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刘禅,刘备是否考虑将皇位传给义子刘封?

讨论这个问题之时,先更正一下题主所说的义子刘封,刘封不是义子,而是嗣子。一字之差,差别是很大的。

一、不是义子是嗣子

刘备是在什么情况下收刘封的呢?《三国志》中记载的十分清楚。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刘封是作为继承刘备衣钵的。

认义子是个人的行为,刘备自己认就可以了,但认嗣子是传宗接代的事情,那需要请宗族中人主持,刘封之名以后要入刘氏族谱的。

你看一下刘备四个孩子,刘封,刘禅 ,刘永,刘理。封禅永理,显然刘封的封字也不是随便起的,刘禅的禅是接在封的下面。

这就是刘封的地位,他就是刘禅的兄长,是拥有继承权的。

刘备在临死的时候对诸葛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二》

这里提到的嗣子就是指他的儿子。

所以刘封就是宗族承认的刘备的儿子,只不过这个儿子没有血缘关系。

二、会不会考虑传位

刘封成为刘备的长子之后,不久刘禅就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刘禅作为刘备血缘上的长子,宗法上的次子的身份存在。

面对这两个都有继承权的孩子,刘备心中自然也是有些纠结,但自然偏向刘禅多一些。特别当他立刘禅为王太子,让刘封镇守上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已经作出选择,让刘封当一方的诸侯,在上庸当土皇帝。

刘备的选择自然受到重臣的影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无一例外都站到了刘禅这一边。这样刘封就悲剧了,因为重量级的都支持刘禅,刘封只能进入死局。

当诸葛亮说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最终刘备赐死了刘封。

只要有刘禅的存在,那么刘封是不可能继承刘备的一切。

如果刘禅没有存呢?或者只有刘理,刘永存在呢?

因为刘理、刘永他们是刘备入蜀的时候生的,所以刘备死时,他们都很小,而且他们的母族在历史上连个记载都没有,可见十分弱小。

换句话说从取得荆州到入蜀这段时间,刘备就只有刘封这么一个孩子。此时刘备手下或许会选择支持刘封。

当刘封与刘理、刘永竞争时,选择刘封那是五五之数。

如果刘备没有亲生骨肉,刘封是百分百继承刘备的位置,这个毫无疑问的。

从诸葛亮建言刘备杀掉刘封可以看出,刘封与诸葛亮的关系相处并不怎么和谐,如果刘封继位,诸葛亮能不能一展自己的才华那又是五五之数。

从某种角度来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但阿斗何尝不是成就了一代名相诸葛亮呢。

如果没有刘禅,刘备是否考虑将皇位传给义子刘封?

如果没有刘禅,不清楚题主有没有如果也没有刘理、刘永二兄弟。

如果都没有的话,刘备不是考虑好了吗?这还需要说吗?

收养刘封不就是因为没有儿子,想让他延续香火吗?

有了继承香火的人,还需要一个假儿子干嘛呢?

不过呢,这事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由于蜀汉史料缺失,不清楚刘封有没有签订收养协议。

就当时的情况判断,即便有协议,刘备反悔不认账,刘封也没有办法。

名义执法者是献帝,如果献帝敢管闲事,刘备就可以提前宣判献帝死亡。

真正的审判者就是刘备,陪审团是诸葛亮。是审判团建议将刘封杀死的,审判者自然是借坡下驴,宣判了刘封的死刑。

根本原因是没有这个如果,刘禅是真实存在的。

按照这套逻辑,如果没有刘禅,只要刘理、刘永存在,不仅不可能传位给刘封,而且刘封死得更快,更不需要陪审团的建议。因为小皇帝更小,更控制不了刘封。

不要假装高大上,更不要去强求刘备高大上。如果是你,有了自己的家产,还会把他交给养子吗?

