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死后是危急存亡的时候?
蜀中原来是富甲天下,虽然刘璋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统御部下,张鲁也与刘璋反目。整体上来说蜀中没有经过大的战争。刘璋迎接刘备进蜀时,《三国志》是这样描述: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目。
后来刘备与刘璋发生争夺战,这是蜀中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公元212年开始到214年,成都才拿下,这几年内对蜀中的经济破坏是比较严重的。
占领成都之后,刘备部下的抢夺和刘备对手下将领的赏赐导至府中空虚。最后刘巴以一枚金属钱币抵币值一百的方式补充府库,这是变相的掠夺,这是蜀中第二次经济受到破坏。
后来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诸葛亮手中没有可补充的兵源,只好发动蜀中百姓,男子参战,女子当运对汉中前线进行支援。这一场战争从公元218年开始一直打到公元219年。这是第三次的经济破坏。
第四次的经济破坏是最惨烈的。
孙权派吕蒙夺回刘备控制的荆州,关羽被杀,这个时候刘备想夺回荆州,国力已经吃不消。所以没有马上开战。
到了公元222年,刘备带着蜀中全部家当,不顾所有人的劝阻伐吴,结果自然是惨败。当时蜀汉的物资损耗如何呢?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从刘备与刘璋开始争夺蜀中控制权开始,整个巴蜀之地就基本上没有休养生息过。连年的战争使得原来富甲天下的蜀中迅速走向贫困。
到诸葛亮接收蜀中之时,已经是百业凋零,百姓困苦。
不但如此,因为刘备去世,蜀汉内部也是一片混乱,汉嘉太守叛乱,南中也开始反叛不服从成都管理。这个时候诸葛亮不得不宣布闭关息民来休养生息,因为实在经不起第五次折腾。
吴国对蜀国保持高压态势,魏国自然也处在随时准备进入的状态。
最后诸葛亮通过外交与东吴结盟,稳定内部人心,再经过几年休整,诸葛亮才起兵征讨南中,此时蜀汉的局面才真正稳定。
这就是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说的危急存亡之时。
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死后是危急存亡的时候?
内忧外患,当然是危急存亡之秋也,内忧,刘备死后的刘禅,其见识,眼光,比其乃父,差之远矣,更无安帮定国之能,蜀军伐吴惨败,死伤甚重,人心惶惶不安,蜀汉初建,就逄大败,全国震动,根基动摇,是其内忧。刘备伐吴,彻底断送孙刘联盟,吴与蜀汉已成寇仇,有誓不两主之势。北方曹魏,欲报汉中之仇,积极联合东吴,对蜀汉行战夹击之势,是其外患。内忧外患俱存,当然是危急存亡之时也!
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死后是危急存亡的时候?
诸葛亮的《出师表》,深度解析了当下蜀汉的形势,也阐明了将要面临的问题,怎么样解决问题。
为什么诸葛亮要亮明这个观点?说刘备一死,蜀国就会面临危急存亡。是有充分理由的。
第一个理由,诸葛亮的“隆中对”中的战略构想已经完成,“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已经实现了,并且称帝。接下来就应该是“高筑墙,广集粮。”待时机成熟,便两路出击,一出汉中,一出荆州,合力夺取天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孙权和曹操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孙权进击荆州,使计捉了关羽斩之,曹操进击汉中,导致张飞为部下所杀,刘备失去两个兄弟。
关键问题是刘备失去了进击中原的桥头堡荆州,令其大为光火,为了能够卷土重来,所以不顾众臣力劝,执意想收回失去的荆州,才导致了夷陵兵败,白帝城托孤。
刘备的实力可以说是瞬间回到解放前,失去了中原逐鹿的条件。
第二个理由,刘备没有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来实行,还没有积蓄到足够的力量,就贸然调空了蜀国的军队,当时刘备听说兄弟被杀,“倾全国之兵以伐孙权。”导致了兵败后,留给了刘禅一副空架子。要兵没兵,要粮没粮。
第三个最重要的理由,刘备经过几十年征战,他的威望和人格魅力在蜀汉无人都及,他的部众都是他的忠实粉丝,他一死,刘禅的执政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原来不敢跳出来的人,现在没有了刘备这座大山的镇压,就会搞破坏。
刘备在,国家机器会正常运转,没有问题,刘备亡,国家机器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
第四个理由,刘备在,曹操和孙权在道义上始终有所顾忌,因为他毕竟是正宗的大汉皇叔。如果刘备死了,曹操孙权从此可以大张旗鼓的,无所顾忌的攻打蜀汉,从而天下人也没有人出来说这说那了。
所以,诸葛亮说刘备一死,蜀国就是危急存亡。
谢谢阅读,我是白云山水居,欢迎关注,评论转发。
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死后是危急存亡的时候?
本来刘氏据蜀中之后,就是以客驱主,因此暗藏不少矛盾。刘备死后,蜀汉国贫主弱,当真是危急存亡之秋。
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死后是危急存亡的时候?
因为刘备死前的夷陵之战中,蜀汉最杰出的一批青年,跟随黄权投奔了魏国。比如:已故凤雏庞统的弟弟:
统弟林,以荆州治中从事参镇北将军黄权征吴,值军败,随权入魏,魏封列侯,至钜鹿太守。 ——《三国志.蜀书七·庞统法正传》
庞林的官职是荆州治中,仅次于刺史、别驾,是荆州行政体系三把手,通俗说就是副州长。由此可见,刘备对庞统的功绩是足够肯定的,并重用了他的弟弟。那么刘备东征孙吴,为何要带上庞林这个文士,并任命为荆州治中?
