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世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秦始皇的儿子?还是扶苏的儿子?

子婴不是秦三世,因为秦始皇为始皇帝称第一世,而秦二世还是皇帝,但是子婴坐上位置之时,不是皇帝而是秦王,所以不能秦三世。

为什么不称皇帝,《史记》给出的理由是: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

后来还跟着一句话: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这样就直接排除掉秦始皇弟弟这一个选项,剩下秦始皇的儿子和扶苏的儿子这两个选项。

秦始皇的儿子?

秦始皇儿子并非只有秦二世胡亥与秦始皇长子扶苏,还有好多孩子。

我们再来看秦二世上台之后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

扶苏被李斯和赵高两人设计矫诏逼令自杀了。接着他开始疯狂地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

为什么要对付,因为他得位不正,总担心有人质疑,心虚,所以才会如此。

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史记秦始皇本纪》

当赵高跟他说你应该少参与臣下的讨论,让他们不经常见到你,这样就会让他们少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可以保持威信。秦二世照做了。

这就是秦二世当时的心态。

有资格与秦二世争皇位的自然只有秦始皇这一脉的兄弟。他和赵高合计开始对付大臣和诸公子,进行清洗。

秦二世假借罪名互相株连,逮捕地位较低的近侍之臣和三署郎官,然后慢慢把火烧到诸公子。

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财物入於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史记李斯列传》

12个公子,10个公主死了,清洗可以说十分血腥。

因为横也死,竖也死,公子高最后受不了,本来想逃跑,后来想想天下一统,还能往哪里逃呢,所以就只得主动提出给秦始皇陪葬的方式保存自己这一脉。

胡亥很开心地赐钱十万以葬。

所以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的可能性应该很低,因为秦二世不太可能将扶苏的后代放在身边。

扶苏的儿子?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了子婴对秦二世的劝说。

赵高曾经犯法,蒙毅是主审,所以按律定赵高死罪,但秦始皇惜才赦免了他。赵高与蒙氏的恩怨就此种下。

赵高在秦二世继位之后,日夜向秦二世说蒙家的坏话。因为秦二世当时见扶苏自杀,准备将蒙恬放了重用,赵高怕真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此时李斯也担心蒙氏重用会威胁到自己的相位,这两人实际上此时还是盟友。

这个时候子婴说话了: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

秦二世根本没有听。

如果他真是扶苏的儿子,那么留在朝廷还能向秦二世建言的机会有多大呢?以秦二世的心态估计可能性很小。

子婴杀赵高的时候是和自己的儿子商议。

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种重大的事情可以与自己的儿子商议,说明这二孩子已经成年,而不是小孩子,而且心志已经完全成熟,要知道这是生死之大事。

这样反推子婴的年龄应该是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之间,也就是说他可能与扶苏的年龄是相仿的。

假如古人15岁就可以生孩子,那子婴起码大于30岁,如果真是扶苏的儿子,那扶苏起码在45岁以上。秦始皇是前259年—前210年,也就是50岁。换句话说如果真是扶苏的孩子,那么秦始皇就必须在5岁的时候生下扶苏。5岁的秦始皇还在赵国当人质,东躲西藏呢。再说5岁都还没有发育怎么可能生下孩子?

所以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基本上可以排除了。

谁的儿子

有专家提出子婴不是秦始皇的亲生儿子,而是嬴成蟜的孩子。

看过《大秦赋》的应该都知道嬴成蟜叛逃到赵国,被赵悼襄王赵偃封于饶,成蟜可能有孩子在赵国。

秦赵本是同宗,秦灭赵之后,并没有对赵王下毒手,而是将赵王流放了。

诛杀嫪毐之乱,楚系立了大功,成蟜也是楚系之列。秦始皇估计没有对这个弟弟的后代下手。

秦始皇与成蟜的年龄相差肯定不大,那与子婴的年龄差也可以得到一个合理解释。

秦二世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并不信任,下毒手,但对这个没有资格与自己竞争皇位的子婴或许就不会下毒手了。

看上去这个解释挺合理的,但问题是《史记》中明确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论辈份子婴与秦二世是同辈,而不是兄之子,而且子婴的年龄肯定大于秦二世,秦二世死时才24岁。这样显然就相冲突了。

所以知常容觉得子婴可能只是秦宗室中某一个公子的后代。

秦三世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秦始皇的儿子?还是扶苏的儿子?