刘备做的没有错,但不算很地道。

就算没有收养协议,但很可能有口头协议,说要把一切让刘封来继承。尽管当时刘备啥也没有,但起码死后还有个坟头吧,需要刘封去给他上上坟,时不时送点纸钱。

就算也没有口头协议,起码潜规则当时还是有的。

比如入赘成了人家的养老女婿,没有协议,也没有口头说好,但生下儿子后,就想让他跟着自己姓,这不合乎情理哦!

人家不要彩礼,把闺女白白的送给你做老婆,人家图的是个啥?到头来你惦记起人家的儿子来了,还想找地方说理,哪有这个地方啊?

虽说当皇帝跟生儿子随谁姓不一样,事稍微大一点,但道理一样哦。

人家自己有祖宗不伺候,去给你当儿子人家图的啥?你有了儿子,不让人家继承家产也就算了,还把人家给杀了,这说不过去啊。

按照一般的族规,过继出去的儿子,就从族谱中清除出去,连给祖宗上坟的资格都没有了,更不必说继承族产。

但话说回来,为了皇位,为了家产,亲爷俩、亲兄弟都自相残杀,何况是养父子呢?

这种事没地方说理,也没有地方给你说理,毕竟不是入赘做上门女婿,也不是收养儿子继承香火,牵涉到皇位,就看谁比谁更厉害罢了。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刘备把皇位传给刘封,是不是都认为很奇葩哦?

尧舜禹禅让,没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而是传给了别人,留下了美谈。但赵匡胤把帝位传给了其弟赵光义,却遭到了诟病。

现在也有考古发现,尧舜禹禅让就是个骗局,难不成也是赵光义上位吗?

曹丕接受禅让后,说我算是知道禅让是咋回事了?

想想看也会想到禅让是个咋回事!

题主这个问题,如果不是刘封拿着刀子逼着,刘备恐怕不会考虑这个事的。

如果没有刘禅,刘备是否考虑将皇位传给义子刘封?

刘备又不是搞计划生育,就刘禅一个儿子,刘玄德在生育上中规中矩,好像是三儿两女吧,刘禅还有两个弟弟呐,干嘛传位给刘封。

如果没有刘禅,刘备是否考虑将皇位传给义子刘封?

只能这么说 ,如果刘备没有亲生儿子的话,他的皇帝之位肯定会传给义子刘封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话的意思是说: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但没有后代这种行为是最大的不孝,甚至比不愿意赡养父母的行为还要不孝,这足以说明古人对没有后代这种行为的敏感和重视。

刘备

在古人的眼中,传宗接代是一个家族最重要的事,没有之一,而用来传宗接代的就必须要有后代,而一个没有后代的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都会被人看不起的。

三国时期的刘备,在早期创业的颠沛流离中,四处逃亡,食不果腹,担心受怕,再加上又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所以刘备直到46岁还没有亲生儿子,尽管刘备有女儿,但是多在战争中被俘虏,比如长坂一战,刘备的两个女儿就被曹纯俘虏,所以刘备尽管还一事无成,但是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儿子,能够传宗接代。

赵云长坂救阿斗

在刘备寄居刘表篱下时,有了一段长达7年时间的空闲时间,这7年中,刘备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喝喝小酒,谈谈人生,偶尔也感叹一下一事无成,而做做脾肉之叹,刘备想得的最多的,还是想要个儿子,无论是亲生的,还是收留的,或者是认来的,总之一定得有。

所以刘备就认了干儿子刘封,刘封原本姓寇,长沙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刘备认刘封为义子有两个原因:

1、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有“后”,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况且两汉以孝治国,没有后代那可是不孝,都会影响自己创业的,同时为了让自己的事业有所传承,刘备在收养刘封,就是把刘封当成自己的继承人,在刘备没有亲生儿子前,刘封就是刘备的第一继承人,所以刘备认了刘封为义子。