很明显是让庞林治理荆州的,而不是让他负责打仗的。从这里可以推断,刘备东征孙吴,蜀国军民是抱着胜券在握的心理的。因为,刘备出征时,将荆州治中庞林等人的官职都安排好了,就等着战胜后接手荆州了。
蜀汉没有人想着会战败,他们考虑的只是能取得多大的胜利,收回荆州多少土地。和庞林一起的,是准备接手荆州的行政班子,蜀汉最杰出的一批青年。这个行政班子,至少要调动益州三分之一的名士,且多为荆州派骨干,以便收取荆州民心。
庞林这样根正苗红的才俊,刘备将他们集中保护在了黄权的水军,这是最安全的做法。战场上刀枪无眼,没有人能保证荆州行政班子这么多人的安全,水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只要步军主力不败,没有人能吞下蜀汉水军。
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
黄权的水军,职责是防备魏军,活动范围是江北。当时魏、蜀并未开战,再加上魏军也不擅长水战,所以黄权这支水军是战场上最安全的部队。这就是刘备,将庞林为首的荆州班子,安排在黄权水军的原因。只要步军击败东吴,庞林等一大批行政官员,可以迅速恢复荆州秩序,抵御东吴的反扑。
及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
但遗憾的是,刘备夷陵之战惨败陆逊之手,江北的黄权回不到蜀地了。那么夷陵之战前,刘备为何觉得自己必胜呢?恐怕就是对关二爷威望的信赖了,他相信荆南的百姓,依旧思念蜀汉的统治,他们会是东吴最大的对手。他东征的大军,可以传檄而定荆南之地。
刘备认为的必胜是:收回关羽故地,有民心支持;其余州郡,才是吴军与蜀军决战的场所。因此,庞林为代表的荆州班子,在出师之前就安排好了官职,进入荆州故地就是等着接手荆南的。
但陆逊的才能,明显是不正常的。吴军攻占江陵后,关羽北伐军人心开始涣散,一个月后关羽兵败身死。可关羽死前一个月,陆逊入江陵城的第一天,就修缮起了江陵城墙,做起了抵挡益州军的准备。陆逊的超前准备,是刘备怎么也想不到的。
所以,刘备东征之时,陆逊早就安定了人心,关羽死前一个月他就开始了准备。这就是夷陵之战,陆逊能大败刘备的个人指挥素质。夷陵之战结果分三档:
1.最好的结果:如刘备猜想一般,东吴没有做好准备,荆南的百姓配合蜀军光复荆南;2.中等的结果:诸葛亮不阻止东征的底线,东吴做好了准备,刘备没能击败吴军,全军无功而返;3.无人猜到的结局:陆逊在关羽死前一个月,就做好了与蜀军决战的准备,并将刘备大军歼灭了大半。
刘备的5万蜀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黄权的江北水师,无奈投降了魏国;水师中准备好的荆州行政班子,全部成了曹丕的臣子。就庞林来看,曹丕将他封为列侯,出任钜鹿太守,能是泛泛之辈吗?刘备会感恩庞统,曹丕可不会,这说明庞林等荆州班子成员都是真才实学挑出来的。
因此,刘备的夷陵之败:5万精锐步兵,几乎全军覆没;黄权江北水师,全部投降曹魏;庞林等精挑细选的荆州行政班子,都做了曹丕臣子。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一看:最精锐的5万蜀军没了;水师全没了;连抽取益州至少三分之一,准备接手半个荆州的青年官吏也全没了,这不是危急存亡之秋是什么?
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死后是危急存亡的时候?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结合刘备死前和死后发生的几件影响蜀国的大事就可以明白,刘备死后的蜀国到底有多危险!
一、关羽丢失荆州,蜀国的统一天下的计划被拦腰折断!在诸葛亮给刘备提供的“隆中对”战略计划中,就说道: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意思就是说,让刘备夺得荆州和益州两块地盘,好好发展,等时机成熟后,关羽从荆州出发,刘备从益州出发,两路军马北伐中原。夺得天下!
可以说荆州再整个蜀汉战略布局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再加上荆州地区十分富裕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而荆州的丢失,让刘备集团实力大减,统一天下的部署完全被大乱,仅仅剩一个州的蜀汉政权再也不可能统一天下!蜀国此时其实已经面临危机了!
荆州丢失不久后,刘备伐吴。刘备伐吴一方面是为关羽报仇,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夺回荆州,逆转蜀汉的战略局面。但东吴陆逊的一把火让刘备集团实力再次受损。
在刘备死前,蜀国就已经处于危机之中了,荆州的丢失、孙刘联盟破裂、军事行动的失败可以说这些问题已经让蜀汉政权风雨飘摇!而不久之后,刘备之死,这些问题立马就引发了更大的问题!
二、刘备死后,国内危机四起在刘备死后不久,西南的蛮夷势力趁着蜀国国力衰弱,发起叛乱!同时益州的豪强势力与蛮夷部落勾结,诸葛亮不得已再次用兵平定叛乱!
同时在朝廷内部,各个势力混杂,以诸葛亮为主的荆州派系、益州地方豪强为主的益州派、益州刘璋旧部和刘备的初始创业小团队这几个派系为主,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还能有效的压制和掌控,刘备死后,幼主不行。这些人就不再听话,经常内乱。尤其是诸葛亮为主的荆州派主政后,李严为首的地方派系就多次给诸葛亮使绊子!
三、总结综上可以看出,在刘备死后,当时的蜀国外部,孙刘联盟貌合神离,曹魏势力做大威胁蜀汉。内部叛乱四起,派系林立,国家实力被严重削弱!
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危急存亡之秋”
写个东西不容易,喜欢的点个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