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刘备?

一,刘备绝对是屌丝中的逆袭

刘备家道中落,地位低下。虽然家里有钱,但是,靠着同学的关系,靠着自己的努力,打下了一片天下,最后割据一方建立了一个地方政权蜀汉。

二,刘备知人善用。

庞统,诸葛亮,法正。都能够被他充分的发挥才能。张飞,关羽也能够摆到恰当的位置。刘巴他最厌恶的人,也能够任命他为当尚书令。黄权背叛了他,他觉得是对不起黄权,没有杀掉黄权家任何一个人反而重用。

三,一代将才

刘备指挥作战很有水平,除了曹操之外,基本上他是逢曹必败,除了汉中之战。所以曹操称他为天下英雄。他能够依靠自己的1万多,和刘奇的1万多合计2万多人,迅速的平定荆南回郡。亲自带兵拿下了巴蜀和汉中。

四,仁

有些人说刘备假仁假义,但我觉得他是真豪杰。他旅居荆州的时候,只是刘表的客将,荆州的大部分豪杰都依附他。在徐州的时候陈登,糜竺等豪杰都支持他。

他逃跑的时候,百姓都跟随他。曹操屠城,屠得最多,孙权也杀过两次,唯独刘备没有屠过城。

如何评价刘备?

3,如何评价刘备?

社会现在流行一种作法,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提干抑或晋级、评职称都要填一张履历表。为什么要填一张履历表呢?就是用人单位会通过这张履历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对其本人作出判断。一般来说,只要你提供的履历表是真实的,那么依据履历表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上是真实可靠的。我现在为大家提供一份刘备真实、可靠、较为详细的履历表,你就可以判断刘备到底是“天下枭雄”还是“天下奸雄”了!

刘备从东汉末年大动荡的背景下,组织义军征讨黄巾农民起义军,这段经历曲折、动荡不安。先是跟从校尉邹靖征讨黄巾军有功,弄了个安喜县县尉。后又因鞭笞督邮丢了官。不久又攀上了都尉毋丘毅“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这一段经历,居无定所,无明确作为,所以略去。主要履历从刘备跟随公孙瓒开始:

一、刘备与公孙瓒

刘备是怎么搭上公孙瓒这只船呢?

刘备和公孙瓒是同学,比公孙瓒小几岁。读书时,两人关系很好!刘备视公孙瓒为兄长,任高唐县令的时候,县城被黄巾军攻破,由此去投奔已为中郎将的老同学公孙瓒。公孙瓒看在老同学的分上,表其为别部司马,让他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抵御冀州刺史袁绍。多次立有战功,由此暂时代理平原县令,后又兼任平原相。

按理说老同学对公孙瓒是有情有义的,在刘备无所安身时,不但接纳了刘备,还上表为其申请了官职。后来又晋升为平原县令,但刘备却不安心,跑到了徐州陶谦那里,跑到陶谦那里也就算了,却用尽心计离间公孙瓒与赵云的关系。本来赵云与公孙瓒的关系就不那么铁,经刘备多次暗示,赵云终于离开了公孙瓒,走到了刘备一起。赵云的本事大,大家是知道的。公孙瓒与袁绍作战时几乎丧命,幸亏赵云相救才打败了袁绍,捡回了一条性命。可见赵云之于公孙瓒多么重要。公孙瓒就这么一根擎天柱,可惜也被刘备挖走了。

二、刘备与陶谦

刘备到徐州牧陶谦那里,是因为徐州牧陶谦杀死了曹操的父亲等一干亲戚、家人。曹操为报父仇,带兵血洗徐州。在这样紧迫环境下,刘备去徐州解救。

刘备这人运气好,来到徐州,写信给曹操劝说曹操撤兵。曹操本来就看不上刘备,对刘备给自己写信,劝自己撤兵嗤之以鼻,并说“刘备何人,敢以书来劝我?”。但此时,曹操的后院,兖州出了变故。吕布被李傕打败后,来到了兖州。陈宫与张邈也叛变投靠了吕布,兖州几乎都成了吕布的了。此时,曹操不得不撤兵回家救火。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才卖了个顺水人情给刘备,但陶谦不知道详情,还以为是刘备退兵有功。要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死活不肯接受。