刘封

2、为了拉拢当地豪族。史书上说刘备每到一地,都会大量收买当地人心,拉拢豪族,这既是刘备的习惯,又是刘备的雄心壮志,毕竟刘备理想远大,有着统一天下的大志,想要办成这事,就必须拉拢人心,而刘封所在的家族是当地的豪族,拉拢有意义,可以增加自己在荆州的影响力。

但让刘备没有想到的是,已经46岁的刘备,居然还能有生育能力,在公元207年,刘备的甘夫人生了个儿子,名字叫刘禅。一般来说,古人40岁就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天命之年,还能在46岁有生育能力,可以算是少见了,也说明刘备的身体相当不错。

自从刘禅出生后,刘封的地位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刘禅是刘备的亲生儿子,这个血缘优势是刘封无法比的,而且华夏的继承制度一直以来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没有血缘的是根本没有继承权的,华夏不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经常是养子继承皇帝位,但整个华夏五千年,能够继承前一任帝位的人,都与上一任有着血缘关系,这是继承制的法理。

刘禅

所以尽管刘禅只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但并不影响他的继承顺序,在法定继承顺序上,刘禅是排名第一位的人,刘封排名第二,刘禅的继承权高于刘封。

同时从刘禅的名字中也能看出刘禅的继承权优于刘封,刘封这个名字只是改了寇封的姓,他的名字叫“封”,而刘禅的名字叫“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只有皇帝才能封禅,但是没有刘禅出身的话,刘封的名字没有意义,正是刘禅的出身,才让刘备再次唤起了帝王之心,尽管这个时候的刘备,还没有寸土之地,还在寄人篱下。

刘禅是刘备的第一个亲生儿子,在刘禅之后,刘备还有两个亲生儿子,分别叫刘理和刘永。就算刘备没有刘禅,只要还有其他的亲生儿子,比如刘理和刘永,那刘封仍然没有继承权,因为只有亲生儿子才有优先继承权。

刘封

刘封只有在刘备没有任何亲生儿子,或者也没有血缘关系较近的侄子或者外甥等亲戚的存在,才能有刘备的继承权,根本原因还是嫡长子继承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之位从来就是以血缘关系为根本,而不是继承人是否贤能。

最后说一下刘封,就算刘备没有亲生儿子,估计也轮不到刘封继承刘备的皇帝之位,因为刘封这个人并不适合当一国之君,没错,刘封是骁勇善战,但是除了骁勇善战,刘封一无是处,刘封身上有几个重大的缺陷导致他是不受欢迎的人。

1、刘封欺压孟达,导致孟达叛逃曹魏。孟达是刘备手下的官员,按官职来看,孟达的官职应该还比刘封大,孟达是宜都太守,刘封是副军将军,但刘封夺取了孟达的仪仗队,孟达敢怒不敢言,只能逃走,这说明了刘封一直以来就是目中无人的人,骄横惯了,仗着自己是刘备的义子而胡作非为,想想也知道,刘封若不是刘备义子,他敢欺压孟达吗?

刘封被杀

2、刘封不救关羽,说明刘封没有大局意识。刘封是离关羽最近的蜀汉驻军,可是整个关羽襄樊之战,大意失荆州期间,刘封按兵不动,关羽亲自派人请刘封发兵,但刘封就是不愿意,当然刘封有自己的任务,这也没错,但关羽镇守的荆州可是蜀汉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即使关羽有错,但荆州不能丢,一定得保住,可是刘封没有这个意识,不仅不救,反而整个战争期间没有一点反应。

刘封欺压孟达,导致孟达叛逃,刘封没救关羽,导致荆州丢失,刘封丢了上庸,最终导致诸葛亮向刘备进言赐死了刘封,刘封终于把自己作死了,至于继承权,那个可与刘封没有关系。

如果没有刘禅,刘备是否考虑将皇位传给义子刘封?

