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还有7年,著名特级教师熊芳芳选择了辞职,你怎么看?

特级教师熊芳芳在今天写了一封极富个性的辞职信: “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了31个春秋,据说还有7年才能光荣退休,我想将这7年赏赐给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生命无法重来,不愿一生被人安排……”

知常容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特级教师熊芳芳的辞职为什么能引发关注,那是因为他是“特级”,“教师”这两组字眼引发人们关注的真正原因。

在传统的印象中,教师就是一个终身的行业,我们一直停留在一个铁饭碗捧到底的思维。那种白发苍苍,颤颤巍巍的还站在讲台上贡献自己最后一点的力量就是教师的唯一选择。

”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确是对教师的赞美,但同时对教师的形象的束缚。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这么敬业的老师,但不应该让这种选择成为唯一的选择。

教师也是凡人,他们有七情六欲,每当教师身上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引发热议。因为教师关系到千家万户。

换成不是一个教师,而是一个科学家下海创业,一个官员下海创业,一个经理跳槽等等或许大家见怪不怪了。

对于她的辞职,每一个人的解读不同,有些人认为,你看教师多么辛苦,像她到了特级教师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估计也会是一部分教师的心声。

还有可能会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做出如此选择。

当然也有人佩服她的勇气和潇洒。

但是不管怎么猜测,我们必须看到一点,那就是熊芳芳辞职的底气在哪里?

如果你看过她的简历,你就知道她的底气在哪里了。

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全国核心中文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封面人物(2007年第7期)、“湖北省教育科研100佳个人”、市政府优秀社会科学成就奖得主、“市学术带头人”、市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全国反刍式教学工作委员会理事等荣誉。

以她这么高的资本,完全有能力脱离这个身份,然后选择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我今天也点评过。

我提出过一个观点,上天是公平的,我们将碎片化的时间用来抱怨,羡慕,刷小视频,聊天等等,在辞职之前的熊芳芳肯定不会像我们如此享受,她肯定将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节约起来了。这些节约起来的时间就是她可以自由支配的7年时间。

如果你也想这样,那你必须先有底气,这底气就是少上网,少聊天,少抱怨,少羡慕,认真做事,做本专业之事,那样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你也会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当然在有些人听人这似乎有些像心灵鸡汤,但我觉得这是实话。

如果哪一天“熊芳芳”们的辞职不再引发议论,那时社会对“教师”定义应该趋向了理性,教师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应该是比较信任和谐。

离退休还有7年,著名特级教师熊芳芳选择了辞职,你怎么看?

您好,我是诗林撷英,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笔者观点:深圳熊芳芳作为全国特级教师,教改新星,提出辞职,我感觉有点遗憾。国家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教育事业需要这样的人才。

认真查一下熊芳芳的个人资料,网上是这样写的:

熊芳芳,1972年生,湖北荆州人,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教师。系“生命语文”首倡者、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及专栏作家、首届全国“十佳教改新星”、“全国文学教育名师”、人教社部编教材培训专家、深圳市“十三五”重大招标课题负责人。多次获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奖,出版《生命语文》等七部专著,著作入选“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被《教育家》《中国教师》等多家杂志做人物专访深度报道。2016年入选“百年中国语文人”博物馆。

就在昨天,这位头上顶满光环的全国特级教师,向学校递交了辞职报告,引起一片热议。

熊芳芳辞职现象,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1.艺高人胆大,只有财务之类才有人生自由

作为熊芳芳,全国特级教师,专栏作家,教改新星,这些头衔对一般老师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能够取得这么多的荣誉,说明熊芳芳老师在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确实是成绩卓著,能力超人。敢做出这样的决定,说明人家盆满钵满,不需要像普通人那样,一天为了生存而奔波。人家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所以接下来就选择生活自由,职业自由。这么勇敢的举动,不是每个人都敢于尝试。

2.教师的职业就是一座围城,老师的苦衷不被理解

钱钟书在《围城》中说:婚姻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冲出来,外面的人想冲进去。

其实教师这个职业也是如此,外面的人想拼命地冲进去,里面的人拼命的想冲出来。但是真正有胆子冲出来的人,毕竟是少数的。

看看现在有多少人,花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培训费,在培训机构里学习,梦想着考到教师编制中来。这些人正在想的就是拥有一个吃饭的饭碗。

而真正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又有多少真正热爱这项事业,任劳任怨,甘心苦累,无怨无悔呢?