对此,《三国演义》第十一回、第十二回进行了大胆演绎,歌颂刘备多么仁义。

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子的。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不接受徐州并不是为义也,而是害怕。“陶谦死,糜竺率众人迎先主,先主不敢当”。有两点理由可以证明先主不敢当。

第一点理由是众人都劝说刘备接手徐州事务,刘备说了一句话:“袁术近在寿春,这个人家里四代人出了五个三公,天下的人都归心于他。您可以把徐州托付给他。”对此,孔融有一句话“袁术他不是忧国忘家的人。他的先人不过是墓中的一堆枯骨,不值得挂在心上”这里的意思是“四代五公”是过去式,不可怕。

第二点理由,见《三国志·陈群》传,其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当时陶谦病死,徐州的官员想迎纳刘备去做州牧。刘备想去,陈群劝刘备说:袁术的力量现在还很强大,您现在东去徐州,一定要和他争斗。如果吕布袭击将军的后路,将军即使能得到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成功。”刘备最终还是东去徐州,和袁术打了起来。吕布果然袭击了下邳,又派兵帮助袁术大败刘备,刘备十分后悔没有听从陈群的劝告。

三,刘备与吕布

徐州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再加上人口多,地方富裕,谁都想要。刘备来到徐州等于是坐到了火药桶上。先是吕布来了,吕布是在兖州被曹操打败后,无路可走时到徐州的。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讲吕布到徐州,刘备认为吕布是当今英勇之士,出城三十里迎接,并打算把徐州让给吕布。其意思是突出刘备的至仁、至义、至信。而《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用《英雄记》的内容有这样的叙述“布见备,甚敬之……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悦”,由“外然之而内不悦”可知,刘备只是表面上与吕布应酬,而骨子里却看不上吕布。由此可知,刘备不会如《三国演义》叙述的那样要拱手让徐州于吕布。我们都知道吕布为人也不怎么地道,刘备让吕布屯军小沛是有恩于吕布,吕布却乘刘备与袁术交战时乘机端了刘备的徐州老窝。不过后来,吕布为刘备做了两件好事。一是刘备与袁术作战,最后落得无家可归,无粮可食,以至“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的悲惨景象。此时,刘备求救吕布,吕布接受了刘备的投降,让其驻军小沛。这是《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与《三国演义》第十五回的说法不同。

可是后来,刘备又不安心小沛,在那里不断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实力,又抢走了吕布托人买的战马。由此,吕布恼怒。

吕布派高顺打败了刘备,并再次掳走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后来曹操帮刘备打败吕布,并将吕布活捉去,吕布求刘备在曹操面前“发一言而相宽”。当曹操问刘备怎么处置吕布时,刘备回答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吗?”意思是说吕布反复无常,处死不足惜。吕布目视玄德,大呼:“是儿最无信者”这段故事记叙在《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三国志.吕布》传也有同样的记载。

四、刘备与曹操

刘备与曹操的关系十分纠结。我这里主要讲赤壁之战前,刘备与曹操的关系。

刘备与曹操早就认识,《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英雄记》讲:“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但还沛国,募兵会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这里可以看出刘备与曹操早年志同道合。后来,刘备被袁术、吕布打败后,曹操都出手相救,刘备先后两次投奔了曹操。

第一次是“袁术来攻先主,先主拒之于盱眙 、淮阴。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侯”,这是《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这是曹操从道义上支持刘备。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据此演绎出“二虎夺食计”,企图借此计离间刘备与吕布的关系,让其火拼。此计不成又生出“驱虎逐狼计”挑拨刘备与袁术的关系,企图借袁术的力量消灭刘备。这与《三国志.先主传》明显不同,《三国志.先主传》是“袁术来攻先主”,袁术是主动进攻,而《三国演义》是“却说袁术闻说刘备上表欲吞其州县”,是刘备主动进攻。如果真有此说法,就不会有有曹操第二次、第三次相救刘备了。