历史没有刘禅,刘备也不可能传位给刘封,原因有三:

继承人很多

始终中对于刘禅和刘封的记载比较多,所以给了大家一种错觉,刘备的继承人就只能在这两个人之中产生,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

最年长的就是刘封,但是他只是刘备的养子,并非刘备的嫡系血脉,甚至不是刘氏宗亲。

刘备有三个亲生儿子,长子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刘禅,还有两个是刘理和刘永,虽然刘禅继位后将他二人封王,但是史书中记载不多。

刘封的能力

刘备收养刘封的时候还没有儿子,因此对于刘封的期望值非常高,因此花费巨大的心力培养刘封,刘封也不负所望,以他的军事才能在刘备阵营中展露头角,在刘备入蜀的征战中建立功勋。

刘备攻占汉中后,派遣孟达向北进军攻打房陵,但是发现孟达难以控制,便派遣刘封以援助的名义前去约束,二人合力攻占了上庸郡,此时刘封的军功达到顶点,成为房陵、上庸和西城三个郡的实际掌权人,深受刘备信任

刘封的灭亡

镇守荆州的关羽举兵伐魏,一开始进展顺利,成功包围襄阳和樊城,但是关羽手中兵力不足,于是要求刘封予以支援,但是刘封以上庸三郡刚刚攻占不久,不能轻易出兵为由拒绝,结果东吴偷袭关羽大本营,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

随后孟达投降魏国,带领魏军攻打刘封,刘封兵败后逃回成都,刘备责备他不救援关羽并丢失土地,最后将刘封赐死

结语

刘备收养刘封的时候既没有亲生儿子,也没有广阔的土地,因此对于刘封非常的器重,不遗余力的培养他,希望他能够迅速成长为自己的好帮手。刘封对于刘备的培育之恩更是涌泉相报,竭尽自己的所能为刘备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穷途末路时面对魏国的招降而不背叛,可见他对刘备的忠心,但是刘备必须要为亲生儿子的未来做打算,这样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哥很有可能在未来引发不安定因素,所以在处理刘封的问题上,刘备没有丝毫的迟疑。

插图均来源于网络

如果没有刘禅,刘备是否考虑将皇位传给义子刘封?

养子刘封能否继承刘备的王位?可以,但刘备必须是太监。

(作者:漫步的神兜兜)

近来屡屡看见一些文章,认为刘封被杀,可能是因为刘封作为养子而有机会承袭刘备的爵位或王位,故而诸葛亮多次进谏,刘备才起了杀心,最终杀死了养子刘封。

此观点,似乎与中国古代的法律规定或宗族意识相违背,故撰写此文予以讨论。

一、古代的养子,其实就是义子,不同于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养子。

古代的养子,不同于现代真正意义的养子。现代的养子或养女,是依照《收养法》而产生的直系亲属关系,而且必须经民政部门的认可,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养子或养女,是受法律认可的,等同于正式的儿子或女儿,属于直系亲属关系。而那些未经民政部门认可的收养关系,实质上,就是社会上随口称呼的“干儿子”或”干女儿”而已,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收养关系,没有产生真正的亲属关系。

古代的养子,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随便收养的,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受宗族或家族制度的约束,相当于义子或义女。故而,养子或养女,无法享受法律上的保障,在宗族或家族中,生活待遇可能比较好,视同己出,而其社会地位,也许比家奴家仆高一些而已。

二、养子的地位,远低于庶子。

在中国古代,子女的地位,往往由其母亲的身份地位所决定。妻所生的儿子,称之为“嫡子”,其他女性所生的儿子,一概称之为“庶子”。中国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子的地位,要远高于庶子,尤其是嫡子中的长子,也就是嫡长子,是法定的唯一继承人。

而古代的养子,相当于义子或干儿子之类,不是亲属关系上的儿子,其地位,别说是嫡子,比庶子都要差得远。同时,形成这种养父养子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法律或制度上的明文规定,而在古代法律规定下所形成的正式收养关系,那不叫养子,正式名叫继子。