有的人说教室往外跑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工资低,教师的工资是算不上高,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难干。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一名学生上课扰乱课堂,并且用手机把老师上课的一举一动都录下来,吓得整个这个班的任课老师都不敢来上课。看看我们的老师上课有多么不易,仅是疫情期间,就发生了多少匪夷所思的事情,老师因为管教学生,被打被骂被录像录音,结果是被开除被处分,有多少人能理解老师的苦衷?

3.吃水不能忘了挖井人

虽然我们必须承认熊芳芳是个人才,但是,没有国家的培养,熊芳芳也没有辉煌的今天。是教育事业的沃野,给了她成长的舞台。现在个人成功了,就要离开这个舞台,是否应该讲一点奉献?吃水不忘挖井人。

今天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老师,辞职,我可能要为她点赞,赞扬她的勇敢,敢于抛弃铁饭碗,去下海挣扎,但是作为国家培养出来的如此重量级的人才辞职,确实有点遗憾。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大家阅读,欢迎关注@诗林撷英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立删。

离退休还有7年,著名特级教师熊芳芳选择了辞职,你怎么看?

全国著名教师熊芳芳辞职了,而且离退休还有7年,引起一片热议。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必大惊小怪。

熊芳芳教语文有自己的一套教法,而且很有建树。然而就是这样一名老师出人意料的辞职了。很多人都想知道她为什么辞职?有的老师辞职,是因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的老师辞职是因为薪酬太低,不足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熊老师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但缺一个“ 我的生命我做主,不想一生被别人安排"。看的出她有自己的想法,后面的日子要自己安排,过自己理想的人生!

我真佩服熊老师,敢想敢做。其实我也有过辞职的经历,98年我出去了半年,但残酷的现实逼得我不得不重新回归三尺讲台。這几个月的经历,让我彻底明白了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那是自己的"囊中羞涩",假如什么都不缺,我也想为理想而活。

为理想而活,不为责任,不为义务,只为情怀,然而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到!

离退休还有7年,著名特级教师熊芳芳选择了辞职,你怎么看?

昨天吃早饭的时候,同事告诉我,她上高二的儿子最近被老师把价值近万的苹果手机摔了,小孩比较害怕,但是同事告诉他,“我不会去找老师,我要给老师点赞”。

不得不说,我的同事是三观非常正的家长,遇到这种事,她并没有护短,相反还庆幸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还遇到了这么负责的老师。

我是70后,我上学时,基本没听到过家长投诉老师的,老师处理了自己的孩子,家长还要陪笑脸;前几天看了衣向东的小说《过滤的阳光》里也有一段,包产到户后,曾经天天被嘲笑的、当中学校长的父亲终于也有人请了,以前请不动的队长也只能当陪坐了。那时候,尊师重教的氛围真的很浓厚。

但是,现在的老师真的很难,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些从尊师重教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家长,竟然好象变了一个样,孩子成了碰不得的宝贝,老师被设的红线也越来越多,老师也越来越不好当,压力越来越大。

据悉。熊芳芳老师在中学语文界的的影响力,相当于篮球界的科比,可以说是一位相当有建树的语文老师了。相信她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也应该不会是不通情达理的。因此,其辞职行为才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其辞职信言简意赅,“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了31个春秋,据说还有7年光荣退休。我想将这7年赏赐给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生命无法重来,不愿一生被人安排。”可以说,熊老师和当年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顾少强老师一样有情怀,没办法,有才华的人总是那么任性。

人为什么要辞职?我认为主要有两点,要么是钱给的不多,要么是干得不爽。像熊老师这样的全国名师,钱应该不是什么问题,随便出去做一次报告,辛苦费至少得是五位数。因此,熊老师辞职的主要原因应是工作干得不爽,内心憋屈,“生命无法重来,不愿意一生被人安排”表达的应该就是这一点。

从熊老师还有7年退休来看,她应该是我的同龄人,说真的,挺佩服她的,我现在虽然干得不开心,但是我没有勇气走出去,我在乎职业生涯最后7年的时光和以后带来的退养保障。

无论熊老师未来的日子会过得怎么样,都祝愿她顺心,快乐。

离退休还有7年,著名特级教师熊芳芳选择了辞职,你怎么看?