曹操第二次相救,是刘备经吕布同意,驻扎在小沛,不但大肆扩军,还抢走了吕布的战马。由此恼怒了吕布,被吕布打败。逃到曹操那里。曹操不但没有采纳谋士处决刘备的建议,还厚待刘备,表荐刘备为“豫州牧”。以兵三千,粮万斛,使往豫州到任,并向东进吕布。这段故事,《三国志·先主传》与《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叙述的基本相同。

第三次是曹操帮助刘备打败了吕布后,刘备又回到了许昌曹操那里。《三国志·先主传》是这样记载的:“助先主围吕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甚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并让见了汉献帝,通过查阅宗族家谱,认了“皇叔”。曹操先后三次出手相助,特别是第二、第三次,是帮刘备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如果刘备是一个仁义至信的道德君子的话,应该是感恩戴德的。刘备是怎样对待曹操的呢?

为了麻痹曹操,弄了一块荒地,终日侍弄蔬菜,以此掩饰自己的狼子野心。后来终于逮了一个机会,曹操同意他带兵讨伐袁术。刘备借这个机会逃跑到徐州,迫不及待的杀死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并占领了徐州。

五、刘备与袁绍

到了徐州,杀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闯了大祸。曹操一怒之下,派兵攻打徐州。刘备丢下关、张兄弟,还有老婆、孩子,逃到了袁绍那里。袁绍父子是怎么招待刘备的呢?

先是袁绍的儿子,青州刺史袁谭“将骑迎先主”。谭“驰使白绍”,后是“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绍父子倾心敬重”。而刘备是怎样对待袁绍的,不说早年刘备帮公孙瓒进攻袁绍,差点要了袁绍的命。也不说其二弟关羽帮助曹操杀死了袁绍的两根擎天柱——颜良与文丑。就说刘备当下是怎样对待袁绍的。一是在袁绍那里,以召集逃散的士兵为借口,不断地招兵买马。驻扎一个多月,就召集了几百人的队伍。二是背着袁绍与关羽联系,关羽也回到身边。三是见到袁绍与曹操相拒官渡,大势已去,暗地里做准备离开袁绍。最后见袁绍大势已去,被曹操打败,无处可走的情况下,跑到了刘表那里。

在刘表那里,袁谭被曹操追赶得无路可走时,向刘表求救,希望刘备从中帮忙。刘备将袁氏父子的好处忘得一干二净,不但没有帮袁谭求情,反而为刘表支招,写了两封没有用的信,分别把袁谭与袁尚奚落了一顿。

六、刘备与刘表

到了刘表那里,同样也是受到了热情接待和实质性的帮助。所谓热情接待,《三国志·先主传》是这样写的:“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 “差其兵使屯新野”。由此可见,刘表是真心实意欢迎刘备的,对其帮助也是真心实意的。但刘备是终不为人之下,吃人家的,拿人家的,却还是要挖人家的墙脚。一句“荆州豪杰归先主者甚多”就可看出。由此,刘表起了疑心,暗中防备,让刘备驻守博望坡,在那里抵御夏侯惇、于禁的进攻。见《三国志·先主传》。

七、刘备与孙权

曹操统一北方后,终于来到了荆州。刘表走了,刘琮投降了,刘备没有了依靠。

曹操率轻骑追刘备一日一夜急行三百余里,于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丢掉老婆、孩子带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跑。在如此危急时刻“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在如此危急时刻,孙权是怎么对待刘备呢?孙权给刘备做了三件好事。

第一件好事,联合刘备于赤壁打败了曹操。

第二件好事,打败曹操后,借荆州给刘备安身的。

第三件好事,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

刘备是怎样对待孙权的呢?