三、在古代,“继子”才相当于嫡子或儿子。

在中国古代,依照法律或宗族制度形成的正式收养关系,被收养人的名称,不叫养子,而是叫“继子”。继子是受法律或制度保护的,而且,还是法定的继承人,地位相当于嫡长子。继子的作用,就是继承香火的,不仅能继承物质财产,而且还能继承爵位等非物质财富,即“继其嗣”或“继其爵”。要形成继子关系,不仅要符合宗族或家族制度,还必须符合法律制度,甚至,还须由官方或朝廷认可,这种继承关系,甚至连庶子都不行。

比如:西汉时代,绛侯周亚夫去世,则由他的嫡长子、嫡长孙等继承了绛侯这个爵位,继承了几代,不巧,他的嫡子嫡孙等嫡系子孙去世后,没留下嫡重孙等,绛侯这个爵位,其他庶子等庶出的子孙,是绝对无法继承的,于是,朝廷特地批准,将周亚夫的一个后代,作为继承人,继承绛侯这个爵位。“(汉)平帝元始二年,继绝世,复封(周)勃玄孙之子(周)恭为绛侯”。要成为法定的继子或继孙的关系,连庶子或庶出子孙都不行,尤其是有爵位的,甚至必须由朝廷批准,才能形成法定的继承关系。类似的,还有舞阳侯樊哙,“(舞阳侯樊哙)继绝世,封(樊)哙玄孙之子(樊)章为舞阳侯”。

继子,其实就是收养过来作为嫡长子的,是来继承香火或爵位的,其收养的流程或程序,还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

比如,诸葛亮,他结婚很长时间,没有生出儿子,于是,从东吴请来诸葛瑾的一个儿子诸葛乔,作为继子,也就是作为嫡长子,这个收养过程,不是随便私下就能完成的,还必须经上级领导孙权的同意才可。在《三国志》记载为:“(诸葛)亮未有子,求(诸葛)乔为嗣,(诸葛)瑾启孙权遣(诸葛)乔来西,(诸葛)亮以(诸葛)乔为己嫡子”。继子,就是法定的继承人,不仅能“继其嗣”,还能“继其爵”,其地位就是嫡长子。

四、刘封只是养子,地位远不如庶子。

刘备寓居荊州时,将长沙郡罗侯的寇姓外甥收为养子,并取名为刘封。《三国志》记载为:“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刘)封为子”。在同一本《三国志》中,在此文中,并没有出现类似诸葛亮传记中“为己嫡子”的字样,那就表明,刘备仅仅是把刘封当成养子、义子而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养关系,不属于“继子”,根本没有任何继承权。

杀刘封时,刘备已经当上了汉中王,在史书中,汉中王刘备并没有设立王太子。这时的刘备,有刘禅、刘理、刘永等三个亲生儿子,只不过,这三个亲生儿子,都是庶子,都不是“妻生子”,都是小妾生育的。连刘禅也是庶子,刘禅的母亲甘夫人,是刘备的小妾,“(刘备)住小沛,纳(甘夫人)以为妾”,”(甘夫人)产后主(刘禅)”。刘备当汉中王时,并没有设立王太子,可能此时刘备的正妻吴夫人,尚处在生育年龄,刘备还指望吴夫人给他生出嫡子。一旦吴夫人生个儿子,就是嫡长子,年龄最小,地位却最高,那样的话,连长子刘禅都没有继承权。

刘备杀刘封,刘封只是义子,连庶子都比不上,更别说要去继承刘备的爵位王位了。诸葛亮屡劝刘备杀刘封,绝不是担心刘封有可能继承刘备的王位爵位,应该是另有隐情。

五、刘封会不会成为刘备的继子呢?