第一种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高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赵高立二世(胡亥)的兄长的儿子 婴 为秦王。而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那么这个 婴 可能是他十七个哥哥中任何一个人的儿子, 婴 设计杀赵高时是和他儿子商量过的,这说明婴的儿子也已经懂事了,那 婴 最有可能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毕竟这样才能把年龄放到最大。但即使如此,也不太现实,秦始皇和扶苏死于同年,当时秦始皇49岁,秦始皇13岁登基,后宫庞大,假设秦始皇18岁生扶苏,那扶苏死的时候应该是30岁,相信实际情况也不会差太多。如果婴是扶苏的儿子的话,他最多也只能是15岁,而二世(胡亥)是在三年后被杀,当时婴应该只有18岁怎么能有懂事的儿子呢,所以这种理解不靠谱。

第二种记载:《史记·李斯列传》中说:“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这里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而秦始皇的弟弟只有一个嬴成蟜,他为秦庄襄王嬴子楚之子,被封为长安君,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命嬴成蟜率军攻打赵国,嬴成蟜在屯留叛秦降赵。秦军攻占屯留后,嬴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临洮。嬴成蟜投降赵国后,被赵悼襄王赵偃封于饶。由此可见,子婴是秦始皇弟弟这种说法说不通。

第三种记载《史记·六国年表》中:“高立二世兄子婴为秦王”。这句话就可以有两种理解了。第一种:赵高立二世(胡亥)兄长的儿子 婴 为秦王;第二种:赵高立二世(胡亥)的兄长 子婴 为秦王。如果按第一种理解的话那就和第一种记载一样了。我们按照第二种理解来,如果 子婴 是二世(胡亥)的兄长,那也只能是堂兄,因为胡亥继位后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进行了大残害,不可能放过一个比自己还大的兄长。还记得之前说过的赢成蟜吗? 子婴 很可能就是他叛逃赵国时没带走的小儿子,因为子婴不具备皇帝的继承权,所以在秦始皇驾崩时胡亥和赵高放过了他,最终 子婴 和他儿子设计杀死杀死赵高,年龄也能说的过去。

秦三世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秦始皇的儿子?还是扶苏的儿子?

成嬌的儿子

秦三世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秦始皇的儿子?还是扶苏的儿子?

子婴身世之谜

一、扶苏之子

胡亥兄长的儿子,名婴。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六国年表》作“高立二世兄子婴”)这种说法认为“兄子”就是兄长的儿子。

此说最为流行。从东汉班固到近现代,多采用这一说法。就连近几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这两部著名的大辞典,也都一致认为子婴是二世兄子,并指出是扶苏之子。

二、始皇之弟

秦始皇的弟弟,名子婴。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杨善群、王蘧常等人支持该说。论点包括:

  1. 子婴的遭遇、才干及影响力绝非秦二世或同辈所能及。
  2.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胡亥对待自己的兄弟绝不手软,子婴若是胡亥的兄长,为何能存活下来。
  3. 秦始皇死时年仅50岁,扶苏年龄大约为30岁左右。而《秦始皇本纪》中叙述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杀赵高(与《李斯列传》中所述杀赵高过程不同),其子年龄至少有15-20岁左右,推断子婴年龄当为35-40岁左右,比秦始皇小10-15岁左右,与扶苏年纪大致相当。
  4. 在两汉时期的史书《史记》、《汉书》以及《史记》三家注、颜师古注并无提及子婴是扶苏之子。但是据记载秦始皇只有一个弟弟,名叫成蟜,他在秦始皇称帝前就已死,其余的两个假兄弟(嫪毐与赵姬媾和所生之子)不到两岁时便被秦始皇摔死,所以秦始皇死时,其余兄弟都已作古。

三、胡亥之兄

胡亥的兄长,名子婴。

这一派认为《六国年表》的有关章句:“高立二世兄子婴” 应该理解为“赵高拥立秦二世的兄长子婴为秦王。”

这种说法比较站不住脚。赵高、李斯、胡亥要密谋除长以立幼,只要嫡长子扶苏或者其他比胡亥年长的秦始皇之嫡子活着,胡亥就没有资格即位。胡亥继位之所以名正言顺,就是因为他是当时秦始皇存留在世间的唯一的年龄最大的嫡子,由此推断,包括扶苏在内的胡亥的17个哥哥应都已死去。

四、始皇之侄

秦始皇的弟弟的儿子,名婴。

学者李开元、马百非等人提出该说,论点如下:

  1. 有关《李斯列传》集解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中的“弟子婴”,应理解为“弟弟的儿子婴”。但秦始皇的弟兄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成蟜、母赵姬与嫪毐所生二子。所以被认为是成蟜(jiǎo)的儿子。
  2. 《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婴”之名,有初生儿,年幼儿的含义。
  3. 据有关史料推测,成蟜大约出生于前256年,子婴大约出生于前240年。成蟜于前239年降赵时,其子此时约为2岁左右,并且可能留在秦国。
  4. 因与胡亥同辈且年龄较大,所以《六国年表》“高立二世兄子婴”中的“二世兄”应理解为“秦二世的从兄”。与胡亥无皇位争夺的利害关系,所以不在二世所欲清除的兄弟姐妹中,反而能站出来劝谏二世不要滥施诛杀。

秦三世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秦始皇的儿子?还是扶苏的儿子?

这个就不知道了,因为不了解。所以不能随便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