀了吧,要不他出来肯定会找自己算账,灭自己族的。毕竟自己得罪了他,赵武灵王就是这样饿死在沙丘宫的。

你看手里没权了,就是一个大臣都能要了你的命。

再说乾隆帝,他当了六十余年的皇帝,为了不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帝。就选择了主动的让出皇位,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只把皇位交出去,不交玉玺。要知道玉玺可是权利的象征呀。

你说这叫什么事,天下那里有没有玉玺的皇帝,很多大臣都去劝说乾隆,既然你想让位就把玉玺也交出去,要不你就继续当皇帝。

你不交玉玺,新任的皇帝就没有权利,没有权利,说了不算,大臣谁听他的,这叫哪门子皇帝呀。

纪晓岚和刘墉是拼了命给乾隆帝讲了一番道理,最终乾隆帝总算交出了玉玺。因为乾隆明白玉玺一交,就意味着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一个了。

古代皇帝为何非要死了才传位?

食髓知味,没有当过皇帝的人永远不明白当皇帝的快感。坐在皇帝的位置上,就意味着无限的权力。

第一,人性都是贪婪的,欲望无止境。在古代,当了农民想当地主,当了地主想当读书人,当读书人了想着功名利禄,金榜题名了想着加官进爵……当皇帝的自然也不例外,想着万岁,想着长生不老,想着能够永远做下去。

第二,没有一个合理的退休机制。在历史上,君主一般都是终身制,并且已经形成传统惯例。皇帝至高无上,退休后只有一个“太上皇”的名声,过惯“权力瘾”的皇帝很难“闲”下来。即使真退,如赵构、乾隆、也是退而不休。

第三,人走茶凉,太上皇的下场都比较凄惨悲凉。从万众瞩目突然变得门可罗雀,习惯了被人敬仰的皇帝心里总会不平衡。历史上,不管是李渊、李隆基还是宋徽宗,都是形势所迫,被迫成为太上皇,晚年都失去人生自由。

皇帝是个高风险的职业,无数英雄跃跃欲试,无数皇子蠢蠢欲动,好不容易得来,怎可轻易拱手相让?

古代皇帝为何非要死了才传位?

死了才传位太正常了,毕竟皇位是个很有魔力的东西,有了它就可以支配一切人、财、物。而且在皇位世袭制里,当然也不存在退休。所以正常来说没有几个皇帝愿意死前传位的。虽然也有几例提前传位的记载,但更多是时局所迫不得已为之。最典型的就是唐高祖传位唐太宗,大家都知道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李渊的逼迫。还有宋徽宗传位宋钦宗,那是金人打到家门口了,宋徽宗想甩锅南下避祸;类似的有北齐后主高纬传位给儿子高恒。

另外南宋的前三个皇帝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都是提前传位。宋高宗传位原因,可能是确实懈怠。但实际上,太上皇宋高宗又牢牢掌握着权力。宋孝宗在位二十七年,宋高宗居然还当了二十五年的太上皇!之后宋孝宗自己当了两年,觉得也没意思了,就让给儿子宋光宗,自己也当起了太上皇来。但是宋光宗却不太尊敬太上皇宋孝宗,以致后来宋光宗病重时,太皇太后吴氏(高宗皇后)居然立光宗子宁宗为皇帝,光宗就这样做了七年太上皇才去世。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古代皇帝为何非要死了才传位?

权力场上无亲情,就算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也不一定能好好享受生活。

一个先例就是赵武灵王,虽然他不叫皇帝,但也是一国之君,情况是一样的。赵武灵王早早逊位,把王位传给儿子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结果怎么呢?另一个儿子要搞叛乱,导致沙丘之变,赵惠文王为了一己之利竟然把自己的老爸活活饿死了。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历史上每次夺嫡之争中,都只认权力不认人,管你是老爹还是儿子。所以,即便是皇帝,对儿子也不能不防。所以历朝历代,杀太子、杀皇子的情况是很多的。大家想想,对儿子都像防贼似的,皇帝敢早早传位吗?

当然,也有例外的。

宋朝皇帝逊位的比较多。北宋时宋徽宗在金人大举南侵时,不知所措,索性把皇位早早传给儿子宋钦宗。南宋时,宋高宗也是因为金人毁约大举南侵,心力交瘁,把皇位传给宋孝宗。宋孝宗一生锐意北伐,最终无果,心灰意冷之下,又传位给宋光宗。岂料这一传位,又传出问题了。宋光宗暗弱,皇后李凤娘残忍独断,又挑拔光宗与太上皇的矛盾,导致宋孝宗郁郁而终。孝宗死后,赵汝愚逼迫宋光宗退位,把皇位传给宋宁宗。

由上可见,皇帝逊位,多数是有外因,主动退位又能享清福的皇帝,是非常少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