最有名的,家喻户晓的是借荆州不还。刘备不但借荆州不还,后来还以为关羽、张飞报仇为借口,企图剿灭东吴。可惜的是不但没有剿灭东吴,反而让东吴火烧连营七百余里,落得白帝城托孤的悲惨结局。

八、刘备与刘璋

刘璋是怎样对待刘备的呢?

听张松说:刘备是使君的汉室宗亲,曹操的敌人,善用兵。若用刘备来讨伐张鲁,张鲁必败。打败了张鲁,益州就会强大起来。益州强大了,曹操就是敢来进攻,也不会有好果子吃。由此派法正带四千人的队伍去迎接刘备。先后送给刘备的物资巨以亿计,刘璋自己也亲自离开成都前去迎接,相见甚欢。

刘备是怎样对待刘璋的呢?

其一,还没有见面,就有法正、庞统建议刘备在相会的地方袭击刘璋。只是刘备有点担心,这是件大事,不能草率,怕出乱子才没有动手。

其二,本来到益州是来讨伐张鲁的,刘备没有立即这样做,二是“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实际上是图谋不轨。

其三,是不断地向刘璋索取。本来刘璋就够大方了,给刘备的馈赠是巨以亿计,对之太好了。使刘备没有理由对刘璋下手,后来找了个借口,说曹操进攻孙权,我们和孙权唇齿相依,不救孙权,我就有危险,要回师救孙权。还以此为借口,要刘璋提供士兵一万及所需要的军用物资。刘璋没有满足刘备的要求,只给了四千士兵,其余的物资只给了一半。但毕竟还是给了,刘备说刘璋给少了。以这个理由向刘璋进攻,占领了益州。

以上,我们将刘备从投靠公孙瓒开始,到取刘璋而代之占领益州为止,以上这段简历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从这个履历表中,我们可明白无误的认识到刘备并非天下枭雄,而是天下奸雄。

如何评价刘备?

大器晚成,说的就是他吧!太能忍也太能拼,一生创业六次,直到他60岁才算成功。然而,人生太短,还没来得急享受多少年就走了,也许对他来说,奋斗才是他一辈子的使命。

如何评价刘备?

在演义小说中,刘备给人们留下的是一个只会跑、只会哭的形象。民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刘备哭了一辈子去了,娶了孙权的妹子。”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里,窃以为刘备是一位英雄。他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义。

首先,刘备有英雄之志。

在《隆中对》中,刘备对诸葛亮说,现在“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自己即使自不量力,也要伸张正义于天下。这里说明刘备的志向非常远大,以恢复汉室为己任。

另外,在《三国志·陈登传》记载,有次一个名为许汜的人抱怨陈登面子大,不尊重人。许汜说自己跑到下邳去拜见陈登,结果陈登半天不搭理他,然后自己去睡大床,让许汜睡小床。刘备听后就说到,先生你向来有国士之名,可惜并无国士之实。如今天下是一个什么天下?是一个动乱的天下,诸侯并起,帝国失所,大家都希望向你这样有才能的人出来为国效力、拯救苍生,而你却“求田问舍,言无可采”,还责怪别人不尊重你。我要是元龙(陈登,字元龙)先生,就直接自己睡在高楼上,让你睡地上,还说什么大床小床呢。

其次,刘备有英雄之气。

刘备也是一个豪气冲天的性情中人,也有怒发冲冠的时候。《三国志·先主传》说,黄巾军起义爆发后,刘备也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跟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军,好不容易用军功换了个安喜县尉,也就是现在的副县级公安局长。有一次上级领导都邮因公到安喜县,刘备前往求见,没有被允许。结果刘备直接闯了进去,将都邮捆绑起来,打了二百棍子。然后解下腰间县尉印信挂在都邮脖子上,带着关羽、张飞弃官而去。

