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道路难于上青天的蜀国,为什么灭亡的那么快?
这是由巴蜀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巴蜀这一个地方如果久居的话,肯定只有灭亡。因为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可以当做根据地,然后以此为点去攻伐其他地方。
仅仅割据在此,以此作为全部,久居必亡。
因为巴蜀这个地方虽然易守难攻,但是仅仅占有这个地盘出去也是很困难的。
占据巴蜀,然后成功的统一天下的只有两个案例,一个是秦国,一个是刘邦。他们的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此为根据地,作为统一天下的大后方。
其他的长期割据巴蜀只有灭亡的份,比如与刘秀争天下的公孙,还有刘备集团,以及后世占领巴蜀的孟旭等人。
有些人觉得为什么诸葛亮所在的巴蜀是势力最弱,还要频频举兵北伐,不是在不断的削弱自己吗?这样不是折腾巴蜀百姓吗?
刘备为什么年老之后一定要尽全力讨伐东员,难道仅仅只是为了为关羽报仇吗?
这两位头脑十分清楚,因为他们知道一旦长期枯守巴蜀,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有出路才是最关键的。
这才是刘备伐吴诸葛亮北伐的真正原因。
可是后来的继承者蒋琬,费祎他们不懂这个道理,姜维仅仅只是为了北伐而北伐。
所以巴蜀最终灭亡,非人之过,此乃必定结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道路难于上青天的蜀国,为什么灭亡的那么快?
先说两句名言,第一句是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句是吴起的:“邦国之固,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地理因素是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这方面例子太多了,远的有秦国被起义军攻破天险函谷关;同是三国时代,除了蜀汉,也有西晋跨越长江天险灭亡孙吴;同是四川盆地,也有两汉之交刘秀灭亡公孙述。说到底,地理因素只能起到加成作用,国力才是根本。
三国时期,曹魏的实力公认的强,蜀汉、孙吴两方即便加起来也无法与之抗衡,更何况蜀汉后期,诸葛亮死后,朝政每况愈下,刘禅基本上不拖后腿就该谢天谢地,即便有姜维勉励支撑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姜维的个人能力相比诸葛亮终究差距不小。这种情况下,蜀汉的实力当然远不如曹魏,邓艾偷渡阴平当然有侥幸的成分,但即便没有这一行动,蜀汉的灭亡仍然是可以预见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道路难于上青天的蜀国,为什么灭亡的那么快?
蜀是三国中人口最少,兵力最少的一个,但它外有蜀道天险,更有剑阁阻道 ,易守难攻。内有成都平原,自给自足。
说为什么灭亡那么早,原因不是这样的。
要知道,无论是演义,还是三国志,对蜀国灭国的描述,都不是被打垮才灭亡的,而是后主刘禅投降。因为在古代,灭亡一个国家只要占领他方首都即可宣布该国被消灭。
要知道,前方姜维守住剑阁,魏军几个月都不能进,粮草也不足,如果一直这样,魏国只能退兵。但是邓艾率奇兵偷渡阴平,直取成都。成都乃蜀国国都,自有重兵把手,再不济,只要坚守不出,对方是奇兵,并不多,粮草更是没有,只要坚守待援,不说击败,守住成都还是可以的。
而且,南方吴国也派兵在救援,只是刚出秭归,蜀国就投降了。
当然这些都是推测,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如果觉得有理,请点赞关注哟。
或者,你有更好的解释,请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增长知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道路难于上青天的蜀国,为什么灭亡的那么快?