每个人都有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方式去生活和工作的权利,只要不违法,不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这没有任何可以非议的。

所以,熊芳芳老师辞职,去“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作为同行,没有遗憾,只有祝福。

但我们又分明能够从这一封辞职信中,看到另外的一些信息。

比如,“为教育事业奉献了31个春秋”——这句话背后,特别是“奉献”这个词,分明有某些情绪在里面。要知道,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说自己“奉献”的。最多的搭配,其实是把青春奉献给祖国之类的。这里的“奉献”,分明有一种付出与收获不符合的意味。

辞职报告中说是“由于个人原因,特提出辞职”。但后面为何又要说“不愿一生被人安排”。一般来说,“个人原因”指的是自己的身体、家庭、生活或者兴趣、爱好等,为何要说“不愿一生被人安排”——难道,这30多年的教育生涯,作为全国特级教师的熊老师,都在“被人安排”?

那么,辞职,是否是对“一生被人安排”的不满?

笔者作为教育人,和许多类似熊老师这样的专家型教师都很熟悉。客观地说,他们都是经常被安排的。比如,某领导安排到某地做个讲座,上个公开课;有时候,还会被安排参加一个接待,做几次陪客。

那么,熊老师是否因为如此,而觉得自己被当成了花瓶呢?

辞职报告中还有“据说还有7年才能光荣退休”——“据说”表明是别人说的,通常的搭配是“据某某说”,表明熊老师曾经咨询过某些人;“还有”“才”表明期待与现实的差距,比如,爬山很累了,“还有1个小时才到山顶”;后面的“光荣”也颇值得推敲,一般来说,“光荣退休”都是送别的人说的,很少有自己说自己“光荣退休”的,除非是调侃。

最后一句说“元以另一种方式,在同一片天空下,与你们重逢”,也就是说,她不想以原来的方式与“你们”重逢,而是要换一种方式,那么,原来的方式又是什么呢?

按照一般人的思路,一个还有7年就退休的老教师,一个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可以说是名利双收,怎么样也会等到退休——除非,有某些不得不辞职的理由!

当然,熊老师不是一般的人,因为,一般的人做不了全国特级教师!

但我们分明能从这儿一封辞职信中,看出几分不舍,几分无奈,甚至,几分愤懑!

不论怎样,离开的已经离开(据说,熊老师的辞职申请,获得火速批准,这有些反常),留下来的,还得珍惜每天的时光。毕竟,教育是一个必须要有仁爱之心的职业!

离退休还有7年,著名特级教师熊芳芳选择了辞职,你怎么看?

昨天在这个事件没成为问题之前,我写了关于熊老师辞职的一篇文章。今天来回答一下。

体制内的都知道,辞职意味着什么,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出这一步。全国特级教师熊芳芳在教育事业的战线上辛勤耕耘了31年,她的阅历和知识应该比一般人要丰富的多,在离退休还有短短七年的时间里选择退休。毅然决然。只是淡淡说句: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个决定,绝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出的。从熊芳芳老师辞职报告上看,她今年应该是53岁,22岁参加工作,奋斗了31年,据说还有7年才能退休。

学校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在体制内工作过的都知道,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基本上都可以平安干到退休。单位里50岁以上的,都算是比较有资格的老同志了,这些老同志在单位里过的还是很潇洒的,倘若在无欲无求点,那真是领导要让着,同事要捧着,工作出力多与出力少差别不是很大,反正,只要是明白人一般都不会和老同志过不去。所以,熊芳芳老师此时选择辞职,原因无外乎:一是心被伤了。二是有更高的追求。熊芳芳老师的辞职不做过度解读,尊重她的选择。

但是,现阶段教育整体环境与教师尊严和待遇,貌似并不让人感到乐观。我们都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经济待遇跟不上,说话真的没有底气,真的会很自卑。特别是近年来,知识分子在暴发户面前真是威信扫地。民国时,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月薪是600银圆,一个县长的月薪只有20元,国小学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元,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鲁迅在八道湾买的400平米的房子只要一年的薪水就够了。试想下,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传授着知识,可口袋里连中午的礼份子钱都凑不够,长此以往,如何得了啊!当今社会,培训机构和辅导班屡禁不止。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下文件,成效如何?

另外,教育行政化现象特别突出,什么级别享受什么待遇,发表多少论文享受什么级别,为了评定等级、职称,更是为了增加收入。教师在行政权力面前毫无尊严。

教育是什么?归根到底地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教育由谁来完成?表面上看,好像是教师的职责,其实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善待我们的教师吧,给与什么样的待遇和尊重,都不过分。

最后,把钱学森老人家离开人世间的灵魂三问,当做结束语!我辈共勉!!!

1,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2,何时能培养出国际大师?

3,为什么中国没有一流大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