还有刘备在出任平原相的时候,郡中有个叫刘平的人看不起刘备,就派刺客前往刺杀刘备。刺客见到刘备后,被刘备的英雄之气所折服,就直接向刘备坦白后离开了。

第三,刘备有英雄之魂。

刘备戎马一生,前半生一直在颠沛中度过,在曹操、孙权都有自己基业的时候,刘备还在四处投奔他人,居无定所。讨黄巾好不容易挣个安息县尉,结果被自己一顿棍子打没了;后来又遇到黄巾“力战有功”,挣了个高唐县尉,后来进一步成为高唐县令,结果被黄巾军打败了,只好投奔学长公孙瓒。好不容易捡了个徐州,结果被吕布乘机夺去了,只好投奔曹操。此后,又投奔袁绍和刘表,即使这样,刘备依然没有丧失雄心。

裴松之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引用《九州春秋》作注,就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次,刘备与刘表一块喝酒聊天,席间刘备去上厕所,突然发现自己的两个大腿由于长时间没有骑马颠簸,又生长出肉来了。想起自己很久没有驰骋疆场,却享受着安逸生活,一事无成,不禁就潸然泪下。这就是“髀肉复生”成语的来源,后来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第四,刘备有英雄之义。

裴松之在《三国志·先主传》中作注,记载袁绍评价刘备是“弘雅有信义”。袁绍这个人,虽然不会用人,但是识人还是有一套的。当初吕布投靠袁绍,为他征讨张燕,立下那么大的功劳;袁绍对吕布时刻提防,准备杀掉吕布,吓得吕布只好逃走。现在刘备上门投奔,袁绍出城二百里前来迎接,此前刘备已经投靠过邹靖、毋丘毅、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这么多人,比吕布投奔的人多了去了,而袁绍不认为刘备是一个“反覆难养”的小人,却能给出这样一个评价。

刘备讲义气,关羽、张飞始终跟随刘备,不离不弃。三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甚至关羽为了刘备来了一个“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的千古美谈。赵云跟随刘备,在长坂坡逃命时刻,能够保护刘备唯一骨血刘禅。此外,还有许多谋臣能够在刘备潦倒之时,继续选择跟随刘备,充分体现了刘备的英雄之义和个人魅力。

如何评价刘备?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是仁义的象征,历史未必如此,刘备也是打着靖王的后代,说自己说有着皇室的血统,其实也是到处招摇撞骗,对自己皇室宗亲绝不手软,自己也想当皇帝,明日自己孩子不行,我要传统于他,如果心系天下,为什么不选贤德之人?

如何评价刘备?