蜀汉有一夫当关的关羽张飞,但是早期的刘备被曹操打得到处跑,连一个根据地都没有,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根据地徐州就让给了吕布,最后怎么了,和曹操同盟一起打吕布打不赢吕布就水淹下邳才抓住了吕布就杀之,关羽还投降了关羽助曹操杀了颜良文丑,这就是关羽年轻时候的关羽,接着就是张飞了,长坂坡威震曹魏吓跑曹军不敢过桥。说到底蜀汉为啥那么快就灭国了,一个樊城之战,死了关羽,连锁反应死了张飞,黄忠,刘备,马超,刘备的五虎上将就死了四个,蜀汉才刚建国不到五年,刘备就一命呜呼了,手中无猛将的烂摊子给了诸葛亮,一个魏延诸葛亮还不敢用,诸葛亮只得一个军师的身份去北伐讨伐曹魏,最后怎么了,劳累而死到了北伐之路上,魏延的子午谷诸葛亮谨慎不敢用,最后怎么了邓艾直接走小道奇兵天降成都,刘禅这样一个懦弱的皇帝为了成都的百姓投降了,蜀汉从此灭国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道路难于上青天的蜀国,为什么灭亡的那么快?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魏地处中原占天时,蜀绝道天险占地利,吴上下一心占人和。
诚然,几百年后的李白也写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样震古烁今的诗句。足以证明在条件更为艰苦的三国时期,蜀国的确是占据了“地利”。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不为过。
那么为什么占据极大地理优势的蜀国成为三国时期最早灭亡的国家呢?让我们来客观分析一下蜀国的国家进程。
隆中天下定三分
蜀国的核心国策早在诸葛孔明还未出山之时便已经确立了,即使著名的的《隆中对》。
在刘备于成都称帝之前,先拿荆州再进益州,蜀国前期是基本完成了《隆中对》所预设的天下三分的战略构想。直至此时蜀国的国力来到顶峰时刻,坐拥荆州,拿下汉中便可兵锋所向直取洛阳,完成刘备的恢复汉室的奢愿。
关羽大意失荆州
但也就仅仅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几乎让蜀国失去一统一中原的机会。
恃才傲物的关云长关二爷丢了荆州,痛失荆州,又失虎将。刘备如丧考妣,遂三军发丧是要夺回荆州为二弟报仇血恨。诸葛亮在此时曾有劝阻,但并未奏效。刚刚称帝的刘皇叔一意孤行终酿成大祸。
兵败夷陵,殒命白帝
把兵营沿整个进军路线列成一字长蛇,长达几百里的营地导致攻无道行,守不兼备。陆逊一把火烧了刘备的百里连营,蜀军大败。此役让刘备在徐州荆州带来的精兵强将损失殆尽,至此蜀国成为三国中最弱的国家。刘备自己也殒命白帝城。(此役为蜀国最早灭亡埋下了最大的祸根)
夷陵之战兵败之后,蜀国几乎再没有与曹魏抗衡之力。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无将可用,无兵可征,岂不败也?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几乎一人统领蜀国上下,事无巨细。
此时出现了让蜀国交困的第二个大问题。
刘备诸葛亮带来的荆州集团与原益州本地门阀氏族渐生嫌隙。
熟悉三国历史的看官知道,三国时期掌握最多社会资源的群体就是门阀氏族,蜀国原荆州集团与益州门阀氏族的冲突导致蜀国陷入几乎无人可用,无兵可征的境地。这里多说一,诸葛亮在后期的人事任免上多有些任人唯亲的嫌疑,出师表中所属各个文臣武将几乎都是原刘备荆州集团的老臣(费纬,董允,蒋琬,向宠等等),更加深了这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
至此,益州门阀不能为其所用。荆州的老臣老将甚至老兵都损失殆尽,蜀国陷入巨大的人才荒之中。大家知道,文臣提笔安邦,武将上马定国这是最基本的治国之道,那既无文臣又无武将的蜀国被最先灭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各位看官觉得诸葛亮的任人为亲是否加速了蜀国的灭亡呢?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道路难于上青天的蜀国,为什么灭亡的那么快?
谁说蜀汉亡得早?
蜀汉享国四十三年,孙吴五十一年,也不算少很多。
魏军是景元四年五月大举伐蜀的,十一月刘禅投降,支持了六个月。晋军于咸宁五年十一月伐吴,次年三月孙皓降,支持五个月。大哥莫笑二哥。
蜀汉国力不如孙吴,但其国策更积极,长期以攻为守,而不是坐等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