刘封是养子或义子,其地位,连庶子都远远比不上,但是,一旦刘备立他为“继子”,那刘封就相当于刘备的嫡子,其地位将高于庶子刘禅等,就属于法定继承人,可以名正言顺继承刘备的王位爵位了,那养子刘封能否成为“继子”,从而继承刘备的爵位呢?答案是:刘封永远无法成为“继子”的,他永远只是养子。

现在已经无法找到完整的汉代律法制度,但从史书中可以寻找到一些线索,表明在汉代,异姓是不能收养成为“继子”的。

在《三国志-蜀书-卫继传》的裴注中,记载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卫继小时候,聪明可爱,当时的县官,姓张的县长,想把卫继收养成继子,继承自己的香火,为此,张县长特地向有关部门请示,上级部门批准后,张县长才把卫继正式收养成为了“继子”,就是当成正式的儿子,是嫡长子了,应该改为“张”姓了。没想到,好景不长,后来,法律明文禁止将异姓子弟收养为继子,这位张县长,只能忍痛割爱,将这位继子交还给卫家,卫继就重新恢复为“卫”姓了。即书中记载的,“(卫)继为儿时”,”县长蜀郡成都张君无子”,“语功曹欲乞继,功曹即许之,遂养为子”,后“法禁以异姓为后,故复为卫氏”。

从这段文字分析,表明汉朝是禁止将“异姓子弟收养成“继子”的”,也就是,只有同姓的,才有可能成为继子。

而刘封,他原本是“寇氏之子”,姓寇而不是姓刘,原名应该叫寇封,是刘备让他姓了刘,改叫刘封了。但无论如何,他属于异姓子弟,按照法律规定,就永远无法成继子的,也就永远无法成为名义上的嫡子,是永远无法继承刘备的爵位。

六、只有太监的养子可以升级成为继子,太监的异姓养子也可以成为继子。

详观史书,似乎只有太监的养子,是可以成为继子,甚至异姓的养子也能成为继子。

《三国志》记载,太监费亭侯曹腾去世,他的养子曹嵩,作为朝廷认可的继子,继承了太监曹腾的香火和爵位,继其嗣又继其爵,而且,这个养子曹嵩,原本可能还不是姓曹的,是异姓收养,故在《三国志》中记载为:“(太监费亭侯曹腾去世后),养子(曹)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在《后汉书》等史书中,太监的养子,应该是可以当作继子来继承太监的香火和爵位的。此类记载文字,在《宦者列传》中屡屡出现,甚至还写到“(永建)四年,诏宦官养子悉听得为后,袭封爵,定著乎令”。

查遍《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史书,养子就是养子,相当于义子,没有法定的继承关系;而继子,则是相当于嫡长子,有法定的继承关系,且必须是同姓关系,而且还须批准,才能成为继子来继承香火或爵位。而只有太监,是个例外,允许他们的养子成为继承人,太监的养子可以成为继子来继承他们的香火和爵位,且对于太监的养子是否必须是“同姓”,也没有明文规定,而养子能继承香火和爵位的实例明文记载,也只见于《宦者列传》中而已,或许,这种恩赐或破例,只有太监才能享受,普通人是无福消受的。

刘封只是养子,刘备并没有将他“立己嫡子”,也就不是继子。养子,相当于义子,不属于法定的亲属关系,更别谈继承关系。而真正合法的收养关系,那叫做继子,是属于法定的直系亲属关系,且当作是嫡长子而收养的,是用来继承香火的,是法定继承人。养子就是养子,继子就是继子,对于一般人,外姓的养子是无法成为继子的,只有太监,才能把养子上升为继子,继承自己的香火。而刘备,若想开恩,将原本姓寇的养子刘封,上升为继子,让他来承继王位,只有一种情况才允许,即:刘备是太监。

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且是异姓的养子,他永远无法成为继子,更别奢望去继承刘备的王位了。这一点,刘备、诸葛亮、刘封他们三人都应该心知肚明,尤其是诸葛亮,在后来,他自己也按照法定程序收养诸葛乔为继子,绝对应该明白养子与继子的本质区别,因此,他多次向刘备建议杀掉刘封,绝不是因为刘封有承袭刘备爵位的可能性。

参考书目:

《汉书》

《三国志》及裴注

《后汉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