刘备是苍茫大地十分喜爱的人物,下面依据《三国志》,对这个历史人物作个简评。

一、刘备是个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的人物。

刘备,这位堂堂帝胄,少时只剩下一块华丽的名片,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的儿子刘贞原是涿县陆城亭侯,后因献金助祭违规失礼而被削夺爵位,说白了变成平民阶级,刘备的祖父刘雄做过东郡范县县令,父亲刘弘也在州郡做过官,可时过境迁,刘备出世后,经历人生三大悲事之一“少年丧父",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靠卖草鞋及编织苇席谋生。但刘备并没有因为家道中落,而丧失鸿鹄之志。他家东南角篱笆墙边有一棵五丈余高的郁郁苍苍的桑树,遥望像车盖,过路者称奇之余,有人预言树旁人家定出贵人。刘备幼时,与同宗孩子嬉耍,就说:我必定要乘坐这种用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车。从此,一直朝着目标努力奋斗。灵帝末年,黄巾军起义,中山国巨商张世平、苏双资助奇人刘备大量资金财物,刘备借此起兵追随邹靖,因功任安喜县尉(副处级公安局长),后遇督邮来县,刘备登门拜见不纳,刘备大怒绑住督邮,杖二百,挂县尉印于督邮脖子,胜利大逃亡,后又因功封下密县丞、高唐县尉、县令,投中郎将公孙瓒,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因历任平原县令,兼平原国相。后曹操为报父仇征讨徐州,徐州牧陶谦向田楷告急,刘备和田楷驰援,先主已有千余步卒加公孙瓒借的幽州骑兵、数千饥民,到徐州后陶又拨给四千丹杨兵,先主附陶谦,任豫州刺史,后陶谦把徐州托给刘备,袁术来攻,刘备迎战,后曹操举荐刘备为镇东将军、封亭城亭侯,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后先主与袁术相持一个月,吕布袭占下邳,下邳守将曹豹背叛刘备,吕布抓住先主的妻、子,先主移驻海西,先主截击干掉了侵扰百姓的杨奉、韩暹,先主和吕布讲和,接回妻、子,关羽镇下邳,刘备整合万余人马,吕布攻打刘备,刘备败投曹操,被任命为豫州牧,先主从不轻易言败,先到小沛招集旧部,曹操赠粮赠兵,让他攻打吕布,结果又被高顺击败,妻、子又被俘(刘备打败仗、妻子被俘常态化),后曹操亲自东征,在下邳活提吕布,又迎回妻小,曹操上表举荐刘备为左将军,先主奉令率部截袁术,刘备还未到,袁术已死。刘备与董承、吴子兰、王子服共谋曹操,后事情败露,董承被杀。先主占下邳,等朱灵返回许都,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镇下邳,自回小沛,各郡县叛曹归刘,有数万之众,先主又派孙乾与袁绍联盟,败曹将刘岱、王忠,建安五年,曹操亲来,先主又败,妻、子及爱将被捉回许都。先主无奈投奔袁绍,后先主想离袁绍,说要替袁绍与刘表结盟,刘备奉先主令率部赴汝南,连龚都共数千兵,干掉曹将蔡阳,袁绍官渡大败后,刘备投刘表,寄身新野,在博望击败夏侯惇、于禁,曹操北征乌丸,先主劝刘表乘虚袭许都,刘表不纳。后刘表死,儿子刘琮继位降曹,先主扎樊城,曹操攻到宛城时,先主撒退,后带十多万人、几千辆车的粮草物资撤退,关羽率数百艘船走水路,在江陵汇合。

曹操率五千精骑轻装追击,在当阳县长坂追上先主,先主又丢下妻子,带孔明、张飞、赵云数十骑逃走,此时逢关羽船队及江夏太守刘琦所率万余人。

先主开始成功创业:联吴抗曹,赤壁大胜后,先主荐刘琦为荆州刺史,征讨南方四郡,庐江郡雷绪率数万人归先主,孙权嫁妹刘备联姻。刘备开始在法正、庞统帮助下攻打益州,攻下益州,拿下汉中。刘备先晋汉中王,在曹丕篡汉后,刘备也成了皇帝。

刘备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功德圆满。

二、刘备为实现理想,多次归附多名不同军阀,刘备深得各诸侯、部将们的尊敬、爱戴。

刘备每次打败仗,妻、子被俘,自己率几十人败投诸侯,你会经常看到各诸侯出城相迎,以上宾礼节相迎,原部将卒不久又来归附,甚至在败退途中,百姓也纷纷归附。这就是刘备的人格魅力。

刘备上学时,同族刘元起刘备视如已出,慷慨解囊,公孙瓒与他结友;起家时,中山国巨商张世平、苏双重金支助;刘备到徐州,富裕的世大夫糜竺、糜芳举家来投,又送金银、又送妹妹……

三、刘备对人才极为尊重。

猛将张飞失下邳,他不怪;隆中,三顾茅庐请诸侯,关羽失荆州,刘备举蜀汉全国兵力为之复仇;对庞统礼遇有加,失庞统如丧考妣;对法正,也是言听计从。

四、刘备目光如炬,有识人伯乐美称。

他结交猛将关羽、张飞,他提拔牙魏延守汉中,雄关在魏延镇守时,十几年安然无恙;他认定孔明、庞统、法正人才难得,他也认定马谡言过其实,孔明不听,结果兵败街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